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知识社会史视域下的汉传佛教百科全书传统研究/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研究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2017年“知识社会史视域下的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研究”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成果,以中古佛教知识社会的兴起与繁荣、佛教知识社会的“异化”与禅宗勃兴、佛教知识社会的衰落与中兴、近现代中国佛教书写方式之考察等4个专题为框架,旨在通过知识社会史的方法,对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传统进行考察,以呈现百科全书类撰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流变,以及这一过程中中国佛教知识社会的发展变迁。 作者简介 范文丽,安徽太湖人。2005-2012求学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学位。2012-2017求学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17年至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印度哲学、东方哲学。 目录 总序 汉传佛教百科全书传统刍议(代序) 第一编 中古佛教知识社会的兴起与繁荣 净影慧远《大乘义章》与北朝佛教义学集成 他是日本和尚——佛教徒主体视角下再思《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制造玄奘的面孔——唐代法相唯识宗创立问题研究 天台智顗对“末法”焦虑的克服 第二编 佛教知识社会的“异化”与禅宗勃兴 华严学系圆融思想的实现路径及其“反知识”倾向 唐末五代时期禅宗对佛教知识社会的影响——以《景德传灯录》为文本的考察 论禅的反知与存智——以“不立文字”为考察中心 非文字弘法的觉知与识见——佛教知识体系建构及传承的另一脉 第三编 佛教知识社会的衰落与中兴 晚明佛教中的“三教合流”思想——以晚明四大高僧为例 晚明唯识学复兴的历史与价值——书《近世东亚观所缘缘论珍惜注释选辑》后 第四编 近现代中国佛教书写方式之考察 清末民初僧教育模式的转型——以谛闲、太虚为例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斯佛教百科全书撰述及其知识社会史意义 善知识之善——《藏要》编撰与现代中国佛教知识典范 公共化、人文化、知识化——当代人间佛教发展路向刍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知识社会史视域下的汉传佛教百科全书传统研究/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范文丽 |
绘者 |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88090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20-07-01 |
首版时间 | 2020-07-01 |
印刷时间 | 202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01 |
CIP核字 | 2020092503 |
中图分类号 | B946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7 |
宽 | 16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