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纪呐喊(67位幸存慰安妇实录)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二战期间日军从军慰安妇制度67位受害幸存者的血泪历史。让你切身体验到正义、公理、和平是多么的珍贵。

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详细记录幸存慰安妇最多的画册,也是世界上第一本记录多国幸存慰安妇的画册。她们中有多位是首次公开自己的受害经历。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二战期间日军从军慰安妇制度67位受害幸存者的血泪历史。

画册全景式地记录了中国目前被发现的几乎所有幸存的日军性暴力受害者,以及韩国、朝鲜的部分受害幸存者,其中有多位受害者是首次公开自己的经历。400幅受害者的生活状况、历史照片及10余万字的受害者鲜为人知的血泪经历。跨越了时空,使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二战时期日军的罪恶和受害妇女的悲惨命运。同时,为世界慰安妇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也是一部很好的警示教材。

目录

历史不容篡改

无声的泣怒 人性的火山

第一篇 侵华日军对中国妇女的暴行罄竹难书

 第一章 南京沦陷 数以万计的中国妇女惨遭日军摧残

 第二章 山西性暴力受害幸存者的控诉

 第一节 盂县曾有千余名女性被迫沦为日军慰安妇

 第二节 沁县九名受害者要讨回公道

 第三节 武乡六名受害者还未被人们所知

 第三章 黑龙江省东宁要塞幸存慰安妇的惨痛记忆

 第四章 海南掩藏在椰树下的受害者地狱

第二篇 朝鲜半岛受害妇女的异国不归路

 第一章 金学顺:亚洲最早站出来诉讼日本政府的受害者

 第二章 朴永心:日本唯一不敢否认的慰安妇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无声的泣怒 人性的火山

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多年以来,这个问题就像巨石一样重重压在心头。上世纪90年代,我实地调查研究和采访了二战期间遭受侵华日军细菌战炭疽、鼻疽攻击的200多位幸存者生不如死的苦难经历。在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出版了纪实画册《泣血控诉——侵华日军细菌战炭疽、鼻疽受害幸存者实录》,使那被掩盖了60多年的残暴罪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今天,我再次背上行囊,踏上征途。去寻访另一群痛苦的受害者——在日本侵略军屠刀胁逼下受辱的慰安妇。

当年,日军用暴力、诱骗等手段使数十万中国、韩国、朝鲜等东南亚国家以及部分欧美国家的青春少女沦为性奴隶。随着时光的渐渐远去,这些当年的受害者大部分已经离开了人间。我能为历史做点什么?能为后人留点什么?我寝食难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在调查二战日军实行细菌战罪行的同时。我就开始搜集有关资料。2005年3月13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题为《寻找最后35名中国慰安妇》的报道说,2005年6月19日,中国慰安妇研究学者苏智良先生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披露了他对于中国慰安妇问题的最新调查情况,并首次透露:目前尚有最后的35名慰安妇活在人世。看到这条消息后,我心急如焚,再也坐不住了。

这年,我脱下穿了17年的心爱的军装,在等待安排工作的几个月时间内做了“出征”前的准备。当我拿到为数不多的转业费后,我就马上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访之路。

北疆南国的历史伤痛

这是我第一次踏上东北这片经受过深重苦难的土地。那是2005年8月,我应邀参加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一届“细菌战与毒气战”国际学术会议,其间结识了国内及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等国的多位专家学者:后又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参加了首届诺门罕战役国际学术研讨会。1939年,由朱可夫元帅统一指挥的苏联、蒙古军队,同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在今新巴尔虎右旗的一片不毛之地诺门罕进行了一场战争,双方都投入兵力六万左右,交战持续了五个月,最后以苏军胜利而告终。此战役削弱了日本关东军的实力。侵略既非义战,也就无所不用其极,也不顾触犯天条,如实施细菌战、设立慰安所等。每到一地,我都对慰安妇问题进行调查了解。会议举办方哈尔滨社会科学院侵华日军73l细菌部队研究所所长金成民老师告诉我,在黑龙江省的东宁县还有两位幸存的慰安妇。得知此信息,会议一结束,我就从内蒙古乘火车直奔东宁。

