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肩水金关汉简(伍)
内容
内容简介

《肩水金关汉简:伍(套装上中下册)》的排校、整理工作自二〇一五年下半年至二〇一六年上半年,持续了整整一年时间。甘肃简牍博物馆张德芳、肖从礼、马智全、韩华、杨眉,西北师范大学李迎春,中西书□田颖负责前期的校改工作。其中肖从礼、马智全、田颖、李迎春用力尤多。
肩水金关汉简是1972—1974年间由居延考古队在居延汉代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主要为文书类、册简类和历书类汉简,共约11000枚。《肩水金关汉简(伍)》收录近两千枚简牍,包括这些简牍的彩色原大图版、红外照片以及简牍释文等。肩水金关汉简不仅忠实地记录了汉代居延地区的屯戍活动和兴衰□□,再现了昔日西北屯戍的风貌和生活情景,也为研究汉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法律、文字等各个领域,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该书也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二〇一六年三月上旬,五家整理单位在兰州召开《肩水金关汉简(伍)》校读定稿会。甘肃简牍博物馆张德芳、肖从礼、马智全、杨眉、韩华,甘肃省博物馆初世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文献研究室刘绍刚、李均明、杨小亮,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杨振红、鄥文玲,甘肃省文物考古□□□张俊民,西北师范大学李迎春,中国□□大学王子今、孙家洲,中西书□秦志华、田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单印飞,武汉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姚磊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胡平生先生因故未能参会,但他在春节期间认真校阅了全稿,并将书面意见提交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以高质量完成全书的校释为目标,□□加点,逐条逐字把关审校,并就简牍释读中的疑难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研磨切磋,使简文释读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八十高龄的初世宾先生是当年金关汉简的发掘者和整理者,李均明先生从一九七八年起就参加了当年的整理工作,两位先生此次全程参加再整理,见证了金阅汉简整理出版的全过程。中国□□大学王子今、孙家洲两位教授再次参加了第校读定稿会之后的大量后期工作主要由肖从礼、马智全和田颖承担。年轻学者姚磊、杨小亮在断简缀合方面贡献尤多。

目录
前言
凡例
上册 彩色图版
中册 红外钱图版
下册 释文
作者简介
甘肃简牍博物馆是甘肃省文物局所属处级事业单位,在原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和人才优势,全面承担起甘肃出土简牍的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职能。《肩水金关汉简》的整理与出版即是一例。
前言序言

《肩水金关汉简(伍)》作为肩水金关汉简整理出版的最后一卷,收录简号一千九百六十九个(73EJF2:1-49;73EJF3:1-636;73EJT4H:1-90;73EJD:1-391;72EJC:1-290;73EJC:291-680;72EDAC:1-8;72ECC:1-83;72ECNC:1;72EDIC:1-22;72EBS7C:1-5;72EBS9C:1-4)。整理中缀合断简一百枚,实际收简一千八百六十九枚。

需要说明的是,《肩水金关汉简(伍)》除了收录金关房址F2、F3和灰坑T4H的发掘品之外,还收录了当年在金关及其周边地区调查的采集品。主要是:

一、地湾(A33)采集简二十二枚(72EDIC)。地湾在金关以南五百米处,北纬40°35′1",东经99°55′47",遗址尚存。此地是肩水候官的驻地。一九三○年,西北科学考查团成员贝格曼(Folke Bergman)在此发掘汉简两千多枚(见《居延汉简甲乙编》)。一九八六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此发掘汉简七百多枚(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尚未发表)。

二、大湾(A35)采集简八枚(72EDAC)。大湾是当年肩水都尉府所在地,在金关西南九千多米处,北纬40°31′56",东经99°50′53"。今有外城、内城和障城遗址,长三百五十米,宽二百五十米。一九三○年,贝格曼在此发掘汉简一千五百多枚(见《居延汉简甲乙编》)。

三、查科尔帖(A27)采集简八十三枚(72ECC)。查科尔帖在金关东北五十千米处,北纬40°58′27",东经100°13′30",今东风航天城东南边缘。一九三○年,贝格曼在此发掘汉简九十多枚,著名的《永元器物册》七十八枚,就出土于此。《永元器物册》是广地候官南部候长所上簿册,故此地应是肩水都尉下属之广地候官的辖地。另附查科尔帖南一隧采集简一枚(72ECNC)。查科尔帖南一隧,当为贝格曼标号T154。

