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
内容
编辑推荐

唐浩明编著的《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内容介绍:一个处于大局重新洗牌的特殊时刻的离职大臣,是如何充分利用稍纵即逝的天赐机遇;借朝廷之力,将事业做大做强,以至于领一时之风骚,为当世之骄子;一个执掌兵符的战地统帅,面对同一营垒中的种种疲软散漫、腐败恶劣,是如何通过引来尚方宝剑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从而赢得军事上的最后胜利;一个拥有重权的地方官,是如何借上奏申述的机会,巧与中央政府周旋,既如愿达到自己的的,又不得罪大老板;一个想干大事业的方面大员,又是如何通过奏折来提出自己的设想创意并因此取得朝廷全面赞同的最佳效果。

内容推荐

晚清时期风云剧变,曾国藩在咸丰十年(1860年)出任两江总督。其时,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地江宁府(今南京)乃对抗朝廷之太平天国的都城,曾国藩写给皇帝的奏折当时即称天下第一奏折。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是著名史学作家唐浩明的力作。作者从曾国藩存世的两千余道奏章中精选出四十七折,并对这些奏折的时代背景、相关情事以及它在当时的作用、历史上的影响等加以评点解析。《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在原折之后附有译文,以便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原折内容,而在译文之后的作者评点部分则犀利精到,读者从中可以一窥晚清复杂微妙的官场文化。同时,在评点之后还有写作简析和要言妙道部分,分析奏折中的写作技巧以及精彩文句,并指出其于报告类文体写作的可资借鉴之处。

目录

●原折:授翰林院侍讲及四川正考官呈请代奏谢恩状

●译文:授翰林院侍讲及四川乡试正考官请为代奏谢恩状

●评点:清代奏折的传递

●原折:应诏陈言疏

●译文:应谕旨命陈述意见疏

●评点:人才的激励机制:转移、培养、考察

●原折: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

●译文:敬呈皇上美德三项并预防所伴之流弊疏

●评点:这道折子太出格了

●原折:备陈民间疾苦疏

●译文:详细陈述民间疾苦疏

●评点:道光末期中国百姓的三大苦难

●原折: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

●译文:严办土匪以安定社会秩序折

●评点:不惧恶名重典以锄强暴

●原折:特参长沙协副将清德折

●译文:特参长沙协副将清德折

●评点:参折的最大秘诀——辣

●原折:移驻衡州折

●译文:转移驻扎衡州府折

●评点:移衡的真正原因在折外

●原折:报东征起程日期折

●译文:禀报东征起程日期折

●评点:逼出了嫡系部队——湘军水师

●原折:留胡林翼黔勇会剿片

●译文:请将胡林翼及黔勇留在湖南会剿片

●评点:湘军早期建设的一个极重要决策

●原折:靖港败渍后未发之遗折

●译文:靖港失败后未曾发出的遗折

●评点:出师未捷身欲死

●原折:缕陈鄂省前任督抚优劣折

●译文:陈述湖北前任总督巡抚的优劣情形折

●评点:异于常规的激情报告

●原折:奏参江西巡抚陈启迈折

●译文:参劾江西巡抚陈启迈折

●评点:参倒了现任巡抚

●原折:报丁父忧折

●译文:父亲病故请回籍守丧折

●评点:狼狈回籍守父丧

●原折: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折

●译文:详述办事艰难再次恳求在家守制折

●评点:不合时宜的讨价还价

●原折:恭报起程日期折

●译文:报告起程赴江西救援日期折

●评点:从大悔大悟到盼望复出

●原折:谢曾骥云赐封典恩折

●译文:感谢赐封曾骥云折

●评点:趋利避害皆为不忘天恩

●原折:遵旨会筹规剿皖逆折

●译文:遵旨筹划用兵安徽折

●评点:胡林翼为曾氏跑官

●原折:谢署两江总督恩折

●译文:感谢任命代理两江总督之恩折

●评点:四顾无人后的实权之授

●原折:苏常无锡失陷遵旨通筹全局并办理大概情形折

●译文:苏常无锡陷落之后遵旨通盘筹划全局及如何收复等大致情形折

●评点:一份绝密军事文件

●原折:请起用沈葆桢折

●译文:请起用原道员沈葆桢折

●评点:以包揽把持控制江南战区

●原折:奏请带兵北上以靖夷氛折

●译文:请带兵北上抵御洋兵进犯折

●评点:一个冷处理的历史例证

●原折:遵旨复奏借俄兵助剿发逆并代运南漕折

●译文:遵旨复奏借俄国兵帮助征剿长毛并代为运输南方漕粮折

●评点:一份揭开洋务运动序幕的重大历史文献

●原折:克复安庆省城片

●译文:克复安徽省垣安庆片

●评点:东南战场强弱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原折:沥陈前湖北抚臣胡林翼忠勤勋绩折

