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博雅撷英)(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从中华帝国晚期的民间庙会这一生活空间向外延伸,探索明清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众生活与大众文化,是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十余年间关注民间文化与基层社会历史的初步结果。全书分概说、地域研究、个案研究三个部分,并附有关理论、方法论的探讨。全书内容恰如其名“狂欢与日常”,揭示了庙会这一类游神祭祀活动的基本特征,即它们不仅构成了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集中体现了特定时节、特定场合的全民狂欢。这一静一动,一平常一非常,正是我们的生活节奏。 作者简介 赵世瑜,1959年生,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任第六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第十届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第九届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第六届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社会史、民俗学、历史人类学。近五年出版有《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2017)、《说不尽的大槐树》(2018)、《眼随心动——历史研究的大处与小处》(2019)、《历史人类学的旨趣——一种实践的历史学》(2020)等著作, 主 编有The Chinese Empire in Local Society:Ming Military Institutions and Their Legacy(2021)、《“乡校”记忆——历史人类学训练的起步》(2021)等。 目录 叙说 概说之部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寺庙与民间文化 ——以明清时代为例 民间社会中的寺庙:一种文化景观 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 寺庙宫观与明清中西文化冲突 庙会与明清以来的城乡关系 地域研究之部 明清时期的华北庙会 明清时期江南庙会与华北庙会之比较 明清华北的社与社火 ——关于地缘组织、仪式表演以及二者的关系 个案研究之部 明清以来妇女的宗教活动、闲暇生活与女性亚文化 太阳生日:东南沿海地区对崇祯之死的历史记忆 黑山会的故事:明清宦官政治与民间社会 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 ——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 鲁班会:清至民国初北京的祭祀组织与行业组织 附录 社会史: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对话 再论社会史的概念问题 文献工作与田野工作 ——民间文化史研究的一点体验 后记 再版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博雅撷英)(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世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886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1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17-11-01 |
首版时间 | 2017-11-01 |
印刷时间 | 202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20 |
CIP核字 | 2017252600 |
中图分类号 | K8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6 |
宽 | 153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