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玛尔戈王后/名著名译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玛尔戈王后》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杰作之一,取材于法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宗教战争。可以说它是大仲马为圣巴托缪节惨案撰写的一部精彩无比的史诗,为读者提供的法国宫廷的政治风俗画同样是罕见的佳作。而玛尔戈王后和拉莫尔的恋爱故事尤其被后世传为趣谈。

内容推荐

《玛尔戈王后》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杰作之一,取材于法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宗教战争。可以说它是大仲马为圣巴托缪节惨案撰写的一部精彩无比的史诗,为读者提供的法国宫廷的政治风俗画同样是罕见的佳作。而玛尔戈王后和拉莫尔的恋爱故事尤其被后世传为趣谈。读过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的读者都记得,书中的拉莫尔侯爵小姐颇以死在断头台上的祖先拉莫尔伯爵而骄傲,那位伯爵死后,他的情妇玛尔戈竟然将他的头颅珍藏起来作为纪念。而拉莫尔小姐就是仿效玛尔戈,保存了于连的首级。

《玛尔戈王后》自从出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多次再版,并被搬上银幕,在著名的国际影星伊莎贝拉·阿加妮的演绎下,增强了该作品的受读者喜爱程度。该部电影还获得第20届凯撒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第4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目录

一 吉兹先生的拉丁文

二 纳瓦乐王后的卧室

三 诗人国王

四 1572年8月24日晚上

五 从个别的卢浮宫谈到一般的美德

六 清债

七 1572年8月24日夜间

八 大屠杀

九 凶手们

一○ 死亡、弥撒或巴士底狱

一一 圣婴墓前的山楂树

一二 知心话

一三 万能钥匙

一四 新婚第二夜

一五 女人要的也正是上帝要的

一六 敌人的尸体总是好闻的

一七 昂布鲁瓦兹·帕雷医生的同行

一八 死而复生的人

一九 太后的香料商勒内师傅的住宅

二○ 黑鸡

二一 索弗夫人的那套房间

二二 陛下,你将是国王

二三 又一个改宗者

二四 蒂从街和破钟街

二五 空桃红色头篷的人

二六 玛格丽特

二七 上帝的手

二八 罗马来信

二九 出发

三○ 莫勒韦尔

三一 围猎

三二 兄弟之情

三三 查理九世的报答

三四 上帝的安排

三五 国王们的夜游

三六 拆字

三七 回到卢浮官

三八 太后的腰带

三九 复仇计划

四○ 阿特柔斯家族

四一 占卜

四二 知心话

四三 波兰使节

四四 俄瑞斯忒斯和皮拉得斯

四五 奥尔通

四六 丽星旅店

四七 德穆伊·德·圣法尔

四八 两个脑袋一顶王冠

四九 一本鹰猎的书

五○ 鹰猎

五一 弗朗索瓦一世阁

五二 审问

五三 阿克泰翁

五四 万森树林

五五 小蜡人

五六 看不见的盾牌

五七 法官

五八 夹刑

五九 小教堂

六○ 格莱夫的圣约翰广场

六一 不众塔

六二 血汗

六三 万森城堡的平台

六四 摄政

六五 国王驾崩了!国王万岁!

六六 尾声

试读章节

两位年轻的贵绅在路人的指点下,经过了阿夫隆街、圣日耳曼一 、洛塞鲁瓦街,很快就来到了卢浮宫前。这时,卢浮宫的一个个塔楼已经在暮色中显得模糊不清了。

“你怎么啦?”科科纳问拉莫尔。后者看见这古老的宫殿就停了下来,正在以崇敬的目光注视着突然呈现在他眼前的那些吊桥、狭窄的窗户和尖尖的塔楼。

“我的天,我也不知道怎么啦,”拉莫尔说,“我的心直跳。我并不是过分胆小的人;但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座宫殿在我看来非常阴森,我是说可怕!”

