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远去的呼声(陈彤彬中篇小说集)
内容
编辑推荐

《远去的呼声》是陈彤彬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远去的呼声》、《玉镯泪》、《今天有会》、《坟茔悲歌》、《永远的谎言》、《直白的快乐》等小说。在陈彤彬的作品里读者能看见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以及他对人性的透视和对社会的理解。

内容推荐

《远去的呼声》中收录《远去的呼声》、《玉镯泪》、《今天有会》、《坟茔悲歌》、《永远的谎言》、《直白的快乐》等小说。

在《直白的快乐》中,我们看到的是真实又或者是虚构的快乐,我们也许是在无奈中品尝着这种种的快乐,也许我们为了这种快乐正是以生命作为代价,在血淋淋的体会中,我们会为了这种快乐而了解和体会到什么吗?文章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陆雨夫,他的快乐是纯真的,无瑕的,乃至升华到一种让人感叹的程度,这种快乐是我们所期盼的吗?《玉镯泪》也以同样的手法表达出对社会:对人性的一种无奈,归根结底,社会给予的,却是有些人被剥夺的。如果这个人性的光辉仅仅在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中闪耀,那么我们将留给这个社会一些什么?整部作品看似以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角度在陈述着一个个故事,但是这个角度却又让我们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如果说这部作品在引人发笑,那么在笑的背后也许就是我们笑不出来的地方。《今天有会》中可以了解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机关干部以及整个机制所面对的日渐成熟的社会和市场结构,改革是逃避不了的事实,但是当真正地面对市场的动作,又是否只是纸上谈兵般简单?面对人们和政府交付的任务,面对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心灵中的蓝天又会否一片晴朗?《永远的谎言》让我们看到草根阶层的无奈,他们的无奈正是社会的悲哀,他们的善良和他们的淳朴却无法敌对生活中的残酷,难道一出生就注定了他们摆脱不了贫穷?注定他们一辈子都是悲剧?而无法释怀的是,看着他们的悲哀,我们却麻木地感到无能为力。

目录

远去的呼声

玉镯泪

今天有会

坟茔悲歌

永远的谎言

直白的快乐

试读章节

远去的呼声

七月的夜,忙碌一天的南方小城,沉浸在静谧的梦乡里,显得那样安详。天空的繁星,闪烁着不同的光亮,像小孩的眼睛,调皮而灵动,一片充满欢乐的景象。

忽然,一颗流星划过天空,黑压压的乌云从东边的天际飘来。天色开始慢慢昏暗。

一阵电话铃声把韩玉良吵醒。

“喂,谁呀?”韩玉良睡眼惺忪,打着呵欠,声音含糊地问。

“我是老牟呀,上次给你说的那件事,考虑得怎么样了?还是先见见面再说吧,这么大的一件事,亏你还能睡得着。”

“老牟,人言可畏,我都这么大把年纪了,丢不起这个羞呀!我看就算了吧,谢谢你的好意。”

“你说什么!这怎么会丢羞呢?谁敢对你说三道四呀.你老伴去世都三年了,至今还独身一人,算是个大英雄了。你也太封建了吧?都快二十一世纪了,还那么封建。我要是你看上一个就带回家,管它那么多呢!”

“哪有这么容易?我儿子这一关就不好过,他整天像个地下党一样盯着我,我跟邻居阿婆多说几句话,他也要变着法子调查半天。”

老牟的口气很气愤:“你怎么总是一口一个儿子?你不是为儿子活着的!我还没见过这么怕儿子的老子,换了我,儿子如果老盯着我。看我不打瞎他的眼。老韩啊,你真的很怕你的儿子?”

韩玉良无可奈何地说:“真的很怕。”

“为什么?”

“我也说不清楚,大概是因为儿子太爱我和他妈妈吧。他妈妈去世以后,他足足一个月没出门,整个儿变了一个人似的,对我的事就特别敏感,样样过问,样样关心。可能是他妈妈去世时叮嘱过他。要好好照顾爸爸吧。不瞒你说,儿子这样关心我,令我很不自在。有时我都很想躲开他。”

“不至于吧,是不是你多心了?”

