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兵略(兵战商战智慧全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写得确实好,但是孙子的精妙非上智不能理解。而戚继光很平实,很讲实用,他的兵法拿来就可以照着用,每一条都是切实的,这是他的一个特点。所以,“抗倭名将治军用兵对敌方略”现在成了“龙头企业管人用人葵花宝典”。兵战商战智慧用书,帮您进一步了解戚继光的思想光辉,汲取精华,为我所用,在现代生活中“百战百胜”、化解危机,立身于不败之地。

内容推荐

《纪效新书》作为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的军事名著,是我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在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中关于权谋、形势、阴阳、技巧等几个方面的见解之独到、论述之精辟,堪与《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世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兵书相媲美。  

商场如战场,许多知名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将《纪效新书》作为培养企业人才的必读书籍。在此,希望这本书同样可以帮助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戚继光的思想光辉,汲取精华,为我所用,在现代生活中“百战百胜”、化解危机,立身于不败之地。

目录

序言

引子·明末倭祸

第一篇 旷世兵书——《纪效新书》

卷一·束伍篇 

原选兵

募兵练军——戚家军横空出世

迪斯尼:员工素质比经理重要

原授器

戚家军鸳鸯阵大破倭寇双刀阵

“对症下药”与“因材施教”

原束伍

明朝的军事力量

决定一切的企业制度

卷二·紧要操敌号令简明条款

兵行险招拜大将

物美:随心所欲不逾矩

卷三·临阵连坐军法篇 

身先士卒,戚家军军令森严

跨国企业腐败行为曝光

卷四·论兵紧要禁令篇 

不许说话

戚继光、俞大猷平海荡倭

“沉默是金”

军法无情

恩威并用的治军之道

亲情型管理

卷五·教官兵法令禁约篇 

穰苴痛斩庄贾

任人唯亲的王安电脑公司

卷六·比较武艺赏罚篇 

武艺

赏罚

曹操割发代首

狗与人的比喻

卷七·行营野营军令禁约篇 

扎野营说

戚家军福清剿倭

立足中国的肯德基

卷八·操练营阵旗鼓篇 

战胜追贼防伏之法

交锋之法

避三舍:晋楚之战

“农村包围城市”的华龙战略

卷九·出征起程在途行营篇 

孙膑智斗庞涓

奇瑞汽车的海外战略

卷十·长兵短用说篇 

马拉松之战

猴子搏大象——哈勒尔大战宝洁

卷十一·藤牌总说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

美国信用卡泄密事件

卷十二·短兵长用说篇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残酷的巷战

丰田:“狭窄河道里的超级坦克”

卷十三·射法篇 

养马

匈奴:强弓劲马驰骋欧洲

阿迪达斯:运动技术的革命

卷十四·拳经捷要篇 

事必求实的戚继光

盲目上马——耐克i2事件

卷十五·布城诸器图说篇 

戚继光渡泥滩横屿歼灭倭寇

“非典”给应对危机带来的思考

卷十六·旌旗金鼓图说篇 

梁红玉竖旗击鼓退金兵

品牌的故事——SONY的由来

卷十七·守哨篇 

张巡坚守戮战安史叛军

惠普破围战:侦察打开缺口

卷十八·治水兵篇 

朝日大海战——闲山岛大捷

美国西南航空的崛起

战船器用说

美日珊瑚海航母大战

戴尔的直销理念

第二篇 大战之道——戚继光兵略补遗

算定之战

戚继光围剿吴平

李唐败窦建德虎牢之战

判断失误的代价——英国巴林银行破产事件

灵活用兵

秦赵长平之战

楚汉潍水之战

小灵通的扰乱哲学

攻守皆备

朱元璋大破陈友谅

甲午之年决战平壤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百年对弈

集中兵力

戚继光仙游解围战

明与后金萨尔浒之战

IBM:专注核心业务

附录:

戚继光一生评述

倭寇之谜

戚继光抗倭船队

试读章节

【兵略战例】

      戚家军鸳鸯阵大破倭寇双刀阵

倭寇在入侵的初期,几乎战无不胜,主要原因在于战术的优势和武器的精良。他们能极其熟练地使用双刀,并且和近旁的伙伴保持密切的联系,互为呼应,协同作战。史载:“倭寇临阵,惯用双刀,手舞双刀,刀长五尺余,手腕运动,开锋甚长。其刀飞,通身如雪,无间可击。”

所谓双刀,其实是一长一短配合使用。明人周楫的《西湖二集》卷34《胡少保平倭战功》中讲道:“原来倭寇交战时,左手持着长刀杀战,却不甚便利,其右手短刀甚利,官兵与他交战,只用心对付他左手长刀,却不去提防他右手短刀。所以虽用心对他长刀之时,而右手暗暗掣出短刀,人头已落地矣。胡宗宪细细访知此弊,下令军士专一用以对付他右手短刀,因此得利。”同类记述还有很多。同时,倭寇最善整磨刀身,使之经常保持光亮锋利,作战时可以立断坚韧,在日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也给明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威慑效应。最喜欢采用的作战队形是所谓“蝴蝶阵”。郑若曾《筹海图编》卷二云:“倭夷惯为蝴蝶阵,临阵以挥扇为号,一人挥扇为号,众皆舞刀而起,向空挥霍,我兵仓皇仰视则从下砍来。”

