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子龙编著的《蒋子龙文集(恨郎不狼)》是一本杂文集,收录了作者几十年来创作的杂文作品。作者以其小说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以一语中的、入木三分的眼力和尖锐,鞭挞和讽刺了社会上种种的丑恶现象和劣迹。本书聚集到一起,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他们的风貌、灵魂、故事(即便是散文随笔中也有人物、事件和思想)……一下子勾起我许多回忆,感慨万端。
图书 | 蒋子龙文集(恨郎不狼) |
内容 | 编辑推荐 蒋子龙编著的《蒋子龙文集(恨郎不狼)》是一本杂文集,收录了作者几十年来创作的杂文作品。作者以其小说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以一语中的、入木三分的眼力和尖锐,鞭挞和讽刺了社会上种种的丑恶现象和劣迹。本书聚集到一起,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他们的风貌、灵魂、故事(即便是散文随笔中也有人物、事件和思想)……一下子勾起我许多回忆,感慨万端。 内容推荐 蒋子龙编著的《蒋子龙文集(恨郎不狼)》是一本散文集。也是检验蒋子龙语言特色的一个窗口。粗犷是蒋子龙散文的基本特色。简练、生动、质朴。作品的魅力离不开语言。《蒋子龙文集(恨郎不狼)》一方面它从不同侧面描绘出时代风云、社会动向,另一方面它又显示出独特的艺术个性,使人在阅读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目录 前言 小人效应 难讨公道 看日本人的流泪表演 名字的疯狂 人民币上的味道 吃醋 “公偷” “生梯”和“生华” 不懂感激 丑女人的活动力 蛤蟆三条腿 “花花肠子” 男人的跪 极限 警句 龙年话龙 裸潮 说怪 谈“吻” 爱上小偷 现代人有多少怨恨? 土吃洋和洋吃土 忠诚调查 退得快,老得慢 情绪污染 写信和守信 你享受过“奉承服务”吗? 垫底儿 再来一次“公私合营”如何? 由不敢当标兵谈起 作家和开会 把晚上交给好莱坞 飙车 惩罚 打造男人 代…… 恶人将死 坟头上的风景 关于足球的两句话 征友不征婚 乱套了 美女的悲哀 名人的嘴 人类新品种 手机里的故事 五千只残手 笑的价格 冤报 造脸工程 中国有多少“办”? 总统需要神话 作家,你为什么不自杀? 种种霸道 成亦萧何,败亦萧何 夫妻奇闻 关于男人的话题 夹缝里的孩子 美国的“烧烤俱乐部” 美女经济学 明星的人缘 你快乐吗? 盘点2001 文化这个筐 一天有多少新闻 唐装。坚持住! 丑是宝 恨郎不狼 雾中的风景 现代多恋症 现代人的牙齿问题 向动物学习 心穷 以鼻取人 戴厚英祭 病态人格 差一点点儿 老而妖 社会这棵树 网和被网 “现象”何其多 一言难尽“样板戏” 来自林阿香们的恫吓 闲聊“顺口溜” 笑谈“黄段子” 马路游击队 遍地飞机场 “草根”大热 领略“大话文化” 当代婚姻大观 都市里的情场 看科学家们打嘴仗 关于“称谓” 国与税 2004年的说法 据调查、据统计…… “零工资”挑战什么? 另类就业 年是什么味儿? 人仗狗势 2005年的语录 透绿 小区景观 广场热 评2006年流行语 文人何以称“穷酸”? 现代鲁迅 2007年什锦 鼠年就不能说耗子的坏话吗? 2008年最牛的…… 2008年的创意 2008年的尴尬 浪漫的2008 另类养生 身体上的文字 也谈“呼噜委员” 天下大美 赵本山:“别离婚!” 不怕“脱” 偏方治大病 不许放屁 气死人不偿命 2010年的“哥” “桃色满园” “活见鬼”及其他 “闹太套” 城里又见断头树 答《中国妇女》问 现代妇女有多少问题? 没正形 听“吹” 疯狂的世界杯 开始了,看管好自己的心脏 最大的悬念 地球随着足球转 感受开幕式 欣赏球迷 国运和球运 球迷的等级 活力激射 谁是世界杯的大赢家? 足球的精神 颜色和输赢 看得我浑身发冷 何以输得如此平静? “中国气球” 注意细节 “黑马”失蹄的启示 哥伦比亚所扮演的角色 让脚下有神 中国足球的情感危机 “狗娘养的裁判” “国脚”和“国嘴” “郝董”是谁? “红魔”之死 看“球痴”舞球 八仙过海 巴西玩儿进决赛 巴西队 悲哉,齐达内! 贝克汉姆的脚 被阉割的经典 颠覆者的搏杀 变性的悲哀 蚂蚁啃骨头 球场上的运气 何来荣誉之感? 