●译文:沥述前湖北巡抚胡林翼的忠勤勋绩折

●评点:晚清官场上一个罕见的干员能吏

●原折:恳辞节制浙省各官及军务等情折

●译文:恳切请求辞去节制浙江省各级官员及军务等情折

●评点:不能轻授非常之权

●原折:参翁同书片

●译文:参劾翁同书片

●评点:一道不能不接受的参折

●原折:查复何桂清退守情形折

●译文:关于何桂清退守情形的调查回复折

●评点:总督与部属联手造假案

●原折:请简亲信大臣会办军务片

●译文:请简派亲信大臣来江南会办军务片

●评点:一百四十年前的“非典”式传染病

●原折:恳辞曾国荃补授浙抚并谢恩折

●译文:恳辞曾国荃补授浙江巡抚一职并谢恩折

●评点:从学识入手提高官样文章的档次

●原折:奏报攻克金陵尽歼全股悍贼并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达折

●译文:奏报攻克金陵全股悍贼一概歼灭并活捉叛逆头领李秀成洪仁达折

●评点:平生最为重要的一份报告

●原折:曾国荃因病请开缺回籍调理折

●译文:曾国荃因患病请求免职回原籍调理折

●评点:“因病”后面的种种原因

●原折:江南贡院修复工竣拟即举行乡试请简放考官折

●译文:江南贡院修复竣工准备立即举行乡试请委派考官折

●评点:科举考试是如何出题的

●原折:副将刘世玉复姓归宗片

●译文:副将刘世玉复姓归宗片

●评点:既看重宗法又顾及人情

●原折:再请收回节制三省成命片

●译文:再次恳请收回节制三省的已发任命片

●评点:对于捻战的厌弃与恐惧

●原折:再密陈陈国瑞事状片

●译文:再次秘密陈述陈国瑞犯事情形片

●评点:一篇驭下的经典之作

●原折:曾国荃调补鄂抚并负剿捻新命恭谢天恩折

●译文:关于曾国荃调任湖北巡抚并肩负剿捻新命的谢恩折

●评点:老九召集旧部募勇出山

●原折:剿捻无功请暂注销封爵片

●译文:剿捻无功请暂时注销所封侯爵片

●评点:效法古人自贬之义

●原折:复陈病状艰难请准不回江督本任仍命李鸿章暂行兼署折

●译文:再次陈述病状艰难请求批准不回江督本任依旧任命李鸿章暂时兼为代理折

●评点:清廷用人不当

●原折: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恳辞奖叙片

●译文: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恳切辞谢奖励片

●评点:古今难见彭玉麟

●原折:奉旨补授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之任恭谢天恩折

●译文:奉旨晋升大学士依旧留在两江总督任上恭谢皇恩折

●评点:什么是人生的最大享受

●原折:李朝斌毋庸复姓归宗应于李氏别为一宗片

●译文:李朝斌无须复姓归宗应在李氏中别立一宗片

●评点:复姓归宗事当以情谊为重

●原折:遵旨预筹与外国修约事宜密陈愚见以备采择折

●译文:遵照谕旨预先筹谋与外国修约事宜秘密陈述愚见以备择用折

●评点:一道被泄露的外事密奏

●原折:补用副将胡开泰殴妻致死恶迹多端按军令就地正法片

●译文:补用副将胡开泰殴打妻子致死恶迹多端按军令就地正法片

●评点:晚清时期保护妇女权益的一个例子

●原折:谢子纪泽授员外郎恩折

●译文:感谢儿子纪泽被授予员外郎之恩折

●评点:封建时代的官场特权

●原折:密陈津郡教案委曲求全大概情形片

●译文:秘密陈述天津府教案委曲求全大致情形片

●评点:委曲求全以保和局

●原折:复审凶犯行刺马新贻缘由仍照原拟分别定拟折

●译文:复审凶犯刺杀马新贻的缘由仍旧按照原先所拟分别定案折

●评点: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

●原折: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

●译文:准备挑选聪颖少年赴西方各国留学折

●评点:晚年为民族振兴所作的一项大贡献

试读章节

在评点曾氏这道奏折之前,笔者先来对清代的奏折作点简单介绍。

