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日谈/世界文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翻看《十日谈》,就仿佛在欣赏一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散发着浓郁市民生活气息。小说的主旨在抨击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其素材不仅仅来源于意大利的城镇社会,连中世纪的传说乃至东方文学中的某些故事都成为薄伽丘编织故事的素材凭据,故事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行各业人士,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搬演了一幕幕或喜或悲、妙趣横生的话剧。

内容推荐

本书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写于一三四九至一三五三年间,历时五年之久。本书叙说七女三男避难期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人讲完故事后,唱了十首诗歌,除了第一天和第九天没有统一命题外,八天的故事分别在一个主题下展开,形成浑然一体的框架结构。每篇故事长短不一,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全书生动活泼,并无呆板之嫌。

目录

译序

原序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第八天

第九天

第十天

作者后记

试读章节

一旦染病使得不到邻里和亲朋的关照,仆人又无处可寻,这样下去就出现了一种前所未闻的行为风气。如果女人病倒了,不管她是如何的美丽、富贵,她都不再计较请位什么样的男仆人,也不问其年长年少,还会随随便便把身体的各部位裸露给他看,只当他是个女仆罢了。她们这样做也是病情所迫,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病后痊愈的女人们不再保持端庄的缘故吧。

尤其是有更多的人如果能得到帮助的话,原本是可以保住性命的。因此,由于缺少护理病人的手段,瘟疫又如此凶猛,城里日1日夜夜都有大批的人死去,那情景让听者丧胆,令见者失魂。对于那些幸免者来说,毫无疑问地把自己的传统习俗都给改变过来了。

按以往的风俗来说,现在也是如此,死者的亲人和邻居家的女人们都该聚集到丧事人家,向最亲近或邻近的人吊唁;而那家的男子们便和邻居以及各处来的市民齐集在屋门外,还要请神父到场,神父人数的多少要看那家人的地位而定。死者的尸体被抬到由他生前指定下葬的教堂,葬礼中要点燃蜡烛并伴着挽歌。但是由于瘟疫的来势日盛一日,这习俗就算没有完全废除,也由别的方式替代了。人死后,不但没有女人们围着哭泣,就连断气的时刻也没有一个人在场相伴。真是难得有几个死者能得到他们亲戚和朋友的哀伤和泪水。亲戚们那时只可能是正行欢做乐。女人们生性富于同情别人,而此时也跟着风气走了。而且,死者被抬到教堂的途中很少会有十来个人去送行的,也不是什么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只是些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人。这些人自称是掘墓者,并为自己的行当索要高价,这行当就是抬着死者的棺木匆匆赶路,并不是按死者的遗愿送往指定的教堂,而是送到最近的教堂草草了事。在他们的前边走着五六个僧侣,有时手中还拿着一两支蜡烛,有时什么也没有拿。只要一看有空的墓穴.这些所谓的掘墓人就把死尸匆匆地扔进去,神父们也不再自找麻烦地为死者做祷告或举行什么下葬的仪式了。

平民百姓们以及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他们的情形就更惨了。他们因为囊空如洗,同时又存着侥幸的心理,纷纷留在了家中。他们被困在自己的居住区内,每天有数千人病倒,由于无人关心照顾,这些人几乎无一生还下来。每个日日夜夜,总有很多人倒毙在大街上,还有好多人病死在家中,直到尸体腐烂,发出了臭味才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就这样,整个城市到处都在死人,到处都有尸体。

一有人死,邻居们就会按照一个惯例,这个惯例就是赶紧去找个脚夫,找不到脚夫就自己动手把尸体抬到大门外面。他们这样做并非出于恻隐之心,而是惟恐腐烂的尸体威胁他们的生存。每天清晨.路人可以看见家家户户的门外都堆满了尸体。尸架被送来搬运尸体,找不到尸架时,就用木板来抬。常常看见一个尸架上放着两三具尸体,有的放着夫妻二人,有的摆着兄妹数人,还有的躺着父子或别的亲戚。人们也不时看见两个神父,手拿十字架走在前面,去为某个死者送终,而他们的身后一帮脚夫抬着三四具尸体。常有这样的情况,神父原本以为替一个死者举行葬礼,而结果却有六七个,或许更多。此时此刻,不再有人为死者落泪或点蜡烛为其祈祷了。那时候死一个人就同如今死了只山羊一样,不被人重视。一般来说,一个智者在受到偶尔的打击和失意时,很难学会默默地忍耐,可现在就算是凡夫俗子对什么事也都能处之泰然了。

