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被洗劫的中国财富
内容
编辑推荐

《被洗劫的中国财富》由刘军洛著,曾准确预言中国及世界经济走势、曾上书中央力陈金融战略、曾引起无数有识之士强烈关注、让政府官员和经济专家汗颜的民间经济学家刘军洛,继《被绑架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后,推出震撼新作《被洗劫的中国财富》!

中国的银行业为何会发生“钱荒”?中国的钱都到哪里去了?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对错该如何评判?中国经济的未来在哪里?拨开重重迷雾,直面中国财富被洗劫的真相!

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面临着结构性挑战:

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权贵资本,从以前的诸侯割据到目前的重新分配,这里面首当其冲陷入发展困境的是中国的中小企业,这是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制度性瓶颈。

中国三、四线城市依靠土地收入支付债务利息的做法遭遇阻碍。

全球经济还会面对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黑天鹅事件。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中国创业板市场上的权贵们必然不择手段地疯狂套现逃离,导致资金链断裂。

内容推荐

《被洗劫的中国财富》由刘军洛著,内容简介:2013年,中国改革的步伐继续坚定向前:制度红利、城镇化的再推进、医疗体系改革、房价调控、相关宏观政策的陆续出台……

而与此同时,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美国、遭遇了2010年欧债危机的德国,以及蓄意制造“钓鱼岛事件”的日本,为摆脱各自深陷的困境——人口老龄化、高失业率、经济低迷,结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它们通过美元国债、欧元国债、日元贬值等金融战手段,推高中国房价、摧垮中国股市,意图控制和洗劫中国财富。

《被洗劫的中国财富》站在宏观经济的高度,从世界金融战、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的种种纷繁复杂的现象入手,以独到的视角鞭辟入里地解密了这些“冰山一角”下面隐藏的惊人内幕和真相,分析了中国经济和中国财富一直以来面临的危险和挑战。

在不见硝烟的全球经济战场上,有能力看清全局、洞察真相的人才不会遭遇“财富被洗劫一空”的命运。在全球经济处于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如何才能找到正确的出路,保全自己的财富不被洗劫?《被洗劫的中国财富》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目录

