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有病谁买单--鸦片战争探秘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抓住了“实力”和“制度”这两个基本视点,以晚清政权、大英帝国和明治政府三方在近代国内新旧两种势力的搏杀,决定了在国际上厮杀的结果为素材,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盛衰成败只在顷刻之间的悲壮历史画卷。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既重视现实的实力,又透过三个国家在新的制度体系下各个方面的不同表现和由此带来的不同结果,折射出先进制度体系对落后的制度体系具有绝对的优势。

内容推荐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大清与大英谁更“吉利”、友谊的橄榄枝、狼要来、生产的经济学、广州之战、精神的战斗、教训、大清成了日本的预警机等。

本书适合鸦片战争研究相关人员阅读。

目录

序言1 历史需要大手笔/5

序言2 何处追寻历史的激情?/9

第一章 大清与大英谁更“吉利”?

1 相约1840/2

道光皇帝:最近有点烦/2

维多利亚女王:我的生活比蜜甜/5

也曾智勇双全道光帝/11

“我节俭”! “我节俭”! /15

2 友谊的橄榄枝/18

乾隆爷比划英王/18

什么英使团?天朝不稀罕。/21

英国人的收获,大清的噩运/25

3 英王再挥手嘉庆再拒绝/27

4 拿破仑为大清支招/32

第二章 狼要来

1 拿破仑为何不敌英国? /36

2 偏偏喜欢你——鸦片/40

忘忧草/40

水师也护航/44

3 道光要动真格的/45

鸦片就不禁了/45

不对!还是严禁/47

林则徐出马/49

4 林则徐之火/51

铁肩担道义/51

三板斧/53

5 “向中国宣战”/58

起来!利益集团/58

国会,“汉奸”气势汹汹/60

大清的爷啊!/64

第三章 生产的经济学

1 那一夜,瓦特在突破/68

2 太阳就这样升起/72

瞧那发动机/72

卖钱的哲学/75

3 所谓康乾盛世/82

气吞万里如虎/82

亚当·斯密说中国静止了/86

李约瑟,你的难题不好回答?/92

第四章 广州之战

1 又一拨京都大员驾临广州/98

道光爷组建新的战争班子/98

英方也换将/101

2 就这样被你征服/104

交手/104

就这样被你征服/107

3我们战败我们庆祝/113

胜利的肥皂泡/113

出奇招“五虎制敌”/115

第五章 精神的战斗

1 科学革命的阳光/122

18个月发现世界/122

他仅值20英镑吗?/129

2 大清的风/136

康熙帝的一点爱好/136

反击孔子热/142

3 淫书《红楼梦》/148

聚此淫书,移送海外/148

哎呀!他们眼发绿光/151

4 孤独魏源之胸襟/153

第六章 教训

1 大清成了日本的预警机/160

1853游荡演习/160

主动送上门/163

2 这样的民族虚无好/166

最具价值的一次偷渡/166

草莽崛起/168

两千年是一场噩梦/173

富于想像力的领导人/176

3 何曾卧薪尝胆? /182

魏源当和尚/182

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 /186

干夫所指郭嵩焘/194

者英的外交风采/198

第七章 一山难容二虎

1 谁该死?/204

“福将”人生的句号/204

道光爷幸运驾崩/206

“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209

2 大清是强国不是弱国/213

沪港今夕?/213

纳税人的钱怎么花?/218

3 狗娘养的王法/223

可怜的皇帝/223

她树立了君主制的新典范/230

瞧!这个人/236

4 这样做官/244

谁能免俗?/244

忠诚地反对/250

5 我真傻,真的/255

试读章节

道光皇帝:最近有点烦

金銮宝殿里的道光皇帝最近有点烦,当然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战败了!难以想像地战败了!朕并不稀罕什么万邦来朝,但今天叫我大清颜面何在?想我先帝爷圣祖仁皇帝(康熙帝)“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而今天朕却“站在风口浪尖,没有紧握住日月旋转”,让朕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可恶的林则徐!可恶的伊里布!可恶的英吉利!“听说英吉利女主刚刚二十二岁,何以被推为一国之主?她有婆家没?其夫姓甚名谁,哪个地方的?在该国担任什么领导职务呢?前来我邦滋事的英军将领官职是女王所赐,还是他们自己私封的?”