在与俄罗斯接壤的边陲小城东宁,我见到了慰安妇调查者韩茂才,他很热心地告诉我其中一位慰安妇的住处。从东宁出发,经过5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来到了一个叫道河镇的偏僻小镇的敬老院,见到了第一位慰安妇幸存者。她叫李凤云,满头白发,精神还好。她把我领到她的房间,谈起往事。老人不由得泪流满面。

李风云出生于朝鲜平壤,被骗到了中国东宁县大肚川镇石门子村。在慰安所里经常有很多喝醉酒的日本军人,摇摇晃晃地闯进来。可怜的慰安妇们几乎每天都要被强迫接待20多个日本兵。经常被折磨到休克为止。慰安妇一天只能吃两顿饭,实在饿急了,就去偷点青萝卜吃。被发现后,日本兵就把她们的衣服扒光,用木棍往死里打。慰安妇得了病没有人给治。与李风云住在一起的姑娘,有一个就病死了,还有一个15岁的小姑娘硬是被日本兵轮奸死了……

听了老人断断续续的叙述,我非常震惊,尽管我以前看了许多有关日军残酷虐杀慰安妇的资料,但从老人口里讲出来。那种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禁不住眼圈红了起来。

当天下午,我去参观位于东宁县的亚洲第一大要塞——日军东宁要塞。沿路可以看到对面不远的山上正在巡逻的俄罗斯士兵,参观要塞的人不多,我一个人由导游带到要塞原日军地下指挥部,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分明是个庞大的地下宫殿,设施应有尽有。在这阴森可怖的地下军事堡垒里,我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资料,当时这个亚洲最大、被日军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要塞,修了整整10年。是由近120万中国劳工的血肉垒起来的。除了大批劳工被残害致死以外。更有许多妇女在要塞群的修筑过程中沦为日军的性奴隶,惨遭凌辱。

当年,日军在这里集结,最多时达13万人,慰安所有39个,被迫征来的慰安妇多达数千人。日本战败投降后,这些慰安妇也像谜一样地消失了。幸存逃跑的除极少数逃出外,大多在深山中迷路而饿死,像李风云这样活到今天的实在是非常幸运了。

当天晚上,热心的韩茂才陪我到另一个慰安妇在东宁县城的家里去。但不巧,老人到牡丹江市的女儿家去了,他的儿子告诉了我他姐姐家的电话号码。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就坐上去牡丹江的汽车……

从此开始,在以后的三年间,我寻访到了一个又一个受害老人。

2005年9月12日,我第一次到祖国的最南端——海南。茂密的热带雨林,松软的金色沙滩,吸引着远方的游客。在海口,我找到了曾经调查过海南慰安妇问题的《中国日报》驻海南记者站站长、摄影家黄一鸣。他告诉了我海南幸存的17名慰安妇的详细住址。我在地图上标出位置,逐一寻访。

9月的海南,阳光火辣辣的,只一天工夫,皮肤就被晒裂了。海洋性气候多变,一会骄阳似火,一会大雨倾盆,免不了遭遇台风的袭击。

我从海口出发,沿着澄迈、临高、儋州、琼州、陵水、保亭等县市寻访。虽然知道这些老人的地址,但要找到她们并不容易,她们几乎都散落在边远的村寨,有不少村庄至今没有公路,不能通车,崎岖的山路,泥泞的小道,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艰难。有不少受害者外出走亲戚,还有语言不通的障碍,更增加了寻访的难度。但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尽快找到这些老人才是最重要的。