由于官军屡战屡败,朝廷不得不调集武艺高强的少林僧兵和勇猛剽悍的土司兵与倭寇作战,但也无济于事。

对于日本刀的这些长处,一些优秀的明朝将领,都曾认真加以研究,寻求对应办法,同时也用心引进其刀法,借以提高明军的战斗力。这中间,戚继光具有荜路蓝缕之功。戚继光不愧为一位精研覃思、雄才大略的杰出人物。针对倭寇善于各自为战以发挥长刀优势的特点,他从民间武艺中吸取了大量技艺,创制了“长短兵迭用”的“鸳鸯阵”法,以集体的“齐勇”来对付单个倭寇。

鸳鸯阵的基本阵法是以12人为一队,最前面的一人是队长,次两人持牌,一持长牌,一持圆牌。长牌圆牌面积大,可防敌人的倭刀、重矢,并掩护后面的队伍继续前进。其他9人的配备是这样的:再次两人持狼筅(用竹做的一种武器),再次4人持长枪,再次两人持短兵器,最后一人为火兵即炊事兵。这个阵法在作战时“二牌并列,狼筅各跟一牌,长枪每二支,各分管一牌一筅。短兵防长枪进的老了,即便杀上。筅以救牌,长抢救筅,短兵救长枪”。这种阵法;不但行动灵活,并有较大的杀伤力。

鸳鸯阵队列的根据,是按士兵的体质不同,编成一个战斗小组。如力气大有胆识的可以持牌,身体健壮的可以持狼筅,按士兵各自的特长,持不同的兵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士兵的战斗力。这种阵法,还可以因时变化,一队可以分成两队,叫两仪阵,人分成两队,兵器也随人各分成两队。还可以由两仪阵再变成“三才阵”,队长居中,两边配以两狼筅、两短兵,左右两冀各有一牌、二长枪。这样一个队列,就是把纵队变化成横队,12个人同时在一条战线上展开。

鸳鸯阵后来又配上鸟铳手、弓弩手、火箭手,组成步兵大营,下分前、后、左、中、右五营,如遇敌人的大部队,前营正面出击,左右两营由两侧配合,中营居中指挥,后营是预备部队,或作伏兵,或作支援、策应。

戚继光所招募的士兵大都属于淳朴可靠的青年农民,而“鸳鸯阵”的战术,也是针对这些士兵的特点而设计的。他曾明确地指出,两个手持狼宪的士兵不需要特别的技术,体力过人就足以胜任。而这种狼宪除了扫倒敌人以外,还有隐蔽的作用而可以使士兵壮胆。

士兵入伍以后,即按鸳鸯阵中所定位置一一编好,不得任意改变,违者严罚。每哨、每官、每总也都在军中占有特定的位置,整个军队军纪严明,便于指挥,联成一气,进退犹如一人。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在胡宗宪的指挥下,明军对舟山附近的倭寇发起进攻。戚继光奉命前往温州狙击倭寇。在瓯江北岸,戚继光率军将倭寇阻截了下来。但是倭寇根本不把戚继光放在眼里,明军将领败在他们手下的已经不胜其数。于是众倭寇挥舞这双刀向明军恶狠狠地扑来,气势着实嚣张。戚继光的军队本是新军初练,不免有些畏惧。但是戚继光不为所动,沉着下令士兵摆开鸳鸯阵准备迎战。藤牌手和大枪手听令做好了迎敌准备。

倭寇看到明军阵前列开了一排排的藤牌手,可是他们并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他们以前也与类似的明军交过手。他们知道,藤牌手一手使藤牌,另一手使刀,根本不如他们双刀来的灵活迅猛。冲锋的倭寇满以为只要一阵猛冲,明军就会立刻崩溃逃窜。可是就在他们双刀还够不着藤牌的时候,突然明军从藤牌后面伸出一杆长枪来,直刺倭寇的胸口。逢此突变,倭寇当时即被刺倒数十人。后继的倭寇冲上来全力与长枪交锋,却冷不妨,藤牌手的单刀又从近处夹击上来。倭寇一时不知如何应对,难以抵抗,伤亡惨重。倭寇头目见势不妙,一声呼哨,带队纷纷撤退。明军顿时士气大震,各哨一齐杀出,大获全胜。

