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近代国文教育文化史论 |
内容 | 作者简介 吴婷婷,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陕西省“国培计划”省级学科专家、陕西省中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理论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硕士导师,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现任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曾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术版)》《小说评论》《广西社会科学》等很好不错、核心及其他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重量、省部级项目10余个。先后荣获重量、省级、市级等各类奖项20余项,被西安市政府授予“西安市青年突击手”荣誉称号。 目录 章 导论 节 文化的选择与中国近代国文课程 第二节 研究的视角及其对国文教育的意义 第三节 前期的研究与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清末民族危机与传统文化选择的意识更迭 节 清末教育现状与“文化反省” 第二节 清末新教育思想与“文化自觉” 第三节 清末革新举措与“文化断层” 第三章 清末国文教科书与传统文化的近代化 节 古代传统文学教材与近现代语文教科书 第二节 编审制与首部国文教科书及其文化回应 第三节 清末国文教科书与文化选择的深层差异 第四章 清末国文课程与“文学服膺于实用”的文化趋向 节 修身科和国文科的渐次导入与传统经学教育的转型 第二节 “范文学教育”向“文学教育”转型的文化趋向 第三节 “八条目教育”与近代国文课程文化选择的基本规格 第五章 民国期间革新气象与文化选择的重构轮回 节 新教育制度的确立与“文化巩固” 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化狂飙” 第三节 三十年代文化思想的繁荣与“文化重构” 第六章 民国时期的国文教科书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节 近代国文教科书的成长与现代语文教科书的发展 第二节 国审制和首部现代语文教科书及其文化回应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国文教科书与文化选择的纵深发展 第七章 现代语文课程与“文学服膺于科学”的文化趋向 节 “问题之争”与语文教育的大众化 第二节 “运动之兴”与语文教育的科学化 第三节 “修身”的演进与民国时期教科书的科学化反思 第八章 近代国文教育文化选择的当代启示 节 近代国文教育文化选择的历史更迭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语文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根本 第三节 兼容多元文化且凝结民族之魂是语文教育发展的方向 后记 附录:近代以来国文教育相关事件统计一览表(清朝末.1903——建国前.1948)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8个章节,以近代社会文化变迁为研究背景、以近代国文教育(国文课程、国文教科书等)为研究主体、以“传统文化的选择趋向为研究主线”而展开,遵循历史发展状态的研究逻辑,从理论层面系统地分析了近代社会文化问题、语文教育问题、文化的选择问题。这三条线相互交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近代国文教育文化史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婷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201450 |
开本 | 24cm |
页数 | 2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05-01 |
首版时间 | 2019-05-01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CHI |
读者对象 | 教育史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考试-其它考试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24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46.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