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我国国学大师王国维、胡适、蔡元培有关评论《红楼梦》的三篇文章,即《<红楼梦>评论》、《<石头记>索隐》和《(红楼梦>考证》。
目前学界、文艺界围绕“红楼”的研究进行论争,在掀起“红楼热”之际,首次合集出版这三位国学大师的《谈红楼》,可以向读者提供一个对《红楼梦》价值的再认识的机会,并在读者面前展现大师们在学术论争中的风范和魅力。大家拿来闲读,也不无裨益。所忧为者也。
图书 | 三大师谈红楼梦/阅读世界人文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我国国学大师王国维、胡适、蔡元培有关评论《红楼梦》的三篇文章,即《<红楼梦>评论》、《<石头记>索隐》和《(红楼梦>考证》。 目前学界、文艺界围绕“红楼”的研究进行论争,在掀起“红楼热”之际,首次合集出版这三位国学大师的《谈红楼》,可以向读者提供一个对《红楼梦》价值的再认识的机会,并在读者面前展现大师们在学术论争中的风范和魅力。大家拿来闲读,也不无裨益。所忧为者也。 内容推荐 “过去钻研‘四书五经’,现在钻研《红楼梦》”,王小波的话说出了今日“红学”在国人心中的分量。当研究“红学”热潮迭起之时,重读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三大师的“红学”论著,将对今天的“红学”研究多有助益。本书收入我国国学大师王国维、胡适、蔡元培有关评论《红楼梦》的三篇文章,即《评论》、《索隐》和《考证》。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简洁的语言,从精神文化、审美学、伦理学诸方面,十分精辟地评论《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读者可以从不同视角来阅读我国这部古典名著《红楼梦》。蔡元培的《索隐》,以《石头记》的内容情节和人物作为主轴,作了周密的实证和评论,可谓“触类旁通”。他的结论是: “《石头记》之为政治小说,决非牵强附会。”后来胡适对该书进行了批评。在《索隐》第六版出版时,作者以自序的形式作出回应。他肯定了胡适对考证提出的两个问题, “搜集许多材料,诚有功于《石头记》”,认为人们“与文学书最密切之接触,本不在作者的生平,而在其著作。著作之内容……决非无考证之价值”,据此反驳了胡适的考证, “没有道理之消与”。胡适的《索隐》的研究方法是“笨谜”。最后呼吁“打破从前的种种穿凿附会的‘红学’,创造科学方法的《红楼梦》研究”。 目录 前言 《红楼梦》评论王国维 《石头记》索隐蔡元培 《红楼梦》考证胡适 试读章节 而解脱之中,又自有二种之别:一存于观他人之苦痛,一存于觉自己之苦痛。然前者之解脱,唯非常之人为能,其高百倍于后者,而其难亦百倍。但由其成功观之,则二者一也。通常之人,其解脱由于苦痛之阅历,而不由于苦痛之知识。唯非常之人,由非常之知力,而洞观宇宙人生之本质,始知生活与苦痛之不能相离,由是求绝其生活之欲,而得解脱之道。然于解脱之途中,彼之生活之欲,犹时时起而与之相抗,而生种种之幻影。所谓恶魔者,不过此等幻影之人物化而已矣。故通常之解脱,存于自己之苦痛,彼之生活之欲,因不得其满足而愈烈,又因愈烈而愈不得其满足,如此循环而陷于失望之境遇,遂悟宇宙人生之真相,遽而求其息肩之所。彼全变其气质,而超出乎苦乐之外,举昔之所执著者,一旦而舍之。彼以生活为炉、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彼以疲于生活之欲故,故其生活之欲,不能复起而为之幻影。此通常之人解脱之状态也。前者之解脱,如惜春、紫鹃;后者之解脱,如宝玉。前者之解脱,超自然的也,神明的也;后者之解脱,自然的也,人类的也。前者之解脱,宗教的;后者美术的也。前者平和的也;后者悲感的也,壮美的也,故文学的也,诗歌的也,小说的也。此《红楼梦》之主人公所以非惜春、紫鹃,而为贾宝玉者也。 呜呼,宇宙一生活之欲而已!而此生活之欲之罪过,即以生活之苦痛罚之:此即宇宙之永远的正义也。自犯罪,自加罚,自忏悔,自解脱。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之苦痛与其解脱之道,而使吾侪冯生之徒,于此桎梏之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夫欧洲近世之文学中,所以推格代之《法斯德》(今译《浮士德》)为第一者,以其描写博士法斯德之苦痛,及其解脱之途径,最为精切故也。若《红楼梦》之写宝玉,又岂有以异于彼乎?彼于缠陷最深之中,而已伏解脱之种子:故听《寄生草》之曲,而悟立足之境;读《胠箧》之篇,而作焚化散麝之想。所以未能者,则以黛玉尚在耳,至黛玉死而其志渐决。然尚屡失于宝钗,几败于五儿,屡蹶屡振,而终获最后之胜利。读者观自九十八回以至百二十回之事实,其解脱之行程,精进之历史,明了真切何如哉!且法斯德之苦痛,天才之苦痛;宝玉之苦痛,人人所有之苦痛也。其存于人之根柢者为独深,而其希救济也为尤切,作者一一掇拾而发挥之。我辈之读此书者,宜如何表满足感谢之意哉?而吾人于作者之姓名,尚有未确实之知识。岂徒吾侪寡学之羞,亦足以见二百余年来,吾人之祖先对此宇宙之大著述如何冷淡遇之也?谁使此大著述之作者不敢自署其名?此可知此书之精神大背于吾国人之性质,及吾人之沉溺于生活之欲而乏美术之知识有如此也。然则予之为此论,亦自知有罪也矣。 如上章之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若《牡丹亭》之返魂,《长生殿》之重圆,其最著名之一例也。