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下一站西单(张怡微作品)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挑战中国女性道德观念的大胆之作!一本最具争议的女性情爱之书!揭露单亲家庭女生成长经历,探秘自卑女孩心灵秘境,解读女性同性之爱!

本书是一部都市青春小说。作者通过追忆的方式讲述了女主人公波折、哀婉的爱情经历,以及与她的精神伴侣——比她更年轻的北漂女孩moli的情感故事。小说横跨江南、北京、上海三地,构建了一场真挚、动人的心灵之旅。而之于我们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那些重要的话,当我们再一次回首,总有一种力量在推动你的回归、你的直面。有时候,这种直面却是惨烈和怅然的,直指生命的绝然与脆弱,我们也正是在那些遗憾与忧伤,挣扎与迷茫中,学会长大……

内容推荐

上海女孩儿王乔与林玮质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堂姐妹,而随着时间流逝,在她们之间横陈的上一辈的往事,成为了彼此难以逾越的沟壑。后来两人到北京求学,林玮质也只能通过细微的观察遥遥地了解王乔,并将之写进自己的小说。在对王乔的观察中,林玮质更发现了她与北京女孩moli之间一些隐秘地情感故事……

目录

序章 误入世界 从零开始

Chapter One 你离开了这里,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

Chapter Two 青春仿佛因我爱你开始

Chapter Three 愈罔诉愈悁想

Chapter Four 唯追忆永远不会碰壁

Chapter Five 爱的寂寞将是巍峨

Chapter Six 春天该很好 你若尚在

Chapter Senven 你生动的注视,曾是我,漫长的鹊桥

试读章节

故事,似乎还是要从她开始说起……

[林玮质]

来北京之前,我和我的堂姐王乔,一直生活在我们上海的家里。房子是我爸爸买的,虽然他从来没有回来住过。他一直在北京忙他自己的事,他是不是真忙我不清楚,但谁又清楚谁在做什么呢。我见过他的两任太太,不是现在的那位。因而也大致了解了父亲的审美。他欢喜丰腴的女人,但面相要平,不能太凶。五官深凹分明的他不喜欢,面孔净洁平坦但身材凹凸有致的姑娘是他的菜。

所以我猜,他大抵是不怎么喜欢我这样长相的女孩子吧。我见过我妈的照片,貌似我遗传了她平淡的眉宇,照片是半截的,所以我不知道她多高,不知她胖瘦。反正我自己是瘦到很不给姑姑面子的地步了。作为我的监护人,姑姑自然是希望我白白胖胖,这样给人家看见,也不会有刺耳的闲言碎语。你知道,上海人最欢喜臆测这种事了。关于这个,倒还真怨不得姑姑。我胖不起来,大抵是因为睡不好的关系。为此,她费了不少心,带我去看了很多医生,严格监控我的饮食作息,逼到我只得瞒骗她的地步,尽管我依然没有如她所愿,体面地胖起来。

王乔也瘦,但那不一样,王乔是她亲女儿。虽然她们的相貌性情几乎全不一样。

在我们小的时候,没有人会追问关于我家庭的事,没有人会深究为什么我和我的姐姐个头声音如此相似,却分别有不同的姓氏。我和王乔的人生履历,在高中以前都是一模一样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电子琴班、绘画班、辅导班,我们的记忆就仿佛是复刻一般,水平也差不离。她可以替我回答来自老师、同学的任何提问,我也一样。

这在离开她的日子里,是再无重现过的灵犀。再没有人可以替代她来描述我,而我又愿意生活在她的描述之中。可惜来北京以后,出于某种微妙的缘故,我们对于彼此生活的了解,微乎其微。

回想起来,我们的童年安宁而愉快。那曾是我的生命中最为蒙昧、隐秘的时期,如今看来,也是唯一一段特殊的、珍贵的、奇幻的时期。那时我和王乔,吃饭在一起,洗澡在一起,几乎同时睡着,又同时醒来,没什么烦恼,又肝胆相照,彼此包庇,却只有她会挨打。后来我问她有没有因此而恨我,她说没有。我说到底有没有,她说没有。但这与上一句回答的语气,已略微有那么一些不同。在她的人生中,这样的场景似乎上演过无数次。小时候我姑姑常如此逼问她一些尖锐的问题,而她为了保护我,势必遭来横祸。长大后我也常如此逼问她,直至她战战兢兢告诉了我一些令我无比震惊的事。只因她足够坦诚,才令人心疼。

可最后的结果,无外乎是我越帮越忙。她应该要怪我的,这么多年,我甚至没有帮到她任何重要的事。因而有时我会不自觉有这样的闪念。我想在某个特殊的层面之上,她一定责我甚深。我夺走了她的许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私隐,因而她如今坚持一个人漂泊,应该与童年时的阴影不无关联。她正不懈努力着,要与我们每一个人都脱离日常的关联,她也终于做到了,不知她是不是快乐,能不能释然。

而我和王乔真正开始作为独立的个人而存在,恐怕是从恋爱开始的。是因为爱,才有了殊途,也是因为爱,才有了谅解。直到那时我才发现,人与人之间,即使是在极其相似的环境下成长,竟也会产生迥异的偏好。但我们的成长之门,是从那一刻开始,才真正打开。

虽然那之前的人生,也并非毫无意义。可我并不了解王乔,如今我不得不这么说。虽然在内心深处,出于某种理解不透、又捕捉不牢的妥协,我不得不尊重这种不了解,尊重我们之间天然的不同。

P27-29

序言

虔敬趱程(代序)

