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雨月物语春雨物语(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江户读本小说第一人上田秋成,简体中文版全译足本,绝赞呈现。

日本第一经典怪谈小说,领略光怪陆离的江户时代。

《雨月物语》共五卷九篇志怪小说,熔日本民间传说和中国神怪故事于一炉,文字精妙、情节曲折;风格新颖、结构严密,更兼人物性格鲜明、氛围刻画生动,表现手法洗练传神,充满了艺术魅力。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日本近代以前怪异小说的巅峰之作,是“读本小说”的代表作品。《春雨物语》是《雨月物语》的姊妹作,共十篇故事,取材全部来自日本正史或野史轶闻,以物语故事为载体,巧妙地融合了真实历史、虚构传奇这两大要素,带有浓郁的寓言和讽世色彩。

内容推荐

《雨月物语》共五卷九篇志怪小说,熔日本民间传说和中国神怪故事于一炉,文字精妙、情节曲折,风格新颖、结构严谨,更兼人物性格鲜明、氛围刻画生动,表现手法洗练传神,充满了艺术魅力。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日本近代以前怪异小说的巅峰之作,是:读本小说:的代表作品。

《春雨物语》是《雨月物语》的姐妹作,取材全部来自日本正史或野史轶闻,以故事为载体,巧妙地融合了真实历史、虚构传奇这两大要素,带有浓郁的寓言和讽世色彩。作品中还掺杂了上田秋成的历史、文学观点,是他长年累月注释史籍、古典文学名著的一次浓缩总结。在日本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目录

一 白峰

二 菊花之约

三 夜宿荒宅

四 梦应之鲤

五 佛法僧

六 吉备津之釜

七 蛇性之淫

八 青头巾

九 贫富论

试读章节

昔时,浦安国承平安宁,国人安居乐业之余,春来花下休憩,秋至玩赏枫林;或乘船遨游筑紫,或流连于富土山、筑波山的美景,好不逍遥快活。

在伊势国相可乡,有位名叫拜志的人,并未遭受什么灾厄,刚到壮年却自行剃度出家,把家业让给儿子打理,自己则改号梦然。梦然一向身体康健,喜欢四处游山玩水,颐养天年。他的幼子作之治生性鲁钝、不通世故,梦然决定带他去京都,见见世面。他们先在京都二条城的别墅逗留了一月有余,三月底来到吉野山观赏樱花,在相熟的寺院里住了七天。随后又想顺道游览一下从未去过的高野山。于是父子俩在初夏绿叶葱茏时节,穿越天川,向高野山的摩尼山峰顶攀去。那山路艰险崎岖,一路耗费了颇多时间,等登上山顶时,不觉已是夕照昏黄。他们拜谒完坛场、诸堂、灵庙后,见天色已晚,便打算在山上借宿一夜。但寺中僧人却婉言拒绝了。他们向过路者打听,才知寺中从不留宿无关之人,外地游客要到山下过夜。

这可怎生是好?即使身子骨还算硬朗,但梦然毕竟年事已高,再加上一路登攀险径,早已筋疲力尽,闻听山寺不能歇宿,顿感疲惫神倦,委顿不堪。作之治道:“日暮足痛,下山的路是走不动了。我年轻体健,在草地上露睡一宿并无大碍。只怕父亲大人染上风寒,那就糟了。”梦然道:“旅途中碰到些意外的状况,倒也别具一番趣味。此刻就算忍痛下山,山下亦非故乡,未必便能安睡。况且明日路途如何,也难预料。此山乃扶桑第一圣地,弘法大师㈤功德无量,你我本意就是专程来此为来生祈福,今晚正好在大师灵庙前彻夜诵经,也是一大幸事。”说罢,两人在夜色中沿着杉林小道,寻到灵庙前的灯笼堂,踏上廊檐下的地板,以雨具铺地为席,坐下来静心诵经。暗夜沉沉,万籁无声。

