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丑的美男儿/天天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代童话大师,创造传世经典。一座文学宝库,蕴藏唯美真情。本书《最丑的美男儿》收录了童话家葛翠琳先生的33个童话故事,包括:《惊人的奇闻》、《小傻子哞儿哞儿》、《亲密的伙伴儿》、《活木偶人儿》等。这些故事充满了催人向上的励志精神和美的力量。

内容推荐

《天天典藏·葛翠琳》是童话家葛翠琳先生六十多年创作的精选集,包括长、中、短篇童话和小说,散文、儿歌、故事等文体形式。六十多年来,她在不同的年代里为孩子们创作出了非常多的名篇杰作。这些作品是这位祖母级的童话作家献给孩子们的爱的礼物,献给中国和世界儿童文学的瑰宝。其许多童话名篇,是可作为全世界的儿童共有的童话珍品,进入儿童文学宝库和世界童话史的。它们是从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和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土壤中开出的绚丽花朵,也是中国当代“抒情派童话”领域里的经典篇目和一座座高峰。从那些生动的生活细节和温情脉脉的故事编织里,几代小读者不仅从中获得了成长的启示,也得到了文学的享受、美的熏陶。同时,这些作品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作家对待儿童文学的严肃、投入、耐心和细致的态度。

本书《最丑的美男儿》就是《天天典藏·葛翠琳》中的其中一本,收录了《惊人的奇闻》、《小傻子哞儿哞儿》、《亲密的伙伴儿》、《活木偶人儿》等33个童话故事。

《最丑的美男儿》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一 惊人的奇闻

二 小傻子哞儿哞儿

三 寒夜奇遇

四 亲密的伙伴儿

五 幸运儿

六 哑女

七 小傻子和小丑儿

八 小人儿国的秘密

九 活木偶人儿

十 响钱儿

十一 戏迷啊呜噢老头子

十二 仙人掌师傅的绝技

十三 真假世界

十四 往事

十五 有趣的议论

十六 珍珠姑娘历险记

十七 天塌了一角儿

十八 阿嚏法官先生

十九 小傻子的梦

二十 小傻子逃生

二十一 法官先生的遗忘症

二十二 仙人掌师傅的奇遇

二十三 木偶人儿的心事

二十四 小辣椒儿逼问小人儿国的秘密

二十五 鸟儿岛

二十六 灾难

二十七 聪明城

二十八 奇怪的馈赠

二十九 木偶世界

三十 从噩梦中醒来

三十一 最贫穷的富翁

三十二 心灵的歌儿

三十三 他把美留在人间

试读章节

五 幸运儿

彩纸海报招引来许多的人,谁都想看一看还没有开演的后台。特别是孩子们,拼命地往前挤,往里边钻。然而,谁也没能挤进后台来。傻大个儿站在门口,手里攥一根大木棒,挡住了拥挤的人流。孩子们叫喊着、嬉笑着,只能踮起脚尖儿来往里边瞧一眼。

淘气的男孩子皮皮,用力往上蹦了几下,才看见小木偶人儿的半个脑袋瓜儿,他挺得意地叫喊着:“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小木偶人儿,比真人儿还要漂亮……”

别的孩子们羡慕地望着他,都想看一眼小木偶人儿。

而小傻子哞儿哞儿,却美滋滋地守着小木偶人儿,从头到脚看得清清楚楚。他成了人人羡慕的幸运儿。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嫉妒和愤愤不平。

一个戴眼镜戴皮帽子的男孩儿,朝里边啐唾沫发泄心中的怨恨。

一个梳辫子的小姑娘尖着嗓子喊:“小傻子哞儿哞儿,他怎么就进后台去了呢?”

一个肥头大耳的秃脑袋中年男人,额上有一块寸来长的疤瘌,人都叫他疤瘌孔,他也挤在孩子群里,想看小木偶人儿。他向小傻子哞儿哞儿招手,小傻子哞儿哞儿不理会;他大声招呼小傻子,小傻子也没反应。他对傻大个儿说:“叫小傻子过来,我有事找他。”

傻大个儿把小傻子哞儿哞儿领了过来。

疤瘌孑L抓住小傻子哞儿哞儿的胳膊,粗声粗气地说:“爷爷我叫你,怎么不过来?”

