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1922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有两个女儿的少妇突然和一个陌生人私奔,引起群众的争论,主角一直为那少妇辩护,认为大家不该谴责这个无辜的少妇。然后一个严谨的英国老太太找主角讲述她年轻时越轨的故事,她当时儿子们都已经长大,当了兵,她漂流到摩洛哥,发现一个赌输了钱想自杀的年轻人,出于好心就救了他,她试图通过自己来拯救这位沉迷于赌博的年轻人,甚至动了放弃一切与他远走高飞的念头。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年轻人为了赌博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内容推荐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收录了六篇斯蒂芬·茨威格不同时期的作品。作为弗洛伊德的好友,心理分析理论在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中得到最完美的应用。在他的笔下,人物不再是单薄的名字背后的某个典型形象,而是富于多样的人性特征。《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的女主人公在四十岁的时候,出于一种高尚的感情,去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赌徒,却由于瞬间激情的驱使而失身于这个她连姓名也不知道的男人。激情与情欲是茨威格小说创作的主题,也是他作为“灵魂的猎者”施展本事的用武之地。

目录

译者序

灼人的秘密

恐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看不见的收藏

情感的迷惘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试读章节

“是啊,太阳对于像你这样的年轻人非常必要,它一定会把你晒得黑黑的。但是你也不能整天坐着晒太阳,你应该到处跑跑,痛快地玩玩,也可以来点儿恶作剧。我觉得你太老实了,你看起来像是个整天待在家里、手里捧着又厚又大的书本啃个不停的书呆子。我记得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简直是个淘气包,每晚回家时裤子都撕破了。你别太老实了。”

孩子下意识地笑了,这一笑可解除了他的恐惧心理。他本想也说几句,但觉得在一个如此友好亲切的陌生先生面前这样随便就显得太放肆了。别人说话他从来不插嘴,而且老是容易发窘;现在由于幸福和羞怯,他更不知所措。他很希望和这位先生的谈天继续下去,可是却什么话也想不出来。幸好这时旅馆的那条大黄狗走了过来,嗅了嗅他们俩人,并乖乖地摇着尾巴让人抚摸。

“你喜欢狗吗?”男爵问。

“噢,很喜欢。我祖母在巴登Ⅲ的别墅里养了一条狗,我们在那里住的时候,它整天都跟着我。不过我们只是夏天才到那里去玩。”

“我家里,在我的庄园里,有二十多条狗,如果在这里你听话,我就送你一只狗,送你一只白耳朵的棕毛小狗。你要吗?”

孩子高兴得脸都红了。

“嗯,要的。”

这句话脱口而出,说得热切而贪婪,但接着又胆怯地、像吓着一样,吞吞吐吐地说出他的担心。

“可是妈妈不会同意的。她说她不能让人在家里养狗,狗太使人讨厌了。”

男爵不觉喜形于色,终于把话题转到了他妈妈身上。

“妈妈那么严厉吗?”

孩子思索着,对他注视了片刻,似乎在自问,对这位陌生的先生是否可以信赖。回答是谨慎的:

“不,妈妈并不严厉。因为我刚生了病,现在她什么都允许我的一一甚至她也许会同意我养条狗呢。”

“要我为你说情吗?”

“要,请您给说说吧!”男孩高兴得叫了起来,“这样妈妈肯定会答应的。这条狗是什么样的?白耳朵,是吗?它会把捕获物找到叼回来吗?”

“会,它什么都会。”男爵如此迅速地就从男孩的眼里发现了闪烁着的热切的光辉,他为此粲然一笑。开始时的拘谨一下就消失了,由于害怕而收敛起来的热情一下子就喷涌而出。这个原来腼腆的、羞涩的孩子转瞬间就变成一个热情嬉闹的男孩子。男爵不由自主地想,要是那位母亲也是这样,在胆怯之后也这么热烈就好了。刚这么想,那男孩就蹦到他身上,向他提出了二十个问题:

“这只狗叫什么名字?”

