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百年前的80后
内容
编辑推荐

1911年,当那场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每个中国人命运的辛亥革命爆发时,这批人刚刚跨过而立之年,在急剧动荡的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百年前的80后》(作者曹鸿涛、王净、飞廉、张婷如)讲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人物的故事。

内容推荐

为何天才成群而来!

辛亥革命是这样一个民族存亡的历史时刻,而一百年前的那些“80后”们,便是在这跌宕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上演着不平凡的人生!

《一百年前的80后》(作者曹鸿涛、王净、飞廉、张婷如)讲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人物的故事。

《一百年前的80后》共分为政客卷;行伍卷;文人卷;红颜卷四卷内容。

目录

开篇:为何天才成群而来(代序)

政客卷:奈何江山已唱晚

 谭延□:和气春风生眼中

 黄郛:惟问白云何处去

 宋教仁:海门潮正涌,我欲挽强弓

 载沣:只是近黄昏

 汪精卫:世变无穷东海涸

 蒋介石:东来志岂在封侯

行伍卷:乱世豪杰已成梦

 蒋百里:光芒使敌胆为寒

 蔡锷:万里间关马伏波

 阎锡山:一角山城万里心

 尹昌衡:世乱谁忧国,双泪落秋风

 汤芗铭:功过是非汤屠夫

 王亚樵:北顾延河非孤云

文人卷: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李叔同:从今一担好山河

 鲁迅:怒向刀丛觅小诗

 马一浮:白云无尽是儿孙

 刘师培:竟是筹安会里人

 周作人:不堪故国歌禾黍

 熊十力:世间已无熊十力

 黄侃:亦庄亦谐真醇儒

 钱玄同:谈笑深时风雨来

 刘文典:疾恶真推祢正平

红颜卷:不把双眉斗画长

 吕碧城:任是无情也动人

 徐蕴华:沧海月明珠有泪

 何震:美人何处隔潇湘

 宋霭龄:苔花如米学牡丹

试读章节

晚清民初,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翻天覆地的时代,是大革命、大震荡、大转折的时代,是新与旧、正与邪、善与恶、进步与停滞、开放与保守、光明与黑暗、民主与独裁激烈交锋的时代。就在这时,一个崭新的“80后”,箭步由幕后走向了台前,由边缘走向了中心,由热血青年成长为革命领袖,由宪政先锋成为革命烈士,他为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努力到最后一刻,为中国的宪政民主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有五千年专制传统的中国,划出了一道闪亮的民主光辉。 他,就是宋教仁。 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运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人人皆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渔人发现的,有桃花夹岸,芳草鲜美。远客来到,乡下人就杀鸡温酒,表示欢迎。乡下人都是避秦隐居的遗民,不知有汉朝,更无论魏晋了。千余年来读书人对于桃源的印象,即不怎么改变,所以每当国体衰弱发生变乱时,想做遗民的必多,这文章也就增加了许多人的幻想,增加了许多人的酒量。(沈从文《桃源与沅州》)也许这正是历史的讽刺与魅力,一代革命家宋教仁就出生在这桃源县,并自号“渔父”。

宋教仁儿时家贫,一度连学都上不起。还要感谢张之洞的热心办学,宋教仁1902年免费就读武昌文普通学堂后,才有机会学习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在学堂他颇为关心国事,尝与同学夜登漳江阁,慷慨日:中国苦清政久矣。有英雄起,雄踞武昌,东扼九江,下江南,北出武胜关,断黄河铁桥,西通蜀,南则取粮于湘,击鄂督之头于肘,然后可得志于天下。1902年8月,宋结识了湖南同乡、学生领袖黄兴,从此人生观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赞成君主立宪到主张共和革命,他们两人也成了生死之交。

1904年春,宋教仁与黄兴、陈天华、刘揆一等共建华兴会,选黄兴为会长,宋教仁为副会长。该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华兴会成立后,立即着手扩大组织,准备武装起义。宋教仁在华兴会的活动中初步显露出卓越的组织才能。是年7月,宋教仁在武昌发起创建科学补习所,以此为掩护,在新军和学校中开展革命活动。同年,华兴会策划于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在长沙、岳州、衡阳、宝庆、常德分五路同时起义。宋教仁负责常德一路的组织发动工作。9月,宋教仁回常德,在城内五省客栈设湘西联络总站。10月初,在常德笔架城举行的会党集会上宋教仁被推为龙头。大家议定:起义时,会众扮作朝五雷山的香客,到笔架城边的文庙集合,听候指挥。11月5日,为筹备经费,宋教仁到长沙,发现起义事泄,湖南巡抚陆元鼎下令搜捕。是年底,宋教仁经武汉、上海登轮潜赴日本,逃经湖北螺山作诗日:“谋自由独立于湖湘一隅兮,事竟败于垂成;……皆神州久沦兮,尽天荆与地棘;展支那图以大索兮,无一寸完全干净汉族自由之土地。……欲完我神圣之主义兮,亦惟有重振夫天戈。”

1905年初,宋教仁上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后入日本早稻田大学。6月与同学田桐创办仁十世纪之支那》杂志,采用黄帝纪年以示与清廷决裂,此举日后为许多革命报刊所采用,该杂志也风行一时。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宋教仁任司法部检事长、同盟会湖南分会副会长。中国同盟会将《仁十世纪之支那》转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宋教仁任庶务干事兼撰述员。