“昨天他还对我说,他不反对我找个伴儿,但必须像他妈妈一样。像他妈妈一样的女人,到哪儿去找呢?”

老牟的口气变得高兴起来:“这不就得了,你儿子并没反对嘛。你儿子有文化,不会封建到哪里去,更不至于蛮不讲理的。这样吧,明天晚上,你到我这里来,有个外地女人,老公去世了,又没有子女,很适合你。先见一见,再和儿子商量。我说嘛,你还没有正式和儿子提出这件事,怎么知道他一定会反对呢?说不定还会大力支持你呢。就这么定了!”

老牟的一番话.又鼓起了韩玉良的勇气。其实,老韩也不是不想再婚。自从老伴撒手而去,自己就像变成了另一个人,成天闷闷不乐,头上的白发越长越多。特别是一个人在家里时,凄凉、孤独感常常使他怀念起和妻子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人就变得恍恍惚惚,茶饭不思。

许多人都劝他重新找个伴。一切就会好的。老韩也想开始新的生活,可是几次试着和儿子谈,快要讲到实质性问题时,儿子韩冰就一脸冰霜,使老韩欲言又止。老韩爱儿子胜过爱自己,特别是老伴去世后,儿子成了他生活的主宰,样样事情顺着他,儿子高兴他就高兴。他爱儿子爱到快没有自我了。他常常安慰自己说,就这么过吧,都老了,何苦找麻烦呢。一晃三年过去了,刚才老牟的电话,又撩拨得他心潮起伏,无法平静。

第二天晚上,老韩很随意地穿上一件T恤,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瞒着儿子向老牟的家走去。他边走边想:成不成都无所谓,把孩子抚养大了,也算老来有所寄托了。假如为这事闹矛盾、伤感情,可就不值得了。前面胡同口那边的老余,就是因为要再婚,弄得家人反目,父子不相往来,多没意思呀!想着想着,不多时就来到老牟家门前,正犹豫着,老牟从窗口里瞧见他。乐得大声叫嚷:

“哎哟,老韩,你终于来了,都急死我啦,快进来。”

“答应你的。就是下苦海,我也要来呀。”

“怎么啦,到我这里来,是下苦海吗?没这么严重吧。”

老韩低着脑袋跨进门,刚一抬头,就看见老牟家不大的客厅里左边的一角坐着一个女人。这女人稍稍低着头,穿一件浅灰色衣服,清清瘦瘦的。当女人缓缓地抬起头,四目相对时,老韩的心突然咯噔了一下:昏暗的灯光下,这是一双怎样忧郁的眼睛啊,似曾相识,仿佛在哪里见过?这时女人的表情也突然变得十分惊讶,只见她张大嘴巴,似乎想叫喊什么,但马上又用手紧紧捂住已张开的嘴。老韩像触电一般打了个激灵:难道是她?三十年前,她夫妇俩抱着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来到韩玉良家时,她的眼神就是这样:忧伤中带着抗争,哀愁中不乏刚毅。

这种眼神,老韩是永远也忘记不了的。“难道是她?”韩玉良脑子里立刻显现出了一个老朋友的神情,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

老韩带着颤抖的声音问:“您是什么地方人?”

“我原来也是这个城市的,后来……”女人刚刚开口,喉咙就哽咽住了。

老韩听到这里,他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激动地脱口而出:

“你是黄芷君!”

“你是韩玉良!”

几乎同时,黄芷君也认出了老韩。

“天呀,三十年了!”

“找得我好苦呀!”

两双手激动地紧紧握在一起,彼此都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老牟站在一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莫名其妙,一脸的茫然。询问了半天,才理出一个头绪——

原来,三十年前,韩玉良和黄芷君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在反右派斗争那场人间悲剧的大风雨中,黄芷君夫妇都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被送往边远的山区劳动改造。