小傻子哞儿哞儿用力挣脱疤瘌孑L的手,但挣不掉。

“去!给我把小木偶人儿拿过来!我要瞧一瞧。”

小傻子哞儿眸儿站着不动,用力抽了一下鼻涕。

噔!瞪!疤瘌孑L用手指弹小傻子的脑壳儿。

小傻子哞儿哞儿发出哞儿哞儿的尖叫声。

“你敢不听爷爷我的话!去,把小木偶人儿给我拿过来,我要好好儿瞧一瞧。”

小傻子哞儿哞儿还是不动。

“你这个该杀的傻哞儿!竟敢不听爷爷我的话。”疤瘌孔举起手来,啪的一声扇了小傻子哞儿哞儿一个很响的耳光。

傻大个儿冲了过来,吼叫着:“你要干什么?”

疤瘌孔用力把小傻子哞儿哞儿往前一推,小傻子摔倒在地上。他一翻身爬起来,在地上坐着,两眼望着疤瘌孔,叫出一声沉重的“哞儿”。

“你等着吧!爷爷我要狠狠教训你一顿。”疤瘌孑L挽袖子伸胳膊,摆出一副打人的架势。

孩子们吼叫着起哄、吹口哨、跺脚,一片喧闹。  、

傻大个儿往疤瘌孔跟前一站,厉声说:“你干吗欺负人?”

疤瘌孔咧嘴一笑,指着小傻子哞儿哞儿:“他也算是人?”

傻大个儿吼叫:“你为什么欺负他?”

疤瘌孔洋洋得意地说:“像他这样的东西,竟敢不听我的!”

傻大个儿往疤瘌孔胸口猛地捶了一拳,叫着:“欺负一个傻子,你算什么本事?来!跟我较量较量……”

“打人了!打人了……”

孩子们呼喊着。

疤瘌孔一见这阵势,朝小傻子哞儿哞儿啐了一口转身离开了。  人们嚷着、拥挤着,还有往里边扔瓜子皮、糖纸和土块的,直到锣鼓声响起来,孩子们才跑散开,拥进前台去看戏。

傻大个儿把小傻子哞儿哞儿拉起来,给他拍去身上的泥土。就在这时候,一个穿皮靴的男孩子,不甘心地向后台望了一眼,叭的一声,砸碎了一块窗玻璃。等傻大个儿从屋里追出来,那孩子已经跑得没影儿了。

“来!跟在我身边吧。有我照看你,别人就不会欺负你了。”一位老妈妈招呼小傻子哞儿哞儿。

“快给巧手儿老妈妈磕头,她收你当儿子。”

傻大个儿拉着小傻子哞儿哞儿跪在老妈妈面前,按着他的脑袋瓜儿给老妈妈磕了三个响头,拍着他的肩膀说:“傻兄弟,以后有老妈妈疼你,你就冻不死饿不死了。”

“小傻子成了宝贝疙瘩了,这个疼那个爱。瞧瞧,他多讨人喜欢哪。他跟傻大个儿可算是有缘分儿,一见面就难合难分了。这真是,好鸟儿要成对儿,傻小子也成双。傻大个儿跟小傻子在一块儿,就显得自个儿聪明了。是不是?想不到傻大个儿还有这么个傻心眼儿。嘻嘻……”

尖细刺耳的声音,像炒豆儿一样从一个年轻女人的嘴里蹦出来。

“小辣椒儿!你从来是气人有笑人无,活这么多年活得多不松心。将来你也生个傻孩子,就不会对别人这样幸灾乐祸了。”

“好你个挨刀儿的傻大个儿,你敢咒我?你这辈子断子绝孙,让这傻子给你当儿子吧!”

