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的抗战/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
内容
编辑推荐

《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鲍威尔在1938年主编了《中国的抗战》和《抗战一年大事记》,用书籍记录历史的方式,想“为这划时代的大战,逐日记下一些重要的事实”。鲍威尔深切同

情中国人民,并对中国的抗战充满了信心。这两本书还刊登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其中包括反映日军侵略中国、残暴杀害无辜平民以及展示中国人民抗战活动的照片等等,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反映了抗日战争的方方面面。《密勒氏评论报》出版的这两本书在记录日本侵华的史实方面也比较客观,尊重事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内容推荐

《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丛书包括《中国的抗战》《抗战一年大事记》《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扬子前线》《中国解放区见闻》《华北前线》《人民之战》《红色中国的挑战》《上海不宣之战》,在这些图书中,有一些内容是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报道,描写了许多浴血杀敌的场景和细节,同时在书中也客观公正地揭示了战时中国各派力量的政治主张、抗日战略及中国政局的现状、缘由和发展趋势;记录了作者在中国北部和西部解放区的见闻和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的事迹,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人进行了直接的、较深的、公正客观的报道和介绍,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争取国际人士的同情和支持提供了有力帮助。

本书是其中的《中国的抗战》,由《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鲍威尔在1938年主编,本书还刊登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其中包括反映日军侵略中国、残暴杀害无辜平民以及展示中国人民抗战活动的照片等等,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反映了抗日战争的方方面面。

