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同(大同平等)/巅峰阅读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段历史之所以流传千古,是由于它蕴涵着不朽的精神;一段佳话之所以人所共知,是因为它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温暖心灵的感动;品味中华美德故事,点燃心灵之光,照亮人生之路。

于永玉、杨迪编著的《同(大同平等)》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古代先贤们对大同平等思想的具体认识和所做出的实践探索,通过各个事例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民对于大同社会的美好期待和无限向往;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英雄楷模们对于实现美好大同社会所做出的英勇斗争;第三部分则具体地阐述了古代有识之士平等待人的故事。

内容推荐

于永玉、杨迪编著的《同(大同平等)》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古代先贤们对大同平等思想的具体认识和所做出的实践探索,通过各个事例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民对于大同社会的美好期待和无限向往;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英雄楷模们对于实现美好大同社会所做出的英勇斗争;第三部分则具体地阐述了古代有识之士平等待人的故事。《同(大同平等)》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目录

第一篇 崇尚理想大同平等

 三皇五帝的大同小康

 中国传统中的大同社会

 孔子崇尚理想社会“大同”

 墨子的大同思想

 倡“太平”张鲁兴米道

 天下为主,君为客

 王禹偁设想的理想国

 《太平清领书》中的“万年太平”理想

 “均贫富等贵贱”的理想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明代农民“均田免粮”的理想

 孙中山对平等的追求

 “无君无臣”的政治理想

 洪秀全的“救世”、“醒世”和“觉世”思想

 康有为的“大同”世界观

 追求平等的女科学家王贞仪

第二篇 揭竿而起追求平等与大同

 黄巾大起义

 黄巢起义

 李自成起义

 “等贵贱,均贫富”的钟相举义

 太平天国的大同平等

 争女权秋瑾离家革命

第三篇 任人唯才平等待人

 武丁托梦用傅说

 孟尝君用人不拘一格

 出身奴虏的托孤大臣

 太宗择人,唯才是与

 姚崇不因私去贤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程元凤举人无私

 元世祖不论资历用安童

 开科取士,选用贤才

 张居正选才六原则

 沈文奎论用人之道

试读章节

三皇五帝的大同小康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据说,在这以前,天塌地陷,灾害不息,经过她的工作,一切就绪了。她也就成了传说中整理天地的神。这个故事反映了远古人类与自然界的艰苦斗争。

回溯华夏文明的上古时代,人们常常提起“三皇五帝”一说。从史学上看,“三皇五帝”时代即指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有关“三皇”,说法较多:《尚书·大传》指为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蛮荒之时的人类茹毛饮血,过着和野兽差不多的生活。“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火的发现大大改善了人的生存环境,传说中的燧人氏于是成为三皇之一。

而发明八卦的伏羲氏(即太昊氏,又称庖羲、羲皇),传说他的母亲踩在雷神的脚印上而孕。伏羲氏教导人民渔猎畜牧,大大提高了当时的生产力。据说女娲是伏羲的妹妹,二人同为人首蛇身,后被神化。推测伏羲、女娲应是当时部落的首领,且部落是以龙为图腾的。

神农氏,就是炎帝。神农氏本为姜姓部落首领,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用火,以功绩显赫,称为炎帝,世号神农。神农氏还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天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草而死。此外,古书中也有将女娲、祝融、黄帝列入三皇的。

“五帝”说,按《大戴礼记》提法,为黄帝(轩辕氏)、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古代的黄河流域分布着不少部落。姜姓的炎帝部落和姬姓的皇帝部落世代通婚。又有九黎部族,首领名为蚩尤。炎黄部落和蚩尤发生了激烈的军事冲突,最终九黎落败,蚩尤被杀。据说蚩尤善于利器,为冶金的最早发明者。颛顼是黄帝之孙。他进行宗教改革,禁绝巫教,要九黎等族服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华夏部族之间的融合。炎帝族的一个分支共工氏部落,不服帝喾管辖,经常侵犯其他部族。帝喾遂进攻共工氏,将其一举击败。

三皇时代,有人说可能是母系氏族时代子知其母不知其父,应该是群婚时期,所以,文献记载里往往有女人“吞雀卵”、“履大人迹”而生子的传说。那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在饥寒的环境中生活,这种生活没有私有财产,人和人之间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阶级分化,被称为原始共产主义,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同”,其实这种大同,一点也不值得今人羡慕和向往。

到尧舜时代,原始经济发展使各部落结成大的联盟。尧,又称陶唐氏。尧被视为仁君的典范,勤俭朴素,办事公正,崇尚节俭。尧重用贤臣,使其发挥特长,制定历法,安排农业生产。相传尧时大地洪灾,“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鲧是大禹之父。经过尧几十年的治理,九族和睦,四夷咸服,天下太平。晚年经多次考核,尧将君位禅让给舜。舜知人善任,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做后稷,主管农业;命契做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被儒家视为仁孝的典范。虞舜在位48年。尧、舜作为首领,主要是军事统帅,并担任主祭,祭天地、山川、百神。实际上尧舜之时,国家机器的雏形已经具备了。那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部落首领会议,即四岳十二牧。如尧禅让于舜,也要经由四岳十二牧的同意。

古人曾用“大同”、“小康”来对比上古时代两个不同的社会阶段。《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之世指的是原始社会。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小康”,“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小康”之世出现了部族、家族和阶级,也即是自“尧、舜、禹、汤”时起始的社会,其出现于历史上是必然的现象。

在历史上,小康之世比之大同之世应该是一个进步,而不是倒退。“大同”和“小康”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根本不是一个概念,所以后世儒家鼓吹复古是不值得提倡的。

P2-4

序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大家代代传承。

那么,什么是传统美德?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通常来说,传统美德就是在自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一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在现代仍有着积极影响的那些美德。具体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指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实践过程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社会优秀道德因素,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领域,并通过社会心理结构及其他物化媒介得以代代相传。

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成为社会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所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让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等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国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是日渐凸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党中央非常注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全社会也已形成了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风尚。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我们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

本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即学、问、孝、悌、师、教、言、行、中、庸、仁、义、敦、和、谨、慎、勤、俭、恤、济、贞、节、谦、让、宽、容、刚、毅、睦、贤、善、良、通、达、知、理、清、廉、朴、实、志、道、真、立、忠、诚、公、正、友、爱、同、礼、温、信、尊、敬、恭、恕、责、仪、精、专、博、富、明、智、勇、力、安、全、平、顺、敏、思、积、利、健、率、坚、情、养、群、严、慈、创、新、变、革、争、谏、诲、齐、省、克、竞、求、简、洁、强、律。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本套丛书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我们还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这是一套可以打动人心灵的丛书,也是可以丰富我们思想内涵的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圣洁的、高尚的生活哲学。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给予人类基本力量的美德从来不曾变化。著名的美国政治家乔治·德里说:“使美国强大的不是强权与实力,而是上帝赐予的美德。假如我们丢失了最根本且有用的美德,导弹和美元也不能使我们摆脱被毁灭的命运。”在今天,我们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应关心道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因为今天我们正逐渐面临从未有过的道德危机和挑战。

人生的美德与智慧就像散落的沙子,我们哪怕每天只收集一粒,终有一天能积沙成塔,收获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中的美德故事将直指我们的内心,指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一定会在我们的倡导和发扬之下,世世传承,代代延续!

全套丛书分类编排,内容详尽、文字优美、风格独具,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优秀读物。愿这些恒久流传的关文和故事能抚平我们每个人驿动的心,愿这些优秀的美德种子能在青少年身上扎根、发芽、生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同(大同平等)/巅峰阅读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永玉//杨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75822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48-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6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