灵庙周围方圆二三里,平整开阔,不仅林木景观俱无,连小石子也被扫得干干净净,不愧为佛门清净之地。由于灵庙距离寺院较远,所以念佛声、钟磬声也听不见。空山寂寂,远处大树参天、甬路两侧流水潺潺。梦然辗转难眠,便向作之治说道:“弘法大师教化深远,土石草木无不沾染其灵气。迄今八百余年,其法愈灵,备受尊崇。大师的功德遗迹所在多有,此山却是天下第一道场。他生前曾远渡唐土留学,某日,心有所悟,祷道:‘此三钴落地之处,即吾弘法之灵地。’说完将三钴向天空掷去,结果三钴落于此山。据说坛场前的三钴松,就是三钴落下的地方,所以此山的草木泉石,尽皆带有灵气。今晚我们有幸借宿于此,实乃前世修得的善缘。你年纪尚轻,虔诚之心不可稍怠。”梦然虽是低声细语,但句句真切入耳,作之治点头称是。

忽然,庙后的树林中,传来“佛法僧、佛法僧”的鸟啼声,回荡山谷,萦绕不绝,好似就在侧近鸣叫一般。梦然一惊而醒,暗忖道:“这定然是三宝鸟的叫声。听说此鸟栖于高野山中,从来不曾有人得闻其声。今夜竟能亲耳听闻,真是灭罪生善的吉兆啊!想那三宝鸟只择清静之地栖身,如上野国的迦叶山、下野国的二荒山、山城国的醍醐峰,以及河内国的杵长山等,而尤其喜欢栖息此山。弘法大师有一首著名的诗偈,曾有提及:

寒林独坐草堂晓,

三宝之声闻一鸟。

一鸟有声人有心,

性心云水俱了了。

又有古歌云:

松尾静谧曙色开,仰听鸟鸣佛法僧。

从前最福寺延朗法师,精通《法华经》,古今无人可比。松尾神社的主神命三宝鸟常在延朗身边侍奉,于是此鸟便在神社里筑巢而栖。今夜何其幸运,竟能听到‘一鸟有声’,可惜我修为尚浅,无法达到‘人有心’的境界。”

梦然沉吟片刻,想起平日里喜咏十七字俳句,便顺口咏道:

真言宗圣地,神秘清幽林茂密,佛鸟啼山中。

咏罢取出笔砚,借着堂前灯光,将俳句记下。他侧耳倾听,希望三宝鸟能再鸣一声,不料竟从远处寺院的方向,传来阵阵吆喝开道声,渐趋渐近。

“深夜之际,什么人还上山拜谒呢?”父子俩面面相觑,凝神屏息,注视着传来喝道声的方向。

忽见一个开路的年轻武士,大踏步朝前走来,板桥被他踩得“嘎咔”作响。父子二人惊惧恐慌,正要躲到灯笼堂的右边去,武士早已发觉,厉声喝道:“尔等何人?主公驾到,还不速速跪迎!”二人急忙走下廊沿,俯伏于地。少顷,足音杂乱中,一位贵人履声响亮,头戴立乌帽子、身穿直衣,步入堂中坐定。四五个随行武士列坐左右。只听那贵人向众武士问道:“他们怎么还没有来?”武士回道:“即刻便至。”接着又是一阵脚步声响起,一个威仪堂堂的武士和一个剃度的出家人,向贵人恭敬施礼后。也登堂入室。贵人问刚来的武十道:“常陆介何故来迟?”武士欠身答道:“听说白江、熊谷二位心意诚恳,准备了美酒佳酿要献给主公,在下也烹制了一味鲜鱼敬献,所以来迟。”说着立即将鱼肴奉上。贵人吩咐道:“万作,斟酒。”一个相貌俊秀的年轻武士领命,手执酒瓶,膝行向前,为座上诸人逐一斟满酒。众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中陶然得趣。贵人又道:“许久未与绍巴倾谈了,速唤他前来。”侍从们依次向后传令,须臾,诏令传到梦然身后,站起一位身形魁梧的法师,方脸端鼻、相貌清隽。他整整僧袍,走到末席落座。贵人问以诗文、故事、掌故等,法师应答如流,贵人甚为满意,传令褒赏。P47-50

