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师生之道——医学人文教育中的师生互动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关注到,20世纪以来,医学在不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持续提升人类社会整体福利状况的同时,也因为单方面偏重技术、忽视人文关怀而引发了一些问题和冲突,并因此受到了尖锐批评。在此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成为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医学人文教育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主张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专业技能和人文情怀的医学人才,调和医学教育的过度专业化,进而系统性地调整医学与社会的关系,以此回应来自社会的强烈期待。但在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效果在不同学生群体间呈现出较大差异;在社会领域,公众对于医学和医疗服务的不满并未随着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而得到明显改善。医学人文教育的预期目标和实际效果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偏差?什么因素对医学人文教育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这些问题的回应,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关照。与医学人文领域的惯常研究大多关注宏大叙事不同,本书采取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医学生在医学人文教育情景中的差异化表现,基于深度访谈和经验观察所获得的资料,对医学人文教育中的师生互动、关系联结以及对于教育效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区分了师生之间不同类型的互动状态以及由此形成的关系联结,就改善医学人文教育效果提出了建议;同时还以医学人文教育为例,延伸讨论了在专业教育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人文教育的问题。 目录 第一章引论001 第一节“时”与“势”的产物:医学人文教育的时代背景001 第二节研究视域:师生互动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性”005 第三节研究回望:关于医学人文与师生互动的讨论007 第四节理论取向与实践价值023 第二章研究设计与分析框架029 第一节概念界定029 第二节理论视角033 第三节研究方法043 第四节分析框架051 第三章医学人文教育的历史、内涵与特征061 第一节中西方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与变迁063 第二节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探析068 第三节医学人文教育的专属性特征072 第四章疏远型学生与师生互动缺失082 第一节疏远型学生的认知和态度082 第二节互动缺失状态下的医学人文教育087 第三节退出与再进入:互动缺失状态的持续和改善090 第五章中间型学生与师生弱互动097 第一节中间型学生的认知和态度097 第二节弱互动状态下的医学人文教育102 第三节呼吁与回应:弱互动状态的再强化106 第六章亲密型学生与师生强互动109 第一节亲密型学生的认知和态度109 第二节强互动状态下的医学人文教育113 第三节信任与忠诚:强互动状态的巩固116 第七章医学生内部分化与师生互动的形成122 第一节注意力分配机制:医学生行动的内在逻辑123 第二节特征同质性与结构平衡化:师生互动的获得机制128 第八章结论与讨论135 第一节研究结论与展望135 第二节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若干建议141 第三节延伸讨论:专业教育中如何开展人文教育?144 后记14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师生之道——医学人文教育中的师生互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腾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59311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54000 |
出版时间 | 2024-03-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3-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0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