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认为,在古代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条件下,存在着传统社会的微观经济理论——不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经济理论——“治生之学”。“治生之学”是古代商人群体在“利欲人”约束下,在政府“富贵尊显、久有天下、令行禁止、海内无敌”治理目标下,在道德、制度、政府影响下,通过适应、博弈、突破达至经营治生的理论。
全书阐述了以市场为空间、商人为主体的商品流通关系,建立了以“流通”为框架的理论体系,诠释中国古代微观经济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历史基础。
图书 | 治生之学(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探微)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认为,在古代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条件下,存在着传统社会的微观经济理论——不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经济理论——“治生之学”。“治生之学”是古代商人群体在“利欲人”约束下,在政府“富贵尊显、久有天下、令行禁止、海内无敌”治理目标下,在道德、制度、政府影响下,通过适应、博弈、突破达至经营治生的理论。 全书阐述了以市场为空间、商人为主体的商品流通关系,建立了以“流通”为框架的理论体系,诠释中国古代微观经济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历史基础。 作者简介 柴毅,1979年生,管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现为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昆明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社科联“云岭大讲堂”专家,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课题四项;在《学术月刊》《中国经济史研究》《贵州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福建论坛》《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等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经济史》全文转载。 目录 第一章 治生之学: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第一节 引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第二节 治生之学之假设、框架与研究对象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演化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章 市场:治生之空间 第一节 市场的产生 第二节 市场的维度 第三节 市场的管理 第四节 市场交易物 第三章 商人:治生之主体 第一节 治生之体: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第二节 治生之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三节 经营之策: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 第四节 治生之术:包罗万象、生财有道 第五节 治生环节:通货积财、互通有无 第四章 道德、制度与政府:治生之约束 第一节 道德制约 第二节 重农抑商 第三节 政府专营 第四节 制度约束 第五章 适应、博弈与突破:治生之体系 第一节 适应:传统道德和礼仪制度 第二节 博弈:赋税约束与利益共享 第三节 破茧:突破观念和制度限制 第六章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之启示 第一节 流通什么? 第二节 为谁流通? 第三节 如何流通? 第四节 治生之学之启示 附件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治生之学(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探微)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柴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72454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2 |
出版时间 | 2023-07-01 |
首版时间 | 2023-07-01 |
印刷时间 | 2023-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14 |
CIP核字 | 2023155144 |
中图分类号 | F092.2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