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所了解的野生动物/国际动物小说品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我所了解的野生动物/国际动物小说品藏书系》中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方法,使读者感到信服。他描写的都是一些真实的动物,而不是徒有动物外表的人。他展示动物的心理时,强调的是仇恨、寂寞、饥饿、痛苦这些最基本的感情,而不是更为复杂的人类的思想情绪。他抓住动物的生存斗争这个关键,突出动物的个性,避免笼统的叙述。他的文笔简练,语言朴直。无论是传递信息还是构成紧张的戏剧冲突,效果都十分明显。

内容推荐

《我所了解的野生动物/国际动物小说品藏书系》是加拿大动物文学作家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娓娓讲述了他与野生动物为邻的那段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揭开了动物社会的神秘面纱。本书中有狼王罗勃、乌鸦银斑、棉尾兔豁耳朵、柯利犬宾果、狐狸疤脸、野马飞毛腿、黄狗乌利、松鸡红颈等动物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动物们的友爱、仇恨、寂寞、痛苦等丰富的情感世界。

目录

告读者

罗勃:克鲁姆堡的狼王

银斑:一只乌鸦的故事

豁耳朵:一只棉尾免的故事

宾果:我的狗的故事

斯普林菲尔德的狐狸

永不停蹄的野马

鸟利:一只小黄狗的故事

红颈:一只唐谷松鸡的故事

试读章节

和普通狼群相比,罗勃的部下是比较少的,只有几只狼。对于这一点,我始终不大明白。按常理,当一只狼所拥有的声望和权威扶摇直上时,就会吸引为数众多的追随者。要么是它就喜欢带领这么多只狼,要不然就是碍于它的脾气太暴戾,别的狼不愿人群。总之,在罗勃王朝的后期,它的麾下确实只有五只狼。不过,这些狼皆非无名小卒,个个闻名遐迩,它们的体格大都在普通狼之上。有一只狼仅次于罗勃,居于副首领的位置,也是一匹名副其实的巨狼。但即便是它,在体格和勇猛方面也远逊于它们的首领。除了两个统帅外,这个狼群中的其他几只狼也都赫赫有名。其中有一只美丽的白狼,这里的墨西哥人叫它“布兰卡”,据猜测是只母狼,可能是罗勃的妻子。另外还有一匹黄狼,动作异常迅捷。有传言说它曾几次在捕猎中为狼群抓获羚羊。

我们待会儿就知道,牛仔和牧人对这些狼有多熟悉了。人们时时见到它们,听说的次数就更多了。这群狼的生活和牧人们息息相关。他们是多么愿意将它们斩尽杀绝而后快啊。在克鲁姆堡,没有哪个农场主不乐意拿出一笔相当于许多牛犊的价钱,来换取罗勃的狼群中随便哪只狼的脑袋和毛皮。然而,这群狼看起来似有神佑。,人们想方设法都杀不死它们。它们不把任何猎手放在眼里,它们敢于戏弄所有的毒饵。至少有连续五年的时间,它们接连不断地从克鲁姆堡的牧场主那儿得到美味,甚至到了一天一只小母牛的程度。据此估算,这个狼群已经咬死了两千多头牛,而且都是肥美的小母牛。因为每次捕猎,它们总是要挑最好的牛下手。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一直认为狼总是饥肠辘辘,饥不择食,随时准备吞下任何东西。然而,罗勃狼群的情况却与此观点相去甚远。这些强盗总是皮毛光润、精神百倍,它们对于所吃的东西特别挑剔。对于动物的尸体,无论是老死,还是病死、毒死,它们连碰都不会碰。它们还拒绝进食被牧人们杀死的牲口。这些狼平素喜欢的食物是刚刚被杀死的一两岁的小母牛,而且只吃身上又肥又嫩的部分。对于老牛,它们是不屑一顾的。尽管有时也会逮一两只公牛犊或小马驹,但是很显然,公牛肉和马肉不是它们喜爱的食物。这些狼不怎么喜欢吃羊肉,可它们却常常杀羊取乐。1893年11月的一天晚上,布兰卡和黄狼咬死了两百五十只羊。这显然只是为了消遣,因为它们连一丁点儿肉也没吃。

上面讲述的,不过是我所知道的众多例子中的几个,却可以说明这群恶狼带来的祸患之大。为了消灭这群狼,牧人们每年都会尝试许多新花样。但是,不管牧人们如何竭尽全力,它们仍然生机勃勃地活着。

P6-P7

序言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生物学派生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动物行为学。传统生物学与动物行为学在学术观念、观察角度、研究手段和考察方法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传统生物学注重被研究者的共性,热衷于调查物种的起源和种群分布的情况,给形形色色的动物分门别类,根据动物的生理构造和特化器官,确定该归于什么纲什么目什么类什么科什么属,分析动物的食谱,解释某种动物与某种环境的依存关系,观察动物的发情时间与交配方式,了解动物的繁殖机制,等等。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的社会结构、情感世界和个体生命的表现投注更多的研究热情,透过动物特殊的行为方式,从生存利益这个角度来寻找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在研究动物行为的同时,其严肃理性的目光也注视人类行为,在动物行为与人类行为间勾画出一条清晰可辨的精神脉络,给人类以外的另类生命带去温暖的人文关怀。

