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海夜话(教育与社会问题对话)
内容
编辑推荐

《衡山夜话》的姊妹篇。兼容通俗与学术、并包内敛与张扬,使读者亲历对话现场,感受对话氛围,参与对话进程,拓展对话空间。从“衡山”到“东海”的命名“路径”,是虔望“仁”、“智”境界的提升,追求“山”、“水”意味的融通以及渴慕“恒定博大”的象征。

内容推荐

本书的副标题:教育与社会问题对话,折射出问题取向的拓展和深化。而对话的风格,则一如往昔:保持各自的率性诚真,因而更能相映成趣。“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国的古训,诚如雅斯贝斯所说,人类的统一既不能从科学的普通概念、也不能从一种普遍的宗教、更不能从一种基于理性和常识的传统语言中来实现,“统一仅能从历史性的深处获得,不是靠一种普遍可认知的内容,而是靠属于不同历史、在不断交换意见中的无穷的对话,并将高尚的争衡提升到顶点。”本书兼容通俗与学术、并包内敛与张扬,使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中,亲历对话现场,感受对话氛围,参与对话进程,拓展对话空问。50个问题的展开,时而疾风暴雨,时而和风细雨;或奇峰壁立,或小溪潺潺;野花与杂草并陈,眼泪与笑声齐洒。嬉笑怒骂,是否成了文章?心中惴惴,未为安宁。好在三人谈的长处,是“以偏纠偏”,在“正一反一合”的理性逻辑中,对峙所产生的张力,或许更能激发、增强观众的阅读兴味和思考深度。而从“衡山”到“东海”的命名“路径”,是虔望“仁”、“智”境界的提升,追求“山”、“水”意味的融通以及渴慕“恒定博大”的象征。

目录

序言

1.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

2.绿色教育和人文教育

3.感恩——人性的酵母

4.杭州“西点学校现象”

5.青春期与性教育

6.伦理学与科学

7.语言、文化与强国意识

8.榆社县教育改革

9.卢安克的教育情结

10.丛飞:当代武训精神的传承者

11.“海龟”变“海带”

12.What·How·Why

13.托马斯教授的价值

14.“读书”与“造书”的婚姻危机

15.公信力与新闻教育

16.十二年义务教育·211工程·民工子弟学校

17.西安翻译学院排名风波

18.公共危机教育

19.走进中南海:中国和平崛起能否实现?

20.中国的赶超情结

21.从招商团海外印象看干部教育

22.官员说话的风格

23.政策、思想和文化“暴力”

24.媒体:风向标与利益

25.财政预算的意志与妥协

26.行政成本与“直选”

27.“闲不住的手”与“看不见的手”

28.档案制度的口述历史

29.方程式比政治更重要

30.现代化的利与弊

31.城镇化与农民

32.社会分层的语言外壳

33.提倡节约社会

34.循环经济与文化模式

35.体验经济与生活方式

36.贤妻良母·职业女性·第三种人

37.一个小偷惯犯的生活解析

38.足球流氓

39.财富人生

40.李敖——有话可说

41.生与死的思考

42.宗教信仰

43.时尚

44.动漫

45.幽默

46.咖啡·酒·音乐

47.手机短信与文化消费热

48.影视文化与艺术

49.吃的经济与文化

试读章节

葛:还是回到对开头提到的有关性行为调查的评论中,目前的青少年首次性行为时间已经提前到平均17.4岁,可以容忍这种行为,但在性教育方面还是可以展开一些话题的。既然你提到杨、翁忘年恋,我想所讨论的就不只是友谊、责任,而是婚姻,这与我们讲的这个主题有很大关系。我仍然以为无论是学界德高望重的杨振宁还是追求超越现实之美的翁帆,他们可以有多少个结合在一起的美丽理由,但不可否认,这对女子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和伤害,它以牺牲女子健康的生理或情爱诉求作为代价,当然此论仅为一家之言。

