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者早已大兵压境,人类自己却还在依然故我,甚至还想当然地以为某些生物入侵是理所应当的。然而,也许用不了多久,人类习以为常的景色就会变得面目全非,地球的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本书是高级科普读物,旨在使读者了解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生物安全的前沿课题之一——生物入侵问题的严峻性及应对策略。
本书可供从事环境保护、生物学、医学、农业、林业、商贸、旅游等方面的科研、教学、管理和工作人员参考,也适合中学文化程序以上的广大读者阅读。
图书 | 生物入侵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入侵者早已大兵压境,人类自己却还在依然故我,甚至还想当然地以为某些生物入侵是理所应当的。然而,也许用不了多久,人类习以为常的景色就会变得面目全非,地球的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本书是高级科普读物,旨在使读者了解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生物安全的前沿课题之一——生物入侵问题的严峻性及应对策略。 本书可供从事环境保护、生物学、医学、农业、林业、商贸、旅游等方面的科研、教学、管理和工作人员参考,也适合中学文化程序以上的广大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环境问题。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大气污染、水污染、能源枯竭和粮食等问题,而高度关注生物入侵的人却没有那么多,因为很多人并没有感觉到生物入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大气污染、水污染、能源枯竭和粮食等问题,而关注生物入侵的人却不多,因为很多人并没有感觉到生物入侵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灾难。本书通过对斑马贻贝、凤眼莲、松材线虫、斑潜蝇等生物入侵现象的揭示,向人类呈现了生物入侵的危害性,从而告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警惕生物入侵。 目录 第一章 哥伦布带来的灾难 哥伦布和他的家养动物 欧洲殖民者和他们的植物 侥幸而来的老鼠家族 第二章 斑马贻贝--充满野心的“偷渡者” 斑马贻贝在美国的战绩 胡作非为的斑马贻贝 斑马贻贝为何无往不胜 人类该如何反击 第三章 凤眼莲--天使变恶魔 美化世界的天使 令人色变的水上恶魔 恶魔的资本 人类该如何收场 第四章 松材线虫--猖狂的松林“松火犯” 谁是“纵火犯” “纵火犯”从何方而来 揭秘“纵火犯”的杀手锏 “纵火犯”的累累罪行 天网恢恢--制服“纵火犯” 第五章 斑潜蝇--世界通的“果蔬杀手” 处处为虐的斑潜蝇 这个“杀手”有点“酷” 目击“杀手”现场 “杀手”如何步步为营 与“杀手”过招 第六章 水母--新一代海洋杀手 并不神秘的水母 入侵水母因何而来 水母的危害 人类和水母的较量 第七章 微生物最疯狂--从查士丁尼大瘟疫到SARS 马尔堡病毒 查士丁尼大瘟疫 殖民者送来的天花 20世纪以来的微生物入侵 第八章 物种大灭绝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自然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正在倒塌的多米诺骨牌 拯救地球 试读章节 哥伦布和他的家养动物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士亚开辟了一条海上航路,他率领船队沿着非洲海岸线经由大西洋抵达印度洋。虽然在他之前,欧洲少数海盗、水手和探险家漂洋过海到达了其他大陆,但对于欧洲人来说,时至15世纪末16世纪初,他们的世界才开始被逐渐拓展到了海洋的另一端。迎着腥成的海风,野心家们隐约地感知到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1492年8月2日,时年42岁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怀揣着西班牙国王亲笔写给中国皇帝的国书,带领87名水手,驾驶着三艘船从帕洛斯港出发。这一次出行,全体成员千辛万苦,在惊涛骇浪中横渡大西洋。虽然最终没有抵达中国,航行队伍却在途中发现了巴哈马群岛(今西印度洋群岛的三个群岛之一)、古巴和伊斯帕尼奥拉岛(今海地)等岛屿。1493年4月15日,哥伦布完成了首次征程,顺利返回帕洛斯。 1493年9月25日,哥伦布开始了他历时3年的第二次西行。这一次,西班牙国王希望哥伦布能够在新国土上寻找到大批的黄金,同时开辟出西班牙的第一块海外殖民地。 1493年对于哥伦布很重要,他于11月发现了多米尼加岛(今多米尼加共和国)、瓜德罗普岛(今瓜德罗普,为法国的一个海额外省)和波多黎各岛(今位于西印度洋群岛中的大安的列斯群岛东端)。 1493年对于西班牙王室很重要,这一年哥伦布开始了第二次航行并抵达伊斯帕尼奥拉岛,最终在多米尼加建起伊莎贝拉堡,这是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陆上迈出的第一步。1493年对于新大陆的生态系统很重要,因为这一年美洲、澳洲的土地上“迎来”了一批入侵生物。 在国王赐给哥伦布的17艘船只上,除去1500名航海成员,还满满地装载上了牲畜、粮食和作物种子。据说在未到达目的地之前,哥伦布一行还曾登陆加那利群岛(位于非洲近海),补充了沿途必备的木柴和食物。据史料记载,哥伦布还在加那利群岛上向当地土著买了一些家养牲口以备急需,因为这些物种在新大陆上是相当匮乏的,但却是欧洲人饮食中所必需的。 哥伦布载着希望,向着一个令人振奋的新世界徐徐驶去。但谁也没有料到,满船的动物和植物——这些本是人类业文明和土地富饶的象征,却在新的大陆上引发了一场不小的灾难——生物入侵。 