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娜·卡列尼娜/红蜡烛少年必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叫安娜的美丽女子,其实就是一列在十九世纪的俄国大地上激情奔跑的火车。她陷入了永无归期的旅程之中,因为她承载的是惊世的、永无结果的爱情。小说成功塑造了安娜·卡列尼娜这一美丽绝伦的俄国女性形象,至今,安娜依然是世界文学史上未能超越的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小说中充满了大量生动感人、细致入微的描写。小说中列文这一形象,带有极大的作家的自传性。

内容推荐

浪荡公子奥布隆斯基因为感情出轨家庭不和。他的妹妹,美丽动人、充满活力的安娜从彼得堡赶来解围,却在火车站遇上了英俊多情的贵族公子渥伦斯基,从此诱发了一场惊世骇俗的爱情悲剧。充满理想的农民青年地主列文向奥布隆斯基的姨妹吉蒂求婚遭到拒绝,后来他们终于还是结了婚。列文致力于农事改革,认为改革的希望在于重视劳动者的快乐。他不信教,灵魂却陷入无所皈依的挣扎,终于,他领悟到善良和爱可以让生活获得崭新的意义……

小说成功塑造了安娜·卡列尼娜这一美丽绝伦的俄国女性形象,至今,安娜依然是世界文学史上未能超越的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小说中充满了大量生动感人、细致入微的描写。小说中列文这一形象,带有极大的作家的自传性。

而经作家十二次修改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作家除《战争与和平》之外的里程碑式巨著,是他的代表作中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至今仍是我国的畅销书之一,由它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多年来不断在中国上演和播出。

目录

第一部 奥布隆斯基家里乱成一团

第二部 沉沦与获救

第三部 列文的农事改革

第四部 谁更需要宽恕

第五部 受侮辱的美神

第六部 在沃兹德维任斯克的庄园里

第七部 安娜之死

第八部 皈依

试读章节

列文早晨离开莫斯科,傍晚就到了家。当他在自己家乡的车站下了车,认出了翻起外衣领子的独眼车夫伊格纳特,在车站的朦胧灯光下看见他的垫着毛毯的雪橇和带着铃铛和缨络的马,车夫伊格纳特告诉他包工头来了,巴瓦养了小牛的时候,他在莫斯科产生的羞耻和对自己不满的心情逐渐消失了。他开始对他所遭遇到的事情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他感到自己就是自己,他不想做另外一个人。

他一回到家就陷入繁琐的农务中,那农务规模宏大而又极其复杂。他从牛棚一直走到账房,跟管家和包工头谢苗谈了一会儿之后,他就回到房里,径自走到楼上的客厅。

这是一所宽敞的旧式房子,虽然只有列文一个人居住,但是整个房子他都使用着,而且都生上火。这所房子对于列文来说是整个的世界,这是他父母生死在这里的世界。他们过着在列文看来是完美无缺的理想生活,他曾梦想和他的妻子,他的家庭一同重新建立那样的生活。

列文差不多记不得他母亲了。她给他的印象对他来说是一种神圣的记忆,而他想像中的未来妻子必然像他母亲那样,是个优美圣洁的理想的女人。

 

P31

序言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儿子,世界文学史上至尊的王者。因为我对《安娜·卡列宁娜》的缩改,我对托尔斯泰大致有了这样的印象:他身材不高,却体格强壮。他目光坚韧,表情严肃,内心博大宽广。他的性格里,既有老人的固执,也有孩子的天真。他发起怒来像个暴君,或者一头鬃毛直立的狮子,而他笑起来就像一名可爱的儿童。而更多的时候,他是痛苦的哲人,他一动不动地思考的样子就像是一尊凝重的雕像。总而言之,他是伟大的矛盾体,是俄国用文字为材料建造的新王国的文学沙皇。俄国一名反动文人曾说:“我们有两个沙皇,尼古拉二世和托尔斯泰。尼古拉二世对托尔斯泰束手无策,托尔斯泰则能够动摇尼古拉二世的宝座。”

托尔斯泰一生深情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他不断地为捍卫人民的利益而与反动势力和自己作战,他因此获得了无穷的神话般的力量,仿佛把脚深深地贴紧在大地上的安泰。还在幼年时,热爱劳动的托尔斯泰在与农民和自然的接触中蜡养了对农民亲近的情感。十八岁那年,他放弃大学学习,回家致力于改善农民生活,虽然因他身为地主,主观和客观上均困难重重。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他毅然参军,去高加索作战,希望深入生活,进一步了解人民。一八五七年他赴西欧考察,对西方文明阶级压迫的一面深感厌恶,回国后他致力于在他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内为农民办学,想以此找到社会的出路,后来又为此再次出国考察。一八六一年农奴制改革时,他因为维护农民利益而遭到宪兵的搜查。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他毅然放弃贵族立场,成为俄国千百万宗法制农民的代言人,誓与政府和教会为敌,直至一九零一年东正教教会开除了他的教籍……