我喜欢读动物行为学方面的书,每当浮生偷得半日闲,躺在摇椅上,捧一杯清茶,翻开奥地利动物学家、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动物行为学创始人康拉德·劳伦兹的《攻击与人性》,或者浏览美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先锋斗士E.0.威尔逊的名著《昆虫社会》,或者阅读西方最负盛名的动物行为学家罗伯特·杰伊·罗素的力作《权力、性和爱的进化——狐猴的遗产》,深深被大师们严谨的作风、渊博的知识、犀利的目光、翔实的资料、风趣的语言和无可辩驳的论点所折服,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精神引发巨大共鸣。我相信,动物行为学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能找出人类行为发生偏差的终极原因,是医治人类社会种种弊端的灵丹妙药,为人类把握正确的进化方向提供了牢靠的方位坐标。

这也许是我个人的偏爱,有点言过其实了。可动物行为学家们通过长期观察动物生活提供的许多例证,确实对人类社会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例如,解释大熊猫为什么会濒临灭绝,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人类大量开荒种地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二是大熊猫食谱单一,只吃箭竹,属于适应性较差的特化动物。但动物行为学家却另辟蹊径,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认为,大熊猫濒临灭绝除了环境和食谱外,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第一,大部分动物都有窝巢,尤其是母动物产崽期间都要寻找一个隐蔽安全的地方当作自己的窝,而大熊猫是典型的流浪者,头脑中没有“家”的概念,追随食物四处游荡,吃到哪里睡到哪里,产崽育幼期的母熊猫也同样如此,颠沛流离的生活对刚刚出生的幼崽来说显然是有害无益的,风餐露宿,再加上食肉兽侵害,幼崽存活的概率很小;第二,丛林里凡生存能力不是特别强而幼崽又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精心养育才能独立生活的动物,如狼、豺、狐、獾、鼠和鸟类等,大多实行双亲抚养制,雄性和雌性厮守在一起共同养育后代,而大熊猫生性孤独,雌雄间感情淡漠,只有性没有情,发情期雌雄凑合在一块做一回露水夫妻,完事后各奔东西谁也不认识谁,清一色的单亲家庭,母熊猫单独挑起抚养幼崽的重担,母熊猫通常一胎产双仔,但过的是没有窝巢的流浪日子,不可能一条胳膊抱一只幼崽走路,又没有配偶替它分担困难,只有在两只幼崽中挑选一只抱走,另一只幼崽就遗弃荒野了。单身母亲的日子过得好艰难,遭遇危险找不到帮手,头疼脑热得不到照应,稍有不慎唯一的幼崽便会夭折,繁殖后代、延续生命的链条就此断裂。

比照我们人类社会,许多人不珍惜温馨的家,把家看作累赘,把家看作牢狱,弃家不顾,离家出走,天涯飘零,去过所谓的潇洒生活,面对大熊猫濒临灭绝的事实,难道还不该及时醒悟吗?再看如今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独木难支的困窘,是不是也该从大熊猫生存路上艰难的步履里吸取某种教训呢?

在动物面前,人类常常犯自高自大的错误。人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总认为自己是高等生灵,其他动物都是低等生灵,自己是天地间主宰,其他动物是任人摆布的畜生。不错,人类是地球上进化最快的一种动物,会直立行走,会使用语言文字,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现代文明。然而,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地球上存在生命已有数亿年历史,人类的历史不过几千年,人类这种动物在进化成人类以前曾经过漫长的动物阶段,动物的本性在人类身上根深蒂固,人类不可能在几千年短暂的进化过程中就把数亿年养成的动物性荡涤干净。科学家证实,文化属性与生物属性是构成人的行为的两大要素。人的一部分行为受制于社会大文化,传统势力、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政治说教、宗教戒条、法律法规、民情民风、乡规民约不断修正和规范你的所作所为,迫使你去做这件事而不去做那件事,这就是人类行为的文化动因。人的另一部分行为受制于生物本能,贪婪好色、权欲熏心、天性好斗、自私自利、妄自尊大、好逸恶劳、贪图口福,嫉妒心强,又时时产生难以抑制的冲动,驱使你去做那件事而不去做这件事,这就是人类行为的生物动因。假如某人既带有合理的生物本能,又符合社会大文化的要求,就是一个真实自然的好人;假如某人完全抑制生物本能去迎合社会大文化的苛刻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一个虚伪矫情的假人;假如某人放纵生物本能,弃社会大文化而不顾,就是一个凶残狠毒的坏人。

有一句话说,人类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动物行为学剖析发生在动物身上有利于生存的合理的善的行为准则,让人类学习借鉴,变得更像天使;揭示发生在动物身上不利于生存的荒谬的恶的行为准则,让人类铭记教训,更自觉地远离魔鬼。

