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艺术 宋代绘画
内容
内容简介

宋代是中国古代书画史中里程碑式的时期。宋代绘画被称为“百代标程”的艺术一点也不为过。人物、山水、花鸟等三大中国画门类在宋代已经发展成熟,风俗画、婴戏画、历史规诫画等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此时也都自成一派,在中国书画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文人画更是开始孕育萌芽。《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艺术:宋代绘画》通过近百幅宋代绘画的佳作,带领读者了解宋代绘画的独特之美。

《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艺术:宋代绘画》另外附赠《宋代书法》。通过精美的图文形式,介绍中国宋代的书法艺术。宋代书法尤其注重通过书写来畅叙幽情。所谓“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概括了宋代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中最突出的特点。另外,宋代还开启“帖学”书派的先河,这一点在这一册中亦有所展示。

作者简介

周媛媛,山东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本硕连读。在校期间多次荣获清华大学学业优秀一等奖学金。擅长艺术鉴赏评论、艺术史研究、儿童创意绘画、素描等课程方向。热爱小学美术教育,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美术教师,同时担任创意绘画等课程教师。

参与出版活动经历:

2009年9月,参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思想丛书编写,负责《吴达志卷》编写。

2011年3月,在《包装与设计》杂志上发表《1975-2000年西班牙招贴设计的特质》

2018年3月,参与中高职教材《美术素养》的编写工作,负责《中国古代人物画史》卷的编写。

2018年7月,参与教育部与北京奥组委组织的“我心中的冬奥会吉祥物”教学视频录制。

2018年8月,在清华附小一体化成志教师价值观塑造训练营中荣获“我的成志教育梦”主题演讲特等奖。

2020年5月、9月分别参加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的课程录制。

目录

宋代绘画的美学

宋代绘画的格局

北宋绘画

南宋绘画

宋代两大传世名画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宋代绘画,历来就被评论家们置于中国古典艺术的顶端,极尽赞美。艺术史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一书中赞叹:“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

宋代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经济高度发展,城市地位提高,市民的通俗审美意识和审美形式等均影响了宋代绘画的审美观念、形态和趋向。宋代的绘画,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充满了特殊趣味。山水画把自然景物中的气象万千如实地记录下来。人物画不仅把帝王、贵族、仕女等作为描绘的主体,更有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文人雅集、妇女纺线、货郎渔樵、童子嬉戏等。花鸟画惟妙惟肖,既描绘了真实的形态又表达了灵动的神情。宋代绘画在继承传统的艺术形式的同时,也促生了适应时代审美心理需求的新的艺术形式,对后世美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宋代提倡以文治国,士大夫阶层文化和审美颇具一格。另外,宋代绘画深受宋代理学的影响。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们有着高深的学识、深厚的修养,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然而思想与现实之间有着巨大差异,入朝为官,官场复杂、尔虞我诈,一方面不得不把自己斡旋于世俗之间,一方面又希望能够摆脱这些纠缠,寻求一方净土。他们投身笔墨纸砚,在书画中寄托自己的精神与向往,安放对淡泊、宁静的渴求。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方面都细致讲究,追寻从生活体验和享受中表达出来的雅致与诗意,有着精英主义的审美情调,把生活中日常的事物艺术化、精致化、高雅化、韵味化、易趣化,使艺术活动体现出精致优美、俗中带雅,又别有韵味的特点。宋代的理学家们认为“理”是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提出“万物皆有理”的思想,理学的出现不仅影响伦理观,也深深影响了宋代的绘画美学。这种美学的具体表现为,在追求诗情画意和高雅品位之外,强调事物真实的形态。中国绘画在宋朝所达到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重道轻文、平淡自然、韵味深远,此后的中国画一直在它的光辉下发展完善,并继承它的衣钵。

因此,宋代画家们在理论上追求并重视画家的修养,把修养作为评画和创作的标准。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提出“凡画必周气韵,方号世珍;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强调气韵“得自天机,出于灵府”。有高超的绘画技巧,也只是普通的画工。能成为世上珍品的画作,必须能表现出画家的修养、气质和精神状态,画家的天赋、人品以及学识和教养都是绘画的一部分,把高雅的精神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创作绘画时,画家的主观意识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来传达描绘对象的神韵。如郭若虚提到的“画尽意在,像应神全”。绘画的功能不再是前代的“成教化、助人伦”,而是转为抒发画家自己的情感。画家们的创作由对现实世界的描绘转变为对内心的表达。审美兴趣从外在事物向内心转移,而创作内容则是从内心向自然投射。画家们借物抒情,把自己的美学思想、人生感悟,倾注到所观察的自然景物上,将审美主体的情感体悟注入审美对象中,为它赋予某些象征意义,追寻“意的情态”。

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阐述了塑造山水的艺术形象和创造有情趣和理想的意境的方法,用“烟云连绵”来画使“人欣欣”的春山;用“嘉木繁阴”来画使“人坦坦”的夏山;用“明净摇落”来画使“人萧萧”的秋山;用“昏霾翳塞”来画使“人寂寂”的冬山。 在表现山的四季时,带入人的主观审美感受,“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苏轼则更加重视用人的主观想法来构成艺术,他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表达了“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观点,认为只有小孩子才用像还是不像来评判作品的好坏,对画家来说更重要的是借着描绘的景物来表达画家的志趣与美学思想。

画家们理性的观察,在质朴的表达中融入精湛的技艺,将自己的哲学思想、人生感悟融合到作品中,不论画的是山、是石、是花、是鸟,都不仅仅是用眼睛看到的那样,而是用笔墨表现了一种统一而真实的境界。这也许就是宋代绘画所提倡的美学真谛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艺术 宋代绘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媛媛
译者
编者 周媛媛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8065092
开本 16开
页数 1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
出版时间 2020-10-01
首版时间 2020-11-01
印刷时间 202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图书小类
重量 666
CIP核字 2020160023
中图分类号 J212.092.44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