每天,几乎每个小时都有大批的尸体运往教堂墓地,教堂也找不到足够的地方来安葬他们了,特别是有些人按照习俗非要葬在自家的祖坟里就更难了。等坟地全埋满了,只好在教堂墓地的四周挖长长的沟坑,将后来的尸体成百上千地葬下去,就像堆积在船舱里的货物一样,一层一层地叠起来,每层上面只盖上薄薄的泥土,直到把大坑填满为止。

我们当时在城中经历的惨景就不必一一细说了,我只想提一句,当瘟疫横扫整个佛罗伦萨的时候,四周的乡下并不好过。邻近的城镇也跟城市一样,只是规模小点罢了。散居乡下茅屋里的可怜的农夫们,更没有医生和家仆的护理,随时都会有人倒毙在道路旁、田野中或家门口。他们死了,不像是死了一个人,倒像是死了一头牲口。像城里的人那样,农民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放弃了农活,舍弃了家产。他们甚至是过一天算一天,就好像是末日到了一般,不再为今后的日子而耕作田地、放牧牛羊,只是尽可能地挥霍度日。这样,牛、驴、绵羊、山羊、猪、鸡甚至狗(人类忠实的朋友)都被赶出家园,在田里四处乱窜,那里的庄稼已被丢弃,更不用说收割了。这些牲口,在外饱食一天后,仿佛懂事了似的,一到夜晚虽然没有牧人来引导,也会自动回到自己的牲口棚中。

让我们再从农村回到城市中去吧。除了说上天对人类残忍无比,还能说什么呢?(或许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也是够残忍的。)由于瘟疫如此恐怖,在接下来的三月到七月间,因为健康者对疾病怕得要命,而不肯主动帮助那些需要关心的病人,在整个佛罗伦萨城中,据说至少有十万人丢了性命。然而在此疫降临该城之前,谁也不曾想到城里会住下这么多人。

啊,这么多宏伟的宫殿,华丽的豪宅,曾经是达官贵妇云集之所,现在已人去楼空,连个小仆人都看不见了!有多少显赫的家族、巨大的家业、富足的财产遗留下来而无人继承!有多少英俊的男子、美丽的姑娘、活泼的青年,就连盖仑和希波克拉底①以及伊斯科拉庇俄斯②都承认他们身强力壮,就是这些人早晨还同亲朋好友共进早餐,到了夜晚却已到另一个世界陪他们的祖先吃晚饭了。

对这种种惨事讲得越多,我个人心里就越感难受,因此我还是适可而止,只让你们知道这就是当时城中的状况,差不多可算是座空城了。然后在一个星期二的早上(我是听一个靠得住的人说的),有七位年轻的妇女出现在被人遗弃的庄严的圣玛丽亚·诺维拉的教堂里。她们是来参加弥撒的,穿着符合当时气氛的黑色丧服,相互间不是亲戚就是好友,最大的二十七岁,最小的不到十八岁,个个都很有教养,出身高贵,且美丽典雅,大方得体。我本可以说出她们的真实姓名,但为了不伤大雅,我还是不说的好。那也是为她们将来着想,下面所记录的要么是她们讲的,要么就是听来的关于她们自己的事。现如今,清规戒律又严肃了许多,不像当年那么放荡了,那时候别说她们这般岁数的年轻女士,就是年长的妇女也都很放得开。再说,我也不愿让那些专爱恶意中伤他人、对于纯洁品德一味挑剔的人,抓住这个机会用恶语秽言来败坏这几位可爱的小姐的名声。因此,我只好尽可能地依照她们各自的品性,另取一个差不多合适的名字。首先那个年纪最大的,我们叫她“帕皮妮亚”,第二个叫“菲亚米达”,第三个叫“菲罗美娜”,第四个叫“伊米莉亚”,第五个我们起名叫“劳里塔”,第六个叫“妮菲尔”,最后一个,我们完全有理由叫她“伊莉莎”。