目录

序言

一 卢沟桥的烽火

二 平津河北战役

 (一)血泪平津

 (二)平汉线上

 (三)津浦道中

 (四)结论

三 察绥与山西战役

 (一)南口喋血之战

 (二)张家口与刘汝明

 (三)大同与雁门关

 (四)绥远轻失

 (五)平型关的胜利

 (六)忻口血战

 (七)娘子关与太原

 (八)八路军与游击战

 (九)结论

四 江南战役

 (一)淞沪三月

 (二)南京与杭州

 (三)结论

五 鲁北鲁东战役

 (一)不战不守的韩复榘

 (二)青岛的破坏

 (三)结论

六 中国空军战史

 (一)中国空军的建立

 (二)中日作战概况

 (三)中国空军奋战实录

引论——战事进入第二阶段

七 豫北晋南战役

 (一)南下豫北

 (二)会战晋南

 (三)展开了游击战

 (四)结论

八 徐海战役

 (一)徐海战场的形势

 (二)血战淮河

 (三)两下店与滕县之战

 (四)济宁攻守战

 (五)沂河大战

 (六)台儿庄的胜利

 (七)内线拉锯战

 (八)会战到了最后阶段

 (九)光荣含泪的撤退

 (十)结论

九 中原战役

 (一)中原大会战的风云

 (二)黄河怒吼

(1)歼灭土肥原师团

(2)洪水消灭了战争

 (三)皖中皖北之战

 (四)逆流扬子江

 (五)结论

十 大战前夕的华南

 (一)厦门的沦陷

 (二)南澳之战

 (三)广州在轰炸中

 (四)眈眈虎视下的海南

 (五)结论

十一 沦陷区内的战争

 (一)沦陷区域概况

 (二)华北游击战一瞥

 (三)江南的游击队

 (四)安徽在斗争中

 (五)游击战斗特写

十二 空军的战绩

 (一)战况概述

 (二)二一八之战

 (三)二二一轰炸台北

 (四)二二四粤北上空之战

 (五)四一○归德上空之战

 (六)四一三广州“流星群”歼敌

 (七)四二九武汉二次空战

 (八)五一一南海之战

 (九)五二○远征日本

 (十)五三一武汉第三次空战

 (十一)六一六第二次粤北空战

 (十二)中国神鹰集中长江

 (十三)谨致诚挚之哀悼于中国空军死难烈士在天之灵

 (十四)一年来日机的暴行

 (十五)一年来日机的毁灭

试读章节

张家口是内蒙古的重镇,察哈尔的省会,南口的后防,也是华军收复察北的据点。照华方原定计划,南口守定之后,即同时进攻商都察北尤其以张北为要紧。傅主席准备于张北取得后,于十五日之内赶作成牢固的钢筋洋灰工程,作为察北强固的据点。张北巩固后,张家口可以绝对安全,然后以全力自南口出击,此为华军必胜的战法。日方在察北兵力,本极薄弱,而且防备很差,华方预定八月十三日夜间同时袭击商都张北,期于一鼓而下。商都已于十四日经傅主席所部董其武步兵旅与赵承绶骑兵猛烈攻击之下,被华军收复,而刘汝明对张北,却无故迟延一日,始行动作,待其已进至张北城边,日人指使李守信请刘汝明再缓攻一日,谓李即可反正,不必动兵,刘亦公然应允;两日延迟,日本关东军援军已从容赶到,坚守张北,反驱李守信部对刘汝明部反攻,整个西战场形势,至此完全逆转。

长江君在察哈尔失陷的沉痛经过中说:

“刘汝明迟攻张北二日大误戎机,李守信在关东军支援之下,已反攻张垣,则刘汝明应早明白形势之严重,善为慎重对付。乃始终愚人自弄,留其主力于张家口之南,散驻宣化、涿鹿、阳原、蔚县,早作退逃之布置,而遣其杂色部队与敌军对抗,张垣之日方秘密特务机关仍然存在,被人指出之秘密无线电台,亦不加取缔。张垣如此紧急,不闻戒严。日方在张之商店旅馆机关,众皆知有日人密藏其中亦未加搜查。其他军事机关欲在张垣作肃清汉奸工作,刘则一概不加许可。南口特别紧急之时,汤恩伯曾电刘请将其驻涿鹿怀来附近之某团,向南稍为移动,必要时请其增援,刘始终未与复电。刘之主力尽在后方,张北敌人反攻之时,刘不调其主力赴前方,而反向汤恩伯请兵,欲抽已万分紧急的南口防御兵力,诚使人大惑不解!记者在察境所见作战前方城市,无一地不遭日机之轰炸,无一日不遭日机之光临,无论军民无不痛恨日机之狂獗,独至刘汝明主力所在之宣化涿鹿等县,日机虽不断在上空飞过,其所部军队仍在大广场密集体操毫无躲避意味。怀来与涿鹿相去数十里,怀来已被数百巨弹,居民逃避一空。涿鹿为刘汝明基本队伍所在,而日机竟未曾以一弹相加,民众亦未受炸弹之威胁,彼等何幸而为刘汝明部下之士兵,更何幸而为刘汝明治下之居民;八月二十四日察省全部战局已至最剧烈之阶段,日机成队过涿鹿,猛炸柴沟堡、张家口、怀来、康庄,而对涿鹿等地仍保持‘亲善面目’。记者早临其境,颇有和平中立地带之感。

“刘汝明之‘不坚决抗战,可以缓和日军进攻’之迷梦,终被日军不客气的进攻所粉碎。日伪军节节进逼张家口,势将夺刘汝明视为宝贝之地盘,傅主席为大局起见,不得不移南口待命出击之师,反戈以救张垣之急,刘至此殆仓皇调其后方基本部队及炮兵至张垣应战,而大势已去,回天无术,张家口以西铁路,被日军截断,傅主席所部亦大半作冤枉之牺牲。八月二十五日夜间,‘满’军先头部人张家口,刘部仓猝败退。自此日军目的已达,无利用刘汝明之必要,向之对刘部后方异常亲善之日机,至此成群结队轰炸宣化、涿鹿、蔚县等地,其所用炸弹尤大于炸汤恩伯者!”