“我呢,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科科纳说,“反正我今儿个少有地欢喜。”他看了一下自己旅行穿的衣服继续说,“穿着是有些不太注意。嘿!这样更有骑士风度。再说,命令叮嘱我行动要迅速。我想一定会受到欢迎的,既然我一丝不苟地服从了命令。”

两位绅士怀着这样的激动心情,继续往前走。

卢浮宫戒备森严,每个关卡都加了双岗。我们这两位旅客起初颇感难办。不过,科科纳已经注意到,对巴黎人来说,吉兹公爵的名字就像是护身符,他走近一个哨兵,打着这个万能的名义,问那哨兵是否可以看在他和吉兹公爵的关系上,让他进人卢浮宫。

这名字好像并没有对哨兵发生它素有的作用。那哨兵只是问科科纳是否知道口令。

科科纳不得不承认他不知道。

“那么,请走开,先生!”士兵说。

这时,一个男人正在和一个值勤军官说话。虽在谈话,他却听到科科纳在要求进卢浮宫,就中断了谈话,向科科纳走过来:

“你照(找)吉兹先生又(有)什么事?”他说话时带着浓重的日耳曼语调。

“有事同他谈。”科科纳微笑着说。

“你不可能照(找)到他!公爵在过(国)王那里。”

“可是,我有来巴黎的介绍信。”

“啊,你又(有)介绍信?”

“是的,我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

“噢,你从很远的底(地)方来?”

“我是从皮埃蒙特来的。”

‘‘好,这就是领(另)外一回事了!你敏(名)字叫……?”

“阿尼巴尔·德·科科纳伯爵。”

“好!那就霸(把)信给我,阿尼巴尔先生!霸(把)信给我!”

“我敢打赌,这是个高尚文雅的人。”拉莫尔自言自语地说,“我是不是也能一个这样的人领我去见纳瓦尔国王呢?”

“霸(把)信给我吧!”那日耳曼绅士说着把手伸向正在犹豫的科科纳。

“该死的!我真不知道是否应该……先生,我还不认识你呢。”皮埃蒙特人说。半是意大利人的皮埃蒙特人都是这样生来多疑的。

“我叫佩斯姆,是吉兹公爵的人。”

“佩斯姆,”科科纳喃喃地说,“我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大人,这位是贝斯姆先生,”哨兵说,“他发音不准,让您误会了。把您的信交给这位先生吧,我可以替他担保。”

“啊,贝斯姆先生,”科科纳喊道,“如果我认出了你,我就信得过。我当然可以把信交给你!而且非常荣幸。这就是我的信。请原谅我刚才的犹豫!可是为了能尽忠就不能轻信。”

“好,好,”贝斯姆说,“你不必道歉。”  “先生,”拉莫尔向前一步说,“既然你那么乐于助人,你是否也能帮我转呈一封信?”

“你准(尊)姓大敏(名)?”

“勒拉克·德·拉莫尔伯爵。”

“勒拉克·德·拉莫尔伯爵?”

“县的。”

“我普(不)认识。”

“先生,这很简单,我们没有见过面。我和科科纳伯爵一样,是外地人。我是今天晚上刚从很远的地方来到巴黎的。”

“你是从那(哪)儿来的?”

“从普罗旺斯。”

“带着伊(一)封信?”

“是的,带着一封信。”

“给吉兹先生的?”

“不,给纳瓦尔国王陛下的。”

“我普(不)是纳瓦尔国王的人,先生。”贝斯姆回答;他的态度突然冷淡下来。“因此,我普(不)能转交你的信。”

贝斯姆转身走进卢浮宫,示意科科纳跟他同去。

拉莫尔一个人留在门外。

与此同时,从与贝斯姆和科科纳走进的那道门平行的另一道宫门里走出了大约有一百人的一队骑士。

“啊!”哨兵对他的伙伴说,“这是德穆伊和他的胡格诺派。瞧他们一个个得意洋洋。国王已经答应他们要处死谋害元帅的刺客。那人也是杀害德穆伊的父亲的凶手。所以这对做儿子的来说是一举两得了。”

“对不起,”拉莫尔向那士兵说,“你是不是说这位军官就是德穆伊先生?”