P1-4

序言

据说序言一般来说都是些名人或者在文学创作上有独特见解的人来撰写的,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我似乎都没有具备写序言的基本条件,但是作为女儿,倒是可以从比较理性的角度去介绍我的父亲以及他的这部作品。先说说这个艰巨的任务是如何落在我的肩膀上的。在开始的时候,父亲一直希望他的一些朋友,像张宇航先生,杨克先生,郭玉山先生,吴茂信先生,陈实先生和高凯明先生那样的文学雅士来为他撰写,他们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定会对他的作品有更高程度的理解和看法。正如知音一般了解他对整个社会以至与人性之间的理解和诠释。可是高凯明先生却劝说父亲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完成,说我作为跨世纪而且又是所谓的“海归”派,一定会以国际性的标准去审视这部作品,并且从我出国留学到现在的几年时间里,父亲还从来没有在我这个留学生面前以严肃的态度显示过他的实力,以致于在家里的地位有日渐下降的趋势。基于种种原因,我也在他的高压政策规定下,完成这个序言,同时,我也作为他最虔诚的读者,用最真实的感受去介绍这部作品。

在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上我父亲走得并不轻松。我还在国外留学期间,有一天,他打电话对我说他想写一本书,当时我觉得父亲的工作时间就和伦敦的地铁一样,基本上已经找不到还有时间空隙的可能性,密密麻麻的会议和单位的事务,繁琐得连周日都常常要加班。但是半年后的今天,父亲居然真的抱着一沓厚厚的原稿纸给我看他的作品,我才知道父亲对文学创作是有那么一份执著和坚持。也许就是这份坚持,在他的作品里我看见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以及他对人性的透视和对社会的理解。在国外求学期间,我不断地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下,去寻找对人性更深刻的理解。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更点明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区别正是在于他们除了保持本身生存的根本条件以外,更追求的是心理的需求,每个人之所以和别人不一样,就是因为他们所具有的不同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又具有共同性。我认为一本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是能够让看的人感同身受,甚至是让其中的人物的性格成为一种特性。一种人物的描写正是表达了一种社会现象或者一种特殊的人性,文学创作在最高的领域正是对人性的一种研究和一种表达。好像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样,能够让方鸿渐活生生地永远存在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坚信这就是我父亲所追求的,也正是他所教导我的。父亲一直生活在体制内,他把他对体制内的感情以及对工作的热爱作为了一种情感的寄托,以至到一种着迷的程度,同时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他时时刻刻叮嘱着我,学成归来一定要好好地报效祖国,仿佛要把他所有对祖国的感情都延续在我的身上。

在《直白的快乐》中,我们看到的是真实又或者是虚构的快乐,我们也许是在无奈中品尝着这种种的快乐,也许我们为了这种快乐正是以生命作为代价,在血淋淋的体会中,我们会为了这种快乐而了解和体会到什么吗?文章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陆雨夫,他的快乐是纯真的,无瑕的,乃至升华到一种让人感叹的程度,这种快乐是我们所期盼的吗?《玉镯泪》也以同样的手法表达出对社会:对人性的一种无奈,归根结底,社会给予的,却是有些人被剥夺的。如果这个人性的光辉仅仅在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中闪耀,那么我们将留给这个社会一些什么?整部作品看似以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角度在陈述着一个个故事,但是这个角度却又让我们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如果说这部作品在引人发笑,那么在笑的背后也许就是我们笑不出来的地方。《今天有会》中可以了解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机关干部以及整个机制所面对的日渐成熟的社会和市场结构,改革是逃避不了的事实,但是当真正地面对市场的动作,又是否只是纸上谈兵般简单?面对人们和政府交付的任务,面对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心灵中的蓝天又会否一片晴朗?《永远的谎言》让我们看到草根阶层的无奈,他们的无奈正是社会的悲哀,他们的善良和他们的淳朴却无法敌对生活中的残酷,难道一出生就注定了他们摆脱不了贫穷?注定他们一辈子都是悲剧?而无法释怀的是,看着他们的悲哀,我们却麻木地感到无能为力。

不知道现代社会的代沟是如何形成的,而且这条沟也无可避免地横在了我和父亲之间。正是因为这样,在文学的这个问题上,我更从来都没有做出过让步,在每个严肃而且有争议性的问题上,我是一直占有较为优势的地位,但是这部作品让我毫无疑问地败下阵来。希望父亲继续在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小心一不留神就让我给赶上了。

陈若琳于广州

2011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远去的呼声(陈彤彬中篇小说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彤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073354
开本 32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 22: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