从1493年开始,以哥伦布为代表的一批冒险家、开拓者和殖民者陆续向新大陆引进了许多欧洲本土的动物和植物。在关于新大陆早期生物入侵的历史记载上,“哥伦布们”被视为灾难的罪魁祸首。时至今日,众多历史学家、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站在1493年向后望去,都不得不要痛斥“哥伦布们”一番,因为他们带来的影响至今依然无法消除。 1493年,哥伦布在加那利群岛上买来了8头猪,以“每头价值70马拉维迪金币”成交。这8头猪从此告别了加那利故乡,随着哥伦布远渡重洋,最终登陆了伊斯帕尼奥拉岛。 作为一种食性广泛的动物,猪在新岛屿上生活得十分滋润。伊斯帕尼奥拉岛全年温暖的气候和充沛的雨量孕育了丰富的植物和众多的动物。这个岛屿为猪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足的水分和丰富的食物。食物中有:大面积的青草、累累坚果、植物肥硕多汁的根茎和散落满地的植物果实。猪还喜欢追逐那些体积小巧、毫无反抗能力的小动物,例如青蛙和蜥蜴,把它们也列进了自己的食谱。然而,新岛屿唯独没有孕育出以猪为食物的食肉动物。 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早期殖民者对猪偏爱有加,因为性情温和的猪可以为他们提供大量的优质蛋白,更何况伊斯帕尼奥拉岛上随处可见的野生物种大都可以为猪所食用,人们并不需要对猪过于操心: 拥有这般得天独厚的条件,猪家族在伊斯帕尼奥拉岛繁衍得十分迅速。在气候湿热、食物繁盛的地区,母猪一年可产仔3次,每次生下大约10头小猪。当时的人们形容猪的增长速度好比“高复利利息存款增加的速度”,以至于1493年之后的几年内,所有的山头都聚满了猪,需要不停地向附近的其他岛屿和内陆扩散。根据当时留下的资料可以知道,猪在新大陆上的数目达到了成千上万头,而这群猪里的每一头“都是那一年哥伦布从加那利群岛上买来带到伊斯帕尼奥拉岛的8头猪的后代”。 大约两三个世纪后,这群猪早已不是初来乍到时的模样。猪完全脱离了人类对它们的束缚。经过若干代的演变,原本驯服的外表变成了另一幅面孔:长长的头部,细而短的腿,精瘦而敏捷的身体上长着粗糙暗淡的鬃毛,雄性生有锋利的獠牙;它们有着暴躁的性情,经常攻击人类,开始被人们称为野猪。这是一种脾气糟糕、危害人类的动物,是目前世界上几种极其凶猛的野生动物之一。 尽管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新大陆上的移民者依然会靠捕杀野猪补充蛋白质,这点损失对于野猪的数量来说只能算个零头。野猪在新大陆上缺乏天敌,生育能力旺盛,群体每年仍以极快的速度增长。它们的适应能力变得更强,食性更加复杂,从植物的果实、小型的哺乳动物、甚至是昆虫都能吃得津津有味。这样就导致了其他的动物,例如蛙类、蛇类、龟类等本土物种可吃的东西越来越少。野猪们并不是一群省油的灯,虽然已经回归自然,却还是时不时地回来找人类的麻烦:它们总是不断地拱翻泥土,破坏人们的林地、庄稼,甚至毁掉沼泽。 P3-6 序言 在写这本书之前,我问过身边的一些人:“你知道生物入侵吗?” “不知道”、“在科幻小说里见过”是最常见的回答。 走在这个城市的街头,我常看到马路两侧的公益广告牌向市民们招手——“青草依依,何人踏之”、“请节约你身边的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加入到环保大军里来吧”等,却不曾见到“警惕生物入侵”的字样。如果真的有这样的警示标志,会引起人们误会和惊恐吗?我想,大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生物入侵。 所谓生物入侵,是指当一种生物通过某种途径远离了故乡,向它从未曾到达过的地方扩展,并成功地在当地定居、繁衍。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一天都发生着大规模的生物入侵!这是一场硝烟全无的战争。不幸卷入其中的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植物和肉眼不能见的微生物,还包括人类自己。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环境问题。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大气污染、水污染、能源枯竭和粮食等问题,而高度关注生物入侵的人却没有那么多,因为很多人并没有感觉到,生物入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入侵的讨伐者早已大兵压境,人类自己却还在依然故我,不以为意,甚至还想当然地以为某些入侵种类是理所应当存在的。然而,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习以为常的景色就会摇身一变,令人目瞪口呆。甚至还有更多的人不知道,这场生物入侵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自己导演的。 作为一个生态学专业的研究者,我恰好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学术前辈们毕生的积累。虽然自己还是一知半解,但仍然愿意冒着被批驳的风险,把这些专业知识,辅以自己的一点理解,以普通人能够看得懂的语言转述给大家,希望能够为环保事业作点贡献。 编 者 2008年9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物入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3426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1 |
出版时间 | 2008-09-01 |
首版时间 | 2008-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Q16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1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