序言>>XIII

第一部 中央银行该不该存在

导读>>003

第1章 美国经济塑形期无央行荫庇未来>>006

公正围困美国央行80年>>006

早期80年无央行的美国交出彪炳千秋的成绩单>>011

昙花一现的光伏业,人为缔造的非理性>>016

直面美、中早期经济的发展及结果对比>>018

中国塑形期的经济政策成就财富垄断模式>>023

第2章 继续犯错不能弥补经济塑形期的错>>034

生存困境扼杀具中产潜质阶层的创造力>>034

“下岗再就业”,社会财富遭垄断,广阔市场消费失衡>>038

中国具备成为经济大国的一切先天要素>>042

垄断食利者制定政策具有利己倾向性>>048

不谋私、有远见的央行能保平安>>051

第二部 欧债危机下的欧洲国家

导读>>057

第3章 德国亟须认清世界大衰退并力挽狂澜>>059

制造业是德国祖传的基因>>059

制造业是德国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061

德国长期抑制房价的政策>>064

德国的租房政策保证房价持续低位>>066

德国的“压地产保制造”政策已过时>>068

第4章 汇率决定法国的兴衰>>070

浪漫富足的法国加入了欧元区>>070

2012年法国房地产状态>>071

法国房价为何必涨>>074

为什么德国房价跌而法国房价涨>>076

法国地产崩盘终结法国浪漫>>077

欧元使德法的实际窘境恶化>>079

统一汇率使法国汽车业陨落>>080

德国贸易盈余来自他国贸易赤字>>082

欧债后德国赖以生存的中国房价>>084

法国公共债务的构成>>085

法国公共债券的构成>>086

全球遭遇法国债务的威胁在即>>087

意大利、西班牙受惠欧元的低成本>>089

第5章 全球大萧条,英国不能独善其身>>092

英国的高福利生活>>092

撒切尔夫人没能扭转英国的宿命>>093

英国以炒房为职业可以暴富>>094

结构性贸易失衡>>097

英国甘愿大紧缩>>100

世界金融市场的大背景>>102

第三部 设计缺陷注定欧元步布雷顿结局

导读>>107

第6章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德国央行的错误>>109

特里芬的布雷顿体系矛盾论>>109

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回避的国力转变问题>>110

布雷顿体系失败的症结>>113

价格扭曲是20世纪70年代超级通货膨胀的导火索>>116

债券市场史上最严重的大熊市>>120

货币主义者无法解释的才是真相>>121

“吸血鬼”交易商铲除罪恶的政府腐败>>123

央行无能为力,犯的新错不能摆平旧错>>128

世界对不懂游戏规则的人会极其残酷>>133

购买欧债的中国需要推新的“4万亿”>>135

第7章 默克尔领导德国终结欧元,负面影响波及世界>>138

从民主德国走出来的总理默克尔>>138

默克尔对“莱茵模式”下手>>139

默克尔的减福利政策是个严重错误>>140

欧洲债务危机重灾区希腊的惨状>>142

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被欧元汇率推入债务危机>>145

默克尔增税政策的贸易背景>>145

贸易盈余+提高税收=“默式通胀”>>147

2008年全球经济“大衰退”:人类自我炮制的经典灾难>>148

错误的设计+自私的人性=钝角交叉死亡>>149

第8章 欧元:又一个无法协调利益的联合体>>154

欧元是美欧经济对抗的政治衍生品>>154

统一汇率导致欧元失去自然调节力>>157

德国的经济政策决定欧元和全球制造业的命运>>159

第四部 危机爆发的先兆性布局

导读>>163

第9章 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和全球央行释放流动性的魔方>>165

全球央行跟随中国释放流动性>>165

欧洲陷入长期融资性困难>>167

图演中国央行购欧洲垃圾债券全过程>>171

控制中国央行,紧缩中国货币供给>>178

第10章 美国国债收益率的秘密>>183

游戏规则的再制定>>183

德国喜欢受益于欧洲紧缩性财政下的债券收益率>>191

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推动美国进入财政中性紧缩时期>>193

第11章 摩根大通的进攻>>196

摩根大通20亿美元的亏损只是抛出饵料>>196

摩根大通的业务>>197

金融市场的残酷>>198

摩根大通的“愚蠢”交易>>201

摩根大通真实的胜利>>202

金融世界的法律>>207

第12章 美国财政悬崖和债务上限笼罩2013年>>210

美国财政悬崖的困局>>210

小布什减税计划延期,推动中国央行紧缩货币>>212

美联储“善意”地制造了2011年8月全球性的大暴跌>>214

美国和世界错过了最佳的财政退出时点>>217

奥巴马连任是既得利益的胜利>>219

第五部 胜局与败局在决策中互换

导读>>227

第13章 日本挑衅钓鱼岛是经济战略所需>>230

财富再分配必然会产生摩擦>>230

日本经济陷入长期结构性衰退>>231

福岛核危机致使日本贸易赤字问题提早爆发>>233

日本制造业节节败退>>234

韩国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级杀手>>237

支撑日本国债市场的“强势日元”已到头>>240

钓鱼岛事件是日本有备而来的战略>>242

第14章 墨西哥著名的tesobonos债券和日本的贬值战略>>246

墨西哥著名的tesobonos债券>>246

日本政府会让日元以最疯狂的速度贬值>>248

第15章 中国房地产业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251

中国房地产业的不可持续性>>251

中国市场灾难性的资金链>>252

人民币升值以资产折价为代价>>260

人民币升值的套利流程>>266

引诱房地产刚需进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267

放纵通胀,股市涨,楼市跌,中国腾飞>>268

第16章 资金链断裂下的失业浪潮>>269

发达国家财政紧缩,中国企业出口无门,失业人数增加>>269

投资移民浪潮引发结构性失业问题>>272

第17章 来自高盛的进攻>>277

高盛公司:不择手段赚钱的怪物>>277

2010年高盛成为海普瑞第三大股东>>279

高盛病毒植入中国的模式>>279

2012年垄断资本的套利行动>>288

银广夏事件给我们的启示>>290

高盛病毒在中国爆发的温床>>292

经济是可以通过逻辑分析预知的>>295

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的“春天”>>297

试读章节

公正围困美国央行80年

因为英国的前车之鉴,建国伊始,美国许多有远见的政治家都非常严正地担忧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民主”和“财富”能否长期并存。

美国是否要设立中央银行,成为当时美国对未来经济的重要思考。

美国人之所以是美国人,就是为了摆脱英国的不平等对待,才来到新大陆寻求世外桃源。美国人对个人自由的追求等同于对上帝的信仰,他们极其反对政府集权。所以,历史上美国不设中央银行。美国建国后曾两次尝试成立联邦政府的银行,都以失败告终。

1913年,为了给银行系统提供流动性,美国开始组建联邦储备系统。最初,国会并没有打算让美联储成为中央银行,但是后来美联储的权力越来越大。1951年,美联储与财政部签署协议,美联储的决策不受财政部的影响。至此,美联储成为事实上的美国中央银行。