并没有事先的约定,完全是巧合,这七位女士一起来到了教堂的一角,围坐在一起,各自祈祷了一番,然后又长吁短叹了一阵,随即便相互谈论起各自经历的种种情况来。大家又沉默了一会儿后,只听帕皮妮亚开口说道:

“亲爱的女士们,你们跟我一样确信地听说过,一个人做他正当的事时是不会伤害别人的。尽力地去保护自己的生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而杀了人甚至可以是无罪的。那么现在我们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做的又是无损于他人的行为,我们就应该是无罪的了吧?如果让我想想今天早晨,以及前几个早晨我们的所作所为,再想想我们现在谈论的都是什么话题,那么我感觉到,你们也会有一样的感受,我们是在操心自己的性命。这一点也不让我觉得吃惊,但让我吃惊不小的是我们对自己所担心的事竟不知所措。P6-8

序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格,对那些曾在痛苦之中得到过别人抚慰的人来说尤其如此。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青春少年直至目前,我一直为一种崇高的爱情所煎熬,这是一种非分之想,因为我地位卑微,配不上她。尽管一些知情人对我颇为赞许,我始终忍受着巨大的折磨,不是因为我所爱的女郎心如铁石,而是由于难以克制的欲望在我心中燃起熊熊烈火,它常常冲破理性的约束,把我折磨得死去活来。

在我悲伤难以自抑的时候,多亏了朋友的好言劝慰,使我能坚强地挺了过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万能的天主以亘古不变的法则规定尘世万物均有终期。尽管我的爱情炽热无比,任何艰难、规劝、明显的屈辱和不言而喻的危险都不能摧毁或动摇我的意志,可是时间终于化解了一切。如今我的心里只剩下欢乐的回忆,这是爱情给那些未曾在爱河里没顶的人们赐予的礼物。

尽管我不再痛苦,但我将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爱我和给我帮助的人。我将永远对他们怀有感恩的心情。我一向认为感恩图报是最值得称赞的美德;相反,忘恩负义则应受谴责。为了表明自己并非忘恩负义之徒,我决定趁眼前无拘无束、一无牵挂之时,凭自己的浅薄的才识,写下一些东西,奉献给帮助过我的人们作为报答。这对于那些明于世故、春风得意的人可能无甚用处,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是能给他们以慰藉的。

谁能否认,把这样一本书献给娴静的女郎们,比献给男人们更合适呢?她们由于害羞、胆怯,只好把炽热的爱情火焰深深地埋藏在心房里面,但凡是有切身体验的人都知道,这样郁结的情焰比公开明朗的更为猛烈。此外,女子必须接受父母、兄长、丈夫的管束,服从他们的意志。她们大多数时间就呆在小小的闺房里,闲坐无事,百无聊赖。如果炽烈的情焰引起了哀愁,而又没有新鲜的消遣,她们只能把它压在心底。

再说女人比男人更不容易得到宽慰。坠入情网的男人,他们如遇愁苦悲痛,自有许多排遣的方法——这一点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只要愿意,他们就可以出去走走,去看看和听听许多东西;他们可以打鸟、狩猎、捕鱼、骑马,还可以赌博,做生意。通过种种办法,男人可以全部或部分地摆脱心中的愁闷;至少可以暂时忘掉痛苦。

对于更加迫切地需要安慰的柔弱女子,命运女神显得特别吝啬。我写作此书,是为了部分地弥补这一缺憾,纾解那些相思女子的苦闷——别的女子自有针线、纺锤和摇纱机可以解闷。我写了一百个故事,或者说一百则寓言,一百篇传奇,一百段野史,随便怎么称呼都行。这些故事都是在最近瘟疫盛行,哀鸿遍野的时期中,由七个女郎和三个小伙子分十天讲述的,中间还插进一些女郎们唱的消遣歌曲。这些故事里既有悲欢离合的爱情纠葛,也有古往今来许多离奇曲折的故事。相思成疾的女子们可以借此消愁解闷,同时获得一些教益,知道什么事情应当避免,什么事情可以去做。如果天从人愿,达到预期效果,那么让她们感谢爱神吧。正是爱神使我摆脱了羁绊,我才可能为了她们的欢乐而专心写作。

