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性格企业家(中国企业风云人物群像素描)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成功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及特点。他们或张扬或内敛,或沉默或激扬,不同的个性,牵引着他们飙升或者下跌。但无论是大胜还是大败,对他们来说,都是值得一赌的巅峰体验。本书适合IT从业人员、媒体从业人员、管理者、普通读者等人群阅读。

内容推荐

这是一群富有极端个性的企业家。或张扬或内敛,或沉默或激扬,不同的个性,牵引着他们飙升或者下跌。但无论是大胜还是大败,对他们来说,都是值得一赌的巅峰体验。

自古成败论英雄,商场上的起落跌宕不过是兵家常事,互相攻击也属司空见惯。末路的未必不算英雄,是非公道也自在人心。而我们所关注的,只是他们性格中引领其成败得失的一面,从全新的角度对我们熟悉的企业家们来一张素描:

中国首富家族的财富路径、封杀令下的民航企业、一夜暴富的网络帝国、坚持家族式管理的盛大、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富翁失语者、资本大鳄们垮台的真相、数十年剪不断理还乱的争执纠缠……

目录

第一部 财富新贵

中国首富家族真相/003

黄光裕四兄妹的财富路径

让人爱恨交加的37岁首富

“黄俊钦比我有钱”

国美功臣张志铭另立门户

黄秀虹以二哥为偶像

父母亲言传身教

兰世立能飞多高?/014

“封杀令”下的东星航空何去何从?

90亿腾挪空间

20架飞机“豪赌”

做航空公司“五好分子”

“学习力”第一

解决“帽子”问题

李彦宏:一夜暴富/026

百度公司突然冒出7个亿万富翁、51个千万富翁……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晋商

“一夜暴富”感觉很累

极端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正在大浪淘沙

陈天桥:家庭管理最先进/034

毫不犹豫地淘汰掉队者

选择经理人标准:以企业的利润为重

处理掉队的人:我不会下不了手

给唐骏表现打分:九分以上

真正做决策的人:就我一个人

“富翁失语者”周建和/041

 43岁38亿身家神龙不见尾

发家之秘

经营之秘

为人之秘

第二部 沙场老兵

吴瑞林的“四心”人生/051

“侨兴系”绷紧家族链

信心——关于个人

忧心——关于家族

疑心——关于职业经理人

恨心——关于一个神秘人物

张继升抗辩的理由/063

首次回应郑百文股权纠纷案

中小股东状告张继升

圈地上万亩“心安理得”

张继升对MBO动心吗

徐立华的“平衡术"/072

平衡是一种力量

“我们四个人的本事都不够大!”

“我们送过哪个领导一分钱?”

“它想收购我的股权?我还想收购它的呢!”

“人多了,我们就去人民大会堂吃饭!”

张文中:我不想鼻青脸肿/083

零售业巨头的多重面孔

两个人改变了他

从天上到地上

现在谁不浮躁?

第三部 末路英雄

顾雏军:我绝望了/091

被捕前紧急告自

立案调查

卖掉科龙

关于收购

个人危机

刘虹的成功末路/102

又一资本大鳄垮台真相

从浪子到人才

从发迹到巅峰

从丑闻到崩溃

从企业家到囚徒

狱中国洪起的要命难题/114

“金融大盗”悬疑

两难选择:还钱“保命”还是监狱度余生

众说纷纭:“黑白通吃”还是“孤家寡人”

复杂性格:算计别人还是被人算计

金正万平案:冤有头债无主?/126

民营企业“猝死”样本分析

合作伙伴为何变成“定时炸弹”

他为什么两次举报第一大股东

为夺控制权不惜一切代价?

谁来清算一损俱损的经济账

“请善待郑俊怀!"/136

来自伊利旧部的另类声音

一些小事

关于郑俊怀的“哑迷”

请善待中国企业家

第四部 孰是孰非

李金元与职业经理人的“战争"/145

天狮高管哗变真相

高管哗变后的李金元

被资本方扫地出门的骆超

董事长拳打执行总裁

守口如瓶的王君平

什么导致最终翻脸

潘石屹的感情纠葛/155

多年情谊如何定价?

