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历代名人传(3册)
内容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名人传(套装共三册)》收录的历代名人多达300多位,上自黄帝、尧、舜、禹,下至孙中山、鲁迅、吴佩孚,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文化、艺术、宗教等各领域。编著者具有国际视野,强调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上选取历代名人,强调这些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的“进步性”——这也是这套传记与传统纪传体著作的差别所在。

作者简介

王治心(1881-1968),名树声,浙江吴兴人。1913至1918年间任《光华报》编辑。1921年任南京金陵神学院国文和中国哲学教授。1928年起出任福建协和大学文学院院长、国文系主任。1934年后沪江大学国文系主任。1948年退休后回金陵神学院教授国文和教会史,主编《金陵神学志》。著有《孔子哲学》《孟子研究》《庄子研究及浅释》《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等,为民国时期中国基督教界有较大影响的学者。

精彩书评

此本书历代名人的介绍,实有其重大的价值。三百人的数量虽不多,要皆为历代关于政治、学术各方面的代表人物,五千年来的重要文化,未始不可藉此得其概要。本书之有助于现代青年的读史,夫岂浅鲜!

——王治心

目录

第一集

自叙

导言

黄帝

尧帝

后稷

舜帝

夏禹

商汤

周武王

周公

管子

老子

孔子

鲁季敬姜

墨子

杨朱

庄子

孟子

勾践

扁鹊

许行

屈原

商君

荀子

苏秦

张仪

孟尝君 附:冯驩

平原君 附:毛遂

信陵君 附:侯嬴

春申君

淳于髠

优孟

鲁仲连

秦始皇

李斯

甘罗

孙子

吴起

聂政

荆轲

第二集

导言

陈胜 附:吴广、陈余、张耳等

项羽 附:项梁、范增等

刘邦(汉高祖) 附:萧何、陈平、樊哙等

张良 附:韩信、蒯通

叔孙通

伏胜 附:欧阳生、大小夏侯、孔安国等

丁宽 附: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等

申公 附:辕固、韩婴、毛亨、毛苌等

后苍 附:高堂生、戴德、戴圣、庆普等

朱家 附:剧孟、郭解、陈遵、原涉等,及历代游侠史

刘恒(汉文帝)

贾谊

淳于意 附:缇萦

刘彻(汉武帝)

董仲舒

张骞

桑弘羊

东方朔

苏武 附:李陵

司马相如

司马迁 附:太史公司马谈

刘安(淮南王)

卫青 附:霍去病

李延年

傅介子

刘向

扬雄

王莽 附:新史

刘歆

刘秀(东汉光武皇帝)

严光 附:汉及三国时代高士

马援

刘庄(东汉明帝) 附:汉及三国时代佛教状况

班固 附:班彪

班超

班昭(曹大家)

