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血证论(大字版)/中医临床实用经典丛书
内容
作者简介
唐宗海(1846年~1897年),字容川,四川彭县人,中医七大派“中西医汇通派”创始人之一。生于清代同治元年,卒于光绪23年,享年五十二岁。他先攻儒学,为诸生时在四川已经颇有名气。光绪年间举进士,中年之后则转而研究医学,主张兼取众家之长,“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
目录

第一卷 总论

 阴阳水火气血论

 男女异同论

 脏腑病机论

 脉证死生论

 用药宜忌论

 本书补救论

第二卷 血上干证治

 吐血

 呕血

 咯血

 唾血

 咳血

 鼻衄

 脑衄

 目衄

 耳衄

 齿衄

 舌衄

 大衄

 零腥

 吐脓

第三卷 血外渗证治

 汗血

 血箭

……

第四卷 血下泄证治

第五卷 血中瘀症治

第六卷 失血兼见诸证

第七卷 方解上

第八卷 方解下

内容推荐

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晚清著名医家。早年因其父体弱多病而立志学医,后其父患血证,多方求治无效,始潜心研究血证,历时十余年写成《血证论》一书。

本书共分8卷,第一卷总论血证,从治疗血证的理论依据“阴阳水火气血论”、治疗血证以“治疗后天之本”为立方用药的根本、治血证之用药宜忌等诸方面综论之。卷二论述血上干证治十四条,如吐血、呕血等:卷三论述血外渗证治七条,如汗血、血箭等:卷四论述血下泄证治六条,如便血、尿血等:卷五论述血中瘀证治五条,如瘀血、蓄血等:卷六论述失血诸见症四十条,如痨瘵、咳嗽、发热等。卷七与卷八为编列本书所用各方,方药详明,并诸方解亦别有见地。

本书以清光绪三十四年上海千顷堂刻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的清光绪十六年唐氏家藏版刻本为主校本,同时以清光绪二十年申江褒海山房石印本为参校本整理而成。

编辑推荐

唐宗海著的《血证论》一书集血证理法方药之大成,填补了此前血证理论与临床的空白。自光绪十年(1884)刊行后流传甚广,先后多次刊印,现存版本较多。单行本有清光绪十年甲申(1884)刻本、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刻本、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湖北重刻本、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申江褒海山房石叩本、光绪三十二年(1906)善成堂刻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等。后又出版了多部铅印本,如1955年上海锦章书局铅印本、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等。另外还有合刻合编丛书本,如《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本等。

本次校注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馆藏清光绪三十四年上海千顷堂刻本为底本,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的清光绪十六年唐氏家藏版刻本为主校本,并参考其他各版本如清光绪二十年中江褒海山房石印本、《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等,详加点校、注释而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血证论(大字版)/中医临床实用经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唐宗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798594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18-06
首版时间 2018-06
印刷时间 2018-06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296
CIP核字 2017311003
中图分类号 R255.7
丛书名 中医临床实用经典丛书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26.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