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先生是金融阶层和精英阶层的重要支持者。虽然他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但他并没有机会获得总统的职位,或说服总统实现他维护以金融资产阶层、大商人为核心的国家利益的经济理念。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先生坚信,财富的演变会随着城市、金融和贸易的发展而越来越集中,最终必然会阻碍社会进步。杰斐逊先生终身信仰并始终践行的一句名言是:“维持公正,哪怕天塌下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对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有以其个人为原点以思想为半径画出的圆,对国家社会的进程,每个人同样有自己的一个圆,而且认为自己的思想是最正确、最圆满的。社会精英们更是有许多想法,并总是有控制历史进程的冲动。精英们通过自己执着的努力,往往会达到插手经济发展的目的。少部分人大多时候往往认为自己的思想是唯一正确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喜欢控制是人类的一个本能。

而民主和财富之间的关系又往往会长期对立。我们不难发现,社会精英们总是占据财富阶层。所以,在一个精英们不受压制的财富社会中,对社会的掌控权实际上是一个超级垄断和近亲繁殖的产物。其充分的体现,就是一个缺乏和失去创新动能的国家与社会。对此,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家非常恐惧中央银行家、银行业家和产业寡头一手遮天谋私利,并竭力杜绝这种情形的出现。

这就是在经济塑形期时,一个国家所制定的财政政策和财富分配政策,决定未来的发展道路是平行线还是交叉线的问题。

著名的平行线和交叉线,指的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渐渐累积的阻碍力量,分别代表一个平面的两条线。

如果塑形期的经济与政治政策是良性的,两条线会是平行的或以小锐角的形式运行。两条线会交汇得很慢,当发展力量和阻碍力量靠近或交汇后能迅速分离,继续平行或以小锐角运行。

如果塑形期的经济与政治政策是恶性的,即为最短命的交叉线塑形经济体,就是最失败、最危险的大钝角式经济政策,角度越大,交叉的速度就越快,就越不可化解。

选择“精英统治”,还是选择反精英的“民主统治”,成为美国社会早期重点争论的治国纲领。

如果把国家的命运交给公正的精英和具有治理国家的高超才能的人群,就要保证这种优秀品质可以代代相传保持下去。随着财富的积累,“成功的精英领袖”不会固守过去的经验。对历经发展的新经济形势和新社会形势,不会失去正确的统治方法和策略。

精英统治要担负的最大风险和面对的最严重问题就是,精英们对权力和财富的争夺欲望以及明争暗斗,导致制定经济政策、法律失去偏向性。但是在经济塑形期的早期,经济发展状态还处于不成规模的松散状态,最适合自由发展,精英统治所能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

选择民主统治,就是国家“基本上”是每一个公民的,大大抑制了腐败的滋生,延缓了“死亡交叉线”的形成。在经济政策的正确性方面,尽量保证出发点是为大多数民众服务的。

这场斗争首先在美国的核心层全面展开,美国国会在1791年和1816年两次授权成立中央银行,它们是美国第一银行和美国第二银行。毫无疑问,美国第一银行和美国第二银行完全是英格兰中央银行的翻版,这是人类渴望强大、本能地模仿强大的自然行为。以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首的美国少数精英,对当时第一强国英国的满心倾慕,强烈希望美国社会也能复制照搬英国的模式。汉密尔顿用账本游说华盛顿总统,如果不成立中央银行以得到外国资金入股,政府将很快垮台。最终,迫在眉睫的危机压倒了对未来的长远顾虑,华盛顿总统于1791年2月25日签署了美国第一银行的特许状,有效期为20年。

P006-008

序言

2013年,在中国大地上,一场壮观的改革浪潮正在被推动:制度红利、城镇化的再推进、医疗体系的改革,以及顶层里面的大设计等。这一切改革都是那么让人心潮澎湃,这一切都预示着2013年中国经济可转变的态势之磅礴。

也就在这个时刻,美国政府和德国政府的利益需求关系,正在逐步形成巨大的利益共同体。

而2012年8~9月,日本对中国领土钓鱼岛伸出魔爪,开始肆无忌惮地叫板中国。在这突如其来的挑衅背后,仅仅是日本的民族情绪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的突然失控吗?显然日本政府是经过反复斟酌后,确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有备而来。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的任何一个举措,都是为了自己国家和自己民族的利益发展而精心设计的。

为什么说日本这个气焰嚣张的战略程序背后,还存在着美国政府以及德国政府的利益呢?为什么三者的合作形成的是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呢?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巧合吗?