在清代,官员们给皇帝的报告有两种。一种是报告例行公事,如财政的收入支出、军营的管理操练等。这种报告叫作题本。先送通政使司收取,由通政使司报往内阁,由内阁处理后再择要汇报给皇帝。例行公事之外的公私大事,则用奏折的形式直接向皇帝陈述。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可以向皇帝上奏,它有级别和职责的限制。清制规定:中央各部院的堂官及科道言官,地方上的文职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武职将军、都统、提督有权上奏。用今天的职务来套,即中央各部部长、副部长、监察纪检方面的官员,文职省长、副省长,武职大军区司令员、省军区司令员都有上奏折的权利。由省里派出的管理数府州及负责督粮、盐法事务的高级行政长官道员,遇有要事,也可以专折上奏。此外,负有特殊使命的人,虽不在这个级别之内,也可以临时授予他单独上奏的权利。如曾氏后来带湘军出省打仗,他当时是一在籍守制的人,没有任何职务,但肩负的担子非同一般,他向皇帝请求单独奏事的权利,皇帝同意了。

这两者之外,遇有非要向皇帝通信息不可的话,则只有请够资格的人代为呈递了。

题本、奏折分行到光绪二十七年时,朝廷实行“改题为奏”,即将题本改为奏折,也就是说废除了题本。从那以后,文武大员向皇帝报告情况,便只有单一的奏折了。

各衙门对呈递奏折一事极为看重,尤其是远离京师的地方大员更是视为神圣。各省题本,均由驿站按规矩一站一站地送往北京,通常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到达通政使司。但奏折不同。它是由发折官员的侍从武弁专差护送到京,并且限定时刻到达。若是紧要公文,则用快递。当时的快递分为四百里、五百里、六百里、八百里等几个等级。若是四百里、五百里则逢站换马;若是六百里、八百里,则日夜兼行,逢站不但要换马,说不定还要换人。将奏折送出衙门外,有个专有名词叫作“拜折”。拜折时得举行隆重的仪式。这天一旱,衙门警卫森严,卫兵严执刀枪站在甬道两边,僚属们则按品级列排于庭院中。大堂上设香案,将一个尺余见方的木箱供放在香案上,木箱由黄缎包着。一切准备就绪后,奏折的主衔官员穿戴得整整齐齐地走到庭院中,面对着大堂香案上的木箱。这时,辕门外放炮三声,随之鼓乐齐奏,主衔官员对着香火缭绕中的木箱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走进大堂捧起木箱,然后庄严地交给一旁的送折武弁。折弁接住,将木箱双手捧过头顶,疾步下堂,通过庭院甬道走出辕门。此刻辕门再放炮三声,以示恭送。

有趣的是,这个看似神圣的黄缎木箱里其实是空的,奏折并没有放在这里。要等这个仪式结束,衙门内外完全安静下来后,奏折才由人包好,从衙门后门交给折弁带走。为什么要这样做?笔者揣测,可能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热热闹闹中办的是“假的”,“真的”却是在悄没声息中进行。读者诸君不妨细细地去观察观察,便可以发现,世间许多事其实都是在这种形式下办成的。

奏折到了北京后,它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到达皇帝的手里呢?原来,清廷有专门办理此事的机构,名日奏事处。

奏事处分内外两个部分。外奏事处由御前侍卫大臣兼管,其办事官员系从军机处、内务府及各部院的中级官员中调充。内奏事处的办事人员全由太监充当。

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有一则关于内廷奏事的记载。这则记载上说,每天半夜十二点钟时,各部院派人将奏折带到东华门外。没多久,东华门开,这些人随外奏事官进入大内,来到景运门内的九卿朝房,将所带之奏折连同本衙门名片一同交给外奏事官。外奏事官将奏折登录于簿。过一会儿,乾清门打开了,外奏事官捧着所收的奏折进去,将它们交给内奏事官。内奏事官将奏折全部收集后,时间不会超过凌晨两点。乾清门外的石栏杆上搁置着一个白纱灯笼。当这个灯笼从栏杆上移到石阶上时,则表明皇帝对今天奏折的处置意见快要下达,于是各衙门送折者聚于门外候旨。不久,内奏事官捧着奏折出来,高呼“接事”。大家静听。内奏事官叫某衙门的名,该衙门送折者走上前去。内奏事官一边将奏折递回,一边传达皇帝的旨意,或是“依议”,或是“知道了”,或是“另有旨”。即便数十上百道奏折,内奏事官的传达都不会出错。

