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五世纪下半叶,来自河陇的汉族移民在今天的新疆吐鲁番盆地建立割据小王国,史称高昌国,至640年为唐太宗所灭,高昌国历经一个半世纪。本书对这个丝绸之路上的移民小社会的历史作了介绍。然而,本书并不是一部系统的高昌国的社会史,尽管作者在篇章结构的设置上尽可能地把社会史相关的内容包容进去,但更多的则是从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出发,以作者认为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为重点,而较少从系统的社会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图书 | 高昌国(公元5至7世纪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移民小社会)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公元五世纪下半叶,来自河陇的汉族移民在今天的新疆吐鲁番盆地建立割据小王国,史称高昌国,至640年为唐太宗所灭,高昌国历经一个半世纪。本书对这个丝绸之路上的移民小社会的历史作了介绍。然而,本书并不是一部系统的高昌国的社会史,尽管作者在篇章结构的设置上尽可能地把社会史相关的内容包容进去,但更多的则是从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出发,以作者认为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为重点,而较少从系统的社会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目录 绪说 生态篇 第一章 环境与交通 一 地理位置、地形与交通 二 得天独厚—高昌的自然环境 三 移民人口与生态的变迁 第二章 资源与生计 一 一方水土—高昌的资源 二 引水溉田—高昌的精耕农业 三 饮食及其备制 四 高昌妇女长寿的饮食及其心理因素 社会篇 第三章 高昌政权与丝绸之路 一 公元三—五世纪的高昌形势 二 西域大概念 三 柔然与丝绸之路 四 诸姓高昌政权的建立与丝绸之路 第四章 河陇移民与高昌社会 一 张氏家族及其敦煌籍移民 二 两大移民集团的文化移入模式 三 移民集团的文化传统与高昌社会 四 敦煌移民集团与精耕农业的引进 第五章 麹氏王国历史上的一次政变 一 “解辫削衽”令的由来 二 “义和政变”始末 三 “义和政变”缘由新探 第六章 麹氏高昌国的衰亡 一 唐朝用兵高昌前西域的形势 二 高昌的国内态势 三 唐朝用兵高昌与麹氏王朝的灭亡 礼俗篇 第七章 高昌的宗教信仰 一 高昌与佛教东传 二 高昌国民的“天神”信仰 三 高昌人的佛教信仰 第八章 儒学在高昌 一 高昌版本的儒家经典 二 “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 三 习读“皆为胡语”考辨 第九章 高昌的传统技艺 一 “拿来”的丝织品 二 高昌地产丝织品 三 粟特人与高昌丝织业 四 唐西州的斜纹纬锦 五 其他手工业及其工匠考 第十章 高昌礼俗丛考 一 婚姻家庭 二 土木居室 三 男女服饰 附篇 一 “臧钱”与高昌对外贸易中的几个问题 二 从高昌人的健康长寿看我国中医的医学思想 三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与西域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高昌国(公元5至7世纪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移民小社会)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晓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4172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2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03-11-01 |
首版时间 | 2003-11-01 |
印刷时间 | 2003-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28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