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孩子们应该知道的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马克·吐温编著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马克·吐温以特有的幽默风格讲述了喜欢幻想、热爱冒险的主人公汤姆·索亚的成长历程,通过对主人公的性格刻画和经历描述,对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冷漠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同时本书也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最为深情的回望,是一首具有美国风情的“田园牧歌”,令人回味无穷。
内容推荐

马克·吐温(1835—1910),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美国的幽默大师和著名作家,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等。

马克·吐温编著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发表于侣76年。《汤姆·索亚历险记》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梦想干一番英雄事业。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的敏锐观察,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目录

第一章 汤姆贪玩好斗、东躲西藏

第二章 光荣的刷墙手

第三章 忙于打仗和恋爱

第四章 在主日学校大出风头

第五章 老虎钳甲虫和它作弄的对象

第六章 汤姆和贝奇相识

第七章 跑扁虱和伤心事

第八章 当个大胆的海盗

第九章 坟场上的惨剧

第十章 狗嚎的不祥之兆

第十一章 良心的谴责折磨着汤姆

第十二章 猫和除烦解痛药

第十三章 海盗帮乘船出发

第十四章 快活的海盗露营地

第十五章 汤姆偷偷地回家探望

第十六章 初学抽烟——“我的小刀不见了”

第十七章 海盗们参加自己的丧礼

第十八章 汤姆透露他做梦的秘密

第十九章 “我没有想一想”的恶作剧

第二十章 汤姆替贝奇挨了惩罚

第二十一章 口才的练习和校长的金漆脑袋

第二十二章 哈克·费恩引用《圣经》

第二十三章 莫夫·波特得救

第二十四章 白天风头十足,夜里提心吊胆

第二十五章 寻找宝藏

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强盗找到了一箱黄金

第二十七章 战战兢兢的追踪

第二十八章 印江·乔埃的巢穴

第二十九章 哈克救了寡妇

第三十章 汤姆和贝奇在洞里

第三十一章 找着之后又失踪了

第三十二章 “快出来!找到他们了!”

第三十三章 印江·乔埃的命运

第三十四章 成堆的黄金

第三十五章 体面的哈克加入了“强盗”帮

尾声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汤姆,你往头上打水的时候,用不着拆掉我在你的衬衫领子上缝的线吧,是不是?你解开上衣的纽扣让我瞧瞧!”

汤姆脸上不安的神色马上消失了。他解开了上衣。衬衫领子还是缝得好好的。

“怪事!好吧,去你的。我还以为你准是逃了学去游水去了。可是我原谅你,汤姆。我看你就像俗话说的烧掉了毛的猫那样——并不像外表那么坏。可也就只这一次。”

她一方面为了自己的机智落了空而难过,一方面又为了汤姆居然也有这么一回破天荒的听话守规矩的行为而高兴。

可是席德尼①说:

“哼,我好像记得您缝他的领子是使的白线,可是现在是黑的。”

“唁,我的确是使白线缝的呀!汤姆!”

可是汤姆没有等到听完后面的话就走了。他走出门口的时候说:

“席第②,这可要叫我揍你一顿才行。”

汤姆走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就把他插在上衣翻领上的两根大针仔细看了一阵,针上还缠着线——有一根针上缠的是白线,另一根缠着黑的。他说:

“要不是席德多嘴,她根本就不会看出来。他妈的!有时候她使白线缝,有时候又使黑线缝。我真希望她干脆老使一种线才好——换来换去我简直弄不清楚。可是我赌咒非揍席德不可。我得教训教训他!”

汤姆不是村里的模范儿童。不过他对那位模范儿童知道得很清楚——并且还很讨厌他。

不过两分钟的工夫,甚至还没有那么久,他就把他的一切烦恼通通忘记了。这并不是因为他的烦恼对他不怎么沉重和深切,比大人的烦恼对大人的影响轻松一丝半点,而是因为有一种新的强烈的兴趣压倒了他的烦恼,暂时把它从他心里撵出去了——正如大人在新奇遭遇的兴奋之下,也会忘记他们的不幸一样。这种新的兴趣是吹口哨的一种宝贵的新奇妙法,他刚从一个黑人那儿学了来,满心想要练习练习,不叫别人打搅。那是一个特别的像鸟儿叫的音调,是一种流畅的婉转的轻柔调子,在吹奏的时候把舌头断断续续地抵着口腔的顶上就可以发出来——读者只要曾经是一个小孩,或许还记得那是怎么个吹法。汤姆练得很勤,又很用心,所以不久就学到了妙诀,于是他迈着大步沿街走着,嘴里吹得溜溜转,心里有说不尽的高兴。他的感觉很像一个发现了新行星的天文家那样——不消说,要是以那股强烈、深沉和纯粹的愉快劲儿而论,那还是这个孩子胜过天文家。

夏天的下午是很长的。这时候天还没有黑。汤姆突然停止了吹口哨。一个陌生的角色来到了他面前——那是一个比他稍大一点的男孩。在圣彼得堡这个可怜的不像样子的小村子里①,凡是一个新来的人,无论年龄和性别怎样,都是很能引起大家好奇心的。并且这个孩子又穿得讲究——在一个并非星期天的日子穿得那么讲究是很特别的。这简直是令人惊奇。他的帽子很漂亮,他那件扣得很紧的蓝料子短上装又新又干净,裤子也是一样。他还穿着鞋——那才不过星期五呢②。他甚至还打着领带,那是很漂亮的一条缎带子。他摆出一副城里人的神气,这简直使汤姆嫉妒得要命。汤姆瞪着眼睛瞧这个了不起的角色,越瞧他就越把鼻子翘起,看不起他那身漂亮衣服,同时他又觉得自己身上穿的好像是越来越显得寒碜。两个孩子都不作声。这一个走动一下,另外那个也走动一下——可是都只横着步转圈子;他们始终是面对面,眼对眼。后来汤姆说道:

“我能揍你一顿!”

