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沈从文九讲
内容
编辑推荐

“沈从文精读课”二十周年精装纪念版

鲁迅文学奖、文津图书奖得主张新颖“从沈从文来理解沈从文”的典范之作

从家乡的长河到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从“有情的文学”到艰难中的“抒情考古学”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比人的世界大。”

设计师周伟伟精心传达沈从文“真的历史就是一条河”理念,精装双封面压凹设计,值得收藏。

内容简介

把沈从文放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巨大变动的历史过程中,重新理解他的文学,理解一个“得其自”的文学家,如何转变为一个痛苦的思想者,又如何在精神的严酷磨砺下身处时代边缘却成为深入历史文化深处的实践者。

本书沿着沈从文的作品展开,透过字里行间,剖析他在不同阶段的文学、思想、实践,贯穿起三种形象,勾连成一条变化的、丰富的生命轨迹,并进而探讨他身后形成的绵延不绝的“沈从文传统”在当代的回响。

作者简介

张新颖

一九六七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作品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九讲》《沈从文的前半生》;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当代批评的文学方式》《斜行线》;随笔集《九个人》《沙粒集》《迷恋记》《有情》《风吹小集》;诗集《在词语中间》《三行集》《独处时与世界交流的方式》等等。

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开 篇 对话空间: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
一、三个阶段,三种形象 003
二、重新认识他的文学 005
三、从文学到痛苦的思想 022
四、偏离时代却走入历史文化深处的个人实践 040


第一讲 《从文自传》:得其“自”而为将来准备好一个自我
一、 为什么要写自传 051
二、 地方性 052
三、 小孩读大书 056
四、 看杀人 059
五、 无量快乐 066
六、 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 069
七、 自传面向将来 074


第二讲 《湘行书简》:一条河与一个人
一、奇特的写作情景 079
二、没有定见、定位、定向、定范围的“看” 080
三、沈从文作品里的人,与启蒙的新文学里的人不同 087
四、沈从文的文学世界比人的世界大 094
五、在这条河上的过往生命经验和他的文学 096
六、私人信件和公开文本 100


第三讲 《边城》:这个世界有它的悲哀,却在困难中微笑
一、哪些因素酝酿了《边城》 107
二、翠翠和翠翠生活的世界 111
三、这个世界,有它的悲哀 117
四、用文字包裹伤痕,在困难中微笑 123

第四讲 《长河》:“常”与“变”
一、写作的缘起和出版的周折 131
二、“常”与“变”,生活的完整性与“迷信”及习俗 135
三、“来了” 146
四、“无边的恐怖” 151
五、“在素朴自然景物下衬托简单信仰蕴蓄了多少抒情诗气分” 155
六、与父老子弟秉烛夜谈的知心的书 161


第五讲 《黑魇》:精神迷失的踪迹和文学理解的庄严
一、一个勾连紧密的小整体 167
二、“人类生命取予形式的多方” 168
三、精神迷失的踪迹 173
四、沈从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179
五、“美不常住,物有成毁”与“信仰” 185


第六讲 时代转折处的“呓语狂言”:一九四九年
一、各种文字材料及其复杂性 191
二、神经已经发展到“最高点”上 193
三、“悲剧转入谧静”,“大悲” 198
四、“把一只大而且旧的船作调头努力” 203
五、“疯狂”与自身思想发展的内在缘由 206
六、文学 210
七、恢复,新生 216


第七讲 土改家书:从个人困境体认历史传统中的“有情”
一、简单的引言 223
二、声声入耳 224
三、对新兴文学的意见 228
四、“有情”与“事功” 233
五、作者生命的“分量”、“成熟”、“痛苦忧患” 238
六、简单的结论 244


第八讲 文物研究:书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一、另一条长河 249
二、“他不写,他胡写”,都“完了” 252
三、“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 256
四、“我为什么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 260
五、一部著作,十七年“离奇”经历 265
六、他爱这条长河,爱得深沉 271


