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富强与启蒙(中国近代史探索) |
内容 | 内容推荐 书稿是作者多年来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研习和探索成果。书中指出,面临近代大变局之时,中国人在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道路上遭遇了诸多挫折。其解决的途径之一是开眼看世界,翻译西书以了解欧美国家富强之道,尤其是京师同文馆出版的《富国策》传播广泛、影响较大。此外,早期维新思想家陈炽的《续富国策》,近代学界对亚当·斯密的纪念和评论等,也反映了国人追寻富强的心声。 作者简介 张登德,男,1973年8月生,山东昌乐人。历史学博士,先后毕业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现代化史、山东地方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出版《寻求近代富国之道的思想先驱——陈炽研究》、《求富与近代经济学中国解读的最初视角:〈富国策〉的译刊与传播》、《山东对外交往史》(合著)、《齐鲁烽火——辛亥革命在山东》(合著)、《甲午战争的和战之争》(合著)等著作,主编、参编著作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自序 亚当·斯密在晚清中国的境遇考察与分析 近代中国学界对亚当·斯密的纪念与评论 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理论与现实:近代中国学界论亚当·斯密与李斯特 晚清《富国策》的译刊与传播 《富国策》与西方经济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汪凤藻与《富国策》的翻译 唐庆增对民国大学经济学教育的关注和评论 晚清中国对俄修西伯利亚铁路的反应 论陈炽《续富国策》中的富国思想 论陈炽的农业近代化思想 晚清国人译书与社会进步 《大众日报》对淮海战役的报道和评论 《齐鲁公报》对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的关注和评论 《齐鲁公报》与山东辛亥革命 北京盐务学校研究(1920-1935) 陈炽教育思想述论 试论陈炽的海防思想 百年陈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清流派与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前后陈炽的日本认识 许景澄与晚清海军建设 周自齐与晚清维新运动 救亡图存的重要探索——纪念戊戌变法120周年 近现代山东吕剧的兴衰与发展 周馥与李鸿章 陈炽交游述论 导语 作者学术生涯也已“忽忽”走过了20余年。收入本书的这些文章,即作者20余年的部分研究成果,以中国近代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为主,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关于陈炽研究的文章。第二类,关于《富国策》的研究论文。第三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第四类,为参加学术会议而撰写的论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富强与启蒙(中国近代史探索)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登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967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8 |
出版时间 | 2022-01-01 |
首版时间 | 2022-01-01 |
印刷时间 | 202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92 |
CIP核字 | 2022017493 |
中图分类号 | K250.7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