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蝗虫一族--趣味昆虫童话
内容
编辑推荐

张嘉骅的童话有一种令人惊奇的趣味感。

他的脑袋简直就像一个魔术箱,经常可以变出新鲜的花样。

就像这本《蝗虫一族——趣味昆虫童话》,在书里,他运用了各种方法制造幽默“笑”果,让你读得开心,笑得变形……

而且,你还能从中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富于理趣和启示力量”,这是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对张嘉骅这本童话的评价。你也来读读看!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张嘉骅,1963年生于台湾。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中正大学中文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儿童文学方向)。曾任英文汉声杂志社编辑、民生报编辑、华视漫画美语创意总监暨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研究会理事。在台湾出版作品近二十种。曾获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奖、国语日报儿童文学牧笛奖及中华儿童文学奖等十多项奖项。曾于亚洲儿童文学大会、两岸儿童文学学术研讨会及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

本书透过麦田里的哲学辩论会来讨论生命的定义,不过讨论的课题很有趣,居然是“棒球、鸡蛋会不会冷笑?”之类的问题。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一些体会,希望借着它能与读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目录

自序 从昆虫到人

蠹伯伯

哇噻邦邦

十七年蝉空空

布布放大屁

蜉蝣新新的一天

女王“疯”

蟋蟀之歌

蝗虫一族

附录

怪叔叔的童话请你怪怪地读

试读章节

就有那么一天下午,正当蠹伯伯把一本线装书当点心吃的时候,一位年轻的蠹鱼小姐来找他。这位蠹鱼小姐辛苦地爬上书架,朝一排排线装书喊道:“蠹伯伯在吗?”

蠹伯伯从线装书里探出身子,说:“找我吗?”

“嗯,”蠹鱼小姐说,“我肚子不舒服,急着找您看看。”

“别急,别急,”蠹伯伯慢条斯理地爬出线装书对蠹鱼小姐说,“我这儿有个规定,那就是看病前得先祷告。”

“哦,看病前得先祷告啊?好吧,那就祷告吧i”

“请跟着我念,”蠹伯伯低下头来,虔诚地祷告道,“感谢大多数人忙着赚钱、应酬,没空上图书馆,把书留给蠹鱼吃。感谢大多数人不重视文化财产,根本不想上图书馆,让蠹鱼可以好好吃书,吃一本是一本,不怕吃到一半,书被借走。更感谢图书馆的管理一团糟,使少数想借线装书的人老借不到书,我这老头才能把线装书房当窝,有书就吃。阿门。”祷告完后,蠹伯伯抬起头,问道:“好了,可爱的蠹鱼小姐,你肚子有什么问题甲”

蠹鱼小姐说:“我肚子很不对劲,感觉粘不拉叽的。”

“平常喜欢吃什么样的书?”

“我平常爱吃通俗文艺小说,爱吃得要命,甚至于肚子闹问题之前还在吃一本《我俩只有今天》呢。说真的,那真是一本伟大的爱情小说!”

“讲讲看,这本小说怎么伟大?”

“一对恋人认识了很久,蠹鱼小姐语调幽幽地描述起小说的内容,“却得不到双方家长的同意,而且也没有钱结婚。后来,男的牺牲学业,跑去夜市摆地摊,赚了一笔钱。当他们准备上法院公证结婚的前一天晚上,女的很高兴,便叫了一碗鱿鱼羹来吃,没想到吃着吃着,她竟噎死了。男的伤心透顶,为了表示永远怀念自己的恋人,于是发誓一辈子决不吃鱿鱼羹。”蠹鱼小姐流着眼泪鼻涕说:“蠹伯伯,您说,这样伟大而悲惨的爱情故事怎能不让我感动呢?”

听完这位蠹鱼小姐所说的故事,蠹伯伯差点就笑出声来,但他忍着没笑,只是温和地劝说道:“还是换换口味吧!这种爱情故事吃多了,肠胃迟早会出毛病的。”

“哦,难怪我会闹肚子。蠹伯伯,请教您,我肠胃到底出了什么毛病?”

P12-13

序言

从昆虫到人

张嘉骅

人们喜欢拿昆虫来做比喻,赞美一个女孩漂亮就说“她像蝴蝶”,鼓励一个人要上进就说“学学蜜蜂和蚂蚁的勤奋”。人类跟昆虫之间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些人甚至相似到你简直可以把他当成一只苍蝇来看——君不见某些男生就喜欢缠着女生,整天在她们身边绕来绕去。若不叫他苍蝇,难道还叫他蚊子吗?