1906年,据宋教仁日记记载,他在这一年里翻译了《日本宪法》《英国制度要览》《各国警察制度》《俄国制度要览》《澳大利亚匈牙利制度要览》《美国制度概要》《比利时澳匈国俄国财政制度》《德国官制》《普鲁士王国官制》等多种书籍。对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等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他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宪政观念。在同盟会中没有其他人曾经像他那样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并翻译有关的著作,所以他是一个在革命时代就极为注重建设的人物,有人尊其为民国蓝图的总设计师,一点都不过誉。

1907年春夏间,宋教仁受令只身前往东北安东,联络东北“马侠”李逢春等人,成立同盟会东北支部,谋划攻占奉天,失败后复返日本。在东北活动期间,获悉日本企图吞并间岛的阴谋,他暂时放下革命联络工作,在日本友人片山潜的帮助下,打入日本从事阴谋组织活动的组织长白山会,冒着生命危险,侦获该会大量假证据。路经朝鲜时,宋教仁到汉城(今首尔)图书馆,查阅了各种有关资料。回东京后,他又查阅了大量典籍,很快写出《间岛问题》一书,论证间岛及延吉地区自周秦即属中国领土,揭露了日本的侵略野心。《间岛问题》书成后,日本当局深恐清政府以此为据,戳穿其编造的伪证,先是离间、劝说宋教仁不要帮助害他的政府;后又以巨款购买该书版权。但宋教仁拒卖书稿,以民族大义为重,向清政府提供了有关资料。7月,中、日就间岛问题进行交涉。清政府因有宋教仁的书稿,使日方制造的谎言和伪证难以成立,被迫放弃侵吞阴谋。正因为如此,人们在论及此事时,谓之为“一本书捍卫一块国土”。袁世凯曾致电驻日公使馆赠送宋教仁两千日元,被宋婉拒。他说:“吾著此书为中国一块土,非为个人之赚几文钱也。”袁世凯约宋回国,他也未予接受。据说慈禧太后曾拟赏他四品京官,他也加以拒绝。他说:“吾本革命党人,乌能为清政府官,但能为祖国尽力者,生死以之,不愿为官也。”(《宋渔父先生史潭》)自此以后,日本官方将他看作中国派来的密探,而留日学生中有人骂他卖党交结官吏。处身内外夹攻的困境,他却不以为意,不改初衷。当俄国企图派兵驻守撒拉时美时,他旁征博引,作《承化寺说》,以翔实的史料考证撒拉时美即中国古代之承化寺,各国舆论为之折服。连素以高傲古怪著称的章太炎也对他敬服不已,称“遁初有总理之才”。

1910年春,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宋教仁提出将革命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流域。在东京举行的十一省区同盟会分会会长会议上,宋教仁提出“组织中部同盟会以谋长江革命”。P17-19

序言

在收录于台湾著名历史学家王沉森先生《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一书中的《傅斯年与陈寅恪》一文开头,王凡森先生便抛出了人类学家克罗伯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他所指的这个天才成群而来的时代,是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学术界,而这个问题显然也适用于19世纪80年代出生的那批人。1911年,当那场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每个中国人命运的辛亥革命爆发时,这批人刚刚跨过而立之年,在急剧动荡的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英雄与乱世总是结伴而至,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和百姓生活来说,这真的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如今我们已经与那个英雄和天才辈出的年代相隔一百多年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弹指间逝去,白杨作柱,红粉成灰,那些人的笑傲风云、金戈铁马、千古风流,都已尘烟散尽,只留下一串供后人追思的名字。

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的天问已经持续了上千年。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不免要想起茨威格那段被引用了无数遍的名言:“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我们有理由相信,辛亥革命就是这样一个决定了一个民族存亡的历史时刻,而一百年前的那些"80后”们,便是闪耀在这一历史天空中的群星。

亦如茨威格所说,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1911年时,我们同样不能忘记的是那些无谓流逝而去的漫长时光以及那些时光里无数的生命。在撰写这部书稿的时候,我们自己常常会惊讶于这些英雄与天才的成长史,诚如李叔同对马一浮的评价:“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书也不及马先生之多。”所有看过这句话的人大约都想问,那么马一浮是怎么读书的?这样的疑问我们几乎可以指向每一个一百年前的“80后”,或如李叔同所说是“生而知之”,或如荣格所说,这是一种被遗传的“集体无意识”,此外,我们再也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

当我们将“80后”这样一个富有当下色彩的词强加于宋教仁、谭延阊、蔡锷、蒋百里、鲁迅、熊十力等人头上时,不免要引发一些相隔百年的遥遥对视与对比。如果说这样的强加行为有一点现实意义的话,那么套用一个流行的词说,它是“励志”的。他们至少让我们看到,人类在向个人能力极限挑战中所能达到的一个高度,虽然这种挑战并不一定是自觉的。

同时,这不是一本一百年前的人物小传。所有的人物命运都在围绕辛亥革命展开,如上所述,虽然在一百年前,并非每个人都与那场革命发生直接关系,但辛亥革命改变了每个中国人的命运,他们都是在大革命的背景下生活与成长,他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那场革命成败的缩影。从这个层面上说,这本书更是在一百年后对辛亥革命的一次小小的反思。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英】茨威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百年前的80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鸿涛//王净//飞廉//张婷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57519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6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3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8: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