傻大个儿用力咳嗽了一声,朝小辣椒儿走过来。老妈妈向他摆摆手,慢言慢语地说:“小傻子就当我的儿子。我不嫌弃他。看在我的面上,别吵了。大家静静心,该登台演戏了。”

老妈妈一遍又一遍催大家上场。人们纷纷离开了后台。

木偶戏班子里这位善良的老妈妈,对小傻子哞儿哞儿很和气。她是木偶戏班子里年纪最老的人,几十年里她专门为小木偶做衣服,各式各样、别致、色彩丰富的服装,展览出来可以摆满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公司,人称她是服装“活字典”。巧手儿老妈妈,只要她在需要服装的人物面前一站,看上那么几眼,一套服装设计方案就出来了。巧手儿老妈妈一生辛勤劳作,她只想给各种各样的人物穿上合体的衣服,显示出世界的丰富和美,无论多么劳累辛苦,她从来不计较,白天她忙着裁剪缝缀,夜晚还要跟着演出,为戏台上的表演打幻灯字幕。她不喜欢讲话,只默默地干活儿。她见小木偶人儿吸引住一个傻孩子,从心里产生一种怜悯之情。她左手抱着一个盒子,右手领着小傻子哞儿哞儿,来到小戏台前边。

剧场里坐满了人,前排正中间有两个空座位,巧手儿老妈妈自己坐下来,又把小傻子哞儿哞儿推到另一个空座位上,然后将小盒儿放在小傻子哞儿哞儿怀里让他抱着。巧手儿老妈妈从小盒儿里拿出一卷儿胶片,用幻灯在戏台两边照出文字来。

戏开演了,优美的乐曲使观众安静下来,垂挂的大幕慢慢拉开,眼前是美丽的大海,浪花翻滚,波涛起伏,鱼群快活地游来游去,海鸥飞翔,星儿在海水中跳荡,海草在海面上漂浮,一只小船出现在天水之间,漂呀漂,近了,近了……船上坐着一个美丽的长头发小姑娘。

咦,长头发小姑娘圆圆的眼睛,圆圆的嘴,圆圆的耳朵,圆圆的脸,她是木偶箱子里那个珍珠姑娘呀!

P18-22

序言

采撷录——八十年旅程回望

葛翠琳

小时候,天天盼着快点儿长大,坐车、坐船、骑马,去很多很多地方……

如今,我已年过八十,爬过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也看过富士山、阿尔卑斯山……在狂风巨浪中,乘船到了大海边的“天涯海角”石碑下,还登上了西沙、南沙的礁石,寻觅过美丽的贝壳、珊瑚丛,欣赏过大海龟在沙滩上爬行,也到日本、泰国的海边观赏游玩过。

我曾骑马骑骆驼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奔跑,造访马背上的流动小学,也在海边小渔村学过补网,捞海菜,晒鱼虾,还曾去深山老林采药,探寻稀有树木和植物……这些经历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少生动的记忆。

然而,我最难舍难忘的还是故乡——渤海边一个偏僻的小村庄。

常有人问:“你是北京人吗?”

我总是回答:“我不是北京人,只不过在北京居住多年罢了。”

这是我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我出生在农村,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

在我蹒跚学步时,奶奶就牵着我的小手呼唤:“往前走,别怕!”

从我学会走路,奶奶就给我一个用柳条编成的小篮子,让我跟随着干活儿的大人外出,自己学着采摘野果野菜,寻拾漏失在田野里的残粮。小小的筐篮有弯弯的提梁,我把小筐篮挂在细小的胳臂上跑来跑去,里面装进收割完毕落在地里的豆粒、花生、红薯、麦穗儿、谷穗儿,或者田里疏苗拔下来的萝卜苗,长在田边土冈上的野苋菜、马勺菜……回家后总会得到奶奶的夸奖和疼爱。那小筐篮仿佛一个宝盒儿,里面总是装满了喜悦和欢乐。奶奶一面收检我的收获品,一面还讲一些叮嘱的话让我记住。例如——

“力气好比那井泉水,使不尽来用不完,人不要怕吃苦受累。”

