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大历史(全2册)
内容
亮点展示

《中国大历史(全2册)》--详情.jp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中国历史爱好者

《中国大历史(全两册)》将学术与通俗相结合,全书配60余张图片,展现了张荫麟先生及吕思勉先生严谨科学的学术成功。

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历史系指定阅读入门书。梁启超、熊十力、顾颉刚、黄仁宇、钱穆、柏杨等推崇备至的国史专著。

本套丛书通俗易懂,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将民国两位历史学家张荫麟及吕思勉的国史巨著对接,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张荫麟先生著,下册为吕思勉先生著。本书全面讲述中国大历史,并兼有中国文化史。随书附赠中国历代纪元表及中国历代创始人像(部分),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作者简介

张荫麟,中国历史学家。自号素痴,广东东莞人。1929年清华大学毕业,官费赴美留学,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哲学与社会学。1933年归国,执教于清华大学历史、哲学两系,并在北京大学讲授历史哲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主编,又与张其昀等发起编刊《思想与时代》杂志。其学广涉中国通史、学术思想、科技史、史学理论与方法等。有《中国史纲(上古篇)》《张荫麟文集》等传世。

吕思勉,中国历史学家。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1951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生平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1921年出版《白话本国史》四册,是较早的一部有系统的中国通史,对当时史学界有一定影响。后又著成《中国通史》两册。晚年从事断代史研究,先后出版有《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另著有《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燕石札记》等书。生平勤于写读史札记,着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有《吕思勉读史札记》。

目录


第一章?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一节?商代文化/003

第二节?夏商大事及以前之传说/011

第三节?周朝的兴起/014

第四节?周代与外族/019

......

上编?中国政治史

第一章?新室的兴亡/ 002

第二章?后汉的盛衰/ 006

第三章?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011

第四章?晋初的形势/ 014

第五章?五胡之乱(上)/ 018

第六章?五胡之乱(下)/ 022

第七章?南北朝的始末/ 026

第八章?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032

第九章?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035

第十章?唐朝的中衰/ 038

第十一章?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041

第十二章?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045

第十三章?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050

第十四章?北宋的积弱/ 054

第十五章?南宋恢复的无成/ 059

第十六章?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065

第十七章?汉族的光复事业/ 070

第十八章?明朝的盛衰/ 074

第十九章?明清的兴亡/ 078

......

下编?中国文化史

第二十六章?婚姻/ 116

第二十七章?族制/ 133

第二十八章?政体/ 145

第二十九章?财产/ 157

第三十章?官制/ 173

第三十一章?赋税/ 185

第三十二章?兵制/ 199

第三十三章?刑法/ 216

第三十四章?货币/ 230

第三十五章?衣食/ 242

第三十六章?住行/ 256

第三十七章?教育/ 269

第三十八章?宗教/ 279

出版后记/ 289

精彩书摘

第一章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从前讲历史的人每喜欢从“天地剖判”或“混沌初开”说起。近来讲历史的人每喜欢从星云凝结和地球形成说起。这部书却不想拉得这么远。也不想追溯几百万年以前,东亚地方若干次由大陆变成海洋,更由海洋变成大陆的经过。也不想追溯几十万年以前当华北还没有给飞沙扬尘的大风铺上黄土层的时候,介乎猿人与人之间的“北京人”怎样在那里生活着,后来气候又怎样改变,使得他们消灭或远徙,而遗留下粗糙的石器,用火的烬迹和食余的兽骨人骨,在北平附近的周口店的地层中。也不想跟踪此后石器文化在中国境内的分布、传播和进步,直至存在于公元前六七千年间具有初期农业和精致陶器的“仰韶文化”(仰韶在河南渑池附近)所代表的阶段。

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

严格地说,照现在所知,我国最初有文字记录的时代是商朝,略当于公元前十八世纪中叶至前十二世纪中叶。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即以所知商朝的实况为鉴别这些传说的标准。

第一节?商代文化

商朝在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间,定都于殷,即今河南安阳,故此商朝又名殷朝。我们称这二百七十多年为商朝的后期,我们所以确知商朝已有文字记录乃因为一八九九年以来殷都遗址—─所谓殷墟——的发展和发掘。

殷墟出土的遗物,除了大批的铜器、陶器、骨器、石器外,最引史家注意的是无数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至少有十万片以上)。这些甲骨差不多全是占卜所用的,乃王室卜人所保存的档案。原来商人要预测未来的吉凶,或探问鬼神的意旨,便拿一块龟腹甲(间有用背甲的)或牛肩胛骨(间有用肋骨的),在一面加以钻凿,却不令穿透,然后在钻凿处灼火,另一面便现出裂纹,这叫作“兆”。卜人看兆而断定鬼神或一种神妙的势力对于所问的反应。所问的事情,有时连日后的“应验”,就刻在兆的旁边,这可称为卜辞。卜辞的内容以关于祖先的祭祀的为最多,如卜祭祀的日期、用牲的种类、用牲的数目等;有关于气象的,如卜雨、晴、风、雪等;有关于岁收的丰歉的;有关于征伐、渔猎和出行涉川之利否的;有关于疾病、胎孕和梦征的;有所谓卜旬和卜夕的,即于一旬之末卜下一旬有无灾害和于日间卜是夕有无灾害的。还有别的事项这里不能尽举。卜辞以外,甲骨文书中也有少数短短的记事,例如记颁发矛若干,某人取贝若干,某日某人入觐之类;又有田猎获兽的记录,刻在兽头骨上的。甲骨文书全是商朝后期的遗物。根据甲骨文书、甲骨文字的分析,其他商代的遗物遗迹和后人关于商朝的记载,我们可做一商代的文化的速写如下。

商人是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方法。农作物有黍、稷、稻、麦、蚕桑。卜辞中“卜黍年”“贞(卜问)我受黍年”“贞其登黍”的记录很多,而此等处的黍字从未见有用别的植物名来替代的,可知黍为商人主要的农作物。帛、巾、幕等字和若干从糸的字的存在,证明丝织工艺的发达。有酒,以黍酿造。耕种全用人力。农具有耒耜。原始的耒耜,盖全以木为之。耒是一根拗曲的木棒,下端歧而为二,歧头上安一横木,以便脚踏。这是起土用的。耜和耒的分别是下端斜锐而不分歧,利于刺地而不利于起土,大约过于坚实的土,耒不能起便先用耜去刺松。耒当是利用树丫做成。商人是否已用铜做耒耜的下部,不得而确知。

渔猎和畜牧也是商人的盛大的生产副业。鱼的种类不见于卜辞。猎品,除野猪、鹿、狼、兕、兔、雉外,还有象。商王田猎的记录中,获鹿有一次三百八十四头的,获猪有一次一百十三头的,获狼有一次四十一头的。可见殷都附近的开辟程度。供食的家畜,除牛、羊、鸡、豕外,还有狗。牧畜业之盛从王室祭祀用牲之多可见,每有一次用牛羊三四百头的。驯役的动物除牛(旱牛和水牛)、马、犬外,还有象。至迟在商朝末年,商人并且曾利用象去作战。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大历史(全2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荫麟、吕思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1615529
开本 16开
页数 552
版次 1
装订
字数 500000
出版时间 2021-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8: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