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洛伊·山多尔自传三部曲(共3册)(精)
内容
内容推荐
《一个市民的自白:考绍岁月》
马洛伊·山多尔,以故乡考绍为原点、青春成长为轨迹、家族历史为背景,开始一个市民的自白,生动地再现了奥匈帝国末年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东欧市民文化的全景画卷,细微地记录了市民阶层的生活方式、家族传统、文艺风尚、道德准则与礼仪风度。他更将视线由外而内逐渐收束,深度地探索市民阶层的精神愿景,并最终聚焦于考绍的身份社会,观照这座城市在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丰富面向。
《一个市民的自白:欧洲苍穹下》
1919年,马洛伊留学德国。此后,他游历欧洲,去往东亚,最终回到布达佩斯。十年间,他是旅人、作家和记者,以冷静理性之眼凝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大陆,自繁华的表象窥见文明的黄昏时刻,揭示被美好掩映的颓然暗面。他更以灼热感性之笔、火烫真诚之心,追怀逝去的昨日世界,为身后的时代留下见证,最终确认并担荷自己“匈牙利作家的使命”。他所讲述的,不仅是他个人的命运,也是欧洲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一个市民的自白:我本想沉默》
马洛伊立足广泛而细腻的观察,详尽地记录并剖析事关匈牙利命运的一系列关键事件:德奥合并日、纳粹德国的反犹太主义、布达佩斯之围,以及对欧洲形势造成深远影响的两个重要条约:《特里亚农条约》《维也纳仲裁裁决》。他通过力透纸背的书写,再现了国内外势力在匈牙利政治舞台的暗中角力,进而审视旋涡中心的匈牙利民族,并对市民阶层精英所应承担的家国使命提出诘问,诠释出责任一词的全部重量。他更通过三位政府总理的悲剧性人生,深刻地洞察到了市民主义必然走向覆灭的命运。
作者简介
马洛伊·山多尔(1900-1989),他出生于奥匈帝国的贵族家庭,然而一生困顿颠沛,流亡四十一年,客死异乡。他是二十世纪匈牙利文坛巨匠,一生笔耕不辍,著有五十六部作品,死后被追赠匈牙利文学最高荣誉“科舒特奖”。他亦是二十世纪历史的记录者、省思者和孤独的斗士。他的一生追求自由、公义,坚持独立、高尚的精神人格。
他质朴的文字蕴藏着千军万马,情感磅礴而表达节制。他写婚姻与家庭的关系,友情与爱情的辩证,阶级和文化的攻守,冷静的叙述下暗流汹涌。德国文学批评界说他与茨威格齐名,另有批评家将他与托马斯。曼,穆齐尔,卡夫卡并列。因为他,二十世纪文坛大师被重新排序。
目录
《一个市民的自白 考绍岁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后记
《一个市民的自白 欧洲苍穹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后记
《一个市民的自白 我本想沉默》
第一章
第二章
后记
导语
马洛伊·山多尔:描绘匈牙利民族的心灵幽境,见证欧洲市民阶层的兴衰起伏。
“欧洲市民阶层知识分子”的代表:作为所属欧洲“市民阶层”最后一个荣耀时刻降生的人,马洛伊·山多尔与歌德、托马斯·曼一样,深度地探索市民阶层的精神愿景,讲述他们的心灵成长。
《一个市民的自白:考绍岁月》《一个市民的自白:欧洲苍穹下》:对市民主义生活方式的回忆和挽歌,《一个市民的自白:我本想沉默》:记录并剖析这个阶层的堕落和灭亡。
马洛伊的文字,既是为市民阶层的覆灭做证,为匈牙利的民族悲剧做证,亦是为20世纪欧洲的沉重遗产做证,为人类的堕落做证。
书评(媒体评论)
在所有重要层面上,
马洛伊都属于一个正在消
亡的族类,即“奥匈帝国
的进步市民阶层”。
这个阶层的代表精神
是“勤勉、爱国、有社会
责任感、尊重学识”,是
马洛伊在它不复存在后仍
然孜孜不忘之物。
—— J.M.库切(诺贝
尔文学奖得主)
如果说存在一位这样
的作家,他的生活方式、
世界观、道德观及信仰等
所有的一切本身就代表着
文学,那么毫无疑问,这
个人就是马洛伊·山多尔
。在他的文字中,我们可
以找到生命的意义,可以
看到个体与群体间的有机
秩序,正是这一秩序体现
出整个民族的全部努力与
精神风貌。
——普莫卡奇·贝拉(
匈牙利文学评论家)
精彩页
第一章
1