我们将“SEX”作相对宽泛的理解,就可将恋情、情爱、爱情的问题包含其中。最近网上在热评那英等四位女性主演的36集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上海电视台正在热播,偶尔打开电视也看到其中片断,里面的场景和气氛给人的感觉是某种肤浅、表面、直白乃至无病呻吟。其中讲到一位女主角与一位异性相处,纯粹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跟另外一位相处,则是为了达到精神上的满足。这真是戏说了:性情与爱情在这些人之中完全可以分割、各自独立。由此可见,今天青少年首次性行为提前9岁的调查完全可信,因为一些“说法”是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完全可以分开,性行为和爱情在青年人的观念里完全可以割离。虽然我们这一代因为处于高压意识形态控制之下,平均到了26岁才出现首次性行为,但目前的青少年在法定结婚年龄之前好几年就可进行性体验,这似乎也不是一件让人乐观的事,某种程度上隐含着危机,因此重视当前青少年的性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诚如金老师所言,人类繁衍生息观念在性行为中应该占据核心位置,从社会角度上说,人类繁衍就是“性的责任教育”,而不应该仅仅看到性是人的本能行为,这无异于动物。抓住了这两点,我想对性体验、性行为可能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金:刚才你提到的《好想好想谈恋爱》,我觉得名称就取得很怪,你谈恋爱就谈恋爱呗,谁还阻止你谈恋爱啊。如果在三四十年前说这样的话,大家都心照不宣,但在目前的社会下发出这种无病呻吟的感慨简直莫名其妙一一虚假、作秀、矫情!

P70

序言

金忠明

2005年9月30日晚上,国庆节前夕,为《东海夜话》的最后一个问题对话,三人又聚会一处,这使我想起1999(己卯)年的岁末除夕,在举世欢迎新千年的不绝喧哗声中,也是三人聚首在衡山路的咖啡馆,在舒缓的古典音乐背景下,为《衡山夜话》一书划上最后的句号。

30年前,一提“夜话”,就是“三家村”里的黑帮分子秘密炮制的“毒草”,而不是个体生命在深夜扪心自问的反思和独白(如曾子的“三省吾身”和孟子的“存夜气”)。时推势移,当《衡山夜话》出版后,却出乎意料地受到读者好评。从西部黑油之城的克拉玛依到东海之滨的百岛之县洞头,从南疆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到北国冰雪之城哈尔滨,到处都有学生或友人来电来信索要或请购此书。这自然令人欣慰,也印证了一个时代的巨大变迁。

“对话”正渐渐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常态:学术论文的商榷辩难、电视台的时事论坛、居民小区的管理协议、人大立法的市民听政……乃至多种样式的学术“茶馆”和艺术“三人转”在各类媒体上喧腾起伏,映衬出当代社会民主意识空前的觉醒和理性精神的逐步显现——毋庸讳言,其间也夹杂着若干浮躁、轻率和莽撞。古代哲人孔子的“叩两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当代智士哈贝马斯的交往对话理论模式、弗莱雷的平等对话教育模式,交相辉映,且日渐渗入学校和社会的底层。从“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到“逻辑与对话的整合”,凸显对话精神、对话途径下真理的相对性、个人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以三人对辩风格贯穿数十个教育与社会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并连缀编辑成书的尝试,不敢说“空前”,但短视所及,似乎仍是“仅有”,则窃窃然心有所喜。不知不觉问,我们各自经历了“不惑”之年向“知天命”之年进而“耳顺”之年的流变,真是六年弹指一挥问。其问的旧问题似乎未去,新问题又接踵而来,而我们这些“问题中人”(仿梁漱溟语)命定的职责就是思考和记录,在且“惑”且“知”中趑趄前行,与学友们分享着探索的痛苦和快乐。