哈!哈!哈!战败了,天朝“英明领袖”道光皇帝没有思考敌方军队人数多少,将领为谁?使用什么武器?远道而来后勤补给如何解决?英吉利综合国力强我多少?他们何以以少胜多,而且胜得如此干脆利落?而是提出了令古人今人齐声说n0的弱智问题。问题是,这么弱智的问题,不说扬威将军奕经回答不好,就是全大清的知识分子加一块,也解析不出个所以然。大清遭遇大英,那是鸡遇上了鸭。

唉!拥有4亿勤劳勇敢子民、80万常备军、1300多万平方公里江山的大清帝国被一个小女人领导的蕞尔小岛上的蕞尔小国给打了,被迫签下不情不愿的((南京条约》。这个小女人名叫亚历山德拉·维多利亚,后来被称为“欧洲的祖母”;这个蕞尔小岛叫大不列颠岛,到现在全部国土面积仅24万多平方公里,略相当于当今共和国的一个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蕞尔小国叫英吉利,当时全部人口2200万,陆军14万,加上用于内卫的自卫军,算是有20万常备军。此次来我大清闹事的英军,首发阵容海、陆军才6000—7000人,愣是让我大清一败如水,真是时运不济啊!

身为帝国法人,道光皇上不郁闷能说得过去吗?大清,一直以全球老大自居。现在可好,突然从不知名的角落里跳出一个英吉利,频频来大清国门口耀武扬威;这还不算,竟然带着队伍直接打进来了;打进来还不算,硬逼我天朝大国签订一个劳什子条约,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南京条约》当初叫清英《江宁条约》。总计十三项条款,有割地、赔款、释放英囚、赦免汉奸、大英与大清国体平等、五口通商、废除广州行商、制定新关税等多项内容,无疑是一项苛刻的不平等条约,我们中国古来就有“城下之盟”一说,一个战败者还能有多少好果子吃?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说《南京条约》的全部条款都是不平等的。

具体看,比如割地、赔款、赦免汉奸,它是真正的不平等;至于平等国交,是平等的;比如通商,不能说是不平等,英国奉行自由贸易主义,把这种理念应用到中国沿海,条约规定“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就是反对跟政府指定的官办贸易垄断机构打交道。以今天的国际关系准则来说,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方式对外贸易,是自己主权内的事。英方强加于大清,是强权的表现,还不能说是不平等;还有纳税,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由部颁发晓示”,就是指英商纳税应由大清政府制定统一的标准,事实上把深深植根于中外贸易中的地方职能部门捞外快和收小费等一整套敲诈勒索的潜规则从法律的角度予以废除,是在助我大清反腐败和建立近代海关贸易规则。比如释放英俘,以我大清当时的思维而言,我们古代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矩,可你这英囚是俘虏,是放下武器的蛮夷,对你还讲什么人权?“40万赵卒统统活埋”我们古已有之。只要是英国人统统的抓,高兴了,“向两江总督同志学习”,对英俘剥皮抽筋,制成马鞭,还能“东临碣石有遗篇”风雅风雅;更严重的是,大英与大清国体平行、官员平等,照会上凡出现道光皇上要抬格两字的尊荣,维多利亚女王也得享受,中英两国官员文书往来,得按官员相应级别平等对待,简直是在造反!

