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迪生(1847-1931青少版)/中外名人传记
内容
编辑推荐

爱迪生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把握机遇的能力,使人肃然起敬,这一切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无疑具有启迪、教育和诱惑力。通过本书对爱迪生点点滴滴的了解和熟悉,我们没有感到爱迪生成为伟大发明家的遥不可及,因为他的每一步都那么微小和踏实,他就是我们。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又感到我们不是他,因为,我们有时候会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放弃一门学科的学习,我们有时候会因为害怕可能的失败而放弃开始的机会,我们甚至会因为一点点不顺心而埋葬自己的梦想。编写爱迪生传记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问自己:我们儿时的梦想是什么?它现在在哪里?我们为它做了些什么?我们会为了它忍受上万次的失败吗?我们能做到“带着耳聋”一起追逐梦想吗?我们会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奉献吗?……

内容推荐

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这样一个充满“问题”,一生只读过三个月小学,有严重听力障碍的人,却对人类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这个世界。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这个秘诀用爱迪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跟随爱迪生用汗水加灵感而成的种种发明,我们不断追寻着他的成长足迹,慢慢地感受到了他身上强烈而独特的精神与魅力。

强烈的好奇心使他的童年充满乐趣,使他探知到了大自然的许多秘密。喜欢动手寻求答案的习惯,使他在不断的实验中离科学越来越近。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使他具有超乎常人的精力和果敢精神。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精神,使他能经受住上万次实验失败的考验发明电灯,耗费整整十年的时间发明蓄电池。崇尚实用的发明宗旨,使他的发明对人类影响甚深。从小经商培养出来的经营与协作能力,使他的研究所成为精英荟萃的集体发明工厂,完成了许多重大的发明,实现他的发明梦想。

所有这些告诉我们:爱迪生的成功并非天赋使然,而是砺练所致。是勤奋、坚持与奉献使他从平凡走向伟大!

读完爱迪生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一个人是否成功的种子,早在他小的时候就已经种下。我们的青少年朋友,正是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期。各位青少年朋友,你们想要创造一个成功的人生吗?你们打算为自己今后的成功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如果,你想要成为像爱迪生一样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伟大人物,那么,就请你带着你的梦想,走进爱迪生的故事,和爱迪生一起成长,播下成功的种子,收获成功的梦想。

目录

好奇:打开自然之门

 你为什么不知道

 做了一回“鸡妈妈”

 我不是低能儿

 妈妈老师

实践:开启少年之梦

 我有一蒲式耳小麦重了

 我已经读完第一架上的两层书了

 先驱少年与《先驱周报》

 电报游戏

痴迷:尽享发明之乐

 传奇的“电信骑士”

 没人要的第一项专利

 错失专利的发明

 发明事业的春天

 母亲与妻子

 门罗公园的魔法

 “爱子”留声机

执著:带来光明之炬

 光明使者

 照明系统

 爱迪生效应

 电车的发明

 电流战

 维太放映机

 电影教育梦

奉献:闪耀精神之光

 烈火蕴生机

 选矿机

 爱迪生式建筑法

 爱迪生蓄电池

 实现飞天之梦

 “特殊勋章”

 思考是快乐的

 橡胶的发明

 最后的光辉

后记:爱迪生精神

爱迪生名言

爱迪生纪年表

试读章节

好奇心常常能使他看到更多东西。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诞生的地方,在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东北部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位于休伦河流入伊利湖的出口附近,叫米兰镇。这条河不能全程通航,但它却通过运河把莱克伍德码头连接起来,形成了粮食运输的一条小路交通命脉。于是,米兰小镇成为有名的小麦集散地。这个湖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天空非常纯净,湖波荡漾,风景怡人。这样的环境给爱迪生的出生和成长提供了富庶而优美的条件,也成为爱迪生一生中的美好回忆。

1847年2月11日,正值天寒地冻的黎明之前,一个大脑袋的男孩诞生了!小男孩的父亲山墨尔已经43岁,而母亲南希也已37岁了,对于这个小男孩的到来,夫妇俩别提有多高兴了。

爱迪生的父亲是有着荷兰血统的加拿大人,1804年8月16日生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是一个身高近190厘米的伟岸男子。爱迪生家族的男人们都因体格健壮、孩子众多、长命百岁而闻名。