但是败退的倭寇并没有意识到明军的新式战术,以为只是一时大意所致,如果认真对付,戚继光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于是他们重新集结队伍,认真地派兵布阵,再一次向戚继光的部队杀来,妄图一洗前耻。可是他们又一次在藤牌前败下阵来。他们的双刀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在戚家军的藤牌、长枪和单刀面前挥舞双刀的倭寇只有被屠戮的命运。这时他们才意识到他们贯用的双刀遇到了克星,他们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明军可怕的战斗力。

【活用经典】

“对症下药"与“因材施教”

华陀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医术高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华佗传》里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州官倪寻、李延同时请华佗看病,他们两人都说是头痛发烧,身体不适的感觉也是一模一样。华佗为他们诊断病情之后,给倪寻开的是通导的药,但是给李延开的却是发散剂。二人不解,责问华佗。华佗回答说,你俩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是由内部积食引起的,因此要用泻药,而李延的病是因外感风寒引起的,所以用的是发散剂。你俩的病因不同,自然得对症下药,用不同的药方治疗。两人按方服药,果然药到病除。这就是“对症下药”。

后来,“对症下药”这一成语,就用来比喻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

“因材施教”一词,源于朱熹对孔子教学实践的概括,他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师长。他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

“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

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他们都需要你去照顾,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

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先生!我从您这里听到的那些仁义之道,就应该立即去实行吗?”

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这下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

“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不可以马上实行。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勇武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子路性子急躁,问“闻斯行诸?”孔子说“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劝他三思而后行;冉有性情和缓,问同样的问题一“闻斯行诸?”孔子就教他“闻斯行之”,不要犹豫。这就叫“因材施教”。  【兵略智慧】

无论是戚家军的“原授器”篇,华佗的“对症下药”,孔子的“因材施教”,都是同一个主张: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观点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并非陌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运用它的却寥寥无几。须知事物虽有同,却也有异。只看到同,一干事情俱用一种方法是一种处事之道;既看到同,也看到异,各事物差别处理,又是一种处事之道。自然,前者比后者省事得多,但是,这也恰恰是造成平庸与卓越之差别的根源所在。

P11-17

序言

战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我国历史上抵御外侮、反抗压迫的许多气势恢弘的战争和战役,表现了历史的智慧,也留下不少值得后人记取的经验。在明朝后期的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的名字不得不提,他不仅是抵御倭寇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才华卓著的军事家。在我们敬仰他的同时,更应该研究他所留下的思想精华,并于现时代发扬光大。这是于己于人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事,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戚继光(1528—1587年),明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赴浙御倭寇,守宁波、绍兴、台州,后改守台州、金华、严州。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召募金华等地农民、矿工三千余人,严加训练,建“戚家军”。分为水师、步兵、骑队等,备有火器,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嘉靖四十年(1561年)破倭于台州。次年援闽,连破横屿、兴化诸倭。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再度入闽,获平海卫大捷,歼倭寇两千余人。因功迁都督同知、福建总兵官。后赴粤,助俞大猷抗倭。隆庆元年(1567年)被张居正调往北京,镇守蓟州,屡败蒙古诸部,进左都督。

戚继光曾作诗《马上行》: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这正是戚继光一生戎马倥偬,驱驰神州南北大地的真实写照。戚继光精忠报国,历久弥坚,尤其是他那抗倭斗争的军旅生涯,岁岁月月都闪烁着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思想光华。

戚继光不但战功显赫,而且文武兼备,才华卓著。他在抗倭、镇北之余,还大量写作,主要的军事著作有《纪效新书》、《纪兵实纪》等。

《纪效新书》十八卷,在继承、借鉴古代阵法、战法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的敌情(倭寇)、地形(江南水网地带)、火器等特点,创造性地制定出以十二人为基础的“鸳鸯阵”与“三才阵”。已接近于近代散兵群、散兵行的形式,鲜明地标志着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的特点。

在战法上,也有了开进、展开、野战进攻、合围、逐次抵抗(交互掩护撤退)等近代战法和行军、宿营、侦察、警戒等各种战斗勤务,以及物资保障等。所有这些,都在前代兵法基础上有所创新。尤其是其军事训练思想,有着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如注重提高士兵参与军事训练的自觉性,坚持将帅带头参加军事训练。主张“为将之道,所谓身先士卒者,非独临阵身先,件件苦处要当身先;所谓同滋味者,非独患难时同滋味,平时处亦要同滋味”;训练要按实战要求进行,反对搞形式主义,“设使平日所习所学的号令营艺,都是照临阵的一般,及至临阵,就以平日所习者用之,则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件熟便得一件之利”。

本书节录《纪效新书》中主要章节,以及戚继光的其他作品,并配以古今中外实战战例,为读者详细讲解戚继光之治军及用兵思想;再辅以生动的案例,为读者活用这些思想作一个提示。希望在看完本书后,读者可以了解到戚继光的思想光辉,并将这些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去,也不枉费一代将才的心血之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兵略(兵战商战智慧全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高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53984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892-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