大清所谓的平等,就是其他国家都得在他面前当下人,都得认大清为老大,否则不叫平等。英国政论作家奥威尔在《动物庄园》里说的:“所有的动物都平等,但有一种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大清,就是动物庄园里要求更平等的那种动物。

大清开国206年,一直雄视天下,所向披靡,哪受过这等窝囊气?当时的江苏布政使(巡抚之下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省级干部)李星沅看到《南京条约》的钞本,他不怎么心疼割地赔款,最烦的是“夷妇与大皇帝并书”这一条。臣子烦,道光皇帝也烦,如果说夷国的国王是个男的,面子上好歹好看些。现在可好,让一个“区区夷妇”与我平起平坐,这脸可是丢到国际大舞台上了。可怜的道光皇帝无缘看到亲历这场战争的英国海军上尉宾汉所著的《英军在华作战记》,如果他看到了,定然“怒发冲冠,凭栏处”,因为这个英国大兵在作战记的末尾强调:

“没有人有足够的勇气否认中国已经俯伏在英国女王的脚下!”

“中国被一个女子征服了!”

晕!俯伏还不够,俯在人家黄毛夷妇脚下,道光皇上要吐血了!

《南京条约》签订时,道光已是61岁老爷们了,那是不仅“知天命”而且“耳顺”之年,就是乡间普通百姓也为人精,更何况我大清“无限圣明”皇帝?而维多利亚仅是个23岁的丫头。你说一个61岁的大老爷们,对付不了一个23岁的丫头,这道光怎么混啊?

P2-4

序言

何处追寻历史的激情?

从国际关系的某个角度而言,近代是一个群雄并起、图谋渔猎世界的时代。一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场,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美利坚、还有东方的大和民族,一个个拔地而起。此时,一个个古老民族印第安、印度、奥斯曼等萎靡不振,任人宰割,甚至趋于解体,消亡……。曾经因五千年悠久文明而自豪的中国也在这出大合唱中登台亮相,不过这出戏我们却是“回看血泪相和流”。

同一个世界,为什么有不同的结局?这是无数仁人志士和学者不断追寻的一个永恒话题,其中不乏智慧的解答。1873年3月,俾斯麦对日本赴欧美考察团谈话时表示:“方今世界各国,虽皆声称以亲睦礼仪相交往,然彼此全系表面文章,实用强弱相凌,大小相侮……是以(普鲁士)慷慨激奋,一度振兴国力。欲成为国与国对等之权实施外交之国。乃振爱国心,积数十载,遂至近年始达成所愿。”这段谈话,俾斯麦道出了当时国际关系的潜规则,“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差别,弱肉强食才是其真谛。那么,如何提高本国的实力?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殇殇,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什么才是真正的世界潮流呢?按孙中山先生所为,无疑是“革命”、“共和”、“民主”、“民权”、“民生”等制度上的变革。

本书的作者正是抓住了“实力”和“制度”这两个基本视点,以晚清政权、大英帝国和明治政府三方在近代国内新旧两种势力的搏杀,决定了在国际上厮杀的结果为素材,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盛衰成败只在顷刻之间的悲壮历史画卷。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既重视现实的实力,又透过三个国家在新的制度体系下各个方面的不同表现和由此带来的不同结果,折射出先进制度体系对落后的制度体系具有绝对的优势。也可以这样说:“先进让落后怎么样,落后就得怎么样”。鸦片战争中,英吉利为什么全面胜利?仅仅是远道而来的6000~7000人,就使东方的老大帝国一败如水……,而当时的大清拥有80万常备军。就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GDP而言,大清也是世界强国,绝不是我们习惯思维中的所谓“积贫积弱”。那么,大清为什么一触即溃?作者以轻松的笔调,亦庄亦谐,甚至,有点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那段风云变幻的沉重历史——英国工业革命、宪政改革成就了它的强大,使得大清同英吉利的对峙,变成了腐朽与强大的对峙,过去与现在、未来的对峙。为什么一个历史上曾经强大无比的东方帝国竟沦落到这样一个凄惨的境地?为什么那样一个以海盗式掠夺为起家资本的蕞尔小国,竟然目中无人,最终视我大清为无物?一切的一切,制度所然!