“采摘野果野菜,拣拾柴草弃粮,能锻炼人细心耐心。人一辈子都在寻觅和采摘,收获的大小,就看你用心用力的多少。”

我喜欢在田野里无拘无束地奔跑嬉戏,寻宝拾遗,和小伙伴比赛心灵手巧。

那是平淡而又温馨的日子。

春天采摘嫩绿的榆钱儿生吃或者蒸糕,掰下香椿芽儿来拌豆腐全家共享,看燕子筑巢屋檐儿下,听喜鹊喳喳叫枝头。

夏天吃桑葚儿,染成一个小花脸儿,躺在麦秸垛上数星星,听蛐蛐儿叫蛙群鸣。

秋天吃熟透了的红姑瓤儿、枸杞子、野酸枣儿、山核桃,搂树叶儿,割野草,望大雁南飞,看荷塘出藕,粮入仓,菜入窖,家家户户洋溢着秋收的欢乐。

冬天吃爆米花、烤红薯、冻柿子,北风呼啸,大雪封路,世界一片白,小小村庄一片宁静,古老的纺车吱扭扭飞转,抽出又细又匀的棉线线。

除夕夜祭祖,春节拜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蒸年糕。

正月十五吃元宵,看花灯,踩高跷,舞龙舞狮耍大刀。

追着男孩们看抖空竹,滚铁环,放风筝,踢毽子。小姐妹们玩骨头子儿,争夺小小的羊膝盖骨,当成宝贝收藏。

端午节门上插艾蒿,女孩儿用丝线缠成彩色小粽子、小葫芦、小篦子,戴在身上美滋滋又显摆又自豪。

中秋节供兔儿爷,吃月饼,高粱秆儿做成车、马、轿和船,烂泥巴摔打摔打,捏成碾子和磨盘。

大自然给予一无所有的孩子们很多乐趣和智慧,广阔的田野、茂密的树林、日夜流淌的小河,一年又一年,滋润着幼小的心灵。

从学习讲话开始,就听祖母摇着纺车讲述动人的传说——  狐仙、狼外婆的故事,喜鹊、布谷鸟的传说;

人参、何首乌的故事,花仙、槐树精的传说;

花木兰从军、昭君出塞,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

牛郎织女七月七银河相会,梁祝化蝶、孟姜女哭倒长城……

墙上的年画、瓷瓶上的人物、门神灶王爷的彩像、花样繁多的剪纸窗花、皮影的唱腔、民谣小曲儿……儿时诸多的生活情景、游戏、民俗、方言、谚语,仿佛都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国土沦丧,中国人任由日本兵残害,侵略者抢掠烧杀,毁灭了一切幸福和宁静,小小年纪内心烙下刻骨铭心的伤痕,才深切感受到民族的苦难祖国的存亡是比个人生命更重要的事,早早地认识到没有了国就没有了家没有了个人。

上中学时,我随父母定居在北京,那时的北京还称为“北平”。求学的艰难,磨砺了我的性格:认准目标,付出最多的努力和最大的耐心,期待成功但不怕失败。

当我以农村孩子的学习基础考取北京几个名牌中学时,我并没有感到惊奇。我在学习条件优越的中学里完成了学业,并不认为自己是“城里人”。当我由中学推荐被燕京大学录取后,面对学问渊博的教授、导师以及满口流利英语的同学们,在那布告和通知全都使用英文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内心仍然感觉自己只是一个农村孩子。在众多家境富贵、衣物讲究的同学中间,我从未羡慕过别人的衣饰打扮,我最珍爱的还是棉布衣衫、布鞋棉线袜。奶奶一辈子只穿自己纺线自己织成粗布自己缝制的衣裤,这成为她一生从未改变过的习惯。而这传统融在我的血液里,积淀在我的骨髓中,形成我的风骨性格和欣赏趣味。