至于我,名叫张嘉骅,常被爱开玩笑的朋友叫成“蟑家滑”,一个大个儿就这么变成一种在地上爬来爬去的小生物。老实说,我倒喜欢把自己比喻成蟑螂。作为一只蟑螂,隐栖在世界上一个小小的角落,居家简单,只需一点残羹剩肴就能求得温饱,这样的生活对我这种“饱经忧患”只渴望安定过日子的人来说实在已经足够。就怕身份卑微,人家一眼便把你看扁了。关于这一点,我们也许可以学学这本书中的一只小蟑螂所说:“爸,你别担心,其实我们不怕被人家看扁,因为我们蟑螂的身体本来就扁。”

以昆虫为比喻,我写了一些故事,然后结成这本集子。我在故事中探讨了一些问题,例如:蠢鱼(书虫)爱吃书,一旦肚子吃出了毛病,该去拔谁治呢?城里高贵的蟑螂表婶就要来作客,住在偏远郊区的这家蟑螂该拿臭酸水果沙拉来招待人家吗?十七年蝉得睡满十七年才算完成一生的任务,却偏偏被有些噪音吵得睡不着,该怎么对付这些讨厌的声音呢?看得出来,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人的问题。但是在读到人的时候,你也读到了昆虫的生态。人性与物性每每交织在一起,使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因此而变得丰富有趣,这就是童话的特色。

写这些故事用了一些特别的技巧。每篇故事开头都会来一段类似生物学知识的介绍,但实际上是在搞笑。例如以下这两段:“蟑螂,又叫做‘蜚蠊’,是昆虫的一种,有副很古老的样子,经常引起女人尖叫、跺脚,或是被追杀。”“人类爱杀蟑螂,其实并没给蟑螂造成多大损失,因为蟑螂积累了几百万年的经验,也想到用一个办法对付人类,那就是生,不断地生,被打死一只,就生两只,被打死两只,就生四只。”想不到生孩子也能成为一种复仇的方法,看来蟑螂的确有他们特别的生命哲学。

另外,我还用了甲骨文来充当一篇故事的主角。在念大学的时候我很喜欢研究甲骨文,总觉得那些文字是那么生动,似乎随时会从书本里跳出来。离开学校后,我很怀念大学那段研究甲骨文的日子,因此写了这么一篇童话来纪念。故事叙述了一只叫做幕(qiu,念“秋”)的甲骨文蟋蟀的一番奋遇,最后让他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家:一个住着许多甲骨文生物的梦。我多么希望小读者在读完这篇故事后也能产生对中国古代文字的研究兴趣。说不定以后你也会拿甲骨文来写童话!

我写这些故事花了很多精神和力气,但是每篇完成的速度都不一样。写得最快的是《蜉蝣新新的一天》,只花了一个晚上;写得最慢的是《蝗虫一族》,花了十几天,而后又经过了十多次修改。巧的是,这两篇正是这本集子中我最喜欢的两篇。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生命有着深刻的思索。

《蜉蝣新新的一天》感怀生命的短促,提醒大家要细心地品味生活,凡事不要急急忙忙,否则会赶出问题来。可不是吗?你看,就有蜉蝣赶着办事,一出了门才发现鞋子戴在头上。

《蝗虫一族》透过麦田里的哲学辩论会来讨论生命的定义,不过讨论的课题很有趣,居然是“棒球、鸡蛋会不会冷笑?”之类的问题。我意在激发儿童的哲学思维(我一向拥护李普兰和马修斯的儿童哲学推广方案),但循经的是一个儿童文学的途径。

这本童话集反映出我对人生的一些体会,希望借着它能与读者进行心灵的交流。

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受到台湾儿童文学名作家桂文亚女士的鼓励,大部分的作品都在她主编的台湾《民生报》少儿版上发表过,后来又给了《民生报》报社结集出版。虽然已过了许多年,我仍深深地记着这番情谊,并且常怀感激。

如今要出简体中文版了,我跟当时出繁体中文版一样充满欣喜与期待。为此我要感谢王联女士的居中促成和策划,以及感谢王林博士、萝卜探长和阿甲先生等好友所提供的协助,感谢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对这部作品的青睐并最终将之付诸出版。

最后我要感谢读者,因为你选择了这本书,愿意和我一起来品味从昆虫到人的一些对生命意义的发现。

2006年6月于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蝗虫一族--趣味昆虫童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嘉骅
译者
编者
绘者 于修远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33911
开本 32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低幼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7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09
14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