后记

年轻高贵的女士们,我经过一番辛勤的劳作,目的是妻给你们消遣解闷,蒙天主的帮助,我自信,正如我在本书开头作出的承诺,我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恩典,不是因为我有什么功德,而是有你们虔诚的祈祷)。因此,我首先要感谢天主,其次要感谢你们,现在是该放下笔,让我疲乏的手歇歇的时候了。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想答复一些小问题,因为读者中总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还有的则是闷在心中,我确信我的故事和世界上很多其他东西一样,并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于这一点,我已经在第四天的开头就已提到过。

你们中间或许有人会说我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过于放肆,让女人们说出或听到贤淑女子不该讲或不该听的东西。对此我无法同意,因为只要措辞得体,就没有什么故事是不能讲给人听的。而我相信我在这方面做的无可挑剔。

假定你们说的有理(我不想同你们争辩,因为我明白你们总是占上风),但我仍然坚持,在回答你们我为何这么做时,还是有很多现成的理由。首先,假若有什么故事像你们说的那样,那也是故事的性质所决定的,对此,凡是有见识而头脑又冷静的人就会承认,只要我不想离题,就无法用别的方法来讲述这些故事。也许故事中确有几个字眼不够文雅,让一些虔诚的女人听了觉得不堪入耳,因为她们看重语言而轻视行为,更注重表面上的贞洁。对此我要说,那些男男女女整天说着什么“洞眼”、“棍子”、“舂臼”、“捣杵”、“腊肠”、“香肠”等等字眼,他们可以说,而我却不能写。再说,我手中的笔同画家手中的笔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力。画家描绘的圣米迦勒杀死巨蛇时可以用剑,也可以用矛,笔下的圣乔治屠龙亦可以在任何部位下手。他们把亚当画成男身,把夏娃画成女人,画那为拯救人类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有时让他脚上钉一枚钉子,有时则是两枚,可却没有任何人去指责他们。

况且,大家都十分清楚,这些故事不是在教堂里讲的,在教堂里当然要用圣洁的语言,怀着虔诚的心情(尽管在教会的史书中,类似我写的故事比比皆是);它们也不是在哲学学院里讲的,那儿不同于其他地方,需要严肃认真;它们更不是在教士和哲学家之间讲的。相反,这些故事是在花园中,休闲消遣的场合里讲的,是在年轻人之间讲的,这些年轻人都已长大成熟,不会因听了故事而走上歧途,何况在当时即使最体面的人,为了保住性命,也可以把裤衩套在头上,一本正经地在街上走过。

故事也跟天下其他事物一样,无论性质如何,既可以有益,也能够有害,这完全取决于听故事的人。很多人都认为,对于健康的人来说适量喝酒对人体有益,但对于发烧的人来讲,却是有害的,这个道理有谁不明白?难道因为发烧的人不能喝酒,我们就说它是恶魔吗?谁不清楚火非常有用,我们人类每天都离不开它,但火有时会烧毁房屋、村庄和城市,难道我们也因此说它罪大恶极吗?武器也是如此,和平的日子要靠武器去保卫,但武器常常能杀人,这不是武器不好,只能怪使用者心术不正。

心灵卑鄙的人对什么话都不会从正面去理解,而心地光明的人即使听了不正经的话也不会堕落,正如泥沙不会影响太阳的光辉,地面的肮脏不会玷污美丽的天空一样。

世上还有什么书,什么语言,什么文字能比圣经更神圣、更庄重、更受人尊崇呢?但仍有不少人把圣经歪曲了,不仅使自己,而且也使别人一起沉沦。任何事物都有它可取之处,但使用不当,就会产生很多危害,我的故事也是如此。如果有人从我的故事中引发了坏念头,要去干坏事,谁也无法阻止。就算故事不错,他们也会刻意歪曲,无中生有。然而如果有人想从我的故事中吸取有用的东西,他也不会失望的,不会觉得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这些故事在一定的场合讲给一定的人听,就会使人受益。对于那些整日只会祈祷,或忙于做糕饼去孝敬忏悔神父的妇人们,就不必拿我的故事去打扰她们了:无需追在她们身后非得读这些故事给她们听,尽管这些虔诚的女圣徒们,只要一有机会,也在私下说三道四的。