范式

王充

杨震

张衡 附:两汉及三国时代天文学之进步状况

马融

郑玄 附:何休、王肃、何晏、王弼等

许慎

李膺 附:东汉末叶在野政党之活动状况

蔡伦 附:古代文具发达史

张道陵 附:道教史

蔡邕

蔡琰

华佗

张机

曹操 附:魏史

曹植 附:建安七子

刘备 附:蜀史

诸葛亮

孙权 附:吴史

钟繇 附:两汉及三国时代各书法家

第三集

司马懿 附:晋史

羊祜 附:杜预

王祥 附:王览

阮籍 附:嵇康

陈寿

陶侃

谢安 附:谢玄

王羲之 附:王献之

陶潜

刘渊 附:汉史、赵史

石勒 附:后赵

慕容廆 附:前后燕史

苻坚 附:王猛、秦史

左思 附:潘岳、陆机

葛洪 即抱朴子

刘裕 附:刘宋史

刘穆之

檀道济 附:徐羡之、傅亮、谢晦

范晔

谢灵运 附:颜延之

鲍照

萧道成 附:齐史

孔稚珪

谢脁

萧衍 附:梁史

沈约 附:江淹、任昉、裴子野、萧统

刘峻

范缜

刘勰 附:钟嵘

陈霸先 附:陈史

拓跋珪 附:北魏史

崔浩 附:高允

高欢 附:东魏史、北齐史

宇文泰 附:西魏史、后周史

庾信

杨坚 附:隋史

王通 即文中子

第四集

李世民 附:唐史

房玄龄 附:杜如晦

魏征

李靖 附:李世勣、侯君集、郭孝恪、苏定方、薛仁贵

刘仁轨 附:裴行俭

玄奘

褚遂良 附: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姚崇、宁璟、张九龄等

郭子仪

欧阳询 附:颜真卿、柳公权

刘知几

陆贽

王勃

骆宾王 附:卢照邻、杨炯

李白

杜甫

王维 附:孟浩然

韩愈 附:柳宗元

白居易

第五集

序一

序二

赵匡胤 附:宋史、五代史

寇准

范仲淹

包拯

欧阳修 附录:本论

司马光 附录:辞枢密副使时致王安石书

王安石

二程(程颢、程颐) 附:周敦颐、张载、邵雍

苏轼

李清照 附:柳永、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吴激

李纲 附录:绍兴五年应诏问攻战守备措置绥怀之方疏

陈东 附:欧阳澈

李若水

欧阳珣

岳飞

朱熹

陆九渊

文天祥 附:谢枋得

陆秀夫 附:张世杰

忽必烈 附:辽金元史、成吉思汗

耶律楚材

廉希宪 附:伯颜、刘秉忠

阿喇卜丹 附:伊斯玛音、孙威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郑德辉 高明

第六集

付印序言

朱元璋 附:明史

宋濂

刘基

徐达 附:常遇春

姚广孝

方孝孺

郑和

于谦

文征明 附: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王守仁

戚继光 附:俞大献、唐顺之、胡宗宪、朱纨

杨继盛

张居正

顾宪成 附:高攀龙、孙慎行

徐光启

袁崇焕

史可法 附:瞿式耜、何腾蛟、郑成功

张煌言

爱新觉罗·福临 附:清史

黄宗羲 附:万斯同、邵廷寀、全祖望、章学诚

顾炎武

于成龙 附:汤斌、陆陇其

吕留良

颜元 附:王源、李塨

阎若璩

刘献廷

江永 附: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俞樾

钱大昕 附:惠栋

林则徐

曾国藩 附: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

康有为 附:梁启超

谭嗣同 附:唐才常

王照 附:劳乃宣

徐锡麟 附:秋瑾

吴禄贞

洪秀全 附:太平天国史和杨秀清、石达开、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陈玉成、李秀成

国父孙文

黄兴

袁世凯

黎元洪

宋教仁

陈其美

蔡锷

蔡元培

章炳麟

鲁迅

吴佩孚

后序

精彩书摘

李 斯

李斯,乃是楚国上蔡的人氏。他的诞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他死的时候是在秦二世二年(民国纪元前二千一百二十年—西历纪元前二百零八年)。

他在少年的时候曾充任过郡署的小吏。后来从荀卿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想到楚国既无可以进身的机会,而六国又都是弱小无能,所以便决定到秦国去,想谋得个一官半职。因此,他就去辞别荀卿,说道 :

“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 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 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他到了秦国之后,就去见秦国的宰相文信侯吕不韦。吕不韦看他颇有才智,因此便委他做了一个宿卫的郎官,他既做了宿卫的郎官,与秦王颇相近, 因而乘机说秦王(就是秦始皇)道 :

“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缪公之霸, 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霸)迭兴,更尊周室。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 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扫)除, 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秦王听他说出这篇话来,正合自己的雄心,非常佩服。所以就委他做了长史。又依了他的计划,暗遣出许多谋士,带了金玉珠宝到六国去游说,使诸侯归向秦国。倘使哪一国的诸侯名士可以用利说动他的,就拿金玉珠宝送 给他,使他倾服。若是不能用利说动他的,就遣刺客去把他暗杀了。又遣人到六国去拨弄是非,使六国彼此不和。然后又跟着派遣良将精兵,使六国的 诸侯不敢不服从。这个计策实行之后,六国自相猜忌,秦国得了不少的便宜。因此,秦王就封他做了客卿。