四、布肯托尼(A22)采集简九枚(72EBS7C、72EBS9C)。布肯托尼在金关东北一百一十四千米处,北纬41°25′35",东经100°41′31"。这是当年居延都尉下属之卅井塞的最西端,属卅井候官所辖。一九三○年,贝格曼在此发掘汉简八十多枚(见《居延汉简甲乙编》)。

五、金关采集简六百八十枚(72EJC:1—290;73EJC:291—680)。其中一九七二年采集二百九十枚,一九七三年采集三百九十枚。虽然采获年份不同,但地点是一处,故编号时连续编出。

六、金关以北莫当隧的采集简(73EJD)。莫当隧(T168)是当年肩水都尉下属橐他候官南部候长所在地,在金关东北一千六百米处,北纬40°36′4",东经99°56′23"。一九七三年七月至九月金关遗址发掘之际,发掘人员来此调查,采获汉简三百九十一枚。

《肩水金关汉简(伍)》的排校、整理工作自二○一五年下半年至二○一六年上半年,持续了整整一年时间。甘肃简牍博物馆张德芳、肖从礼、马智全、韩华、杨眉,西北师范大学李迎春,中西书局田颖负责前期的校改工作。其中肖从礼、马智全、田颖、李迎春用力尤多。

二○一六年三月上旬,五家整理单位在兰州召开《肩水金关汉简(伍)》校读定稿会。甘肃简牍博物馆张德芳、肖从礼、马智全、杨眉、韩华,甘肃省博物馆初世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文献研究室刘绍刚、李均明、杨小亮,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杨振红、邬文玲,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俊民,西北师范大学李迎春,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孙家洲,中西书局秦志华、田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单印飞,武汉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姚磊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胡平生先生因故未能参会,但他在春节期间认真校阅了全稿,并将书面意见提交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以高品质完成全书的校释为目标,加班加点,逐条逐字把关审校,并就简牍释读中的疑难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研磨切磋,使简文释读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八十高龄的初世宾先生是当年金关汉简的发掘者和整理者,李均明先生从一九七八年起就参加了当年的整理工作,两位先生此次全程参加再整理,见证了金关汉简整理出版的全过程。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孙家洲两位教授再次参加了第五卷的校读,提供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校读定稿会之后的大量后期工作主要由肖从礼、马智全和田颖承担。年轻学者姚磊、杨小亮在断简缀合方面贡献尤多。

全书彩色照片、红外图片的拍摄扫描以及释文初稿的录入工作,由张德芳完成。

全书整理、校改和出版的组织协调工作由张德芳、刘绍刚、杨振红牵头负责。

虽然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诚望学界同人在研读过程中随时匡正。

《肩水金关汉简》五卷十五册迄今已全部整理出版。从一九七三年正式发掘到今天,历时四十三年。而这次集中整理出版,从二○一○年四月马玉萍局长(时任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前往北京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柴晓明协商,促成多家单位继续合作完成金关汉简的整理,到二○一六年八月甘肃省第三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完成全部出版工作,也已历时六年之多。六年中,虽然工作艰辛,但过程却充实愉快。完成这样一件跨时近半个世纪的学术工程,是我们整理者生命历程中不可磨灭的记忆。我们感谢当年调查发掘的每一位前辈学人,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丰厚的赠礼。感谢今天的历史机遇,让我们重续前缘,延续了近四十年的合作。感谢张德芳先生为重启这批汉简的整理、出版,协调各方力量,付出的巨大努力。还要特别感谢曾经支持、帮助我们完成这项事业的领导和朋友们: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前任局长杨惠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柴晓明、院长刘曙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张晓敏,等等。我们心怀感激,把与《肩水金关汉简》相关的人和事写在这里,让历史记住他们。

甘肃简牍博物馆 馆 长 张德芳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文献研究室 主 任 刘绍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 主 任 杨振红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肩水金关汉简(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甘肃简牍博物馆 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511190
开本 16开
页数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7-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10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