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吴思作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潜规则》与《血酬定律》合集重编。吴思的文字耐读而且很好读……只是那些力透纸背的思想常常令人寒噤,难以下咽,堵在心上。吴思属于大陆上为数不多,但是汇合起来却能构成高原厚土般文化底蕴的人。对事实的重新发现……正视了我们视而不见的事实,这事实的重现让我们震惊。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潜规则》和《血酬定律》的精华以及吴思的5篇新作,《潜规则》的大部分篇章都在其中——如《恶政是一面筛子》《皇上也是冤大头》《当贪官的理由》《摆平违规者》《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等等,端的精彩!

本书的文体,以叙事为主,辅以背景介绍,各种分析计算穿插其中。在我的个人经验里,由这三种要素构成的文体很适合解析各种人间对局,不妨以“解局”名之。如果以历史弈局为阐述对象,而对局各方的互动必定依次展开,呈现为一种历时性的不断演变的动态结构,那么,叙事善于追摄动态,自然应该占据核心地位。分析计算则是理解或预测结局及其均衡状态的必备工具。背景介绍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局外,拉开多维视野,建立不同时空之间的关系,表达多重弈局的套叠和交织。

目录

选编说明

第一编 潜规则:平民与官吏

老百姓是个冤大头

第二等公平

硬伙企业

第二编 潜规则:皇帝与官吏

恶政是一面筛子

皇上也是冤大头

当贪官的理由

正义的边界总要老

第三编 潜规则:官吏与官吏

摆平违规者

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

刘瑾潜流

第四编 策略选择:官吏和平民的武库

身怀利器

灰牢考略

庶人用暗器

洋旗的价值

第五编 隐身份:主体的演变

第六编 血酬和元规则: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

第七编 观念:营造心目中的利害

统论(代)

附录一

附录二

试读章节

垄断价格的比喻

对官府强加的第二等公平,中国人民好像存在着不分时间地点的广泛认可。如果打一个富于现代色彩的比喻,这很像是对某种垄断价格及相关的隐性支出的接受。七八年前我们装电话,要交五千元的初装费,像我这样不熟悉外边世界的普通百姓竟以为这规定公平合理,活该如此。在我眼里,这就是第一等公平。

我有点不满的只是他们收了钱还要拖你半年以上,不催几次,不走后门,安装工人就不来给你装。我当时也知道安装工人上门,按规矩还要塞给他们一二百元的辛苦钱,至少要塞他们两条好烟,不然装上了电话也未必能接通。就连这笔费用我也愿意掏,只要你别再没完没了地拖下去。我认可半年的拖延,也认可辛苦费,如果电话公司强迫我买他们的电话机,我也准备认可。这就是我眼中的第二等公平,也是我真正指望的公平。在整个过程中,一切都是我主动的,并没有人拿刀子逼我排队装电话,更没有人逼我往工人手里塞钱塞好烟,我愿意认账,我也不会告状和揭发。

在晚清官员段光清((镜湖自撰年谱》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的记载中,我看到了类似的故事。他讲了宁波渔民和商人购买海上安全的经历。

当时宁波外海不靖,海盗很多,渔民和商人的生意大受影响。这本来是清朝水师(海军)的失职,他们领饷吃粮却不干活。但是这又很正常。公务员偷懒,按术语说就是追求闲暇效用的最大化,这是很有名的,举世公认的,中国人民也是充分理解的。大家并不真指望官员们尽职尽责地为人民服务。他们也许有这种良心,但是没有这种必要。满清王朝垄断了公共服务业务,没有人敢和他竞争,所有竞争都叫造反,那是杀头之罪。

商人和渔民们没有办法,就自己凑钱激励水师,麻烦他们出海维护治安。这又属于一件东西卖两遍了。商人和渔民已经在各种税费中掏过钱,其中已经包含了供养水师维护海上安全的费用,现在却不得不再掏一遍。当然,并没有人逼他们掏钱,我们只能说他们是自愿的,他们认可了这第二等公平。更准确地说,是认可了自己的二等身份。

据宁波知府段光清说,这办法开始还管用,水师干活了。但是今年给了钱,明年又给了钱,一年一年地给下去,这笔钱好像又成了水师该得的一笔陋规,水师再次懈怠起来,渐渐又不干活了。另外一种解释是,海盗越来越厉害,水师缺乏训练,打不过人家,不敢出海干活了。不管怎么说,总是百姓花了两次钱,仍然没有买到海上安全。

好在——也许应该说坏在——清朝水师的垄断地位被洋人打破了。宁波的商人见水师实在不顶用,就掏钱请洋人的战船为他们保驾护航,又求段光清给洋人发了航行和入港的许可文书。过了不久,朝廷接到了报告,说北方海防发现有轮船“捕盗甚力”,查起来还有宁波知府发的许可文书。有一次洋人与海盗遭遇,炮战一场,一个洋人水手受了重伤,也击沉了海盗头子的船,从此威风大震。可见没有垄断地位的洋人拿了钱是真干活的,并不像清朝水师那样卖假货。

不公是易燃的危险品

最后我们看看张集馨是如何处理号草问题的。

他调来了驿站收草的大秤,经检验,果然是百姓所控诉的那种黑秤。于是张集馨下令另造官秤,同时宣布:按照每斤一文的官价支付草价,不许驿书和家丁“干没”。他说,对这种处理,“民甚欣悦,而州牧及丁胥皆不乐。”

这样就算完了?完了。没有提到敲诈勒索问题,没有追究贪污的责任,没有任何官员吏胥家丁为持续多年的不法行为付出任何代价。所有处理,不过是发一杆新秤,重申一遍正式规定。按照这种逻辑,不公平能够存在多年,难道就是因为缺少一杆准确的秤?就是因为缺少一纸不准贪污的规定?