你们当中也许有人会说,要是有些故事不收入书中,岂不是更好,这话也许没有错。但我只是把别人说的,如实地记录下来。因此,只要那些女士们把故事讲得越美,我也自然会写得越好。不过就算人们认为这些故事是我编的(其实并非如此),但我仍然认为,虽说有缺陷,我不觉得难为情。因为除了天主,世上没有哪位大师能创造出十全十美的作品。就说查理曼大帝吧,他创建的帕拉丁骑士团,也只物色到了帕拉丁一人,仍未能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形形色色的事物,不可能有统一的质量,耕作得再好的田地也会长出荨麻、蒺藜和野草。此外,这些故事大多是讲给心地善良的女士们听,如果绞尽脑力,专讲一些玄妙深奥的话题也是不明智的。事实上,读这本书的人,若遇到不满意的地方可以跳过去。为了不至于让人上当或被误导,每篇故事前边都有简要的提示,点明了它的内容。

我相信还会有人说有的故事篇幅太长,对此我要说,如果你有正经事要做,就先不要读这本书。从开始动笔到现在完稿,时间用了不少,精力也费了好多,但我记得我这番努力是为了写给那些有闲的女士们看的,而不是为了别的女人。消磨时光的人看这本书不会认为太长;珍惜光阴的学者们,简短的东西更适合他们,因为他们无暇消磨时光。但是对于你们女士来说,情况就不同了,你们除了谈情说爱,无事可做。你们当中也没人要赶去雅典、博洛尼亚或巴黎去留学,因此,对于你们不能像对待那些智慧的学者们那样,我不妨把话说得详尽些。

毫无疑问你们当中还会有人说,故事中调侃太多,一个严肃的作者不该这么写。说这话的女士们是出于好心,表示她们关心我的名誉,我要向她们表示感谢。

但是对于她们的指责我的回答是:我承认自己是一个严肃的人,而且平生多次受到人们的器重。但对于那些不器重我的女士们,我要说,我并不稳重,而且正相反,我很轻浮,轻浮得可以漂在水面上。想想那些神父们在布道时,在谴责人们的罪过时,尚且可以机智风趣,妙语连珠,那么我在给女士们讲消遣的故事中,说些笑话又有什么出格的吗。如果这样会让她们笑得太多,她们只要看看耶利米哀歌、救世主的受难以及玛达莱娜的忏悔就可以得到救治。

你们中还会有人说我在书中写出了神父们言语恶毒的真面目,但又有什么关系?我原谅说这些话的人,因为他们的动机是好的,在他们看来神父都是正派的,他们因为热爱天主才追求享受,他们伺候女人,却从不泄露天机,如果不是他们身上带有的那点羊膻味的话,同他们交往还真是件乐事。

然而,我还得承认,天下的事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总在变化之中,我的舌头也不例外。我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尤其是遇到我自己的事时,我总是不信自己的主见),但是前不久,我的一个女邻居对我说,我的嘴巴是世上最好的也是最甜的。说实话,当时我的这本书就要完稿。因此,对于前面提到的那些随意攻击我的人,我想我的回答已经足够了,就到此为止吧。

现在让那些女士们想怎么想就怎么想,要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该为这本书画上句号了。同时我要谦卑地感谢天主,承蒙他的帮助,使我长年的辛劳有了圆满的结束。可爱的女士们,愿天主保佑你们幸福安宁。如果这些故事偶尔会对你们有一点教益的话,请不要忘记我。

《十日谈》也称《加莱哈尔特王子》的第十天,即最后一天,到此结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日谈/世界文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薄伽丘
译者 王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13671
开本 32开
页数 472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502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46.43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49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