本书的副标题:教育与社会问题对话,折射出问题取向的拓展和深化。而对话的风格,则一如往昔:保持各自的率性诚真,因而更能相映成趣。“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国的古训,诚如雅斯贝斯所说,人类的统一既不能从科学的普通概念、也不能从一种普遍的宗教、更不能从一种基于理性和常识的传统语言中来实现,“统一仅能从历史性的深处获得,不是靠一种普遍可认知的内容,而是靠属于不同历史、在不断交换意见中的无穷的对话,并将高尚的争衡提升到顶点。”本书兼容通俗与学术、并包内敛与张扬,使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中,亲历对话现场,感受对话氛围,参与对话进程,拓展对话空问。50个问题的展开,时而疾风暴雨,时而和风细雨;或奇峰壁立,或小溪潺潺;野花与杂草并陈,眼泪与笑声齐洒。嬉笑怒骂,是否成了文章?心中惴惴,未为安宁。好在三人谈的长处,是“以偏纠偏”,在“正一反一合”的理性逻辑中,对峙所产生的张力,或许更能激发、增强观众的阅读兴味和思考深度。而从“衡山”到“东海”的命名“路径”,是虔望“仁”、“智”境界的提升,追求“山”、“水”意味的融通以及渴慕“恒定博大”的象征。

感谢林炊利、张欣童两位青年学友记录了对话全程,林炊利又协助编辑和校订了文稿。感谢编辑金勇先生,12年前他刚从澳大利亚进修后归国,接手编辑的第一部书稿就是《中国教育简史》,六年后《衡山夜话》又经他编发,再跨六年,而今的《东海夜话》可谓是第三次握手,每次愉快的合作都令人回味。感谢师大同仁安国、大汇两兄,他们对学问的执着、对社会的炽诚给本书增添了光彩,也留给我美好的记忆。

做《东海夜话》对谈录,经历了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挥汗如雨的盛夏酷暑,然后是近日的“天凉好个秋”。半年多时问里,遭逢父亲病危住院,女儿高考煎熬,自己为教学与科研缠磨。为子、为父、为师三重责任,不敢稍忽;医院、家庭、学校三点一线,来回奔波。庆幸的是,父病渐趋缓转,女儿因此萌发的学医志向天遂人愿,而《夜话》续集亦见成型。感慨之余,涌上心头的真是“感恩”两字。

孔子对“惑”的定义是内心的矛盾和情感的对抗,所谓“爱欲其生,恶欲其死”,欲生欲死,此为大“惑”。“崇德辨惑”是孔门之徒的日常课业,然而,理性的探讨(“辨”)是否无涉感情的波动(“惑”)?可知“四十不惑”真是凡人难以企及的圣人之境。孟子有言:“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七篇,雄文滔滔,旨在“正人心,息邪说,距波行,放淫词,以承三圣(大禹、周公、孔子)”。千载而下,慕追贤风,野人献芹,敬祈一得。

按科学设计,上海的“东方明珠”在飚风中摇摆可达一米以上,可谓“风中潇洒起舞”,恰好维系了自身的稳态。社会也需“弹性空间”来协调、维系和谐的构件。《衡山夜话》曾以钟摆一例,喻人类社会的动态平衡是“有活力的和谐状态”;《东海夜话》继以50个问题的深度剖析,或许仍然是注入社会的“和谐元素”?

我们期待着,这些发酵因子,经风雨,见世面,终成正果。葛大汇

我要给书作序,但脑子里却萦绕着我曾问大家的那个“最喜爱什么山”的问题,不可自已。以至于我发现,只有待分析了这个奇怪的心理之后才能回到写序这件事中去。很多人喜欢黄山。但我一直喜欢的是泰山。然我讲的是什么泰山呢?其实不是指那条去南天门的、两旁布满松林柏涛的观光通道,而是指泰山背面(可能是北坡?)的那一片巨大的、一直连到天边的石岩峭壁。它很少叠皱,简直就像把新疆的戈壁滩竖起来的样子,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个人。十几年前我去的那一刻,白花花的太阳光正照在上面,我被镇住了,很多往事浮现在眼前。