在我看来,这样的处理与其说是处罚,不如说是鼓励。不处理,那些违法乱纪的人或许还有点心虚。经过这样一番处理,他们便可以放心了:告到省头那里,又指定名声不错的地区一把手亲自处理,最后又能怎么样呢?不过给了我们一杆新秤。过一年我们还贪污,还敲诈勒索,大不了再得一杆秤。这也能算风险吗?因此,他们的不高兴不过是暂时的。他们手里的加害能力并没有丝毫的削减,他们的反扑欲望已经在不乐中展现出来。有能力又有愿望,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他们前进的脚步呢?

后边的事情张集馨没有记载,我也就不知道了。但我估计当地百姓从此会死了告状的心。至于清朝全国通行的驿站潜规则,我读史不博,说不确实,但我敢确信:清朝在整体上没有实现儒家主张和《大清会典》规定的第一等公平,连第二等公平也未必能够普遍实现。以鲁迅“想当’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为标准,我们不妨把第一等公平称为臣民级的公平,把第二等公平称为奴隶级的公平。奴隶级公平没有普遍实现的证据,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山西代州的村长和老头告状十一年后,太平军起义爆发了,起义的旗号正是“太平”——其中就有特别公平的意思。不公平的感觉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几个好汉在公平奇缺的世界上敲出了几颗火星,全中国便翻卷起逼人的热浪。令人感叹的是:太平天国实际展现出来的内部关系,与他们那面漂亮旗号的差距,并不比《大清会典》与黑秤的差距近多少。

P18-21

序言

我以前出过两本讨论中国历史的书。本书是将那两本书的正编共二十五篇文章打散,重新辑为七编,并加入了正编之外的五篇文章。

在选编过程中,我试图把分散在两本书里的见解组合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把潜规则、隐身份、暗藏的主体、隐蔽的策略、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不同社会集团的观念,等等,塞入一个框架之中。宋诗有云:“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局”字似乎有这种包容力,于是以《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为书名,以规则、策略等与博弈有关的概念为编目分类的依据。至于各篇文章在原来那两本中的编排方式,读者可以在附录的原书自序中找到。

我的读书和写作缺乏计划性。虽然也有大致的方向,却往往“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好比同时烧着一百多壶水,平时只管砍柴烧火加壶添水,哪壶水碰上好柴,快烧开了,便多加两把火,哪壶先开提哪壶。上述三十篇文章就是三十只提下来的壶,其问的逻辑关系,事前没有设计,只好事后追认,难免有牵强之处。

《血酬定律与历史弈局》一文,是我在天则经济研究所的演讲稿。我企图用自己杜撰的概念建构一个体系,奈何才疏学浅,搭起的架子歪扭松垮,编在各篇之后,权充统论。

甘琦女士和黄集伟先生曾分别向我提议,编制一个“本书关键词表”,附在书中,让那些新杜撰的语词获得独立,自由生长。借用他们的灵感,我编制了“本书关键词语解释”,附在最后,兼作索引。在编制的过程中,分散的词语居然聚出了活气,它们相互勾连,开始叫喊和生长了。这是一番奇妙的经验。

本书的文体,以叙事为主,辅以背景介绍,各种分析计算穿插其中。在我的个人经验里,由这三种要素构成的文体很适合解析各种人间对局,不妨以“解局”名之。如果以历史弈局为阐述对象,而对局各方的互动必定依次展开,呈现为一种历时性的不断演变的动态结构,那么,叙事善于追摄动态,自然应该占据核心地位。分析计算则是理解或预测结局及其均衡状态的必备工具。背景介绍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局外,拉开多维视野,建立不同时空之间的关系,表达多重弈局的套叠和交织。

中国的历史记载汗牛充栋,各类叙事中凝结了无数先民前贤的血汗和智慧。转述这些叙事,领悟其中的高见和妙算,直接受惠于古老文明的深恩厚泽,我的感激之情如对天日,无从报答。惟有追随先贤,以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和创造,接续并丰富伟大的传统。

吴思

2004年3月9日

书评(媒体评论)

吴思的文字耐读而且很好读……只是那些力透纸背的思想常常令人寒噤,难以下咽,堵在心上。

——《新周刊》

吴思属于大陆上为数不多,但是汇合起来却能构成高原厚土般文化底蕴的人。

——台湾《中国时报》

吴思的著作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创造了大量有“本土特色”的新概念,如潜规则、合法伤害权、血酬……这些早已存在于我们心里的东西,一经命名,立刻就凸现出来,变得可以研究,也容易研究了。

——《博览群书》

对事实的重新发现……正视了我们视而不见的事实,这事实的重现让我们震惊。

——《厦门晚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吴思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312547
开本 16开
页数 4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4-04-01
首版时间 2004-04-01
印刷时间 200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30.5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25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