序言

一、江户读本小说第一人——上田秋成

《雨月物语》、《春雨物语》的作者上田秋成,生于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享保十九年(1734年),相传是大阪一个艺伎的私生子。四岁时,由于母亲去世,被堂岛永来町的纸油商上田茂助收养。他幼名仙次郎,本名东作,秋成为其雅号,此外尚有无肠、三余斋、鹑翁等别号。

上田茂助和他的两个妻子以及女儿,都对秋成十分宠爱,给予他良好的教育。五岁时,秋成不幸感染了天花。当时天花属于绝症,死亡率极高。上田茂助夫妇带着濒死的秋成,天天到大阪一间神社祷告,结果秋成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年幼即烙下的死亡阴影和“神的施救”,成为上田秋成日后笃信天地神灵、喜欢光怪陆离事物的源始。

由于天花病毒的缘故,秋成的右手中指与左手食指被截短,故而他在《雨月物语》的序中,自嘲为“剪枝畸人”。

十八岁时,上田秋成开始了四处游荡的青年时期。他和一些习气不正的孟浪子弟出入青楼酒馆,酗酒纵歌、狂放不羁,沉浸于逸乐荒诞之中。后经养父训斥,才拜师学习俳句、日本国学和汉学知识,俳号“渔焉”。

宝历十年(1760年),时年二十六岁的上田秋成与植山玉女结婚。次年其养父病故,秋成继承了家业。明和元年(1764年),他参加了在大阪举行的朝鲜通信使一行的笔谈会,对汉学接触日多,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明和三年(1766年),上田秋成的处女作,五卷本小说《诸道听耳世间猿》付梓刊行;第二年四卷本小说《世间妾形气》出版。这两部描写庶民生活的世俗小说,均受到读者热烈欢迎,秋成遂以“浮世草子”作者的身份而小有名气。

明和五年(1768年),上田秋成完成了《雨月物语》的初稿,经商也颇为顺利。就在他踌躇满志时,天有不测风云,明和八年(1771年),一场大火令上田秋成家财尽失,经营纸张和灯油生意的店铺只好宣告破产。为生计所迫,秋成拜到儒医都贺庭钟门下学习医术。都贺庭钟号称“读本小说之祖”,精通汉学,行医之余撰写了《英草纸》、《繁野话》、《莠句册》等读本小说。他的作品极大地启发了上田秋成的创作思路。

秋成学医三年,学成后在大阪一边行医,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万叶集》、音韵学、和歌、茶道、日本历史和文学理论等知识。并于安永五年(1776年),修订出版了他一生的代表作《雨月物语》。

《雨月物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当时被誉为日本怪诞文学的最高杰作,对后世同类题材作者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上田秋成也由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越都贺庭钟,成为江户时代读本小说第一人。

此后的十四年,是上田秋成一生中生活最为安逸的时期。他接连完成了《汉委奴国王金印考》、《歌圣传》、《也哉抄》等作品。并与日本复古国学家本居宣长,就古代神话和古音韵问题展开过大论战。

然而到了晚年,不幸再度降临。宽政二年(1790年),秋成左眼失明,妻子削发出家。这两件事对他打击很大。但在孤独和贫寒中,他仍然奋力著述,完成了《痫癖谈》、《清风琐言》、《灵语通》等多部作品。

宽政九年(1797年),秋成的妻子辞世。次年,秋成右眼失明,穷困潦倒。这时他已六十四岁,双目俱盲,深感来日无多,遂竭尽全力,勤奋写作。《落久保物语》、《冠辞续貂》、《金砂》、《金砂剩言》、《藤篓册子》、《胆大小心录》等杰作,都完成于这一晚年时期。文化六年(1809年),在轰动一时的《春雨物语》出版前夕,上田秋成于京都的弟子宅中去世。

上田秋成的一生多灾多难,充满了不幸和痛苦。人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光阴,要为生计而辛苦奔忙。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却显露出惊世的才华,以其独特的反复古主义思想和关注庶民生活的视角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观和价值观。在他众多的作品中,尤以《雨月物语》和《春雨物语》最为脍炙人口,最能体现他的思想和批判精神。

二、上田秋成代表作——《雨月物语》与《春雨物语》

《雨月物语》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日本近代以前怪诞小说的巅峰之作,是“读本小说”的代表作品。后世研究日本文学及“读本小说”者,均不能绕过《雨月物语》。

要深入了解《雨月物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何为“读本小说”?

