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闻道(第5辑)/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夏泉主编的《闻道(第5辑)/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丛书》一书,书中各个板块按学术背景分类,主要通过主题演讲、现场提问与回答的形式展开,通过对录音进行文字整理,记录并还原演讲现场,尽可能地做到原汁原味。本书的特点在于:通过全景式地展现演讲现场,使更多的读者可以深入地了解这些思想,从而使思想传递并惠及他人。这些演讲者大多都是相关领域的翘楚,他们的人生阅历和学术思想是本书的精神内核。

内容推荐

夏泉主编的《闻道(第5辑)/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丛书》是暨南大学“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系列丛书之一,由国内外著名学者、文化人士所作的演讲实录精选而成。演讲者包括曹景行、邓晓芒、庄礼伟等众多专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具有深刻的现实关怀。全书分为文明与冲突、时代格局、文化与艺术、历练与人生、修身养性等几大板块,通过各个专家学者深入浅出、妙语连珠的论述,激发青年学子理性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热情和实践。

目录

艺术与人生

 罗一平 玩味: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

 张英进 鲁迅……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流变

文化与思索

 邓晓芒 关于中西正义观的比较

 欧阳康 中国价值观及其世界意义———民族复兴的文化学思考

时代与革新

 范以锦 互联网改变了传播影响力格局

 庄礼伟 美国战后婴儿潮一代的精神遗产——从克林顿夫妇谈起

 曹景行 变局中的我们

历练与生活

 六小龄童 苦练七十二变 笑对八十一难

 王五一 理性与灵性

 林少华 孤独的守护与超越

后记

试读章节

玩味: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

罗一平

罗一平,美术学博士,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协会主席,中山大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亚洲艺术家联盟中国委员会主席。

感谢暨南大学对我的厚爱,短短三个月之内,我两次受邀来到百年大讲堂做讲座。上次的演讲题为“我看到的、你看到的、他看到的——观看与观念的对话”,是以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讲述“观看”与“观念”的关系,其中涉及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观看的理论,暨大希望将上次讲座没有深入展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做一个更深入的专题讲座,于是我就报了今天的讲座题目——“玩味: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

今天的讲座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例展开。与西方绘画强调即时性的审美判断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妙是慢慢地玩味出来的.它就像我们潮汕人喝茶,慢慢品味它,品出它不一样的人生味道。

如果我们将一幅中国传统绘画和一幅西方现代绘画或者西方的油画放在一起,第一眼会觉得西方油画更具视觉冲击力,与现实更贴近,无论是宗教题材、历史题材还是肖像画,跟生活的本来面貌都比较接近。而中国的传统绘画讲究笔墨,讲究诗意,讲究意境,讲究情调和情韵,似乎跟我们当下的生活有距离,其实不然,它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和我们当下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传统绘画就像格律诗,如七言律诗、五言律诗,它和当下的生活的关系需要你慢慢地玩味,把玩它的平仄关系,把玩它的情韵、味道,玩味它的节奏转换,玩味它的音律关系。通过慢慢地玩味,你会发觉在这个词、这个句子、这根线条里,原来可以玩味出这么多东西。回过头来你再观看西方的作品,就会觉得中国绘画和我们的心性更近,但是它不是一眼就能感受到的,而是需要你调动所有生活积累、文化积累去跟它对话,去与它碰撞。这样你才能玩味出作品与当下之间、作品与你之间以及作品自身的美妙意味。其实你在玩味艺术的时候,已经进入一种非现实的生活方式中,因为艺术本身是和生活有距离的,艺术是一种贵族似的精神,是老庄哲学的“逍遥游”。你在玩味艺术的过程中,也在感悟自身的生活。在玩味中,你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今天的讲座,我将以王国维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作为线索展开对艺术的玩味。同学们都知道,艺术是创造美的,艺术品是以一种美的语言、美的形式、美的格调来感染我们的。我现在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美是什么?大家能否用一句简练的话回答?

(现场回答:“靓”“赏心悦目”“很舒服”……)

广东人往往用“靓”来代替“美”,如靓女、靓仔,这件衣服很靓,这款发型很靓等。但是当我们说这个人很靓、这款发型很靓、这件衣服很靓时.其实是在说这个人漂亮、这件衣服漂亮、这款发型漂亮。漂亮是不是美?美和漂亮是有区别的。漂亮的事物能让人赏心悦目,但赏心悦目只是一种审美感受而不是美。

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18世纪、19世纪的康德、黑格尔,他们都追问过美是什么。柏拉图说美是一匹母马,美是一朵白云,美是一个女人……最后他认为这些都不是美,它们只是美的现象,而不是美本身。现在如果我要你们用一句话回答美是什么,这确确实实是非常困难的。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事物如何让我感受到它是美的,我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渠道、什么手段去感受美的。