这可能是第一次,我甚至不知道该对这部即将出版的小说说些什么。我并不擅长写作长篇,或许是受制于叙述方式或生活经历的局限,我更愿意在短小的故事中传达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因而对眼前的这部作品,我势必拿不出十足的自信。

它一定不完善,无论从小说的内部逻辑还是作为外观和载体的语言。硬要自夸些什么的话,我想说的是,至少它是我坚持虚构的又一次吃力的尝试。并且,它多多少少传达了这些年来(距离上一个长篇已长达四年整)在我身上所发生的细微变化。

那些奔腾流逝的悲喜曾令我无奈、伤怀,又不得不重整旗鼓去迎接新的丧失。或许人人都是这样吧,写作者也不会特别到哪儿去。我想,我如今的小说依然停留于“诉情”的初级阶段。它顶多因真情而可贵,而不能通过完善的面貌展示整饬的理性或娴熟的技艺。

值得一提的是,就读哲学系的四年中,我认识了许多有意思的朋友。她们不比许多人有名,却是我内心最为珍惜的灵魂之友。因为正是在那段日子里,我才真正开始密集地写作小说。没日没夜,甚至不为了发表。每一次写完,我都会把热烘烘的打印稿放到对铺茶拉的桌上。而等我出门遛完一圈回来,也许是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稿子又会回到我这边。首页用铅笔写着:“清新的俗丽”,或是“写得不错,没有进步”之类的评语——令人难以雀跃、却又夹带感激。

细想起来,在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时候,我最怀念的,不过是茶拉曾经留给我的诸多笔迹,以及她坐在我电脑前滚动鼠标的样子。因而,要谢谢她。也许她从不是我的粉丝,但她一度是我硬着头皮仍难掩期待的好读者。同样的期待,也分给《萌芽》的马赛克同学。

我一直记得三年前,茶拉在看了《下一站,西单》这个短篇以后曾经对我说:“那个变态女大学生的故事,还挺感人的……但以后还是不要写了吧。”我说:“可是它在网上很红哎!”她说:“但你要当一个真正的作家。”

我很珍惜每一个对我说过这句话的朋友,而事实上,这样的人不会超过五个。大部分给予我指导意见的朋友们,无外乎是想要将我引向一条更为实际的道路,而非去追寻生命中的那个可贵的“真”。但我同样感激他们,因他们曾真心为我着想。

我还想特别感激的一个人,是我本科时的导师汪行福教授。事实上,四年来我在哲学研究领域毫无建树,甚至从未付出任何艰辛的努力。我写了四年小说,自然会影响专业学习。但在我满腹牢骚、打算终止学业去社会上谋一份普通的文职工作之时,汪老师对我说:“你真的不要着急找工作,再读点书。你需要什么帮助的话,可以跟我说。”

“你心里还想读书吗?”他问我。

我想,这是在我漫长的求学生涯中,第一次听老师的问话,眼睛刹那间红了。回来以后,我很久都没有说话,茶拉问我工作找得怎样,很平静的语气,没有丝毫惋惜或嘲讽的意思。我也没有感到悲伤,却不可抑制地哭了很久。我觉得那会儿的我挺像是遇到米里艾主教的冉·阿让,突然间为过往糟糕的自己赧然汗下。

也许人一生中能感知圣光的机会并不太多,而一旦经历到,就会是永生值得铭记的体验。一个真正独立的人,不过是冉·爱让的苦行、苦修。这样的修行并不一定要在宗教场所,事实上它时时发生于世俗人间。要努力守护心中的善,即使路遇诱惑、困难,也要秉持最初的虔敬,将那些有意义的事业用心地坚持下去。

而写作小说在我的心中,一向是高尚的事业,因其致力于人类心灵世界的建构。而在这项伟大的艺术面前,我想我永远是一个不起眼的学生。我仅希望凭借我的不懈努力,每一次都能做得比上一次更好一些。下一次会比这一次更好一些。

感谢读者。

张怡微

2010年3月15日

后记

要感谢许多读者对《下一站西单》这个短篇的厚爱,令我有信心使之以更完整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以我这样的年纪和阅历,想要准确描述一个陌生城市的风致及其精神,是十分不合适的。所以思来想去之后,我还是选择了以我最熟悉的城市为主线,以至于不要显得过于虚假、矫揉造作。

虽然我的家在上海,但我记忆中的一切如今都已或正在努力被推倒和重建。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座城市的面貌已使我越来越感到陌生。因为我童年记忆中美好的一切都被摧毁了。它们正不由分说地被一种“更美好”的观念所取代。而关于上海的印象,也随着前赴后继的艺术生产的再造,演变得越发模糊、暧昧,光怪陆离。

奇迹般的是,许多宝贵的情感遗留,竟然是我在异乡时慢慢发现的。无论是琐碎的生活习惯、观念,还是纯粹的人与人之间心灵与情感的牵绊。而在其他城市短暂的居住和体验,所有道听途说的、感人至深的传闻,抑或是想象,也都是外部世界给予我内心的最宝贵的体验。

可无论作者怎样努力,小说所能呈现的永远是生活的局部。小说中的青春,也只能是局部的青春。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不免会想到那些曾经与我默契忻和的朋友们。是他们给予我怀念的勇气,纵使成文之后必定会留有一些遗憾,但我只是真心希望,它的诚意能够动人。

最后要感谢在我写作此部小说的过程中曾经鼓励我的人们。

张怡微

2010年3月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下一站西单(张怡微作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怡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45649
开本 32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1: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