“是的,大人。”

“跟他在一起的是……”

“是新教痞子……我已经说过了。”

“谢谢,”拉莫尔装作没有注意到哨兵所使用的轻蔑的词,“我要打听的就是这些。”

他马上朝那队骑士的头领走去。

“先生,听说你就是德穆伊先生。”

“是的,先生,”那军官彬彬有礼地回答。

“你的名字在我们新教教友中是人所共知的。听说是你,我才斗胆求你一件事。”

“什么事,先生?……不过,请问一声,你怎么称呼?”

“勒拉克·德·拉莫尔伯爵。”

两个年轻人互相施了一礼。

“先生,请说吧!”德穆伊说。

“先生,我是从埃克斯来的,带着普罗旺斯地区行政长官奥里阿克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纳瓦尔国王的,信里写的是一些重要而且紧急的消息……我怎样才能把这封信交给他呢?我怎样才能进入卢浮宫呢?”

“先生,要进卢浮宫再容易不过了!”德穆伊说,“只是我担心纳瓦尔国王此刻太忙,没有时间接见你。不过,也不要紧,如你愿意随我来,我可以把你一直带到他的住处。剩下的就看你了。”

“那真是感激不尽!”

“来吧,先生!”德穆伊说。

德穆伊跳下马,把缰绳交给随从,然后走近站在狭廊口的哨兵,说了几句,让他看清自己是谁,便把拉莫尔领进宫去。他打开了国王住所的门,说道:

“请进,先生!你自己去打听吧!”

他向拉莫尔施了一个礼,就退了出去。

拉莫尔独自一人站在那里,向周围打量着。

候见室里空无一人,一扇通往内室的门开着。

他往里走了几步,进入了一个过道。

他敲了敲门,又喊了几声,没有人回答。卢浮宫的这个部分笼罩在一片沉寂中。

“谁说卢浮宫里礼节森严,在这宫殿里来来往往就像在公共场所一样方便。”

他又叫了几声,结果也并不奏效。

他想:“管他去,我自己往里走。总会碰上人的。”他沿着过道往里走,那过道越来越暗。

突然,同他进来的那扇门相对的一扇门打开了,走出来两个侍女,手执蜡烛替一个女子照着亮。那女子体态雍容,举止端庄,特别是有着如花的美貌。P53-P56

序言

长篇历史小说《玛尔戈王后》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杰作之一。“什么是历史?就是钉子。用来挂我的小说。”作为历史小说家,大仲马常常是不注重表现历史本身的,,他的许多历史小说,热衷渲染的是主人公个人的奇遇,历史只是与之稍微挂钩的背景,若即若离。连他的代表作《三个火枪手》也是如此。不过他有少量历史小说作品,与历史的框架贴合比较紧密,历史的依据比较坚实,历史的内涵比较丰富。《玛尔戈王后》便是突出的一例。

《玛尔戈王后》取材于法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宗教战争。那是约四百年前的事了。十六世纪下半叶,宗教战争的幽灵时隐时现地在法国的土地上肆虐了八次,蹂躏法国近四十年,给法兰西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追溯这场战争的根源,至少可以说到该世纪初叶的宗教纷争。那时,天主教会腐败已极,宗教改革之风兴起。改革思潮最初在少数教士中传播,逐渐扩及下层民众和资产者,产生了所谓“革新了的宗教”即新教。十六世纪五十年代,法国人加尔文在瑞士创立的教派传到法国。加尔文教否定了在《圣经》中“查无依据”的一部分天主教教义和陈规谬习,废除了教士等级制而代之以信徒选举的长老制,有力地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很快就成为法国新教中最主要的一宗。许多地方,特别是南部,加尔文教团体如雨后春笋,连贵族也纷纷加入。到五十年代末,以南部为基地的新教派最终形成,其领袖为法国西南部属国纳瓦尔的波旁王室。而北部则是天主教派的势力范围,以洛林地区的大权贵吉兹公爵家族为首。在巴黎掌握中央政权的瓦卢瓦王室信奉天主教,但它对两派的态度并不取决于宗教信仰,而是按自身的政治需要时有变化。自从封建统治阶级的不同集团的代表人物成为各派的宗教领袖同时又是政治领袖,这场宗教改革引起的纷争就具有了封建统治阶级内讧的性质。

