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教学的模样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的短篇文章集,涉及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教学方式转变、师生关系等内容,呈现了作者对于我国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的观察、思考和回应。本书描绘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理想教学模样,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和理解复杂多变的教学实践的基本视角,对于教师超越课程与教学的种种争论,确立教学的立场和信心,开展真实而美好的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作者简介 郭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家书院执行院长,《中国教师》杂志主编。 2006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新世纪)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社会学。著有《教学社会性之研究》《静哨悄的革命一日常教学的社会建构》《课堂沟通论》《名校没有秘密》等,主编《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丛书》《留一块黑板》《差异差距——中国校长美国考察笔记》等。 目录 第一辑 教与学永远统一 教学即 “讲理” 教学:教与学永远统一 在“两次倒转”中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教学改革的初心与坚守 教学方式变革要在“转化”上下功夫 新媒体时代的教学及教学变革 第二辑 让学生进入课程 知识是个百宝箱 学校知识选择的双重视角 “讲理”:建立学生与知识的意义联系 什么是有意义的教学 让学生进入课程 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以新课程精神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走班制”:从“班”到“个人” 第三辑 教,为学生发展而自觉 知道“什么不需要教”很重要 上课与学生经验 单元备课与“胸有成竹” 教,为学生发展而自觉 增强教师对全部课程的“意识” 学校不可以“学”代“教” 如何改进学校整体的教学 聚焦学生活动的整体设计 第四辑 深度学习之“深” 教学不只是“传递” 深度学习与课堂教学改进 深度学习之“深” 深度学习的价值 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 深度学习的关键是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种子课:深度学习的样子 第五辑 分科背景下的综合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该怎么做 项目学习既是课程形态又是教学策略 项目学习是对学科教学的解蔽 分科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 校本课程:亟待厘清的几个问题 第六辑 好课燎原的教研秘密 见证教研的力量 好课燎原的教研秘密 公开课:日常教学的理想化及合法化 纪念主体教育实验30周年 在“书院”中读书、思考、讨论 第七辑 教师是课程改革真正的主人 教师是课程改革真正的主人 课程改革如何得到教师的支持 明确专家的职责 教师的意义感和幸福感从哪里来 教育家发现之旅 教育家成长:没有终点的旅程 第八辑 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今天如何谈师德 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开放的教学 儿童·孩子·学生 为学术的人生——缅怀恩师王策三先生 我与黄济先生二三事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好的教育都是相似的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教学的模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郭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13239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1 |
出版时间 | 2022-10-01 |
首版时间 | 2022-10-01 |
印刷时间 | 202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24 |
CIP核字 | 2022170925 |
中图分类号 | G632.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7 |
宽 | 153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