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从普洱茶的形成与发展、普洱茶加工学、普洱茶鉴评与收藏学、普洱茶文学、茶与素质教育等方面对普洱茶做了精心梳理,有了这样一个梳理,茶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饮料商品,人们可以通过品饮普洱茶,在闲适中潜移默化地、多角度地品味一种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风情。
这本教材适合选修该门课程的大学生使用,同时也可满足喜欢普洱茶及其文化的人们了解普洱茶知识、普洱茶文化的需要。
图书 | 普洱茶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教材从普洱茶的形成与发展、普洱茶加工学、普洱茶鉴评与收藏学、普洱茶文学、茶与素质教育等方面对普洱茶做了精心梳理,有了这样一个梳理,茶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饮料商品,人们可以通过品饮普洱茶,在闲适中潜移默化地、多角度地品味一种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风情。 这本教材适合选修该门课程的大学生使用,同时也可满足喜欢普洱茶及其文化的人们了解普洱茶知识、普洱茶文化的需要。 目录 章 普洱茶的形成与发展 节 普洱茶历史发展 第二节 辉煌贡茶 第三节 云南茶区 第四节 茶树品种 第二章 普洱茶加工学 节 普洱茶加工技术的历史发展与产品花色品种的演变 第二节 普洱茶原料的加工 第三节 普洱茶(生茶)的加工 第四节 普洱茶(熟茶)的加工 第五节 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 第三章 普洱茶鉴评与收藏学 节 普洱茶品质的鉴评 第二节 普洱茶审评与品鉴 第三节 普洱茶收藏 第四节 选购普洱茶的方法 第四章 普洱茶艺学 节 茶具 第二节 泡茶用水 第三节 云南茶叶的冲泡技艺 第四节 云南少数民族茶艺 第五章 普洱茶养生保健学 节 茶叶的保健功效 第二节 普洱茶保健功效的记载 第三节 优质普洱茶与其保健关系 第四节 科学保健普洱茶 第五节 科学品饮普洱茶 第六章 茶馆文化学 节 茶馆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茶馆的风格和功能 第三节 茶馆的布局 第四节 茶馆的布置 第五节 现代茶馆的布局 第七章 普洱茶文学 节 普洱茶文献史料选 第二节 普洱茶诗词选 第三节 普洱茶楹联 第四节 普洱茶歌及民歌辑录 第八章 茶席设计 节 茶席设计概论 第二节 茶席设计实作 第九章 普洱茶综合利用 节 普洱茶食品的制作 第二节 普洱茶茶膳 第三节 普洱茶茶酒的制作 第四节 普洱茶粉的生产工艺 第五节 普洱茶膏的生产工艺 第十章 茶与素质教育 节 茶文化的功能 第二节 中国茶德与茶人精神 第三节 茶礼仪 第四节 茶艺师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普洱茶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编者:单治国,张春花,责编:张佳,孙源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1904642 |
开本 | |
页数 | 2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4000 |
出版时间 | 2020-04-01 |
首版时间 | 2020-04-01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S971.2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