当那时候,有一个韩人郑国来到秦国,设计劝秦国凿一道沟渠,以灌溉农田。这条渠就是从陕西泾阳县西北分泾水东流,经过三原,富平,蒲城诸县,而入沮、洛,后人起名郑渠。郑国本是韩国一个著名的水工,他到秦国来,为的是想凿通泾水成渠,使秦国常受水灾,自顾不暇,便可以不再去欺侮韩国了。谁知这条计策反使秦国的农田因而免除干旱之忧。不久,秦国的宗室探悉郑国的阴谋,就报告秦王道 :

“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这件议案提出之后,凡是住在秦国的客卿和游说之士,都下令驱逐返国,李斯也在其内。

他听到这个消息,就上书谏劝秦王,请秦王收回成命。这封书的意思,就是说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者缪公求士,西取繇余于戎,东得百里 奚于宛,迎蹇足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用强。惠王用张仪之计, 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 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 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 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黾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 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而郑魏之女不充后宫,骏马駃騠不实外厩, 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如心意、悦耳目者, 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传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 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罋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 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舞、象者,异国之乐 也。今弃击甕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 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 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人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 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 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 今却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因见他说得理足气壮,所以就除消逐客的命令,恢复了他的官职。 后来升为廷尉,为秦王施计设政约二十余年,遂统一天下。秦王自号为始皇帝,遂封他做了宰相。

他做宰相之后第一桩事,便是废除封建制度,改用郡县制度,不立王室弟及功臣为诸侯,以消除战国纷争的根本祸患。又销毁天下的兵器,表示不能再彼此相杀了。对于政治刑法也都完全革新了。那时就有一班儒生,大家街谈巷议,或者是上书给始皇,不是说这桩事不应该如此办,便是说那桩事办得不妥当,议论纷纭,莫衷一是。他看见这样情形,觉得太不成事体, 必须设法禁止,所以就劝始皇下令,把民间所藏的书,除农事,医药,卜筮的书之外,一概都要送到郡县衙门,堆起来把它焚毁了。所有保存的书籍都收在政府里,由博士讲授给来学的学生。后来,他的儿子都娶了秦国的公主为妻,女儿也都是嫁给秦国王室的诸公子了。

这时候他的长子李由已做到三川的郡守,告假回家替他做寿。他当着众宾客欢宴的时候,不觉地叹道 :

“嗟乎!吾闻之荀卿曰 :‘物禁太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他和赵高都跟随始皇出巡,到了沙丘,始皇就因病逝世了。始皇临死的时候,遗诏本来是要立他的长子扶苏继皇帝位的,但是 赵高素与始皇的少子胡亥通同一气,想帮助胡亥继位,他就可以从此得势握 权了。但是这件事李斯完全知道,赵高自知必先得着他的允许,然后才能假造一道遗诏,立胡亥做皇帝,所以就去和他商量这件事的办法。他听见赵高要假造遗诏,别立胡亥做皇帝的计谋,当时就对赵高说道 :

“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录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

赵高又拿攘权得势的话打动他,并且说皇帝立嗣不一定就是长子。他就拿晋国重耳兄弟及齐桓公兄弟彼此相争的事反驳赵高。但赵高始终不听他的劝告,最后且用恐吓的话要挟他,使他只得屈服承认了。于是,赵高就发哀诏,假造遗嘱,说是始皇临死,议定以少子胡亥继皇帝位。又假造一道遗诏, 说是长子扶苏为臣不忠,着即赐死。扶苏接诏后就自杀了。于是,胡亥即位, 是为秦二世皇帝。