“我倒想看你试一试。”

“哼,那我就可以揍给你看。”

“不行,你就是不行。”

“我就行。”

P5-6

序言

这部书里所记载的冒险故事,大部分都是实际发生过的;其中有一两件事情是我亲身的经历,其余的都是和我同学的孩子们的故事。哈克贝利·费恩是照真实的人物刻画出来的;汤姆·索亚也是一样,但并非是根据单独一个人写的——他是由我所认识的三个孩子的特点结合起来的一个角色,所以属于混合式结构这一类型。

书中所说到的那些荒唐的迷信在这个故事发生的时期——也就是说,三四十年前——在西部的儿童和奴隶们当中都是很流行的。

我这部书虽然主要是打算供男女少年们欣赏的,可是我希望成年人并不因此而不看它,因为我的计划有一部分是想要轻松愉快地引起成年人回忆他们童年的生活,联想到他们当初怎样感觉、怎样思想、怎样谈话,以及他们有时候干过些什么稀奇古怪的冒险事情。

后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名著之一,自从一八七六年出版以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欢迎。这部写得非常出色的儿童惊险小说,故事十分有趣,情节也很紧凑,读起来往往使人惊心动魄。但它同时又是一部写得极其完整和谐的具有严肃内容的作品,全书的复杂性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能被全部看透的。我们一遍又一遍读它,往往可以一次又一次体会到更多的东西。所以,虽然它的读者以儿童居多,作者却声明他的书也是以成年读者为对象的。别林斯基谈到它的时候,也说这本书是“写给一切人看的”高级儿童读物。

作者在写这部书的时候,已经感到美国现实的凄惨。他为了寻找在充满痛苦的当时的美国生活中所找不到的愉快的东西,便转向南北战争以前的岁月,描写童年时代的生活。根据他在《自传》中的叙述,这部书中的圣彼得堡镇基本上是按照他的故乡汉尼波尔镇描写的,书中有几个主要人物的原型就是他的亲人和儿时的玩伴,书中的情节除了汤姆寻获宝藏和印江·乔埃之死以外,主要也都是取材于他的童年生活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作者是怀着愉快心情看待他的童年生活,所以这本书在他的作品中是最富于诗意和浪漫气息,并且最令人愉快的。不过,又因为作者童年生活之地汉尼波尔镇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诗意的王国,其中市侩、骗子和奴隶贩子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作者也批判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深刻地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保守和贪财心理,以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里,作者描写了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孩子为了摆脱现实、追求幻想而作的种种打算和冒险。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索亚聪明活泼,对家庭、学校和教堂都充满反感。他不但随时和他们的姨母开玩笑,还在学校和教堂里拿教师和牧师开心。他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向往于侠盗之类的传奇小说中的英雄。哈克.费恩是镇上公认的一个“野孩子”,但汤姆却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跟他和另一个玩伴一同,俞跑到大河里的一个岛上去当“海盗”,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生活。  汤姆和哈克这两个孩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所谓“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的“顽童”。可是,在作者的笔下,他们却显得生气勃勃,十分可爱。而那个完全不顾儿童兴趣、一味强求他们循规蹈矩的姨母,那个专会鬼混、以责罚学生为消遣的醉鬼老师,那个无聊的、催眠的牧师,却使人觉得讨厌。至于像席德那样的“模范儿童”,更是只令人感到厌恶和鄙视。

小说中的圣彼得堡镇的小市民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缩影。在汤姆和哈克这两个孩子的衬托之下,当地的“有教养的”社会显得毫无光彩。正如汤姆·索亚在学校里的调皮捣蛋反映了资产阶级腐朽教育的失败一样,他在教堂里的恶作剧也说明了宗教仪式和牧师的布道是怎样的虚假无聊。汤姆所引起的狮子狗和甲虫的那场趣剧与“庄严的’’宗教仪式形成了一个绝妙的对照。在这一喜剧性的场面中,汤姆固然是全神贯注的,但那些“虔诚的”成年人对这个插曲也同样感到浓厚的兴趣,都把布道和祈祷这些“神圣的”事情置之度外,这等于对宗教的虚伪作了一针见血的讽刺。

但是作者对于汤姆和哈克的性格的刻画,并不限于他们作儿童游戏时的种种表现。当他们参与周围的现实生活的时候,作者同样赋予了他们善良、勇敢和正义的品质。汤姆和哈克深夜在坟场看到那场凶杀案以后,对被诬为凶手的莫夫。波特,无论如何也不能漠然视之。后来他终于冒着生命的危险,大胆在法庭上做证,拯救了那个无辜的人。这种勇气和行为显然不是镇上那些“正人君子”所能有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孩子们应该知道的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马克·吐温
译者 张友松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115127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712.84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