在这座城市中,两层的楼房仅有十来栋:除了我们家住的那一栋和国防军的两座营房之外,再有就是几幢公共建筑。稍后修建的武装部队司令部官邸也是两层,楼里安装了吊式电梯。我们家住的那栋楼坐落在中央大街的马路边,那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都市建筑,地地道道的公寓楼,外墙高大,门道幽深,台阶宽敞(楼道里刮着穿堂风,上午总有一些赶集者在楼梯上歇脚,他们穿着绣有图案的毛呢外套,头戴绵羊皮帽,聚在那里吃腊肉、抽烟斗、随地吐痰),每层楼都有十二扇窗户一字排开,朝向街道。我们家住在一层。每套公寓都有一个狭小的阳台,夏季未至,邻居们就在阳台的铁栏杆上悬挂填满花土、种有天竺葵的长方形木盆。(“让你的城市更美丽!”这是当时流行的一句口号,人们为了普及这个高尚的理念还成立了协会,即“城市美化联合会”。)那栋楼设计得漂亮、气派,是这座城中第一栋名副其实的“摩登”建筑,墙体是用粗糙的红砖垒砌而成,建筑师在窗框外贴满了花里胡哨的石膏装饰。朝新建的公寓楼上贴所能贴的一切,这是世纪末建筑师们的共同心愿。
这座城里所有的房子都被称为“家宅”,哪怕楼里住有许多户人家和付租金的房客。真正城市几乎可以说是“隐形的”,建在隐秘的深处,藏在街头巷尾的房屋外墙背后。假若哪位旅人透过拱券式大门洞朝里面张望,会看到庭院里建有四五幢房子,孙子和玄孙们都在院里盖房,把院子挤得逼仄不堪;如果一个男孩结婚了,家人就会为他在老楼的一侧新盖一座翼楼。城市隐匿在那些庭院里。人们心怀忌妒,带着荒唐的谨慎封闭地活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户家庭都在城中某个犄角旮旯为自己搭盖了一个小小的建筑群,只有临街的外墙以一副代言人的庄重面孔应对世界。这个世纪初,我父母在那栋全州闻名、在当地被视为名副其实的“摩天大厦”的楼房里租下一套公寓。那是一栋高大、肃穆的公寓楼,当时这类建筑在首都已盖了数百座:住满了房客,楼上悬廊环绕,中央供暖,底层有公用的洗衣间,后侧楼道上有用人专用的厕所。那个时候,这座小城的居民尚未见过这样的建筑。中央供暖系统属于现代化设施,而用人的厕所,也引发了众议。要知道许多世纪以来,尽管主人们品位高雅,但从来没人关心过用人们在哪里或去哪儿解手。设计并建造我们这栋公寓楼的“摩登”建筑师,可谓是当地的“改革先锋”。他在自己的作品里,如此泾渭分明地将主人们跟用人们共同生活的“必须之地”区分了开来。上学的时候我经常夸口,说我家楼里有专供用人使用的厕所。事实上,出于某种羞耻感或厌恶感,用人们并不愿意光临那些被单独分隔给他们的厕所,没人知道他们到底去哪儿解手。估计他们还是跟过去一样,去他们许多世纪以来,自创世以来常去的地方。建筑师设计时可以随心所欲,用不着为节省地皮或建材花费脑筋。楼道里,房门开向面积跟卧室差不多大的前厅,那里立着带镜子的橱柜,墙上挂着装刷子的绣花布袋和鹿角标本;门厅里很冷,冬天会冻得人浑身打战,因为盖房时忘了在那里安装暖气;由于门厅里没有供暖设施,客人们的裘皮大衣会像冰坨一样硬邦邦地冻在衣架上。按理说,开在楼道内的房门才是从外面进屋的“正门”,可是这扇门只为贵客敞开。用人们和包括父母在内的家庭成员,平时都从开向悬廊的侧门进屋。那扇嵌有玻璃的小门开在厨房旁边,这里没装门铃,所以来人要敲厨房的窗户。家里人的朋友们大多也是从这扇小门进屋来。“正门”和挂有鹿角的前厅,一年到头也只使用两三次,在我父亲的命名日,还有化装舞会的那天晚上。有一次,我央求母亲,请她允许我在一个并非周末的寻常日子里扬扬自得地独自穿过通向楼道的前厅走进家里,作为送给自己的一件生日礼物,那种感觉,简直像荣获特殊的恩赐。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洛伊·山多尔自传三部曲(共3册)(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匈牙利)马洛伊·山多尔
译者 译者:余泽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95197
开本 32开
页数 93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3-01-01
首版时间 2023-01-01
印刷时间 202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5.45
丛书名
印张 29.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60
201
7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