二世即位之后,赵高当权,滥用刑法,对于公室及大臣,动即施以严刑,甚则灭族。又大兴土木,建筑阿房宫里的直驰道。除了加重赋税之外, 更拘派无数的人民充当劳役。因此,无论是朝廷郡县的官吏,或是各地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是不能安生的。自古道“官逼民反”,所以不久就有楚戌卒陈胜、吴广等在山东一带揭起革命的旗帜,自立为王了。他这时候虽然仍居承相之位,实在已无权柄了。有时谏劝二世,二世不但不听从,甚且常受责备。 并且吴广等作乱的地方正是他儿子李由所管辖的境内。因此,他深怕受人攻击,就不得不向二世阿意求容了。他察知二世是一个喜欢用严刑治国的皇帝, 因此就上表请二世以用法的轻重定郡县官吏的贤否。凡称为能吏清官的,必是能施重刑于百姓的。杀人最多的,就是忠臣。因此,每天都有死刑的事, 杀死的人差不多堆满了街道上。二世觉得这种方法很不错,所以又很信任他了。

当时赵高因为自己结怨太多,恐怕有人要在二世面前告发他的劣迹,所以就设出一条计策来,叫二世不必亲见大臣,若有甚么奏议,可交给侍中大臣转递。二世因为一来可以叫亲近的臣子代他筹划,自己可以省得烦神。二来又可以长日在宫中寻乐,不必上朝。所以极赞成这种办法。因此一切的奏议都要经过赵高的手,然后才递给二世批阅朝廷大臣,要想面见二世,真是很难的事了。这时候关东盗贼蜂起,百姓既苦于劫掠,又要受国家的调遣, 日夜赶造阿房宫,所以天下的乱象已是危险极了。

赵高平日听见他私地里在家里愁叹,所以就劝他去面谏二世。他听了赵高的话,颇以为然,就托赵高乘机招呼他进宫去见二世。有一天,二世正在宫中同一班宫女们寻乐,赵高就赶忙差人去招呼他,叫他快些进宫来求见。他接着这个信,连忙就到宫门口,叫宫官进去报知求见的意思。二世无暇传见,连拒绝了三次,他仍然要见,所以二世就大大的生气,说道 :

“吾常多闲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 固我哉?”

这时,赵高就在旁边插嘴说道 : “如此殆矣?夫沙丘之谋,丞相与焉。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 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击。高闻其 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故未敢以闻。且丞相居外,权重于陛下!”

二世听到这篇话,心里将信将疑,就遣人先去私地调查确实,然后再去定他的罪。

他因为不得见,站了多时,只得回去了。

后来听说赵高在二世面前说他如此如此的坏话,所以就上书揭布赵高的劣迹,以为报复。二世看过他的奏书之后,付之不理。但赵高自此心里时怀畏惧,又恨他揭布已短,因此就在二世面前说他蓄意反叛,所以想先把忠臣一网打尽,然后就可以效田常的故事,推倒皇帝,自己称王了。二世听了赵高这篇谗意,以为他真有造反的意思,所以就下令拘捕他入监,更委赵高审问他。赵高奉委之后,更假造出一番谋反的证迹来。所以二世又下令把他的家族全都拘捕入监了。

他这时还想要求二世赦免他的罪,所以就在狱中上书给二世,说道 :“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 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 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 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 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尅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 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 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 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谁知这封奏书经赵高私阅之后,就把它隐瞒起来,没有递给二世。这时候赵高又私地里自委了十多个亲信的党羽充作御史、侍中等官,反复审问他。若见他不招认反叛之罪,就施以严刑,所以他只得屈服认招了。后来,二世亲自派人来审问他,他因为刑法受怕了,所以不待用刑,就自认有反叛之罪了。因此,在二世二年七月,就判定他的死罪,解到咸阳市,执行腰斩的刑法。他被绑出狱的时候,对他的次子说道 :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于是,父子相抱大哭,他的三族都在同日完全诛杀了。 他遭刑之后,秦国的大权就都握在赵高的手中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历代名人传(3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治心
译者
编者 王治心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511513
开本 16开
页数 1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30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866
CIP核字 2019129606
中图分类号 K82
丛书名
印张 7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6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