日本所谓的“读本小说”,指的是江户时代通俗文学中的一种样式。其主要特征是:吸取中国宋话本、明清小说的情节素材、构思和表现手法,融入日本本土文化中,再以较高雅的文字,翻改或自撰出来的作品。相对于其他的通俗读物,如草子、滑稽本、人情本等,读本小说强调内容上的思想性、结构上的传奇性,行文用字雅俗共赏、情节发展前后呼应,较先前肤浅的娱乐作品有了很大提高。它融合了草子的趣味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既浪漫又写实,是日本古代小说最完备的样式。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学交流从古代开始就关系密切。日本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中国文化输入。第一次是奈良、平安时代,通过遣唐使输入壮丽多姿的唐朝文化;第二次就是在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是一个长期和平、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同时资本主义也在日本开始萌芽。这一时期人们的教育水平高、艺术欣赏力强。都市的市民阶层正在逐步形成,反映城市庶民生活的“町人文化”随之兴起,兰学、读本小说、浮世绘、歌舞伎等,都成为时尚热点。

读本小说的出现,一开始主要是为了迎合城市商人与市民在文化消费上的需要。彼时中国宋话本、明清小说大量传入日本,先是掀起了一股翻译中国古典小说的热潮,后来有一部分日本文人感到单纯翻译中国小说。意犹未尽,便开始尝试改写中国的流行作品。他们以“拿来主义”的精神走捷径,将明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改头换面套用于本国的历史、人文环境中。最早的改写作品是《御伽婢子》,作者浅井了意将明代瞿佑所著的《剪灯新话》中的人物、地点、时代背景等,均由中国移植至日本,文风也改换成和风,使作品更加贴近日本市民阶层的趣味和生活。

改写是翻译的进一步深化,“御伽”其实就是“夜话”,类似子母亲哄孩子睡觉时说的床边故事。虽然《御伽婢子》还属于“浮世草子”的范畴,但已为读本小说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自它问世之后,借鉴、翻改、模仿中国小说之风日益盛行。儒医都贺庭钟继承并发展了浅井了意的翻改方法,以冯梦龙的《三言》为蓝本,创作了《英草纸》。《英草纸》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读本小说,它或借原故事讲述本土风情、或改换人物叙述日本史实,给阅读者带来了十分新鲜的感受,因此吸引了众多欣赏口味较高的读者。在其影响下,江户文坛诞生了一大批优质的读本小说,如《雨月物语》、《南总里见八犬传》、《椿说弓张月》、《本朝水浒传》、《三七全传南柯梦》等等。

《雨月物语》全名《今古怪谈雨月物语》,也取材翻改自《剪灯新话》和《三言》,共五卷九篇志怪小说。初稿完成于1768年,八年后正式出版。其书名的由来,一般认为出自《牡丹灯记》中的“天阴雨湿之夜,月落参横之晨”句。“雨湿之夜”和“参横之晨”,正是鬼怪出没的时段,取“雨月”二字,体现了梦幻般诡暗的故事背景。

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层严密控管文化领域,老百姓普遍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压抑,潜在的逆反心理遂孕育了“怪谈文学”这一新的创作形式的蓬勃发展。读本小说原本只是仅供消遣的通俗作品,内容上自然也多以神怪、打斗、滑稽等为题材,以迎合普罗大众的阅读口味。《雨月物语》作为以谈玄说怪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却别具一格,并未落入俗套。九个短篇皆是风格新颖、结构紧凑,文字流畅典雅、表现手法洗练传神,充满了艺术魅力。  《雨月物语》中以《剪灯新话》为改编对象的有四篇,分别是《白峰》参考《华亭逢故人记》、《夜宿荒宅》参考《爱卿传》、《佛法僧》参考《龙堂灵会录》、《吉备津之釜》参考《牡丹灯记》与《翠翠传》,其余各篇则改编自《三言》。九篇小说的主旨侧重点各异,有的借史事阐述理想抱负、有的托鬼怪谴责人间不平、有的张扬儒学以惩恶劝善、有的渲染佛法以探讨宗教哲理和人生真谛。虽然内容怪诞,却将怪诞升华美化,使之具有高度的幻想性,以及浮世万象的真实性。作者在情节的构筑中,不是把怪诞作为一种庸俗的猎奇加以描绘,而是重在挖掘日本各阶层人民生存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对人性进行了深刻剖析,把对心灵的表达发挥得淋漓尽致,提升到了高妙的境界。人的本真在乱世的环境下,通过诡谲恣肆的笔调展露无疑。透过《雨月物语》,我们知道了原来权谋的争锋、兄弟的信义、男女的爱欲、怨妒的执念,扶桑与中国一般无二,然而更为凄绝慑人,浑然没有了《聊斋》中的香艳情浓,笑语相携。