从这则记载来看,清代皇帝处置国事的效率之高,简直惊人:一道奏折凌晨递上去,天不亮便有了结果。这样的高效率,倒令人生疑了:一、皇帝每天半夜两点就得起床看奏折,这可能吗?二、如果这一天的奏折有一百多道,他在天亮之前能看得完吗?不过,徐珂是清光绪年间的举人,他虽没亲自去过奏事处,但还是有机会听到过别人说起这类事的,故而这则记载也不可能是毫无根据的瞎说。姑录于此,供读者参考。

下面,就来说说这道奏折。

这是现存的曾国藩最早的一道奏折,作于道光二十三年八月。此时曾氏三十三岁,中进士点翰林已经五年了。在京师翰林院度过三年勤奋而清苦的岁月后,迎来了他仕宦生涯的第一个幸运期。

这年三月,道光皇帝亲自坐镇正大光明殿考试翰林院和詹事府的官员。翰、詹两个衙门的官员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即为皇帝做文字方面的工作,如起草一些朝廷需要的应用文、为皇帝代笔做些诗文、整理史料档案等,工作清闲,亦无实绩可考,故而翰、詹的迁升,便主要依仗于诗文的考试。这是曾氏进翰苑后所遇到的第一次大考。考试的内容为一赋(题为“如石投水赋”)一文(题为“烹阿封即墨论”)一诗(题为“半窗残月有莺啼”)。曾氏的成绩为二等第一名。

一等取五名,可知曾氏为此次考试的第六名。赋和诗都已无法找到,《烹阿封即墨论》这篇文章却被保留了下来,笔者将它附在《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中,此处便不再抄录了。

因为成绩优良,曾氏得以升级,由翰林院检讨升为翰林院侍讲,品级为从五品,还是属于低级官员的行列。

过了两个月,好运气又降临到曾氏头上。他在考差之试中获胜,被钦命为四川省的乡试正考官。京官薪俸薄,全靠年终的养廉费和外官的进贡而过舒服日子。翰林院事少权轻,养廉费最低,外官又几乎没有进贡的,故翰林院的官员一般都较清贫。翰林院的外快主要来自于放差,最好的差使便是做乡试的主考官。做一次乡试的主考官,朝廷所发的程仪,外加该省再送的程仪及中式举人的谢银在内,可得一千五六百两至二干五六百两银子的额外收入,相当于翰苑中小官员四五年的俸禄的总和。四川路远人多,较之其他省的收入亦更多一些,故此次的乡试正主考,对于经济拮据的曾氏来说,正是从天而降的一笔大财富。曾氏从心底里感激皇家的天恩高厚,遂有这道谢恩折。因为官阶不够,得请别人代递,故有“呈请代奏”字样。P2-4

序言

晚清时期的天下第一奏折

近年来,以清代皇帝、后妃为题材的所谓清官戏风行荧屏,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观众,借助现代化的媒体,过了一把“人间帝王家”的干瘾。人们在熟悉了“朕”“万岁爷”“大人”这一类称呼的同时,对君臣朝廷之间的路数也略知一二。看戏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上折”“递个折子”这样的话。这个“折”“折子”便是奏折。奏折是当时大臣与皇帝沟通的一条最重要的渠道,尤其是对地方上的官员而言,上一趟京师朝见皇上是桩很难的事。于是,一年到头大量的要政大事便通过奏折来禀报,并按照朝廷对奏折的批复来办事行政。同时,奏折也是臣工与皇上感情联络的主要纽带。皇帝可以从日常的奏折中看出所委大员对他的情谊深浅、忠诚程度、和朝廷贴心不贴心等等。曹丕的一句“文章乃经国之大业”的话,曾经被无数文人所引用,并因此而自豪。其实,对于通常文章而言,是攀不上“经国大业”这个高度的,唯奏折这种文章或许可以接近。

晚清是一个风云剧变的时代,乃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现在仍大体完好地保存在国家档案馆的数十万份军机处副录的奏折,是那个时代所留下的最权威、最直接,相对来说也是最为真实的记录。