第九讲 中国当代文学中沈从文传统的回响
——《活着》、《秦腔》、《天香》和这个传统的不同部分的对话
一、沈从文传统在当代 275
二、活着,命运,历史,以及如何叙述 277
三、个人的实感经验,乡土衰败的趋势,没有写出来的部分 285
四、物的通观,文学和历史的通感,“抽象的抒情” 292
五、回响:小叩小鸣,大叩大鸣 299


简要参考书(篇)目 301

附 录 305
站在“传奇”与“诠释”反面:关于张新颖《沈从文精读》 金 理 307
在空间和时间中检验理解 钟 希 326
沉默所开启的对话 夏小雨 332


后 记 338
新版后记 339
开 篇 对话空间: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
一、三个阶段,三种形象 003
二、重新认识他的文学 005
三、从文学到痛苦的思想 022
四、偏离时代却走入历史文化深处的个人实践 040


第一讲 《从文自传》:得其“自”而为将来准备好一个自我
一、 为什么要写自传 051
二、 地方性 052
三、 小孩读大书 056
四、 看杀人 059
五、 无量快乐 066
六、 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 069
七、 自传面向将来 074


第二讲 《湘行书简》:一条河与一个人
一、奇特的写作情景 079
二、没有定见、定位、定向、定范围的“看” 080
三、沈从文作品里的人,与启蒙的新文学里的人不同 087
四、沈从文的文学世界比人的世界大 094
五、在这条河上的过往生命经验和他的文学 096
六、私人信件和公开文本 100


第三讲 《边城》:这个世界有它的悲哀,却在困难中微笑
一、哪些因素酝酿了《边城》 107
二、翠翠和翠翠生活的世界 111
三、这个世界,有它的悲哀 117
四、用文字包裹伤痕,在困难中微笑 123

第四讲 《长河》:“常”与“变”
一、写作的缘起和出版的周折 131
二、“常”与“变”,生活的完整性与“迷信”及习俗 135
三、“来了” 146
四、“无边的恐怖” 151
五、“在素朴自然景物下衬托简单信仰蕴蓄了多少抒情诗气分” 155
六、与父老子弟秉烛夜谈的知心的书 161


第五讲 《黑魇》:精神迷失的踪迹和文学理解的庄严
一、一个勾连紧密的小整体 167
二、“人类生命取予形式的多方” 168
三、精神迷失的踪迹 173
四、沈从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179
五、“美不常住,物有成毁”与“信仰” 185


第六讲 时代转折处的“呓语狂言”:一九四九年
一、各种文字材料及其复杂性 191
二、神经已经发展到“最高点”上 193
三、“悲剧转入谧静”,“大悲” 198
四、“把一只大而且旧的船作调头努力” 203
五、“疯狂”与自身思想发展的内在缘由 206
六、文学 210
七、恢复,新生 216


第七讲 土改家书:从个人困境体认历史传统中的“有情”
一、简单的引言 223
二、声声入耳 224
三、对新兴文学的意见 228
四、“有情”与“事功” 233
五、作者生命的“分量”、“成熟”、“痛苦忧患” 238
六、简单的结论 244


第八讲 文物研究:书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一、另一条长河 249
二、“他不写,他胡写”,都“完了” 252
三、“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 256
四、“我为什么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 260
五、一部著作,十七年“离奇”经历 265
六、他爱这条长河,爱得深沉 271


第九讲 中国当代文学中沈从文传统的回响
——《活着》、《秦腔》、《天香》和这个传统的不同部分的对话
一、沈从文传统在当代 275
二、活着,命运,历史,以及如何叙述 277
三、个人的实感经验,乡土衰败的趋势,没有写出来的部分 285
四、物的通观,文学和历史的通感,“抽象的抒情” 292
五、回响:小叩小鸣,大叩大鸣 299


简要参考书(篇)目 301

附 录 305
站在“传奇”与“诠释”反面:关于张新颖《沈从文精读》 金 理 307
在空间和时间中检验理解 钟 希 326
沉默所开启的对话 夏小雨 332


后 记 338
新版后记 33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沈从文九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新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86331
开本 32开
页数 356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21-08-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