在临高县经过近乎一天的寻找,我终于在该县的南宝镇松梅村见到了受害者林爱兰。老人坐在一座破屋前,我拱腰90度才进了老人低矮的屋子。老人满头银发,非常瘦弱。

老人两腿弯曲,靠扶着板凳才能艰难地挪动。当年,老人是共产党抗日独立队队员。一次,她和几个姐妹在为我军部队筹集粮食的时候,被几个日本兵抓到日军军营,一个日本军官见林爱兰长得漂亮,就要娶她做老婆,她死也不从,那个日本军官就把她的两手绑起来,吊在屋梁上毒打,并用木棍打断了她的腿,从那以后她的腿就不能正常行走了。在日本军营里,她每天都要遭到日军的轮奸和摧残。后来一个在日军军营里做苦力的中国老人非常同情她们,看她们再不出去就要被折磨死了,就在一个夜晚,趁据点里日军倾巢出动下乡“扫荡”的时候,在据点围墙上打了一个洞,让她们逃了出去。

林爱兰逃回家后,因为残疾,又因为进过日本的“窑子”,被抓之前正准备结婚的未婚夫不要她了,此后也没有人再愿意娶她,后来她收养了一个女孩,几乎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生活非常艰难。再后来,因为她参加过革命,被落实了政策,现在全靠政府补贴生活。她用颤抖的手拿出刚刚荣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章抚摸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当年所有被迫沦为慰安妇的海南妇女,除了被强暴,还要做劳工,很多慰安妇在双重摧残下致死致残,幸存的大多疾病缠身。

海南幸存下来的受害老人大都生活非常困难。我在保亭县什曼村见到了一名黎族老人,她叫杨娅榜。一间破屋子里,一股刺鼻的臭味扑面而来。在昏暗的光线下,一个老人蜷缩在一张破旧的床上,连痛苦的呻吟都悄无声息,瘦得吓人,整个人只有一层薄薄的皮包着骨头。在她的床边上可以看到残留的粪便和食物的残渣,老人就像一盏即将耗尽油的灯一样,快要熄灭生命之火。

她的丈夫告诉我,老人已经卧床不起好几年了,吃喝拉撒全在这间屋子里,今年又患了肠癌,家里连吃顿饱饭都困难,没钱给她治病,现在她什么都不知道了,就在等死。又说,当年她是在家里被日军发现强奸后,又被抓去做劳工和慰安妇的。回家后,严重的妇科病造成终身不育。说到这里,她的丈夫痛哭流涕……

随着寻访的深入,我的心灵被一次次震撼。这些老人的命运太悲惨了,每个人都有讲不完的血泪史。P11-16

序言

一部重要的人类史著作

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70周年,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70周年。这两大事件,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

当年,我在太行山区与日本侵略军作战,曾亲眼目睹手无寸铁的同胞被日军杀戮。时至今日,回想当年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我依然禁不住义愤填膺。

为了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以警示未来,我曾在两年前为李晓方的一本填补空白的纪实画册《泣血控诉》作过序,如今这位年轻人又将一部沉重的书稿摆在了我的面前。他的锲而不舍、伸张正义的精神,使我深深地感动。

作者从2004年开始,在对侵华日军施行细菌战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接着又对日本侵略军在入侵国。对妇女施行性暴力事实进行调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在中国的东北、内蒙古、山西、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海南等地和韩国进行了深入实地的调查,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不辞艰辛,三年间寻访了70多位受害幸存者。

我曾经见过不少关于慰安妇的著述,但像本书作者这样用镜头把日军实行慰安妇制度的三个最大受害国——中国、朝鲜、韩国受害幸存者遭受的苦难记录下来,而且记录了67位幸存老人当时的亲身经历和今日的生活,这是我在国内所见到的第一部关于慰安妇史实的画册。画册里有多位受害幸存者经历是第一次面世。10万多文字记载了不少新的调查研究成果,并附有大量珍贵图片,使这本画册具有研究和保存史料的价值,应该说,这是作者继《泣血控诉》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人类史著作。

二战时期,日本侵略军施行的慰安妇制度,是有史以来人类惨痛的悲剧之一。在这期间,全世界至少有40万妇女沦为性奴,其中大部分受害者是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女性,此外,还有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苏联、荷兰等国家的女陸。这几十万慰安妇大部分被凌辱致死,幸存者长期忍受着难以启齿的屈辱和病痛,很多人丧失了生育能力、终生未嫁。岁月流逝,她们中的许多人在痛苦的煎熬中含恨离世。