2007年6月30日,我在新浪博客撰写了一篇文章《2008年终结日与我们》,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中美金融之战的结果是:2008年,中国股市削价一半,中国房价涨疯,中国物价涨疯。这场金融战争要打3年或4年,中国才可能彻底无回天之力。而在2008~2009年,美国对冲基金将在美联储的配合下冲击东盟区域货币,这是第一站,而后在日本央行配合下全力冲击人民币。我们的力量是什么?每个人在自保中强大,让星星之火去反扑,记住,不要觉得这离你很遥远,明天你就将身处美国的‘关爱’中。”

这篇博文讲得非常清楚,从2008年开始的中美金融之战,美国的第一步战略是“消灭中国股市”,美国的第二步战略是“疯狂推高中国房地产价格”,最后,猛烈进攻的将是日本央行。日本央行将触发前所未有的日元汇率的疯狂贬值。

当时,中国股市的位置在4000多点。这篇博文发出后,中国股市很快地猛烈上升到6000点的位置。于是,中国市场上许多人嘲笑这是“阴谋论”的思想。不幸的是,2008年年底中国股市如期暴跌到了2000点,甚至是1700点以下的位置。更不幸的是,2009年以后,中国房地产也如期踏上了史无前例的疯狂暴涨的路程。现在,日元汇率的爆炸性大贬值将是美国全球金融战略的最后进攻。

如今,美国国债10年期收益率在1.5%左右的水平。这让全世界的经济学家们仿佛鲨鱼嗅到了血腥的味道一般,全部疯狂地集结起来,开始拼命发表演说,讨论美国国债是巨大的泡沫,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的确,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美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在2%~2.5%。那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应该对应的水平是3.5%~4%。这意味着如果你现在购买了美国10年期国债,应该反过来向美国政府支付0.5%的“隐形费用”。难道全世界购买美国国债的交易商都疯了吗?

我们先来帮美国经济计算一下债券收益率这一秘密财富。目前美国国债的规模为15万亿美元,如果美国执行比较严格的财政政策,到2020年美国的国债规模至少会上升到20万亿美元。

如果美国经济增长保持2%的低水平增长率,到2020年美国政府债务将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10%的水平。如果美国经济能够保持3.5%的正常水平的增长率,到2020年美国政府债务将占到美国GDP百分之百的水平,和目前的水平一样。

这时候你就知道了,保持强劲增长的经济速度可以降低美国债务占GDP的比例,而保持低水平增长的经济速度会提高美国债务占GDP的比例。表面上看,美国政府应该努力提高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但是,如果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达到正常水平,美国10年期的债券收益率就会回归到5%的正常价格水平。以5%的收益率水平来计算,到2020年美国政府每年需要支付的债务利息至少要达到6000亿美元。而如果美国经济是以2%的低水平速度增长,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就会被成功地控制在1.5%以下的水平。这样,到2020年,美国政府每年需要支付的债务利息不仅是零,实际上持有美国政府债券的人还需要每年向美国政府支付几百亿美元的利息。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大萧条时,美国政府债券和美国高等级企业债券就发生过这种情况。所以,美国现任央行主席伯南克先生撰写的《大萧条》一书就深刻地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央行没有解决好这个糟糕的问题。

现在,有人会指出,美国经济如果中长期保持低水平的增长,那么美国近9%的失业率怎么办?的确,美国社会目前正面临着高达1400万人的失业大军。

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从现在起,美国社会每天有一万多名65岁的老人退休,一年则有近400万人加入退休大军。并且,这一状况将持续20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算上未来美国每年200万新增人口的就业需求,不用五六年的时间,美国社会就会自然进入就业人口严重紧缺的局面。而且,随着大量退休人员的规模化出现,美国社会未来会急需大量的服务于老年人的护理人员和医院。这是一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巨大的变化。任何一个美国决策者,如果今天不去追求债券收益率的利益,而去追求提高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话,就不仅仅是一个超级“白痴”,更是一个美国利益的“出卖者”。时代不同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爆发于美国社会还相当年轻的时候。所以,当时的美国经济政策制定者的首要目标是就业问题。而今天的美国社会处于一波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浪潮到来的时刻,所以,美国经济政策制定者的首要目标必然是债券收益率背后的秘密财富。