爱迪生的妈妈南希曾经是一位小学教师,和爱迪生的爸爸山墨尔结婚后,前后生过7个孩子。爱迪生排行第七,也是他母亲所生的最后一个儿子。由于在爱迪生之前有三个孩子因病夭折,所以爱迪生有两个姐姐玛莉温和安,还有一个哥哥皮特。周围的人都叫他阿尔瓦,他的母亲喜欢叫他阿尔。

阿尔瓦一出生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刚出生时,也许是先天不足,身体很孱弱,看上去弱不禁风,总是三天两头地生病。他的妈妈南希对此非常担心,因为在阿尔之前有三个孩子都先后病死了,她不知道小阿尔会如何。可是,这个小家伙出世以后几乎从来不哭,总是笑。一头金色的头发,一双灰色的眼睛,看起来很聪明。只是有一样美中不足,他脖颈上顶着的脑袋大得出奇,医生见到他的大脑袋担心地说:“这小家伙别是脑袋有什么问题吧?”他的头发稀稀拉拉,总是乱蓬蓬的难以收拾,他的嘴和眼睛活动起来,就像成年人考虑问题时一样。他的手总是东抓西抓,没有片刻安宁。

可是,当小阿尔瓦长大一些之后,却变成一个身体健壮、精力旺盛的孩子。他不仅不迟钝,而且非常淘气、好动。只要妈妈一不注意,他就不知道窜到哪里去了。正如医生所担心的那样,阿尔瓦在3岁时就显示出对周围各种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4岁时,阿尔瓦的大脑袋更像是一个装满问号的机器。他提出的问题虽然常常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却让人难以回答。再加上他的问题往往是一个接着一个,家里人除了爸爸、妈妈,其他人都不想回答,一见他要提问就想逃。

阿尔瓦从小就喜欢在外边玩,经常趁妈妈不注意就跑到运河边上。他对河里各式各样的船都充满了好奇,每当运河上有船通过,他就沿着河边的小道,拼命地追赶,边跑边喊,又蹦又跳。

有一次,运河里来了一艘崭新的汽轮,颜色格外鲜亮,引人注目,小阿尔瓦跟着船一直跑。汽轮驶远了,他仍恋恋不舍地追赶,一不小心居然掉进了运河。在一旁工作的大人赶紧把他救上岸来,怕他被吓着了,没料到,小阿尔瓦不但没被吓哭,反而第一句话就问:“为什么我掉进水里漂不起来,那艘船就能在水面上漂着呢?”弄得周围的大人们目瞪口呆,觉得他真是个怪孩子。

小阿尔瓦的家人就更是被他问得不胜其烦了。

“妈妈,咱们住的地方叫什么州?”

“俄亥俄州,在美国东北部。”

“这里为什么叫米兰镇呢?”

“当初人们取名的时候就叫它米兰。如果当初人们不叫它米兰而叫它休伦,那现在这个地方就叫休伦了。”  “那第一个叫这里米兰的人是谁呢?”

……

“爸爸,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有的显得大,有的显得小呢?”

“因为这些东西,有的离你远,有的离你近,远的就显得小,近的就显得大。”

“那为什么远的就显得小,近的就显得大呢?”

“我不知道!”

阿尔瓦碰了钉子,却还是照样地爱提问。

“爸爸,为什么会刮风呢?”

“我不知道!”

这次阿尔瓦却不肯罢休了,继续问:“爸爸,你为什么不知道?”

周围的人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阿尔瓦像许多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问东问西。但是,他和别的孩子不同的是他不仅好奇爱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不再满足于听别人解答问题,开始常常亲自去搞清楚别人告诉他的事情,或者自己去揭开谜底,有一次还去做了一回“鸡妈妈”。P3-5

序言

8岁,因被老师视为“低能儿”而退学;

9岁,因迷上《自然哲学的学校》,建立“爱迪生地下研究所”,开始化学实验;

10岁,读完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5岁,创办自己的报纸;

21岁,取得第一项发明;

32岁,发明电灯;

84岁,给世人留下1093项发明,安详地离去。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爱迪生于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南希女士成为他的“妈妈老师”。在母亲南希的悉心教育下,爱迪生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终身以书为友。后因接触《自然哲学的学校》,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从此走上实验、发明之路,并最终成为一代伟大的职业发明家。