在咸丰后期至同治年间,备受海内瞩目的奏章,当属两江总督衙门所拜发的各类折片。以总督曾国藩名义签发的这批折片,一时有天下第一奏折之称。咸丰十年春,曾氏取代何桂清做了两江总督。两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地域宽阔,物产丰富,且人文荟萃,历来为国家的重要地区。而眼下它的衙门所在地江宁府,却做了与朝廷对抗的敌国都城,攻克江宁便成了朝野上下压倒一切的大事。新上任的两江总督,又是肩负收复国土重任的湘军最高统帅,这个衙门自然成了天下关注的第一衙门,从这里发出的奏折,几乎每份每篇都牵涉到当时整个国家的军政要务。同时,此时的两江之主乃望重士林的一代文章宗师。他所选编的《经史百家杂钞》为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在近代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一部文章总汇。他的幕府里聚集了两三百名才隽之士,当时的文章高手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等人先后都为他代拟过奏折。即便从纯文章的角度来看,两江总督衙门里所产生的折片也绝不会是平庸之作,像《参翁同书片》这样的折子,一时间全国各大衙门的师爷们争相传抄,广为播颂,奉为参折弹章的经典之作。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评点者从曾氏存世的两千多道奏折中,选出其中最为精粹的四十七篇来加以述说议论。与对曾氏家书的评点一样,评点者会联系到该折产生的背景、上折人其时所处的状况、折子背后所隐藏的复杂内幕等等,来为读者剖析这道奏折中的不为常人所知的曲折机奥,抉出其易为人们所忽视的精微细末。

评点者尤为注重的是,从这些奏折里所体现出的晚清时期大臣与君上之间的微妙关系:一个身为朝廷的部院负责人,是如何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与积极建言献策,来表现自己的抱负才干,以求获得更大的知名度,引起最高决策层的重视;一个处于大局重新洗牌的特殊时刻的离职大臣,是如何充分利用稍纵即逝的天赐机遇,借朝廷之力,将事业做大做强,以至于领一时之风骚,为当世之骄子;一个执掌兵符的战地统帅,面对同一营垒中的种种疲软散漫、腐败恶劣,是如何通过引来尚方宝剑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从而赢得军事上的最后胜利;一个拥有重权的地方官,是如何借上奏申述的机会,巧与中央政府周旋,既如愿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得罪大老板;一个想干大事业的方面大员,又是如何通过奏折来提出自己的设想创意,并因此取得朝廷全面赞同的最佳效果。评点者一如既往,也很乐意借议论所选折片之机,说说点点滴滴的读史浅得,与读者一道来领略中华民族那些永具魅力的历史智慧。

奏折其实就是写给中央的报告。其名称虽随着封建皇朝的消失而消失,其实质毫无疑问将会长久存在。通常人自然轮不到给中央写报告,但给上级写报告,则是许多人都会遇到的事。在政府部门里,地市要给省写报告,县要给地市写报告,乡镇要给县写报告;在其他部门里,中层干部要给主管领导写报告,主管领导要向董事会写报告,即便身为一个普通员工,到了年终时,也要有一个本年度的述职报告。可见,报告这种文章,几乎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当年这批有着“第一报告”之称的折片,给我们今天有志于写好本职报告的人,多多少少有点借鉴和启示作用。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湘军某营官给曾氏呈递一份军情报告。报告说这段时期仗打得是“屡战屡败”。曾氏读到这里,提起笔来将“战”“败”二字互换,变为“屡败屡战”。同样是四个字,只不过位置换了一下,通篇报告的气象便完全改变了。这个故事说的是曾氏败而不馁的气概,但这种气概是通过看似不经意的文字改动而体现出来的。这一则说明文字本身的重大功能,二则也说明曾氏文字功夫的精到。我们透过保存在曾氏老家富厚堂奏折草稿的修改原件,可以知道当时每道折片都是经曾氏精心修改而后誊抄拜发的。所选的这四十多道折片,是曾氏全部奏折中的文章精品。评点者在每道折片后都加上“写作简析”与“要言妙道”两个栏目,分析其写作上的特色,勾出其篇中的精彩文字,以求帮助读者更好领会该折片在为文上的良苦用心,而于自己的报告写作有所裨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浩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9072243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5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2013083645
中图分类号 K252.065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