托尔斯泰一生都陷入对真理的探索之中。他企图用文字为整个人类的精神困境开出药方。而他奉行的“勿以暴力抗恶”、“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和“提倡全人类普遍的爱”(简单概括就是“爱人、爱己和互爱”)为内容的“托尔斯泰主义”,就是这个药方的全部内容。在坚硬的现实面前,这个药方开出的也许不过是不能治病的止痛药或者精神的麻醉剂。正因如此,肖伯纳在推崇托尔斯泰才能的同时,又指出他有时像儿童般幼稚;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又是一个“傻头傻脑的地主”。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托尔斯泰奉行的爱依然是人类最伟大的理想和情怀。正是爱,让我们无比温暖,让我们心怀感动,让我们即使濒临绝境也永不绝望。

一九一〇年十月二十八日,俄国的天空雪花狂舞。八十二岁的托尔斯泰悄悄离开了家,漫步在漫天的大雪之中。他没有随从,没有同伴,就像一头孤独的老狮子。他的脚步蹒跚而固执,仿佛是有一个不被他把握却令他向往的世界在召唤着他,让他不顾年老体弱而一意孤行。我们有理由认为,那该是他一辈子都在寻找的世界,在那里,那些让他痛苦的思考都会有答案,他剧烈冲突的内心就会获得难得的安宁。几天后,他死在了一个小火车站上。他没有能够到达,他永远在路上。

托尔斯泰一生写下了无数的著作,在对全世界文学有巨大影响的俄国文学中,他是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也最崇高的作家,是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天地中最后一座也是最为高大的山峰。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这样评价托尔斯泰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如激流出自天国的中心。……托尔斯泰的思想……孕育着二十世纪的各种精神活动。”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经过了前后五年、多次修改重写的作品。这是一本回答爱和信仰的书。小说写了两个圈子的人物:一个是由安娜·卡列尼娜和她的丈夫卡列宁、情夫渥伦斯基构成的圈子,另一个是列文和他的妻子吉蒂构成的圈子。这两方面的人物加上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物,共同组成一个大约有一百来个人物的形象体系。作家通过这些人物的关系,生动而深刻地写出了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刚刚兴起的时期,也就是作家所谓的“一切都翻了个身,刚刚有个安排”的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提出了这个历史时期俄国所存在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道德、教育、妇女、儿童、城市、农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表达了作家的许多观点。小说成功塑造了追求爱情的美丽女子安娜·卡列尼娜,她因此可以说是世界文学史上至今尚未被超越的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是列文,一个坦诚、勤劳、朴素、充满理想和追求的俄国青年。安娜和列文,是托尔斯泰奉行的哲学的重要载体。安娜是爱和牺牲的象征,列文是道德上的自我完善的追求者。安娜拼死追求的是爱,列文要实现的是善。善与爱,永远是人类精神上最高贵隽永的终极追求。

小说中对俄国风景的描述非常经典,仿佛圣界。即使缩改工作完成几个月之后,我依然为这本书中的绝美景色而激动不已。那残雪未尽时绿毯一样的田野,树林里溪水的潺潺声和啾啾的鸟鸣声,至今依然在我心中回荡。那是纯净而庄严的景致,是温情脉脉却又高妙的绝响。读者诸君,正可以用小说中的残雪和流水鸟鸣声濯足洗耳,沐浴心灵。

读《安娜·卡列尼娜》,会让我们懂得善、懂得爱、懂得美。小说没有装腔作势的说教,一本正经的训斥,而是饶有情致,诗意盎然,从容不迫,挥洒自如,可以说是完美无瑕。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你会发现,列夫·托尔斯泰,这个世界顶级的文学大师,这位世界文学史上传奇般的人物,是一个多么可敬又可爱的人啊!他喜欢思考,但充满情趣,他对人情体贴入微,对生命有着悲悯的情怀。

读《安娜·卡列尼娜》,就是与托尔斯泰交谈,感应巨人的悲伤欣喜,倾听他和盘托出的将给我们带来启迪的思考,那远去的十九世纪的俄国,和早已离我们而去的托尔斯泰,重新有了脾性和温度,有了强劲起搏的心跳。

对这本书的删改让我痛苦,因为我知道我删除的每一笔都饱含列夫·托尔斯泰的精血。但我想到我的删除工作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接近这本书,从而接近托尔斯泰这颗伟大、温柔而孤独的灵魂,我的痛苦就稍稍有所减轻。在删除工作中我力求保持作品的原貌,其中风景的部分我都做了适当的保留——那是原著中最有力量也是最温柔的部分。如果你因为读了这本删节本而对原著有了阅读的兴趣,我以为那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有如顺着河流寻找大海的美妙探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娜·卡列尼娜/红蜡烛少年必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江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31733
开本 32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