英国之所以能够强盛,之所以能够人尽其才,之所以能够有工业革命的伟大成就等等,皆源于英国革命以后所建立起来的以君主立宪为核心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体系。这个制度发挥了市民阶层的能量,充分解放了个人生产力;这个制度限制了过去可以为所欲为的王权,人民从专制的暴政下被彻底解放出来,大张旗鼓地显示着作为“人”的尊严;诚如作者在书中所使用的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比蜜甜”。而这个制度,无论是在政策选择上,对立党派的公开议会辩论,还是在发明创造上,保护、鼓励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等等,都能使政府最终做出有利于民族发展的选择,也能够使她的人民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智慧和创造力。

同时,作者也没有忘记揭示制度背后的因素——文化的作用。在这种用意之下,作者又引入了近代的日本与清朝这样一个对比素材。同样是东方的封建文明体系,同样是东方的落伍者,为什么日本出现了明治维新,而使自己的国家从被“征服”状态中走向征服“别国”的道路?而我们大清,就是我们的“先人”,一个曾经的老大帝国却堕入了步步挨打、步步讨饶的境地?因为中国只是对西洋先进的“器物”和科学技术进行简单模仿,根本不从制度上、文化上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作者不仅从制度、人才学识、和放眼世界的主动性这样一些元素来探索,而且,试图挖掘儒家思想体制、传统道德,对近代中国带来的强大阻滞因素。可以肯定,这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尝试。

但是,作者认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就在于维新志士和明治政府的领导人彻底抛弃了儒家的思想文化,而完全追随于先进的西方。书中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样的民族虚无好”,从而在根本上否定了中国的儒家思想体系。这不能不说,作者从对近代西方制度和文化先进性的盛赞,这样一个看似比较中正、公允的立场,而走向了一个批判的极端,贬抑、甚至彻底否定东方文化的积极性。日本近代的确有很多完全抛弃固有文化,彻底追随西方的思想和主张,但是,日本在引进的同时,并没有真正、全盘抛弃她的传统文化。书中提到的所谓日本人甚至要娶西方女人,改良日本人种等等的想法,都不同程度地陷于破产。日本在引进西方法治的同时,还大肆宣扬“忠君”等具有传统意识的思想。因此,我认为明治维新的成功,本质上是东西结合,嫁接而优生的成功。在这种嫁接中,大量吸取了实力至上,弱肉强食的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而抛弃了东方儒家文明中对外也要施以仁政、万邦和谐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而,使自己的国家逐渐走上对外侵略之路,最后“东条英机”等一班人马自己也归于覆灭。

可以说,在洋务运动前的中国,一向以自己为世界中心的视角来看待整个世界。在近代以前,这种观念本质上也并非错误,而比较符合当时东亚及其周边地区的实际。近代以后,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大力推崇的,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先进工业文明体系,他们对以清朝为代表的东方封建农业文明体系展开了“摧枯拉朽”的打击,这样作者是否滑入颂扬“侵略有理”的法西斯主义的怪圈呢?这还需要广大读者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当时的清廷主流意识形态过分地强调了儒家文化中墨守不变的一面,而忽略了儒家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终日乾乾,夕若惕”的警惕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在安定统治和深宫内院的享受中,失去了与时俱进,穷则思变的学习精神。因此,我认为清朝的失败、乃至最后灭亡,不是儒家思想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败,而是清廷故步自封、专制统治的失败。这是“五·四”以来,中国很多巨匠也没有清醒认识的一个重大误区。晚清中国的知识分子,之所以没有能够像明治维新时期下级武士那样,推动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们所尊奉的传统文化,而在于长期严酷的文字狱的禁锢。