十六世纪下半叶,法国经济严重衰退,中央集权削弱.加上接连担任国王的卡特琳娜太后的三个儿子软弱无能,使分裂主义乘机抬头,是宗教战争得以爆发并且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南部新教派首先发难。他们于一五六。年策划绑架幼主弗朗索瓦:二世,遭到镇压,矛盾平息未几,一五六二年天主教派袭击正在祈祷的新教徒,重开战端。一五七二年卡特琳娜太后制造圣巴托罗缪节惨案,大批新教徒遇害。一五七六年,新教派索性在南部成立“胡格诺共和国”,推举在圣巴托罗缪节惨案中死里逃生的纳瓦尔国王为领袖。同一年,北部天主教派也成立了“天主教同盟”,意欲操纵王权,从此,王权与“同盟”的斗争跃居首位。一五八八年“同盟”在巴黎组织起义,国王亨利三世出逃。次年,亨利三世被“同盟”的刺客所杀,由于瓦卢瓦王室没有后嗣,纳瓦尔的亨利继承法国王位。他继续与“同盟”作战多年;直到一五九四年,他公开改宗天主教,得到天主教派的承认,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才告结束。

……

上文提到,《玛尔戈王后》是一部与历史的框架贴合得比较紧密、历史的依据比较坚实的作品。但是,创作历史小说,在尊重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不但少不了对细节的虚构,也允许对某些次要事件和人物加以适当的变动。《玛尔戈王后》的作者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例如,真实生活中的拉莫尔同科科纳一样,本来就是阿朗松公爵的属下,作家根据自己的艺术构思,为了塑造出两个“不打不相识”的莫逆之交,把初到巴黎的拉莫尔和科科纳分别改为纳瓦尔国王和吉兹公爵的属下。又如,在圣巴托罗缪节大屠杀中逃到玛格丽特公主卧室里的实是莱维子爵,作家把这一插曲安排在拉莫尔身上,因为莱维子爵此人与玛格丽特并无关系,而拉莫尔却在玛格丽特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再如,查理九世死在一五七四年五月三十日,安儒公爵赶回巴黎在同年七月十八日夜间,而纳瓦尔的亨利逃出巴黎在一五七六年二月四日,作家把这三件事集中到差不多同一时刻:查理九世任命纳瓦尔的亨利为摄政以后刚刚驾崩,亨利三世即从波兰赶回继承王位,纳瓦尔的亨利连忙趁乱而逃。这三处改动不会造成历史的混乱,却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或者使人物更为鲜明,或者使故事更加集中,或者使结尾更富有戏剧性。

《玛尔戈王后》也有缺陷。其中最突出的、也是大仲马的历史小说所共有的缺陷,就是对历史进程缺乏深刻的理解,因而无法阐释历史事变的真实原因。在《玛尔戈王后》里,瓦卢瓦家族的衰亡、波旁家族的取而代之,即几十年法国政局的变化、历史的运动,全为“天意”所决定;这“天意”就显示在卡特琳娜的占卜中,无论用何种方法占卜,结果总是预言瓦卢瓦家族将有三代国王接连死去,纳瓦尔的亨利终将为王。我们知道,卡特琳娜太后原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的一位公主,她嫁到法国宫廷来以后,在她的影响下,当时意大利的一些风尚,例如占星术和毒药的使用,也输入了法国。她本人就是占星术的迷信者和下毒的老手。但是问题不在于大仲马写了卡特琳娜对占星术的迷信,而在于大仲马自己深深地陷于占星术的迷信。这是必须郑重指出的,尽管就全书来说依然是瑕不掩瑜。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部《玛尔戈王后》的创作,包含着奥古斯特·马凯的一份功劳。马凯是大仲马的最主要的合作者。大仲马的许多作品,包括小说《三个火枪手》和《基度山伯爵》在内,都是与马凯合作写成的。由于大仲马当初和马凯有约在先,这些著作历来只署大仲马的名字。,虽然未必公道,但正如大仲马的合作者们一致承认的:毕竟是大仲马对作品的成功做出决定性的贡献。

张英伦

一九八一年八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玛尔戈王后/名著名译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大仲马
译者 张英伦//向奎观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2423
开本 32开
页数 6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38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2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