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这样一个充满“问题”,一生只读过三个月小学,有严重听力障碍的人,却对人类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这个世界。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这个秘诀用爱迪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跟随爱迪生用汗水加灵感而成的种种发明,我们不断追寻着他的成长足迹,慢慢地感受到了他身上强烈而独特的精神与魅力。

强烈的好奇心使他的童年充满乐趣,使他探知到了大自然的许多秘密。喜欢动手寻求答案的习惯,使他在不断的实验中离科学越来越近。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使他具有超乎常人的精力和果敢精神。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精神,使他能经受住上万次实验失败的考验发明电灯,耗费整整十年的时间发明蓄电池。崇尚实用的发明宗旨,使他的发明对人类影响甚深。从小经商培养出来的经营与协作能力,使他的研究所成为精英荟萃的集体发明工厂,完成了许多重大的发明,实现他的发明梦想。

所有这些告诉我们:爱迪生的成功并非天赋使然,而是砺练所致。是勤奋、坚持与奉献使他从平凡走向伟大!

读完爱迪生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一个人是否成功的种子,早在他小的时候就已经种下。我们的青少年朋友,正是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期。各位青少年朋友,你们想要创造一个成功的人生吗?你们打算为自己今后的成功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如果,你想要成为像爱迪生一样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伟大人物,那么,就请你带着你的梦想,走进爱迪生的故事,和爱迪生一起成长,播下成功的种子,收获成功的梦想。

后记

当我们写到这里,满心充盈的都是爱迪生数不尽的优秀品质,从儿童时代的天真聪明、善于思考,少年时代的独立特行、勇敢有为,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刻苦钻研,到壮年时代的献身科学、淡泊名利,中年时代的坚韧乐观、持之以恒,再到晚年时代的献身科学、执着追求……

在爱迪生的发明历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将科学研究与社会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伟人。他的发明一直致力于以科学依据生产方式取代陈旧粗俗的生产方式,并努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为社会服务。爱迪生的所有发明的共同点,也在于他将改善人们的生活作为发明的出发点。

爱迪生的一生始终保持着思考和勤奋,保持着读书与实验。对懒惰和一味地享乐深表厌恶。他崇尚积极的思考,不管在试验和研究中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积极地寻求新的解决方法,直到把所有的问题一一解决。正是这样一种执着地探求,使他在发明的路上勇往直前。他总是反感于隆重的宴会,而日常生活中稀少的休假旅行,他都是顺带着或多或少研究的目的。

作为一位发明的梦想者,爱迪生很年轻就身体残疾,听力受阻,妨碍了人们同他的交往,但爱迪生并没有因为这一缺憾而过于担忧,却乐观的一再指出: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已习惯于这个缺陷,并时常感觉到,耳聋给他带来了许多好处,使他避免受外界的影响,能更加专注于研究。在对待试验的失败上,凭着对发明事业饱满的热情和高度集中的精神,他也表现出了无限的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他在实验时从不轻易放弃,在完全确信继续努力也徒劳无益的时候,他毅然地选择新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爱迪生在对待新事物上,保持着一贯的敏锐嗅觉,他总是在寻找着自己发明的源动力和灵感。他的第一项发明遭遇的失败使他确立了一生坚持的发明原则:保证能从实际的运用中,使发明能获得它的最大经济价值。在研究某种发明项目时,他善于向前看,所以,他在发明的选择上,不自觉地使自己的项目符合了市场需要、社会生产或社会消费需要。在他的日记上有一段很有代表的话:“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问题经济的一面。”

正是这样的思想,使爱迪生用他卓越的眼光,在工业文明和商业社会的时代,预见了科学的实际价值与社会生产的紧密联系,顺应了这个时代的文明开化,端正了对商业与科学的正确联系,因而他的发明一直得到了商界的支持,完成了先进发明与社会需求的联姻,他的发明在实际中得到了最大的使用,也实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而最终,爱迪生选择的是为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奉献。就如从发明电灯到特种水泥,他不仅征服了黑暗,也改变了世界。当灯泡接入寻常人家时,水泥却筑起了美国的高速公路,推动美国走上强国之路。