P2-3

序言

夏泉

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偶尔振动翅膀,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一场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龙卷风。世界又是一条倏忽万变、流动的长河,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动不居的状态。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预料世界将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在这个相互关联又瞬息万变的世界,个人的认识能力实在有限,无法穷尽世界的奥妙。个人在这个浩渺的宇宙中,由于认知的局限性,有时会变得迷茫、焦虑乃至恐慌。

青年学子如何面对外界的无限性、复杂性和内心的不安、焦虑?我以为,首先应该有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关于世界的各种不同理解的声音,了解不同人的不同意见,来拓展自己的视野以及丰富看待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即便起初对于不同的意见和观念也许有不解甚至不安。虽然这些不同的意见和观念会冲击自己习以为常的并给自己带来安全感和便利的价值观,但是一旦这些不同的意见和观念对世界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消除了自己对未知世界的疑惑,自身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并获得自信心和安全感,甚至进人一种怡然自得的平和心境。

同时,要经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与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明心见性,用灵性感悟世界,带着感情处理世情。在当今世界,理性主义和技术主义以无可置疑的优势统治着现代人的思想。人定胜天成为大多数人的世界观。在理性主义和技术主义的裹挟下,人们往往豪情万丈、怡然自得地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一切以及制造出以满足欲望为目标的各种精致的物什。然而物质的丰盈并未带来心灵的安适,相反,灵魂日渐荒芜和干涸。灵魂为物欲绑架,成为物质的奴役,变得非常单一和扁平。与心灵对话.遵从内心的声音,让内心的声音主导自己的选择,从物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每个个体变得丰富而独特。

“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是一方思想激荡的公共空间。一块心灵的诗意栖息地。来自世界不同领域的不同学者以不同的视角甚至不同的心境,解读世界和人生,让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声音。在这方讲台上,嘉宾们或以强烈的家国情怀思虑国家的前途和未来,或以别样的视角解构人们的常识,或以渊博的学识经纬人生,或从历史深处求索人类和社会发展的路径;也有嘉宾在文学和艺术中浅吟低唱,在与心灵的对话中寻觅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本辑《闻道》是“讲堂”的缩影。

广东美术馆协会主席、中山大学教授罗一平的《玩味: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从玩味的视角分析中国画的发展历程。罗教授认为,中国画从以“无我之境”追求“图真”,追求“可观”“可游”“可行”“可居”,转到“无我之境”的抒情,到后来转到“有我之境”的说理和写意。“玩味”一幅优美的艺术作品实则是玩味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深入观察与深刻的感受.玩味画家们在作品中所熔铸、所寄寓的审美理想与情操。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文学系系主任张英进教授的《鲁迅……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流变》中谈到,很多学者往往把鲁迅和张爱玲对立起来,“鲁迅代表男性,张爱玲代表女性;鲁迅代表英雄,张爱玲代表凡人;鲁迅代表斗争、革命,张爱玲代表和谐、恋爱”;同时,也有些学者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投射到对鲁迅和张爱玲的分析当中.把鲁迅拉下神坛的同时把张爱玲捧上了神龛。张教授认为,鲁迅和张爱玲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并不是“‘从鲁迅到张爱玲’这一表述背后的单向历时发展逻辑”。其差异“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邓晓芒教授的《关于中西正义观的比较》,从中西文化的源头分析中西方关于正义观发展的历程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他认为.在中国,“义”可以通“宜”“友谊”“仪”,即合适的、符合自然法则的为“义”。有规范、有礼仪为有“义”,但中国的“义”是一种外在要求,而“西方的正义观里面包含着公平或者平等”。西方的“正义”是一切内在美德的核心,“可以与神相通”,具有绝对性和超凡性;中国的“义”强调感性,西方的“正义”强调理性和客观性。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的《中国价值观及其世界意义——民族复兴的文化学思考》,跨越百年历史,分析多个国家的兴衰之道和世界总体局势,强调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价值观决定了这个国家会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和有怎样的发展结果,而中国的崛起显示了中国价值观的正确性以及在世界范围的示范意义。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前董事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的《互联网改变了传播影响力格局》,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受到的严峻考验以及新型媒体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放异彩,探寻了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为青年学子了解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体生态提供了一个透彻的解释。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庄礼伟教授的《美国战后婴儿潮一代的精神遗产:从克林顿夫妇谈起》,论述了美国婴儿潮一代“烧坏宇宙”“颠覆一切传统价值和既有权威”的精神特质。美国婴儿潮一代具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主张性解放,迷恋摇滚乐,吸食大麻,崇尚东方神秘主义,其目的是实现高洁的精神境界和精神追求,追求“想象力的夺权”。也正由于美国婴儿潮一代的理想主义情怀,才催生了“友爱、和平、自由、生态”等理念,也产生了不同主题的NGO,如“绿色和平”“无国界医生”“大赦国际”“无国界记者”等。这些“友爱、和平、自由、生态”等理念已成为现代人的丰流价值观。