燕京大学的环境是优美的,湖光塔影、古树粉荷;条件是优越的,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建筑讲究的教学楼,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条件优越的宿舍,然而众多的学子,为了民族的未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投入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不怕抛头颅洒热血。我在这支队伍里接受了革命的教育,当解放全中国需要青年贡献自己的时刻,大多数同学抛下优越的学习环境随解放大军南下,去参加生死难料的战场拼杀。我就是在那时毫无眷恋地脱下学生装换上了列宁服,被分配到中共北京市委文委会,成为一名革命干部的。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从此,个人的命运、家庭的聚散、事业的挫折和发展、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时代的巨轮飞转中起伏翻滚。

我不幸被抛置在文化界,经历了波澜汹涌的狂风巨浪,暴雨山洪……六十年过去了,雨雪风霜、荆棘泥泞,漫漫长路上抬脚容易落脚难……但我又是幸运的,那么多文学艺术界的前辈和长者为我指过路标,具体地教导我,鼓励我,冰心、老舍、吴作人、萧淑芳、叶君健、端木蕻良、萧军……他们一生远离虚荣,漠视名利,默默地贡献,一年又一年,没有书房画室,挤在卧室里放张小桌儿,写出译出画出令世人惊叹的作品,直到生命的尽头,还有那么多遗愿没有完成。

吴作人老人曾拿着冰心奖参评书给我详细讲解:“画面中的兔子形象是学美国的……创作中要有自己的构思、自己的表现手法,借鉴有益但不要模仿……”

叶君健老人为译《安徒生全集》,多年查阅资料考证细节,连一件器皿、一个地名都不惜花精力在丹麦查访核对过。

冰心为译《世界史纲》,翻阅的参考书可以装满一套房子……

那一辈的文化巨人,从没为自己争过什么,他们无怨无悔,将一生的心血凝结成文化遗产留给了后人。

在我那记忆的筐篮里,储存了很多只属于我的精神珍宝——

有充满生命力的叶片,有坚实饱满的果核,有失去娇色依旧形态优美的花瓣儿,有干硬结实的根须……一件件深情温馨的往事,像散落的珍珠闪耀在印象里,不知不觉地变成我的血液,融化渗透散落在我的作品中。我所写的语言文字、故事人物、生活背景,都藏有我自身的影子以及我一生尊崇的品格、执着追求的理想和愿望。

文学创作,写什么?怎样写?作品在读者心中留下什么?这是我不断实践反复思考的问题。每写一个作品,都像面对一份考卷,我希望自己能写得更好些。

八十年的人生旅程举首回望,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感恩,虽然历经坎坷,但我从来不想伤害别人。不论成绩多少,我都已经尽心尽力了。我受惠于别人的太多,而欠债不少。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是历次苦难中的幸存者。

奶奶只是一名农村妇女,没有上过学,她一生只想着给予:给亲人,给邻居友人,给遇到难处的陌生人……弱者都能得到她力所能及的帮助。她从不为自己索取任何东西。

祖母离开我六十年了,但她那慈祥的笑容和坚毅的神态永远刻印在我心灵的深处。无论我走多远,身处何方,她总是守护着我,引领我向前。

我的每一篇作品,都是我在人生旅程中采摘的果实,聚集起来,装进筐篮里,作为一份心灵的献礼,呈给相识不相识的朋友。在你们迈向未来的路上,我与你们同行。

2010年秋于竹园

书评(媒体评论)

葛翠琳的不少童话名篇,是可以作为全世界儿童共有的童话珍品,进入儿童文学宝库和世界童话史册的。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陈建功

六十年风风雨雨,您与中国的文学事业,尤其是儿童文学事业共同走过。您是一名战斗力永不衰退的老兵,是一名认真的写作者,我由衷地感佩您。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高洪波

葛翠琳以她的文学业绩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以她一颗充满关爱的心,在儿童文学园地上耕耘播种,培育新苗。

——儿童文学作家 金波

葛老师是位充满爱心的好作家、好阿姨、好妈妈、好奶奶。

——儿童文学作家 马光复

浅显的文字,通畅的叙述,富有节律和画面感的语句,精湛地传承和再现了中国语言文学的神韵。

——儿童文学作家 张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丑的美男儿/天天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葛翠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603565
开本 16开
页数 1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6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7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