骂名和盛名 媒体盛事 迷幻的国足 眼前发黑 足球的悲剧美 足球的性感 高潮后的失落 天津和冠军 雅典——奥运心态 雅典的悬念 凑热闹 体育的本质 冠军相 冠军人生 “08”情结 健康竞争 渐入佳境 金枪杜丽 人缘和金牌缘 拥抱 神来之笔 说说媒体 奥运表情 天下奥运 边看边记 后记 试读章节 小人效应 何谓小人?《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品格卑鄙的人。如,‘小人得志’。”可悲的是小人多“得志”。 “小人得志”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形成一种很大的破坏力。 小人能量大。一个很好的单位,有一两个小人泼命一搅,或到上级部门告恶状,或在下面公开捣乱,轻者使有功的变为有过,使好人变为灰溜溜心灰意懒的人,使好单位变为坏单位,人心涣散,效率大滑坡,由盈变亏,陷于不死不活。这还是轻的,重者能把一个好端端的人或企业毁掉……谁没见过或听过这种小人魔术?又有多少优秀分子没有被这种小人魔术伤害过? 不管人们喜不喜欢“人治”,都无法否认领导者的个人因素对一个单位的决定性影响。换上一个好头头就可能使一个坏单位“起死回生”,撤掉一个好头头就可能使一个好单位“落花流水”。连美国人约翰·奈斯比特都认为,个人的时代已经到来,承认个人的作用是“二十一世纪大趋势”的主线,“个人可以更加卓有成效地左右社会的改革”。 既然能靠“人治”,也就可以靠“人乱”。小人攻击的目标常常是那些对单位有“决定性影响”力的人物。对治理企业有方的人整治一下。企业还能不乱吗? 小人真有这么厉害? 是的,一个小人的破坏力往往能胜过成百上千个好人的建设力。挨过整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慨,到关键的时候,那些众多的他曾信赖的,同时也曾信任过他、支持过他、从他身上得到过好处的人,都帮不上他,听任一两个小人闹得天翻地覆。好人能背后着急,偷着说几句同情的话,就不错了。 好人怕惹事。而软弱会助长邪恶。使当代社会有形无形有意无意地纵容破坏力,不保护建设力。不仅一般老百姓怕惹事,相当多的领导干部也怕惹事。一出了事,不先怀疑告状的,不先责怪闹事的,总是先埋怨被告,一腔怒火先对老实人发。即便查清老实人是被冤枉的,也还是要说:“你惹他干什么?终究是无火不冒烟,他抓不着你一点影子也不敢乱告嘛!”真所谓“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先告状就沾光,所以恶人先告状。俗云神鬼怕恶,何况人乎?怕惹事就是怕小人。小人深知这一点,闹事之前先把领导困在自己的效应场里。早在许多年前,群众就为小人总结出一句话:“花上八分钱,够你忙半年。”现在打小报告的手法更先进了,意欲牵着领导鼻子走,先激怒领导,让他发脾气、讲话、做批示、成立调查组,闹得满城风雨,先祭起舆论的大刀砍杀一阵。不论将来调查结果如何,小人先胜了一招。 领导也好,舆论也好,总是对好人严,对小人宽。制度往往是整治那些遵守制度的人,而好人多不善于利用正确,小人却善于制造“运动”,利用“运动”。他们“没有运动盼运动,不搞运动不会动”。他们相信,要使自己发达,最容易的办法就是让另外一些人倒霉。 不损害别人的人会经常受到损害,经常损害别人的人自己安全。正如癌细胞不怕好肉,好肉惧怕癌细胞一样。 小人效应对人们的精神构成了最大的毒害。说真话并不容易,说假话却并不困难,十个人叙说同一件事会说成十种样子。于是社会上真诚少了,歪理多了。 一件事有多少人参与就有多少道理,听谁的话都有理,唯独真诚没有理。小人正是利用社会的复杂,利用人们对坏事的好奇心,不断制造“轰动效应”。 好人说话做事讲究人格,自尊自重,受社会的约束,也受自己的约束。小人没有格儿,更没有自尊自重的负担,所以无拘无束,享受更多的自由,在以好人为主的社会上,小人无形中成了特殊的享受“优惠政策”的人。长此下去,不能不让人担忧,小人的队伍会逐渐扩大。 何况,小人还不一定就是小人物。 各个阶层都有小人——这也许就是为了维持人类的“生态平衡”。明眼人一看便懂,本文并不是在有意制造“小人恐怖”。P1-3 序言 大约是三十多年前了,《文汇报》自“文革”结束后率先恢复副刊,主编向我约稿。我写了《小人效应》一文,主编怕出事,把它放在报纸上最不起眼的一个下角。然而还是被《光明日报》的一位大记者看到了,他立即复印了二十六份,到各个办公室散发…… 今天我翻阅自己在使用电脑前写的一堆杂文剪报,最强烈的感受是惊叹社会已经由惧怕杂文变得无比之“杂”了!正如我以前在一篇谈杂文的文章里所说过的:“当今世界似乎进入了一个杂文时代,这并不是说当今世界要捧杂文了,而是指世界本身变成了杂文。”