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伦理学史(插图本)/插图本大师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伦理学史专著,作者从厘定伦理学、伦理学史等概念入手,对中国从上古到宋明时期的伦理学作了系统的探讨,不仅叙述了各个时代总的特点,而且就各时期的重要流派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目录

前言 /1

序例 /1

绪论 /1

第一期 先秦创始时代 /5

第一章 总论 /5

第二章 唐虞三代伦理之萌芽 /6

(一)儒家 /12

(二)道家 /27

(三)农 /39

(四)墨家 /41

(五)法家 /47

第一期结论 /59

第二期 汉唐继承时代

第一章 总说 /63

第二章 淮南子 /65

第三章 董促舒 /71

第四章 扬雄 /74

第五章 王充 /77

第六章 清谈家之人生观 /80

第七章 韩愈 /87

第八章 李翱 /90

第二期结论 /92

第三期 宋明理学时代

第一章 总说 /93

第二章 王荆公 /96

第三章 邵康节 /99

第四章 周濂溪 /102

第五章 张横渠 /105

第六章 程明道 /108

第七章 程伊川 /112

第八章 程门大弟子 /115

第九章 朱晦庵 /117

第十章 陆象山 /121

第十一章 杨慈湖 /125

第十二章 王阳明 /127

第三期结论 /131

试读章节

有神论 墨子学说,以有神论为基础。《明鬼》一篇,所以述鬼神之种类及性质者至备。其言鬼之不可不明也,曰:“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正。夫君臣之不惠忠也,父子弟兄之不慈孝弟长贞良也,正长之不强于听治,贱人之不强于从事也。民之为淫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退无罪人乎道路率径,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并作。由此始,是以天下乱。此其故何以然也?则皆以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今若使天下之人,借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今执无鬼者曰:‘鬼神者固无有。’旦暮以为教诲乎天下之人,疑天下之众,使皆疑惑乎鬼神有无之别,是以天下乱。”然则墨子以罪恶之所由生为无神论,而因以明有神论之必要。是其说不本于宗教之信仰及哲学之思索,而仅为政治若社会应用而设。其说似太浅近,以其《法仪》诸篇推之,墨子盖有见于万物皆神,而天即为其统一者,因自昔崇拜自然之宗教而说之以学理者也。P41-42

序言

蔡元培,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原字鹤卿,后改仲申,号民友,又改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深感清廷腐败,渐生反清之志;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思以教育救国,遂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与章太炎等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立即取消清朝钦定的教育宗旨,认为“忠君于共和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军事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德育)、世界观教育、美育的教育方针,召开了全国临时教育会,主持制定与颁发了“壬子癸丑学制”。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1俭学。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为中国学术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自蔡元培以个人人格与学术自由融合主持北大,将中国大学风气推向顶端之后,迄今人们还只能在对蔡氏北大的怀念中摸索大学的建设。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1932年,同宋庆龄、鲁迅、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的一生,主要以教育和科学作为事业的支柱,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对于蔡元培,原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赞其“道德文章,夙负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则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中国伦理学史》是中国第一本伦理学史著作,也是蔡元培在学术方面的代表作,此书用西方伦理学的模式和理论来叙述中国固有的伦理思想。蔡元培对于撰述《中国伦理学史》具有相当的情感,他说:“吾国夙重伦理学,而至今尚无伦理学史,迩及伦理界怀疑时代之托始,异方学说之分道而输入者,如风如烛。几有互相衡突之势,苟不得吾民族固有之思想体系以相为衡准,则益将彷徨于歧路,盖此事之亟如此。”因此,在留德期间,他以木村鹰太郎、久保得二两个日本学者的著述为主要参考,作成《中国伦理学史》。

书中把中国伦理学史分为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展开、深入)时代三个阶段,将三个时代的伦理学家的思想分别加以论列。蔡元培认为,中国的伦理学以先秦最为繁荣,是伦理学的极盛时期,其后从两汉以迄宋明,虽然思想家辈出,但其学说均未超出先秦伦理学思想的范围。就《中国伦理学史》所列人物而言,从先秦至于宋明,其间思想家大多得到历史公认;唯在该书关于清儒伦理思想的附录中提出三个人,黄宗羲与戴东原亦为其他学者所重视,但俞正燮则是蔡元培首先提出来的。蔡元培以为他们三个人“已渐脱有宋以来理学之羁绊,是殆为自由思想之先声”,他们的言论与清末民权、女权主张有所暗合。  蔡元培以为从先秦肇始,中国思想家关注伦理领域,注重人的道德存在,而“以儒家为伦理学之大宗”,是中国伦理学的主流。儒家以为在精神思考领域,一切皆是伦理学的范围;在儒家以外,自成一家之言者有八家,而以墨、道、名、法为主的各派别均以伦理思想为主。

《中国伦理学史》在先秦儒家思想的阐释中,有几点值得注意:(一)它认为从尧舜禹三代以至孔子、《中庸》、孟子,以“中”为其伦理思想之主干;(二)对儒、墨、道、法等各家伦理思想的差异,注重从地理文化环境的根源上来加以分析,以道家属于南方思想,儒家属于北方思想,而法家则被视为折中南北、儒道之学;(三)将韩非看作先秦儒道法三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不是将荀子看作集大成者;(四)根据功利论与动机论的比较,书中认为儒家与各派相比,采取了折衷主义立场,故成为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的主流。

在书中,蔡元培认为汉唐伦理思想属于“继承”时代,无甚创见,确为定论。比如两汉时期,对于先秦儒学的“继承”,体现为粗鄙的神学比附论。不过。对于两晋以及唐朝玄学与佛学的意义,似乎有所忽视。书中注意到汉唐以迄宋明,伦理学家们常常以宇宙本体论上的建构为其伦理思想的基础,表明天道观(本体论)与人道观(伦理学)的问题,在传统伦理学为主的思想发展中,彼此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

而宋明理学作为先秦儒学的深化与展开,《中国伦理学史》主要是指儒学在其经过两汉晋唐“继承”之后,最终完成为“儒教”。在评价朱熹伦理思想的意义时,蔡元培认为:“盖孔子之道,在董仲舒时代,不过具有宗教形式,而至朱晦庵时代,始确立宗教之权威也。”汉武帝时因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言,儒已然具有教丰性质与形式,但离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社会心理尚有诸多距离,只有通过宋明理学,以朱熹、王阳明为代表,讲学授徒,尤其朱熹著作经由政府颁布为考试标准,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日益深远,最终成为一般群众的社会心理与习惯,儒由此而正式成为教。

总体上,两汉以迄宋明,伦理思想的范围没有突破先秦的藩篱,中国伦理学思想在相当长时间内没有取得发展。个中原因,蔡元培分析认为有四点:其一,没有自然科学作为基础;其二,没有逻辑学作为伦理思考的手段;其三,政治与宗教的结合阻碍了伦理思想的创造;其四,没有足够影响力的其他国家、民族的伦理思想做比较。

综上所述,《中国伦理学史》虽然作为“第一本伦理学史”,不可避免地带有草创特征,但从今天中国伦理学史研究的实际来看,蔡元培这本奠基之作仍然具有极大的意义。

                     陈卫平

                    2005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伦理学史(插图本)/插图本大师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元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40730
开本 24开
页数 1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092
丛书名
印张 6.33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10
16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