《西厢记》之以惊梦终也,未成之作也,此书若成,吾乌知其不为《续西厢》之浅陋也?有《水浒传》矣,曷为而又有《荡寇志》?有《桃花扇》矣,曷为而又有《南桃花扇》?有《红楼梦》矣,彼《红楼复梦》、《补红楼梦》、《续红楼梦》者,曷为而作也?又曷为而有反对《红楼梦》之《儿女英雄传》?故吾国之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而《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不能自悟,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且以历数千里,冒不测之险,投缧绁之中,所索之女子,才得一面,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自非三尺童子,其谁信之哉?故《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且《桃花扇》之作者,但借侯、李之事,以写故国之戚,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故《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彼《南桃花扇》、《红楼复梦》等,正代表吾国人乐天之精神者也。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其大宗旨如上章之所述,读者既知之矣。除主人公不计外,凡此书中之人有与生活之欲相关系者,无不与苦痛相终始,以视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等,若藐姑射神人,■乎不可及矣。夫此数人者,曷尝无生活之欲,曷尝无苦痛?而书中既不及写其生活之欲,则其苦痛自不得而写之;足以见二者如骖之靳,而永远的正义无往不逞其权力也。又吾国之文学,以挟乐天的精神故,故往往说诗歌的正义,善人必令其终,而恶人必离其罚:此亦吾国戏曲、小说之特质也。《红楼梦》则不然:赵姨、凤姊之死,非鬼神之罚,彼良心自己之苦痛也。若李纨之受封,彼于《红楼梦》十四曲中,固已明(P19-22) 序言 本书收入我国国学大师王国维、胡适、蔡元培有关评论《红楼梦》的三篇文章,即《<红楼梦>评论》、《<石头记>索隐》和《(红楼梦>考证》。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简洁的语言,从精神文化、审美学、伦理学诸方面,十分精辟地评论《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读者可以从不同视角来阅读我国这部古典名著《红楼梦》。 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以《石头记》的内容情节和人物作为主轴,作了周密的实证和评论,可谓“触类旁通”。他的结论是:“《石头记》之为政治小说,决非牵强附会。”后来胡适对该书进行了批评。在《(石头记>索隐》第六版出版时,作者以自序的形式作出回应。他肯定了胡适对考证提出的两个问题,“搜集许多材料,诚有功于《石头记》”,认为人们“与文学书最密切之接触,本不在作者的生平,而在其著作。著作之内容……决非无考证之价值”,据此反驳了胡适的考证,“没有道理之消与”。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主张以考证的方法来研究《红楼梦》,而批评了他所说的几派“附会”的方法,“没有可靠依据,是一种很牵强的附会”,并列举了许多事例,来说明考证方法的优处,还通过考证著者曹雪芹的材料、《红楼梦》的不同版本这两个问题,具体而明白地指出:《红楼梦》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自叙的书。同时,他批评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的研究方法是“笨谜”。最后呼吁“打破从前的种种穿凿附会的‘红学’,创造科学方法的《红楼梦》研究”。 目前学界、文艺界围绕“红楼”的研究进行论争,在掀起“红楼热”之际,首次合集出版这三位国学大师的《谈红楼》,可以向读者提供一个对《红楼梦》价值的再认识的机会,并在读者面前展现大师们在学术论争中的风范和魅力。大家拿来闲读,也不无裨益。所忧为者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三大师谈红楼梦/阅读世界人文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国维//蔡元培//胡适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2462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07-02-01 |
首版时间 | 2007-02-01 |
印刷时间 | 2007-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1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5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