我为什么感动呢?现在分析起来,这里面可以抽象出三个元素,第一是我有过的种种经验,因为这突兀与寂静使我有机会回想往事。第二是那场景实际上还并没有完全“与世隔绝”,有一排被晒裂了的陈旧的电线杆一直排到很远的看不到的地方,那里一定会有人家,而且我只要一回身疾跑十五分钟就可以回到南天门的那条挤满旅游者的道上去。第三是这一堵巨大的岩石,它在阳光中像一张幻影般的镜子!实际上这“我的经验”有很多都写进《东海夜话》了——我们三个人的对话。例如我的妈妈提着我的耳朵催我跟着她去她任教的学校读书,我白胖胖的,翘着嘴巴像没睡醒的样子;后来,我在黑龙江上山下乡,一下子走进了真正的自然环境,我曾借那些从麦田连到森林的小路开始思考社会制度与我的关系;后来,比如现在,我关心素质教育实现的条件问题,我关心政府的态度与教育经费投入的关系,我关心这一届政府的政策与以往的某些差异与变革,我关心我的某些建议与其他学者的区别并努力辨认他们关于权力与人性的观点,很多时候我还会把各种政治现象与美学倾向联系在一起。那么,我在《东海夜话》里谈的纯粹是我的意志吗?不是。你看,我“热爱泰山秃岩之恐惧”(也可以称敬畏感,我曾真在黑龙江的原始森林里迷过路),是因为我“随时可以回到人群中去”,我的骨子里是从众的。因为我安全,所以我才敢“享受”批判性思维的快乐,才敢离开“合群”而另辟蹊径。我想大多数的人都会这样。那么这样的批判或与众不同的行为是虚假而不正直的吗?也不是。因为,我想人的品质就是敬畏人生于其中的制度,我的批判只是在这稳固的制度中期望对别的个人发生影响罢了——任何人的思考与写作都是在当下的制度中发生的。

可见,任何“我”的意志和“众人正在维持”的东西都不可能单独地成为制度变革的原因,但是,这两者确实在相互影响着、作用着。于是,久而久之,在时间的迁移中变为另一种制度(以往通过武力的变革即革命,在今天看来是要避免的)。这时间就是历史的客观规律,就是那太阳光执着地、静静地晒着泰山石岩峭壁的情景,千年万年地照下去,见证着“我”与“制度”变化的过程。这就是上面抽象的第三个元素。大概也就是泰山进入我的序的缘由:泰山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因为时间(历史)感人;时间之所以如此感人,是因为太阳顽强地照射着它。我感悟太阳的热情,并把这样的感悟通过我们的《东海夜话》献给读者。唐安国

忠明和大汇两位已为即将问世的《东海夜话》写了很精彩的序言,本不想再提笔,但既为三人谈,序缺一总归有些遗憾,那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吧。

在我们三人中,他们两位是学文科出身,而我是学理科后改学教育学的,这使我们观察和分析教育和社会现象的兴趣和角度多有不同,我也许更偏重于理性和实证,不如他们两位富有激情和感性。我想,正是因为我们学科背景的差异,致使我们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认识和剖析出现横与侧之分、巨与细之别。

与他们两位相比,我年长一些。按照上海人的说法,今年刚好进入花甲之年。女儿也已经成家,这些使我对生活的感悟比他们更加“前移”一些,比如当谈论高考、儿女读书问题的时候,我对这些已经淡出,但金老师和葛老师两位的孩子还在上学,他们对这些问题可能更加关注;如果讨论孩子的婚嫁,我的体会可能会更加直接。我们之间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存在一个“相位差”。这种差别也恰好使我们站在各自人生的不同阶段上来认识社会和教育现象,也许能针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认识。

总之,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年龄都会导致我们对特定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如果加上性别、民族、信仰、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那么一定会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精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海夜话(教育与社会问题对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忠明//葛大汇//唐安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45922
开本 32开
页数 5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3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52-53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6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