爱迪生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而这一切,离不开他和自己的助手的共同努力。爱迪生懂得力求最合理的和最大限度的利用助手们的能力,而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全局性的问题,成功地实现了商业化运作科技研究。爱迪生非常清楚自己助手们的能力,并能很好地去鼓动助手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思维,在实验室的所有友谊和辛劳、快乐和希望使他们凝聚在一起,共同缔造了爱迪生的发明世界。

在助手的选择上,爱迪生非常注重他们的素质,在他看来,从事创造事业的工作人员除了精通本职工作的技能和学校授予的知识修养,还应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觉的上进心。他一直认为“教会人思考”应该成为顺应现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需要与现实的事物结合起来,追求思维和对事物认知的独创性。

爱迪生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把握机遇的能力,使人肃然起敬,这一切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无疑具有启迪、教育和诱惑力。

当重新审视爱迪生的一生,一段有关于青春的文字,在脑海里久久回荡:

青春意味着战胜懦弱的那股大丈夫气概和摒弃安逸的那种冒险精神,往往一个60岁的老者比一个20岁的青年更多一点这种劲头。人老不仅仅是岁月流逝所致,更主要是懒惰,不思进取的结果。

光阴可以在颜面上留下印记,而热情之火的熄灭则在心灵刻下皱纹,遗憾、恐惧、缺乏自信,会扭曲人的灵魂,并将青春化为灰烬。

无论是60岁还是20岁,你需要保持永不衰竭的好奇心,永不熄灭的孩提般的求知渴望和追求事业成功的欢乐和热情。在你我心间,有一座无线电台,它能在多长时间接收到人间万物传递来的美好,希望,欢乐,鼓舞和力量的信息,你就会年轻多长时间。

当天线倒塌时,你的精神就会被玩世不恭和悲观厌世的冰雪覆盖,你就会一直衰老下去,即使你才20岁;而你的天线巍然矗立的时候,凭着昂扬的乐观主义,你就有希望在80岁死去时仍然韶华不逝。

爱迪生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理所当然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扬,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爱迪生的科学贡献是永恒的,他和他的发明的价值并非是金钱所能比拟的。

与其将爱迪生一生的光辉归结于爱迪生的天才和智慧,不如归结于爱迪生精神。正是由于爱迪生精神的光照,上百位专家和技术人员才能凝聚在他周围,去实现他的发明创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位伟人,爱迪生用他光辉的一生为我们书写了如此生动的青春。我们青少年,何不给自己一次拥抱青春,尽情挥洒的机会!作为当代青少年,爱迪生的青年时代,我们可能远不能及。但是爱迪生的风范,足以作为我们心中的模范。人生是美好的,人生也是短暂的。回首人类历史,多少先贤,为了理想发奋进取,只争朝夕。如果我们觉得自己还年轻,时间还很多,那么请想想,像爱迪生这样的伟人年轻的时候又做了些什么?

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时常被爱迪生的精神感动和震撼。编写的过程成了我们和爱迪生一起成长的过程。通过此次传记的编写,通过对爱迪生点点滴滴的了解和熟悉,我们没有感到爱迪生成为伟大发明家的遥不可及,因为他的每一步都那么微小和踏实,他的皱巴巴的衣服和凌乱的头发让我们觉得好亲切,他每一次的困境和奋斗都让我们感到既紧张又充满希望,甚至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他就是我们。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又感到我们不是他,因为,我们有时候会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放弃一门学科的学习,我们有时候会因为害怕可能的失败而放弃开始的机会,我们甚至会因为一点点不顺心而埋葬自己的梦想。编写爱迪生传记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问自己:我们儿时的梦想是什么?它现在在哪里?我们为它做了些什么?我们会为了它忍受上万次的失败吗?我们能做到“带着耳聋”一起追逐梦想吗?我们会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奉献吗?……

一种精神就是一种力量。在完成这本传记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种种的困难。比如,故事的选择;精神的提炼;小贴士的构想……可以说,爱迪生的精神本身即是推动我们完成编写的动力和源泉。

本书的第五部分内容和爱迪生纪年表肖远利贡献颇多,周学军对本书第四部分作了收集整理工作,李若涵对本书第一部分和爱迪生名言录作了收集整理工作,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同时感谢费小兵的鼓励鞭策。无论编写得如何,我们只有一个愿望:愿爱迪生精神激励我们青少年创造自己的辉煌,实现自己的梦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迪生(1847-1931青少版)/中外名人传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进//童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45988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6.1-49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1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