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高昌回鹘时期吐鲁番观音图像研究 |
内容 | 作者简介 陈爱峰,男,1980年生,河南省叶县人,吐鲁番学研究院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副研究馆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很好专家,兼任西北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曾受邀在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蒙古同国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新疆石窟艺术、隋唐史和吐鲁番出土文书。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多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序言 图表目录 绪论 一、本书缘起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回顾 三、研究思路、内容、方法与材料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章汉风吹拂:高昌回鹘佛教与观音图像调查 节高昌回鹘佛教及其艺术遗存 第二节观音图像的调查、分类与年代 本章小结 第二章救难与往生:西方净土信仰体系下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节图像内容考析 第二节绘画传统与艺术风格 第三节西方净土信仰体系下的救难与往生思想 第四节高昌回鹘时期的千手千眼观音信仰 本章小结 第三章慈悲、妙慧与万行:华严信仰体系下的三大士图像 节图像内容考析 第二节华严三大士图像的滥觞与发扬 第三节华严思想的彰显及其与密教观音的融合 第四节难陀童子所反映的吐鲁番与五台山之交流 第五节天部像和于阗王像及其与敦煌、黑水城之关联 本章小结 第四章山林、猕猴与月轮:禅观意境下的如意轮观音经变 节图像内容考析 第二节山林禅定与月轮观想 第三节绘画题材、风格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威德神力:观音与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变 节图像内容考析 第二节宝王经变与壁画绘制年代 第三节宝王经变在石窟中的宗教意义 第四节宝王经变与汉译佛经人传吐鲁番 本章小结 第六章净土的选择:汉藏混合风格的六字观音经变 节图像内容考析 第二节六字观音像及其信仰 第三节七观音像及其信仰 第四节观音信仰的净土选择 本章小结 结语多元荟萃:高昌回鹘时期吐鲁番观音图像的若干认知 附录一:吐鲁番出土胡汉诸本观音经典、赞美诗、发愿文、功德疏一览表 附录二:散藏世界各地吐鲁番观音图像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内容推荐 该书是作者长年在吐鲁番进行野外石窟调查的基础上写就的,将高昌回鹘时期的观音图像分为三期、五种组合与两大信仰体系,这一结论可以进一步作为高昌回鹘佛教艺术分期的参考和观察其艺术变迁的窗口。同时,该书还对观音图像的题材、内容和绘画风格进行详细的辨识与考证,创获甚多。此外,作者将艺术史“以图证史”、“以图补史”的观念引入,并作了尝试性探讨,为高昌佛教艺术的专题研究作出一个很好的示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高昌回鹘时期吐鲁番观音图像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爱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9709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1000 |
出版时间 | 2020-09-01 |
首版时间 | 2020-09-01 |
印刷时间 | 2020-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9.9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6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