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道路--思想前提价值意蕴与方法论反思
内容
目录

序言 融汇人类文明,立足中国创新

 一 超越对社会主义的误解,把握社会主义真谛

 二 超越对现代化的误解,自觉加入现代化进程

 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四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上编

第一章 走自己的路:中国道路的探索历程

 一 筚路蓝缕:中国道路的艰难开创

 (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

 (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 拨乱反正:中国道路在批判与创新中生成

 (一)一场哲学问题的探讨引发的社会变革

 (二)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三)承前启后的总设计

 三 科学发展:中国道路在改革与开放中发展

 (一)树立旗帜,明确纲领

 (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三)科学发展,促进和谐

 四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中国道路成功推进的基本方法

 (一)从“有的放矢”到“求真务实”

 (二)从“独立自主”到“创新型国家”

 (三)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到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二章 挑战与机遇:中国道路探索的外部境遇

 一 融人世界,参与竞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三)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

 二 增强国力,维护和平:政治多极化与中国的国际定位

 (一)政治多极化与中国政治

 (二)政治多极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三)积极应对政治多极化

 三 坚守信仰,深刻反思: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对中国的冲击

 (一)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与多样化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三)对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反思

 四 审慎借鉴,批判创新: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对中国的启示

 (一)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现状分析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三)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新变化

 五 迎头赶上,跻身前沿:泛舟于新科技革命的大潮

 (一)新科技革命的意义

 (二)新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三)积极汇入新科技革命的潮流

 六求同存异,和谐发展:文明的冲突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文明冲突论”的产生极其影响

 (二)文明的冲突给中华文明带来的挑战

 (三)在文明冲突与价值碰撞中的正确定位

第三章 矛盾与困难:中国道路所面临的内在困境

 一 极限困境:人口、资源与环境

 (一)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三)极限困境的原因解析

 (四)全面协调人口资源环境

 二 进退维谷:封闭与开放

 (一)封闭和开放的含义及辩证关系

 (二)中国从封闭到开放的必然性

 (三)开放面临的困难

 (四)保持封闭和开放的适度张力

 三 二难抉择:效率和公平

 (一)效率和公平的含义与关系

 (二)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历史变奏

 (三)当前中国面临的效率和公平问题

 (四)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

 四 零和博弈:集权与分权

 (一)集权与分权意义解析

 (二)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现状及问题

 (三)合理分权的原则

 (四)合理分权的有效途径

 五 厚此薄彼:数量和质量

 (一)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关系

 (二)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的非同步

 (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 轻重失衡:利益和道义

 (一)利益和道义的含义

 (二)转型期义利失衡现状

 (三)义利失衡现象探源

 (四)义利平衡重构

第四章 小康、和谐、现代化:中国道路的发展目标

 一 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中国道路发展目标的形成

 (一)中国道路发展目标提出的思想前提

 (二)中国道路发展目标的追寻历程

 二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道路发展目标体系的价值取向和结构特征

 (一)中国道路发展目标的价值取向

 (二)中国道路发展目标体系的结构特征

 三 照亮前程的灯塔:中国道路发展目标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

 (二)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奋斗目标

 (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提高的执政水平

第五章 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中国道路的结构特征

 一 新旧交替,此消彼长: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结构的理论逻辑

 (一)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主导因素

 (二)过渡期社会新旧社会因素的交替与消长

 二 过犹不及: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结构的历史依据

 (一)苏联模式及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教训

 (二)极“左”路线及自由化思潮的教训

 三 一与多、主与次的辩证统一: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结构的现实表现

 (一)以单一制为主体又具有某些复合制因素的国家结构制度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五)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元文化并存

 四 张弛有度:“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辩证关系

 ……

下编

编辑推荐

《中国道路--思想前提价值意蕴与方法论反思》编著者欧阳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超越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种种误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开辟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其价值取向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相结合,把市场经济与小康社会相结合,把和谐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结合,融汇了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积极要素,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加以整合创新,具有巨大的思想魅力和实践活力,能够指引中华民族行进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沿,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上、下两篇, 共10章。主要包括: 走自己的路: 中国道路的探索历程 ; 挑战与机遇: 中国道路探索的外部境遇 ; 矛盾与困难: 中国道路所面临的内在困境 ; 小康、和谐、现代化: 中国道路的发展目标等内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道路--思想前提价值意蕴与方法论反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欧阳康//杜志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22495
开本 16开
页数 3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6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16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