在这样的环境下,晚清的知识分子已经丧失了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勇气,而将整个人生,投入到了作“文字的玩伴”。乾嘉学派蔚然成风,历久不衰。正向作者书中所提到的视西方先进器物为“奇技淫巧”、“坏人心术”,要用“《红楼梦》这株大毒草去抵御和报复英国输入鸦片对中国的危害”,简直令人笑掉大牙!以现代社会的视角看,最宝贵的社会良心——知识精英,却都变成了精于钻研古籍,一心蛀书的书虫。这种情况造成了中国晚清社会的沉沉死寂,使得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生机勃勃的变革,在我们今天看来,却始终是望梅止渴。清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这些忧国忧民,忠勇不二的知识分子的变法、护国,清廷并没有将他们看做是自己命运的希望,而是高举起杀戮的屠刀。如此,清王朝的最后覆灭,就已经不可避免,而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本质上,这是专制王朝造就的罪孽,而不是传统文化之过。

西方列强带来的这种以工业文明为特征的世界性的扩张和征服,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但不可捧得过高。现在,人类自身沉醉于表面的繁华,没有察觉吞噬的暗流正在一刻不停地积聚、涌动。全球性的温室效应,海平面升高,工农业生产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人类的身体内部前所未有的改变等等……。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在不远的将来,工业文明必将面临转型的危机。比如说,环境问题和人类自身。由于人类生活过分依赖化学制品,成年男性精子含量迅速减少,人类的繁殖能力日益降低。根据国际和国内医学界的抽样检测,男性精子的含量,20世纪50年代时,平均精子数量达到13000万个/毫升,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个数量降低到了平均8000万个/毫升,2000年,则进一步下降到了平均5000万个/毫升。从浙江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人类精子库,关于对捐献者精子的初步筛选结果来看,也能够验证这样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10个捐精者中有7—8人合格。到了90年代,合格者只达半数,而目前的合格率则降低到了10%左右。是何种原因导致男性精子的质量在逐年下降呢?这需要我们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做出深刻的反思。

而以道德为旗帜,以仁政、礼教、内敛、智勇、忠信、善良、和谐等原则至上,辅之以法律规范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其精神实质,是否属于“封建文化”的范畴呢?是否需要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予以否定呢?因此,正像本书作者所反思的那样,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我们既需要实力,更需要实力背后的制度,还需要制度背后的文化建设。正像作者的立意一样,我们需要重新反思中国的历史和我们自身的制度与文化,许多圆满的答案,还有待读者朋友的进一步探索。

周永生(作者为外交学院教授)

2008年9月11日于东京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重新解说鸦片战争,虽然与传统教科书的某些说法大相径庭,却是依据了一些优秀的、严肃的历史学家的研究和结论。作者追求的是思想性和趣味性。鲜活、泼辣的语言包裹着严肃的甚至沉重的忧思。在充斥着渲染帝王将相的征服野心、权谋术数和后宫嫔妃争宠倾轧的众多“戏说历史”的作品中,此书显得傲然独立。

中国社科院西方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徐友渔

此书写鸦片战争,还原了一个历史真实;主要地透视到了战争背后的文明冲突。生动风趣甚至调侃的语言,严肃认真地说出了大清王朝早已是“事业不乾隆,万事不嘉庆。前途不道光”的前因后果。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

国家和企业一样,一个先进的激励机制胜过无数次道德说教。作者通过中、英、日、美、法大历史的对撞,反复向我们讲明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

中国国家IT实验室主任、博客网董事长 方兴东

作者以小说的笔法娓娓道出一部纵横天下的史论作品。虽然我不尽赞同作者的观点。但是一段我们曾经自以为耳熟能详的历史,由于作者跳出了“道德”谴责和“国力”强弱的思维习惯,令人耳目一新。

西南证芬总裁 范汉熙

历史不是用来谩骂的,而是用来借鉴的。一个正黄旗满族后裔发自内心地对你说:文章很不错。南无阿弥陀佛!

博客中国网 网友

历史观正确。才能洞察历史,给今人以教益。否则,就会重蹈×××之流匍匐在专制思维脚下、对封建帝王顶礼膜拜的覆辙。对博主的批判精神,深表敬意。

新浪网网友 “似曾相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有病谁买单--鸦片战争探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米林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34516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3.07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