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体的社会建构-(以“十七年”的相声为考察对象)
内容
内容推荐
关于相声,今日的大众形成了很多经典的认知与命题,诸如相声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有着历史悠久的讽刺传统”等。我们时常习惯从这些本质化的概念出发来理解它,但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司空见惯的知识与概念是如何生成的。祝鹏程著的《文体的社会建构――以十七年(1949-1966)的相声为考察对象》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作者把相声的变迁放置到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以动态的视角来探究相声在“十七年”(1949-1966)期间的改进过程。综合考察相声这种文体如何在社会意识形态的管控、知识生产的形塑、表演空间的改换,传播媒介的影响,以及表演者、经营者与观众的互动下被建构出来,并通过认知装置的倒置成为向来如此的“传统”。
本书分析了社会变迁对相声的影响,也探讨了现代民族国家建设与民间文化的关系,体现了融合民间文学与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努力。
作者简介
祝鹏程,男,汉族,1985年生于浙江绍兴。201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民俗学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2016年1月出站留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曾任神奈川大学非文字资料中心访问研究员、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人类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口头传统、曲艺、谣言、民间文化的现代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表论文十余篇,译有《金拱向东:麦当劳在东亚》。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立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方法
第一章 “活”:作为草根艺术的相声(1850―1949)
第一节 作为“生意人”的相声艺人
第二节 逾越的“活”:对相声文体的一个描述
第三节 撂地·园子·电台:草根相声的生产与表演
第四节 从晚清到民国的相声改良
小结
第二章 成为“文艺工作者”:相声艺人的体制化
第一节 融入秩序:鼎革之际的相声改进
第二节 进入体制:艺人群体的组织化
第三节 走向现代:艺术传承的民族化与制度化
第四节 “十七年”曲艺生态之鸟瞰
小结
第三章 “老材料得到新气脉”:“活”成为“传统”
第一节 划分“精华”与“糟粕”:草根相声的价值探讨
第二节 书写相声史:民族/民族艺术的传统想象
第三节 制造“传统”:“替那些老段子恢复了讽刺”
第四节 “古为今用”:“十七年”传统相声的搜集与利用
小结
第四章 “说唱最新最美的今天”:新相声如何“喜闻乐见”
第一节 “说新唱新”:新相声的创编
第二节 书写如何重构文体:以对口相声为例
第三节 “寓教于乐”何以实现:对若干题材与类型的分析
第四节 娱乐、宣传与在地化:新相声的传播与社会效应
小结
第五章 “健康的笑声”:相声表演与“十七年”的北京市民生活
第一节 流动演出:从“撂地卖艺”到“送戏上门”
第二节 打造“文艺阵地”:重塑相声的表演语境
第三节 创造“健康的笑声”:剧场相声的表演
第四节 教化、“求乐”与戏剧化实践:“化妆相声”的名与实
小结
结论
主要访谈人信息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体的社会建构-(以“十七年”的相声为考察对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祝鹏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23383
开本 16开
页数 4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4千字
出版时间 2018-04-01
首版时间 2018-04-01
印刷时间 201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26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118.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4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