刘汝明不特不守察省,且对于汤军之抢防南口,也不允许。长江君文中说:

“刘汝明不自守南口,当不能阻人之守南口,然而当汤恩伯军奉令由绥东抢防南口之际,汤事先两次派人与刘汝明接洽,刘皆不允汤军人察哈尔境,令其止于柴沟堡以西!其能公然出口之理由,一为疑汤将军来难免不夺察哈尔地盘!一为中央军不入察省,日军或可容察省之苟安。故其对外宣传如何戒备,目的在使一般国人仍待之如民族英雄,而实行其封建军阀之实际。刘对国军如此阻挡,而在张家口之日本特务机关,则任其自由活动,每日由张北开张家口之日本汽车,带来成千成百的浪人与汉奸,刘汝明对之无丝毫之限制,高桂滋与刘汝明本为旧交,然而为接洽国军之进入察省,保卫国家,亦须自大同化装成商人,潜入张家口与刘汝明会商,我们不知张家口为何国领土?刘汝明究为何国人?

“几经磋商,好容易刘汝明才允许汤恩伯过张家口,而又不允许汤恩伯之前敌总指挥部设于宣化,盖汤此时职司前敌,总绾察东察南,则其指挥部应在东南容易兼顾地方;刘汝明凭何理由不允许为国家作战之军队,在国家领土之内,选择其指挥所?汤恩伯星夜抢守南口之后,在顽石秃山之上勉作简单工事费力多而成效甚少,乃刘汝明向中央报告,谓南口阵地早有铁筋洋灰工程,汤部守之必易,不解是何居心。”

观乎此,我们可知察省之失,华方不败于军事而败于政治,军阀私蓄武力,必处处为个人利害而后国家,北方其他各战线的失败,何尝不是这个因子在作祟?P41-43

序言

1937年7月7日夜,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以此事变为发端,中国迅速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由此大量的外国记者云集中国,他们的行迹遍及各大战场以及抗日革命根据地,报道中国人民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情况,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这些记者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出版了一系列图书。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从中选出部分图书,编辑出版《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丛书,一方面缅怀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英灵;另一方面是勿忘国耻,激励后人,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之梦。

《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丛书包括《中国的抗战》《抗战一年大事记》《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扬子前线》《中国解放区见闻》《华北前线》《人民之战》《红色中国的挑战》《上海不宣之战》,其中《中国的抗战》《抗战一年大事记》两书原为《中国的抗战:日本侵华大事记》,在本次整理出版时根据内容和体例分成了两册出版。在这些图书中,有一些内容是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报道,描写了许多浴血杀敌的场景和细节,同时在书中也客观公正地揭示了战时中国各派力量的政治主张、抗日战略及中国政局的现状、缘由和发展趋势;记录了作者在中国北部和西部解放区的见闻和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的事迹,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人进行了直接的、较深的、公正客观的报道和介绍,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争取国际人士的同情和支持提供了有力帮助;此外,《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较早记载了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内容,郭沫若先生为该书作序并亲笔题写了书名。

宋庆龄在读了爱泼斯坦的《人民之战》清样后写道:“这本书不同于任何的外国人关于我国抗战的著作,因为它把第一手分析性报道同过去的历史和未来的展望联系了起来。每一位中国的友人都应该读一读。”埃德加·斯诺则称赞《人民之战》是“极为出色的战争新闻作品,对中国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充满同情和理解”。

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在倡导、促成、维护、坚持和巩固统一战线的全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了主导作用,是团结抗战的核心。在《中国解放区见闻》《红色中国的挑战》等书中作者不仅澄清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许多造谣和歪曲宣传,而且使人们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与前途。

书中插图为编者所加,与书中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只是便于读者直观了解抗战时期的真实场景。

尽管这些记者国别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但是他们都全力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给予日本侵略者以强烈的谴责,但由于对事件的认识角度不同,或者对现场的深入程度不一,对一些事件有着不一样的描写。为了使读者70年后依旧能够读到这些最原始的关于抗战的图书,我们在出版过程中没有作任何删改。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我们对原书仅就错别字作了修改,人名、地名、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及一些常见字词的用法都保留原样,这样的话,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定的阅读困难,但内容更为真实,更为贴近那个时代,希望读者给予理解。

编者

2015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的抗战/外国记者眼里的抗日战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密勒氏评论报
译者 李同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65737
开本 16开
页数 3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1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92
CIP核字 2015030833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9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