资深媒体人、凤凰卫视资讯台前副台长曹景行的《变局中的我们》,强调当今世界一日千里、变化万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并带来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以及人类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迁。同样,国际局势也风云万变、琢磨不透,不仅改变了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各国的发展轨迹,也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卷入其中。这些变化对青年人的冲击更大.青年人甚至被称为“失落的一代”。在这个大变局中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是曹景行先生抛给青年学子的一个重要命题。

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先生的《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以其人生经历告诉青年学子成功奥秘,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满腔热情诠释爱国情怀的真义。

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所王五一教授的《理性与灵性》全面比较了理性和灵性,认为理性求共相,灵性讲悟道;理性崇尚生产,灵性崇尚分配;理性崇尚的是物欲,而东方灵性讲究的是清心寡欲,尚内乐;理性崇尚的是人我利益冲突,讲究自由竞争,财富是人生产的,灵性则强调人我一体,自利利他,万物皆备于我。作为理性集大成者的科学从一出现就主导着人类的发展逻辑,而灵性被认为是迷信的象征而被予以抛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理性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开始拥抱灵性,出现了唯意志主义、浪漫主义和存在主义,并认为理性主义不一定是正确的。灵性讲求的“和合”成为解决人类危机的重要良方。

著名文学翻译家、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林少华教授的《孤独的守护与超越》诠释了孤独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认为只有孤独才能使人在浮躁的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一份清醒和安适,才能升华人的精神和灵魂。孤独是人类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孤独是古今中外无数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村上春树的作品里一直贯穿着孤独的这一主题,他对生命深处刻骨铭心的体悟,对个体灵魂细致人微的关怀,对本初自我的高度敏感,诠释了“守护孤独”的内涵。然而“小我”的孤独不能成为自私的代名词,应该放大为对人类的大悲悯。

互联网时代,很多人读文章时喜欢看文章后的评论和跟帖。因为这些评论和跟帖是对文章主题的探讨、质疑和升华,从中可以看到意想不到的观点。同样,本辑《闻道》的问答部分也非常精彩,有对主题的追问,有对嘉宾观点的质询,有对主题提出的独特观点,也有仅对嘉宾表示敬意,从中可以看到交流、交锋和交融。

但愿此辑《闻道》能给读者带去一份启迪和思索。

暨南园

2016年10月

后记

后记

《闻道》第五辑顺利付梓,我们的心终于释然了。

一则是我们对本书非常重视。本书收录的讲座嘉宾都是各领域的翘楚,他们富于智慧的声音和思想的光芒指引着青年学子前行的方向,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尚为青年人的读书和为人提供了参照和榜样。所以,在整理嘉宾的演讲内容时,我们诚惶诚恐,生怕文稿未能完全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我们几易其稿,尽量使文稿忠实于演讲者的原意。同时,我们也尽量做到整理后的文稿既有正式出版物的严谨,保证阅读的流畅性,又能保留讲座的口语化特点,增强可读性。在出版社编辑好初稿后,我们还将稿件一一发给嘉宾审定。他们的审定与修改使本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也使文章内容最大程度上忠实于作者的思想。

二则是众多名家的思想终于可以和读者分享了。讲演者作一场讲座,受众毕竟有限。将讲座变成书籍一直是我们的愿望,希望讲演者的思想能嘉惠更多的人。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本书融学术性、思想性、前沿性于一体,讲求前瞻眼光,注重学术视野,体现人文关怀。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不仅使读者获得知识的收获,更能感受到思想对心灵的启蒙与震撼。

本书的出版是集体努力的结果。

首先要感谢做客“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的诸多嘉宾,是他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是他们带来了足以传承的思想。他们的人生阅历和学术思想是本书的精神内核。同时也感谢他们授权给我们出版,并亲自修改文稿。

其次要感谢暨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办公室及党委宣传部的各位同仁。他们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讲座的很多相关工作。各位同仁的辛勤付出成就了本书的厚度和高度。

同时也要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刘艳、高东辉、黎永娥为此书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你们的专业水准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使本书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由于本书的文稿源于讲座音频或视频的整理,音频或视频受质量所限以及整理后书面语与口语之间存在差异,难免会造成一些错漏,还望读者海涵并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闻道(第5辑)/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夏泉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92081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6290335
中图分类号 I16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40
16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