虽然《雨月物语》在故事上与所借鉴的底本仍有不少相似处,但上田秋成的翻改已不同于以往的作家。他并非简单地照搬中国小说,也不拘泥于原作的思想主题,而是在翻改的同时,循着原作的文脉,结合日本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剪灯新话》和《三言》中的相关篇章,进行艺术性的剪辑及再创作,重新编排情节、创造氛围,再掺入他本人的反复古主义思想,赋予了作品新的主题和艺术特色。这使得《雨月物语》既与所凭依的原作血脉相通,又在创作意图、布局构想等方面脱胎换骨、别开生面。正因为他从单纯的借鉴模仿,向取舍创新迈出了一大步,所以他才超越了都贺庭钟,成为江户文坛的巨匠。

上田秋成精通汉文,所著作品中直接引用汉语词汇和典故较多,骈俪对偶,具有浓郁的中国文言文色彩。他在引用古籍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有素材的汲取、有词汇的引申、有表达的化用,将汉风日本化,并使两者融合,再以日本传统的审美情趣表现出来,充分展现了上田秋成对于中日两国古典文学的深湛造诣。

经百干劫,常在缠缚。古寺浮屠,如今已成了断壁残垣。蒿草高过人头,辨不清三途之径。上田秋成的文字,与浮华繁美的平安闲文比起来,只见其凌厉,不见其婉约。略带乡土味的言语、精妙的行文,字里行间处处灵光闪动,颇具神秘东方古典温雅、幽美凄怨的精髓。《雨月物语》熔日本民间传说和中国神怪故事于一炉,文字精妙,朗朗上口;情节曲折,结构严密,更兼人物性格鲜明、氛围刻画生动,誉之为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杰作,当之无愧!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著名导演沟口健二曾选取《雨月物语》中的《夜宿荒宅》和《蛇性之淫》拍摄了同名电影。这部影片充满了强烈的东方审美色彩,透过名摄影师宫川一夫的巧手,将故事发生的舞台“幽灵豪宅”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金碧辉煌的气氛。那鬼魂般跳动的烛火、委婉的三弦、暗影浮动的屏风、卷轴画般的女性脸谱……细小的、骨子里的凄美神韵被无限放大到了观众眼前。加上歌舞伎、音乐的配合,妖异幽玄、浮华虚渺的怪谈世界跃然于光影之间。本片因为精彩的意境塑造而受到高度赞赏,在1953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银狮奖。

《雨月物语》的姊妹作《春雨物语》,脱稿于文化五年(1808年),是上田秋成晚年时,思想认识、人生体悟都达到顶点的力作。全书共十篇故事,有手稿本和抄本之分,在其去世后才出版刊行。

有别于脱胎自中国古典小说的《雨月物语》,《春雨物语》的取材全部来自日本正史或野史轶闻,以物语故事为载体,巧妙地融合了真实历史、虚构传奇这两大要素,带有浓郁的寓言和讽世色彩。作品中还掺杂了上田秋成的历史、文学观点,是他长年累月注释史籍、古典文学名著的一次浓缩总结。其影响力虽不及《雨月物语》,却也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重要一页。

王新禧

2009年11月序于福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雨月物语春雨物语(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上田秋成
译者 王新禧
编者
绘者 (日)桂宗信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08083
开本 32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43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