“叫卡罗。”

“卡罗!”孩子欢天喜地地叫道。

大概他说每句话都在笑,都在欢叫,被这喜出望外的喜讯陶醉了。事情竞进展得出人预料地神速,连男爵本人都感到很吃惊。他决心趁热打铁。他邀请这孩子跟他一块散散步,而这可怜的孩子呢,几个星期以来就渴望着有人跟他一起玩玩,听了这个邀请,他简直欣喜若狂。这孩子被他的新朋友用一些像是偶然想到的问题所引诱,喋喋不休地把什么事都讲了出来。一会儿工夫,男爵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就一清二楚了,尤其是知道了埃德加是维也纳某律师的独生子……

P8-9

序言

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11月28日出生在维也纳。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是纺织厂主,母亲是一个银行家的女儿。他的童年是在优裕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教育中度过的。

他所就读的中学是奥地利最著名的维也纳马克西米连中学。1900年,茨威格入维也纳大学,专攻哲学、德国文学和法国文学,1904:年获博士学位。

当时,维也纳是奥匈帝国的首都。1867年建立的奥匈帝国,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已开始衰落。但这一时期却是奥地利历史上文学艺术欣欣向荣的发展时期,正如茨威格所说,这里呈现的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马赫(1838—1916)的哲学,弗洛伊德(1856一1939)的精神分析学,马勒(1860—1911)、施特劳斯(1864—1949)、勋伯格(1874—1951)的音乐,以及建筑和绘画艺术上分离派和印象派的成就,赢得了世界声誉,文学上则是“青年维也纳”的崛起。

这个文学流派很快就成为奥地利维也纳的文学生活中心,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开始,迅即为青年一代所景仰和追随。茨威格就是在这样时代的文学艺术氛围中走上文学道路的。

1902年,茨威格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1904年,他的第一部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出版,这个集子共收四篇小说:《雪中》、《出游》、《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和《生命的奇迹》。1911年,茨威格的第二本小说集出版,书名为《初次经历》,收有《朦胧夜的故事》、《家庭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小说的副标题“儿童国度里的四个故事”指明,这几篇小说描述的是由青春萌发期儿童的视角观察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灼人的秘密》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部小说集标志着茨威格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这就是他此后作品的基调:探索和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精神世界。他的这种“灵魂的猎者”的才能在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者》(1922,除冠题篇外,收有《奇妙的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芳心迷离》等)和小说集《情感的迷惘》(1929,除冠题篇外,还包括《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颗心的沦亡》等)中发挥到了极致。这后两部小说与《初次经历》被称为“环链”系列小说集。

“环链”是指人生中的三个阶段:《初次经历》描述的是儿童期;《热带癫狂症患者》写的是成年男女在情欲方面的心态;《情感的迷惘》的主人公都是饱经沧桑的人,小说家探索和描绘的则是他们偶发或怪异行为的心路,即他们的精神活动。按照茨威格本人的表述,就是这些作品都具有精神分析的印记,都是探索个人的,与“激情的黑暗世界中的幽明”相联结的经历。

直至1933年希特勒攫取政权,是茨威格创作的鼎盛时期,他除了创作小说和剧本,还撰写了许多部传记文学作品,如《罗曼·罗兰》(1921),“世界建筑师”系列的《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1921),《斗魔鬼》(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

书评(媒体评论)

茨威格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了爱情的疑问:爱能经历一切考验吗?爱能抵制住时间的侵蚀,乃至一场世界大战吗?

——巴蒂斯特·图卫雷

您的小说以其动人的诚挚语调、对女人超人的温存、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奇异的表现力,使我深为震动。读着这篇短篇小说我高兴地笑了起来——您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然毫不羞耻地哭了起来。

——高尔基写给斯蒂芬·茨威格的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地利)茨威格
译者 关惠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33039
开本 32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8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2013284725
中图分类号 I521.4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