到处都有“投枪和匕首”,经常发生让人警醒和刺痛的事件。层出不穷的灾祸和事端,算不算是送给这个时代的一篇篇杂文?有些人或组织的所作所为,也是天天在世界各地写杂文。 没钱的杂,有钱的杂得更邪乎。世界杂,社会杂,政治杂,官场杂,生活杂,男女杂,人杂,事杂,心杂,情杂……现在的杂文即便累吐了血,也杂不过现实生活。不管是谁都有满肚子的杂感,杂文技法被大普及,谁都可以讲段子、作杂文,到处都是杂文化。 其实我并不能真正分清随笔和杂文的区别,因此,杂文卷里某些文章可能像随笔,而随笔卷里有些文章像杂文。比如我自小喜欢体育,在观看世界大型体育赛事时,随看随写了一些文章发表,像杂感,“杂”味儿于是多些,便收进了这本杂文卷。 蒋子龙 2012年7月20日 后记 此生让我付出心血和精力最多的,就是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文学家族”。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机会,能将这个“家族”召集起来,编成队列。 ——这就是整理《蒋子龙文集》。 整理文集确实像召开家族大会。将我亲手创作的各色人物,聚集到一起,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他们的风貌、灵魂、故事(即便是散文随笔中也有人物、事件和思想)……一下子勾起我许多回忆,感慨万端。 有的令我欣慰,有的曾给我惹过大麻烦。如今竞都让我感到了一种“亲情”,不仅不后悔,甚至庆幸当初创造了他们。 将他们收拾停当,排出先后次序,送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大广场”上,像所有等待检阅的人一样,有兴奋,有期待,还有紧张。 首先将检阅我这个“家族方阵”的是责任编辑包兰英,然后是出版社的老总。他们是我写作上的贵人。而人民文学出版社则是我的文学福地。 “文革”结束后,我头一次住在出版社的招待所里改稿子,就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在文学讲习所读书时,导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秦兆阳先生,他看了我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后,给我写过一封长信,那是我收藏中的珍品。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蛇神》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上发表;我下功夫最大也是自己最看重的长篇小说《农民帝国》,也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写了大半生,能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集,我视为是一种“终身成就奖”。 由衷地感谢包兰英先生的举荐,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厚意。 蒋子龙 2012年12月31日于天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蒋子龙文集(恨郎不狼)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蒋子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9860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15 |
出版时间 | 2013-10-01 |
首版时间 | 2013-10-01 |
印刷时间 | 201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04 |
CIP核字 | 2013094729 |
中图分类号 | I217.2 |
丛书名 | |
印张 | 3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5 |
宽 | 173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