2009年11月初,我出版的《多角世界下的中国房价》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2015年,全球发达国家的成年劳动力的税负将大幅上升,为此发达国家的成年劳动力会大幅减少消费。2015年,美国的婴儿潮一代已经大批退休在家,为此这一大批退休老人也会减少消费。2015年,印度、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会比我们更有竞争优势。2020年,全球最流行的职业是养老代理人,他们将穿梭在富有的退休老人之中,向他们推销有最蓝的天空、最环保的水源、最一流的医疗服务、最一流的法律体系的地方。未来20年,美国如果能够建立全球最环保与最好的医疗空间来吸引全球富有的退休老人们,那将是一笔15万亿~20万亿美元的生意。2020年卖汽车与钢铁的是穷人,卖医疗与法律的是有钱人,卖干净空气与水源的是富人。奥巴马是第一个知道地球老了、美国7800万婴儿潮也老了后该如何去做的人。所以,思想的可怕之处是站在群体性思维对立面的垄断财富。”

同样,如果德国总理默克尔听从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和金融业“大鳄”索罗斯的建议,努力提高德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以高GDP来带动欧元区经济的总体上升,以此来解决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的债务危机,那么,默克尔就是无视德国社会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及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致命约束,陷德国经济于长期灾难中。

所以,2014~2015年,如果你看到德国人又开始使用德国马克,请不要惊讶。因为这表明德国人正在使用大规模发债的手法让一个国家空手套白狼,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更加富有。

2013~2014年,你也会看到美元指数以有史以来最壮观和宏伟的速度上升到130的一幕,这里还伴随着美国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下跌到1%以下的一幕。你不需要震惊,这对美国来说是一场划时代的全民工程。

难道美国人就这么容易取得胜利吗?难道美国人就没有失败的可能吗?这是一场全球战略上的大角力。

中国推出4万亿财政扩张政策和猛烈的货币扩张政策时,本人呼吁必须立刻停止这些政策,因为这些没有配套经济基础上的飞来资金,会引发中国房地产价格暴涨,引发中国经济陷入结构性灾难。

2010~2012年,中国经济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价格暴涨,全世界的发达国家经济体系出现了巨大的结构性债务上升和老龄化上升的问题。这个时候,中国如果不能保持自己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必然会爆发“中国房地产危机+中国银行业危机”,再引发中国“金融危机+货币危机”,最后,中国社会的经济和国家出现大崩盘。这种大崩盘正好解救发达国家经济体系正在发生的巨大的结构性债务上升和老龄化上升的大危机。

所以,在2013年,中国经济学家们、中国媒体和中国社会,还会强烈反对出台大规模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的经济政策。

2008年11月,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媒体和社会强烈谴责4万亿财政扩张和猛烈的货币扩张是一场虎头蛇尾的战略性错误。同样,他们在5年后的2013年强烈反对出台大规模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的经济政策,认为那又将是一场严重的战略性风险。

所以说,中国如果在如今的全球经济大格局中,再去强烈反对出台大规模货币扩张政策与大规模财政扩张的经济政策,把“严防死守地防通胀”当成中国此时的经济战略,同样是危险的。

用“去奴役”的思维体系看待债务问题,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部长汉密尔顿先生说得非常清楚,就是美国应该大量发行债券。这样,大量持有美元债券的人就会反过来为美国的利益服务。

所以,今天的美国经济处于前所未有的债务和贸易赤字之中。但是,美国前所未有的债务和贸易赤字也前所未有地产生了“壮大”中国经济的“经济固化时代”。

一个国家的腾飞,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拥有强大和广泛的中产阶层和拥有培养中产阶层的政策环境。那么毋庸置疑,中国中产阶层强大了,必定是美国社会真正大衰败的开始。

而2007年7~10月,中国大地上有成千上万的中产阶层家庭疯狂地冲进了中国股市。

所以,中国股市和中国中产阶层的宿命这时候已经注定了。

因为在“经济固化时代”的社会中,中产阶层的强大,意味着权贵资本的大衰败。美国已经太强大了,所以美国畏惧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同样,中国的权贵资本更加畏惧中国中产阶层,恐惧中国中产阶层的强大。

这样,2010~2012年中国成千上万的中产阶层家庭疯狂地涌进中国房地产市场,任何规则在这个时候已经注定了中国房地产2013~2014年崩盘的宿命。当然,如果你这时候还不能明白,那就再好好看看2011年3月深具决策力的言论——中国由于货币超发,引发了房价过高、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收紧货币是短期内有效的解决方法。

2013年,制度红利、城镇化的再推进、医疗体系的改革和顶层的大设计,是一切的开始,也是一切的结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被洗劫的中国财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军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41027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2013151543
中图分类号 F12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