曾有某药物研究所做过这么一个令人发指——不——是令动物发指的实验:为了证实某种戒毒药物是否有效,人们给一只红面猴注射毒品。(实验本身就证明了人类对待动物是何等霸道、残忍和阴险,人类自己心灵扭曲得还不够,自己被海洛因毒害得还不够,还要把罪恶强加在无辜的动物身上。)两三次后,可怜的红面猴就成了吸毒者,一见到穿白大褂的管理员,立刻就会从铁笼子里伸出手臂,哀哀啸叫,恳求人们替它往静脉血管打针。倘若不满足它的要求,它就会用自己的脑袋撞铁笼子,撞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假如还不能达到目的,就咬自己的爪子和身体,把自己咬得满身血污。一旦人们掏出注射器,它就会跪伏在地下,猴嘴从铁杆间伸出来,谄媚地亲吻管理员的裤腿和鞋。过去它在动物园生活时曾被热水瓶烫过一下,因为条件反射作用,平时最害怕看见热水瓶了,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热水瓶走过来便会吓得躲起来。有一次它毒瘾发作,手臂从笼子里伸出来,工作人员提着热水瓶来吓唬它,它竟然无动于衷,将开水淋在它的手臂上它也不肯把手臂缩回去。这是只雄红面猴,被买来做实验品前,曾与一只雌红面猴相好。据动物园饲养员介绍,这对红面猴青梅竹马,卿卿我我,感情很甜蜜。管理员把那只雌红面猴牵了来,把它们关进同一只铁笼子,希望能由此减弱雄红面猴对毒品的过分依赖。它们分开时间也不过二十来天,天涯苦相思,意外又重逢,俗话说小别胜于新婚,那雌红面猴一见到雄红面猴,激动得浑身颤抖,恨不得立刻和雄红面猴紧紧相拥在一起,但雄红面猴却面无表情,冷冷地瞥了对方一眼,就像看到一只陌生猴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过了一会儿,雄红面猴毒瘾上来了,哈欠连天,鼻涕口水滴滴答答,抓住铁栏杆使劲摇晃,发出呦呦哀叫声。管理员从甬道走过来了,雄红面猴迫不及待地将手臂从铁笼子伸出去。雌红面猴出于好奇,也趴在笼壁上看热闹。雄红面猴大概以为雌红面猴要同自己争抢毒品,勃然大怒,揪住雌红面猴就穷凶极恶地厮打,比打冤家出手还狠,啃下一口口猴毛。抓出一道道血痕。要不是管理员闻讯赶来打开铁门救出遍体鳞伤的雌红面猴,后果不堪设想。雄红面猴被人类强行注射毒品后的行为表现,与人类社会瘾君子如出一辙,丝毫没有区别,同样丧失理智,丧失人格,丧失自尊,感情冷漠,道德沦丧,成为一具还在呼吸的行尸走肉。实验的结局颇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戒毒药物不起什么作用。由于过量注射海洛因,雄红面猴奄奄一息了,整整两天不吃不喝,有气无力地躺在地上,眼皮耷拉,连叫都叫不出声了,只有那条布满针眼的手臂还顽强地伸出铁笼子,手掌朝上瑟瑟发抖,做乞讨状。药物研究所决定最后给它注射一针大剂量毒品,减少它临终前的痛苦,让它在虚幻的快感中结束生命,也算是人类的一种仁慈。同时也决定,将那只雌红面猴牵来继续做相同实验。拿着注射器的管理员和那只雌红面猴几乎同时来到铁笼子旁。雄红面猴混浊的眼光落在雌红面猴身上,就像快要燃尽的炭火被风一吹又短暂地烧旺,那双垂死的眼睛骤然发出一道骇人的光芒。就在管理员针头快要刺进静脉血管的一瞬间,雄红面猴奇迹般地“复活”了,伸出铁笼子的前爪突然抓住管理员的手腕,把管理员拖进铁笼子里去,张开猴嘴一口咬住管理员的手掌。管理员撕心裂肺地惨叫起来,那只灌满毒品的注射器掉在地上,跌得粉碎。人们赶紧来帮管理员,七手八脚强行将猴嘴撬开,雄红面猴早已气绝身亡,只有那双猴眼还睁得溜圆,一副满肚怨恨死不瞑目的可怕模样。雄红面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幡然猛醒,天良发现,为了抗议人类的暴行,也为了不让自己所爱的雌红面猴步自己的后尘,做出了一只垂死猴子所能做出的反抗行为。较之人类社会那些执迷不悟心甘情愿在毒品泥潭里越陷越深的瘾君子和那些为了自己发财致富不惜将千家万户推入火坑的毒贩子来,雄红面猴似乎更配“人”这个高贵的称呼。

人和动物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人和动物之间的差别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在某些领域,人与动物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仅仅隔着一根头发丝的距离,稍有不慎,人就有可能变得像动物,甚至变得比动物还不如。

只要用心去观察,人们不难发现,在情感世界,在生死抉择关头,许多动物所表现出来的忠贞和勇敢常常令人类汗颜,让我们自愧弗如。

这就是动物小说的灵魂,这就是动物小说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为全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民族一代又一代读者所喜爱的原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所了解的野生动物/国际动物小说品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
译者 刘延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86025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7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2015301508
中图分类号 I711.84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4
15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