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编写的《浩气长存--志愿军战斗英雄的光辉事迹》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的光辉事迹,并眼于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图书 | 浩气长存--志愿军战斗英雄的光辉事迹/共和国的历程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刘亮编写的《浩气长存--志愿军战斗英雄的光辉事迹》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的光辉事迹,并眼于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内容推荐 刘亮编写的《浩气长存--志愿军战斗英雄的光辉事迹》是一部反映志愿军战斗英雄的光辉事迹的故事书,主要讲述了黄继光、杨根思、郭忠田、邱少云、杨连弟、胡修道、崔建国、孙生禄、刘光子和张桃芳这十位战斗英雄在抗美援朝期间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光辉事迹和战斗历程。 目录 一、特级英雄黄继光 参加志愿军 保卫上甘岭 舍身堵枪眼 二、特级英雄杨根思 跨过鸭绿江 截断敌退路 坚守小高岭 三、一级英雄郭忠田 奔袭龙源里 突击挖工事 狠打敌汽车 完胜阻击战 四、一级英雄邱少云 潜伏敌阵前 烈火中永生 五、一级英雄杨连弟 抢修大桥 架设浮桥 勇斗洪水 献出生命 六、一级英雄胡修遭 练成老兵 迎头痛击 孤胆歼敌 七、一级英雄崔建国 实弹演练 月夜穿插 突击地堡 荣立战功 八、一级英雄孙生禄 猛冲击敌 独身格斗 九、二级英雄刘光子 猛虎下山 前插截敌 惊人之举 十、特等功臣张桃芳 扬名靶场 首次狙击 弹无虚发 高手对决 试读章节 参加志愿军 1951年3月的一天,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武装部里人头攒动,这里正在征召志愿军新兵。 就在大家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军时,从人群中挤出一个个子矮矮的小伙子,他一边奋力钻出人墙,一边对招兵干部说:“首长同志,快给我一张表格,我要参加志愿军,教训美国狼!” 招兵干部看到这个被人群挤得有些狼狈的小伙子,连忙微笑着递给他一张表格。 小伙子连忙接过表格,又蹲下身子,“嗖”地一下子就从由数十条腿组成的“树林”里钻了出去。 招兵干部点了点头,那么点儿的小个子能从人墙里钻进钴出,这人身手还可以。他不知道,这就是将来扬名朝鲜战场的黄继光。 黄继光生于1930年11月20日,自幼家境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就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打长工、割草放牛,养成了坚忍顽强的性格。家乡解放后,村里组织起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与地主斗争,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当美帝国主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黄继光的心情难以平静。他想:敌人要把我们打回到解放前,绝对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我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填写完表格,黄继光来到体检处。负责体检的干部看了看黄继光说:“你个子太矮了,不符合征兵要求,还是回家去吧。” 黄继光一听就急了,像个小孩子似的生气地说:“我小、我矮,可谁也不是天生长大个的呀!我个子矮,目标就小,子弹打不着嘞!” “打仗很苦的,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啊!” “打仗吃不上饭,那怕啥!要是美国鬼子来了,世世代代都别想吃上饭。”黄继光语气坚定地说。 充满志气的话语感动了招收的同志。于是,他们在黄继光的表格上盖了章,同意他参军。 1951年7月1日,志愿军新兵黄继光被编入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信员,随着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新兵的第一个任务是练兵。在练兵中,黄继光被各种新式武器迷住了,他样样都想学,样样都想一下子学会。一有空,黄继光就跑到别的班里去,请同志们教他。手榴弹、手雷、步枪、自动枪,他很快就掌握了。 后来,黄继光又听同志们说,机枪打起仗来像把铁扫帚,一扫敌人就倒下一大片,他就又去学机枪;听说火箭筒能穿透碉堡,能穿透全身钢板的坦克,他就又去学火箭筒;听说六〇迫击炮能打六七百米远,炮弹一炸一大片,他又爱上了六〇迫击炮…… 有的战士问他:“你一个通信员,学这些干什么?”黄继光理直气壮地反驳:“通信员咋的,通信员也要和敌人干哪!” 勤奋好学的黄继光很快在连里出了名。1952年2月,黄继光随部队来到五圣山脚下的781高地。终于能和敌人面对面地干上一仗了,黄继光心里憋着一股劲儿。 可是没几天,上级就决定把连里的炊事员、军械员、司务长等人组成连队的后勤组,转移到五圣山后面住。黄继光被分配在后勤组跟随带队的副指导员。这意味着黄继光很可能参加不了战斗了。 一听到这消息,黄继光立即找到副指导员,说:“副指导员,让我留在前面吧,我参军快1年了,连一次小仗都没捞着打。这算啥志愿军战士?怎么对得起‘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号呢?” “志愿军战士也不是全都要上前线啊!祖国人民说的‘最可爱的人’,也不只是指战斗在前线的同志嘛。”副指导员微笑着说。 P2-4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时间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有如弹指—挥间,但它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六十多年里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卖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六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对身处其间的个人却是并非无足轻重的。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的历程》。 《共和国的历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我们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4年1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浩气长存--志愿军战斗英雄的光辉事迹/共和国的历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蓝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4110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9 |
出版时间 | 2014-04-01 |
首版时间 | 2014-04-01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44 |
CIP核字 | 2013305477 |
中图分类号 | I247.8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5 |
宽 | 155 |
高 | 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