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庸释义
内容
内容推荐
《中庸》一书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亦是儒家学术系统中的核心经典之一,被宋儒称为儒门学习的“传心之法”,在古代社会是每位读书人的必读书,对华夏文明核心精神的构成极为重要。
作者在书中先对“中庸”这一核心概念进行详尽释义,尤其是纠正了百余年来的错误理解,接下来就逐字逐句对《中庸》进行了极为细致的讲解,吸取了历代讲解《中庸》的研究成果,反复推敲,化为己用,文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讲理细致入微。
作者完全以今天的普通读者为对象,充分发挥长期在各地面对普通读者讲学的优势,撰写了一本在当今时代站得住的释义著作,必定会对今天普通读者学习《中庸》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简介
邵逝夫,自由学者,1977年生于江苏射阳。曾师从朱季海先生研习训诂。早年从事管理学研究,出版相关著述近二十部(署名邵雨)。2009年起,尽弃旧业,投身于传统文化复兴与传播事业,立足心性工夫,兼习儒、佛精义。并常年讲学各地,致力于古典教育的传承与发扬。撰有儒学经典释义、大乘佛典释义等系列著述。2014年春,发起贞元义学。2018年起,推行明志教育。
目录
《中庸》原文
《中庸》释义
“中庸”释题
经文释义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参考书目
延伸阅读
导语
目前市面上第一部从生命学问角度详细阐释《中庸》的通俗读物。
作为儒家学问“传心之法”的“四书”之一《中庸》,其本质是关乎个人生命状态的儒家核心文本,《中庸释义》彻底恢复了这一丰富内涵。
作者综合历代阐释《中庸》的各种注解,体验于心,度以己意,逐字逐句,做出了独特且具备实践性的全新讲解。
精彩页
《中庸》释义
释题“中庸”
时至今日,“中庸”这一儒门要义,已经遭到了莫大的误解,而且很多误解令人啼笑皆非。如我们便曾亲耳听闻有人将“中庸”解说成平庸、庸俗之意,也曾听闻有人将“中庸”解说成八面玲珑的圆滑,甚至还有人将“中庸”等同于“乡愿”——善于伪装的好好先生……如此种种,自然不值得与之一辩。然而,这也说明了大多数人对于“中庸”实在是不明就里、糊里糊涂。正因如此,在当下这股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潮中,为“中庸”正名,让“中庸”回归本义,也就或了我们所不得不承担起来的重要责任之一。
那么,究竟何为“中庸”?这个问题实在不简单,别说是普通大众,即便是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对于“中庸”也常常是云里雾里地人云亦云一番,很少有真切的体味。事实上,关于“中庸”的误解由来已久,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又莫过于朱子(熹)的解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朱子的解说又是依据于小程子(程颐)的说法:“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由此则知,“中”乃是对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恰到好处的状态的定义,而“庸”则是平常,于是,“中庸”的意思成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中庸章句》)自朱子之后,大多数学者都是如此来解释“中庸”的。 然而,我们却不能认可这个解释。原因有三:一、“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应当是“和”,而不是“中”;文中明明有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与“和”,一个讲的是未发,一个讲的是已发。未发的,无所谓“中节”与不“中节”,只有已发的,才会有“中节”与不“中节”的说法。所谓“中节”,即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也就是恰到好处。“喜怒哀乐”发出来之后,全都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全都恰到好处,便称之为“和”。由此可见,小程子与朱子全都将“中”误解成了“和”。二、孔子说得很清楚:“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论语·雍也第六》)“中庸”乃是德,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命境地,而不是什么“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德与理有着本质的差别:德是需要修的,而理往往只需要明就可以了。后世之人往往空谈中庸,正是因为将中庸误解成了一种空理。三、文中明明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乃是“天下之大本”,而“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只是一种状态描述,又如何能够承担起“天下之大本”?由此也可知,小程子与朱子误解了“中”。至少将“中”解释为“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不够准确的。
那么,“中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以为,对于“中庸”的探究,应当“以经解经”,应当依据《中庸》本身。关于“中”,文中交代得非常清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是情。情在没有发出来之前,就称之为“中”。由此可知,“中”与情乃是体与用的关系:“中”是情的本体,情是“中”的发用。情的本体乃是性,这是历来的公认,如横渠先生(张载)说:“性者,理也。性是体,情是用,性情皆出于心,故心能统之。”(《张载集》)由此可见,“中”不是别的,“中”即是性。
P17-1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庸释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邵逝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44442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8
出版时间 2021-01-01
首版时间 2021-01-01
印刷时间 202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98
CIP核字 2020138461
中图分类号 B222.12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7
131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