然而,日本右翼政客们一直都在试图歪曲、掩盖、否认当年日本侵略军的这一罪行,并把责任推给受害者。他们的这一做法,激起了全世界特别是亚洲受害幸存者和广大民众的愤慨。从上世纪90年代起,画册里的受害幸存老人在沉默了半个多世纪后,一个接一个勇敢地站了出来,揭露日本侵略军的罪行,并有数十名受害者向日本政府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谢罪并赔偿损失。经过这些受害者和许多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专家、学者长达工O多年的据实、据理的坚决斗争。日军慰安妇制度这一历史事实终于大白于天下。

受害者的勇气和斗争的精神感动了世人。她们的斗争已不仅仅是为了伸冤,而是为了伸张人类的正义。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也希望这些老人的控诉能够唤醒全人类的良知,看透罪恶者和试图掩盖罪恶的人的无耻。

后记

两年前,在世界人民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的反映在侵华日军实施反人类、灭绝人性的细菌战中炭疽、鼻疽受害幸存者的纪实画册《泣血控诉》面世后,让世人看到了细菌战造成许许多多的受害者终身病痛缠身、生不如死的惨状,使这些老人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援助,同时也深刻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

之后的近三年时间,我寻访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实行从军慰安妇制度的受害幸存者,把她们的悲惨遭遇记录成文,摄成画面。编辑成册。虽然我的调查和采访再次触及她们永远不能愈合的精神伤口,于心不忍,但想到日本的某些政客妄图否认、掩盖、美化这段丑恶的历史,想起40多万受害妇女被这支丧失人性的军队肆意蹂躏和虐杀,就禁不住义愤填膺。今天,我终于做成了这件事,再次感受到尽责和欣慰。

我首先要感谢这些受害幸存者,她们能接受我的调查、采访,她们把过去所受到的难以启齿的奇耻大辱的血泪经历毫无保留地讲述出来。同时感谢中共党史出版社在这特殊的年份里,出版我的画册《泣血控诉》的姊妹篇《世纪呐喊——67位幸存慰安妇实录》,让世人看清二战期间日军的又一大暴行。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名誉会长白介夫先生2007年10月底,因身体不适而住院,他在病榻上又亲自为我的纪实画册《世纪呐喊》撰写了序文;韩国日军慰安妇历史馆和中国“慰安妇”资料馆都提供了部分资料:韩国碑林园理事长许由先生邀请我到韩国参加国际研讨会和慰安妇的史实调查;韩国国立清州科学大学教授、韩国慰安妇问题研究学者韩奎良女士全程陪同我在韩国寻访受害老人;国内东北地区慰安妇问题研究专家、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731研究所所长金成民先生提供了许多帮助和指导: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社原副社长龚志聪为我精心修改文稿,并提出不少中肯而重要的意见;浙江航民集团再次给予大力支持,主动地无偿提供部分资金,使画册得以顺利完成;留韩学者姜涛无偿翻译了大量有关的韩文资料;丰志伟无偿排版设计画册。对此,深表谢意。

在艰难的寻访调查中。如果没有诸多热心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普通的群众给予热情的帮助,我的调查不会取得现在这样多的材料。他们是黑龙江东宁县日军性暴力调查者韩茂才,孙吴县日军性暴力调查者杨柏林,山西日军性暴力调查者张双斌、李贵明、张德英、何毅,海南日军性暴力调查者黄一鸣,以及韩国受害妇女遗留中国的调查者严关兵,还有韩国的安信权、金光先、李殷春、金良元,国内的继效民、鲍海春、李宏君、王志坚、钱登科、孔尔奇、杨嘉倩,等等,这里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愿画册的付梓出版能抚慰当年受害的生者和逝者,能警示今人和后人;愿今天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记住这段民族的血泪史实:也提醒至今仍坚持不尊重史实的人放弃偏见,以人类良知面对历史、现实和未来。

2007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纪呐喊(67位幸存慰安妇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晓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98620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1.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313.46-64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84
211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