姚军:13年的创业合作伙伴

谢光学:24年前“睡在上铺的兄弟”

汪有芬、汪钢父子:30年的世交之情

多年情谊如何定价?

让亲兄弟们不再打架

八年之战——企业家柏松的囚徒困境/167

博弈8年未了8分钟

1个多亿的股权纠纷案

8年的马拉松官司

50多万元一次的诉讼

两败俱伤太幼稚

郭凡生被敲诈/175

背后有“黑手”操纵慧聪的股价?

“我怎么会接受敲诈”

“不保密就是最好的保密”

“千万别放过他们”

粮草被断 张宝全犯了商人大忌?/181

房地产大腕斥资10亿进军EVD行业

2004年9月:张宝全为自己的聪明拍案叫绝

2005年12月:张宝全责怪自己犯了商人的大忌

倪光南:希望历史回复到本来面目/187

和柳传志一段20年的恩怨

“这次收购代价太高”

“我看不清他的表情”

“让历史回复到本来面目”

第五部 对话篇

黄光裕:他们骂得很离谱/195

“他们叫我黄校长”

“不存在伤害感情问题”

“引进职业经理人就像娶老婆”

“需要放慢速度、调整节奏”

“大家分工清楚,按规则办事就行了”

兰世立:8个“大人"打一个“小孩子”/205

“第一反应是震惊和愤怒”

“唯一飞干线的民营航空”

吴瑞林:对职业经理人放心就完蛋/209

“被很多小人欺负”

“老子英雄,儿子好汉”

“与儿子没有大的分歧”

“最重要的是忠心,但不是愚忠”

“用职业经理人很不现实”

“成为政府认可的商人”

张继升直面质疑:我无所谓!/218

“他们是为了炒作!”

“你凭什么掠夺别人的东西?”

“很多人站着说话不腰疼”

李金元VS骆超:企业家与职业人的“对决”/224

李金元:“对这事我不痛心”

骆超:“他说要治死我”

后记/232

试读章节

与弟弟黄光裕近年来声名鹊起相反,大哥黄俊钦的曝光率几乎为零,以至于他的名字出现在2004年胡润的百富榜上时,黄光裕笑称:“这回胡润总算把他揪出来了。”

一直有传言,说黄俊钦、黄光裕的关系曾经闹得很僵,他们甚至一度叫自己手下的保安互相对峙。黄光裕对此传闻进行了澄清:“那是手下人不懂事。”黄光裕认为,兄弟之间意见不和、从而发生争吵,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没有根本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两个人有各自不同的企业。

据知情人透露,外界看来一直不和的两兄弟,其实一直联手在做一些大事情,像今年推出“国美第一城”的国美置业房地产公司,其实上一直是由两人共同操盘,尽管黄俊钦在其中并没有股份,但国美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均在黄俊钦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黄光裕来说,黄俊钦不仅是大哥,更是他走上从商生涯的“领路人”。在家人的眼里,黄俊钦有技术方面的天才,从小就对组装电器着迷。有一年春节,他花了200元买了一个电视屏和一堆配件,在大年三十晚上鼓捣了整整一宿,初一早晨全家人一醒来,竟然惊喜地发现,他们可以用黄俊钦组装的电视机收看节目了。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的经济政策还不是很明朗,但“地下经济”已冒着随时可能“踩雷”的危险蓬勃发展起来。广东开风气之先,很多人都投入了经商的浪潮之中。据知情人介绍,1985年左右,16岁的黄光裕便跟着19岁的黄俊钦开始出来闯荡了。

刚开始做的是倒卖小电器的生意,兄弟俩背着大旅行袋,装满了收音机、电子表之类的东西,从广东背到北方去卖。那时做这种生意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倒卖电子商品在当时还是属于“投机倒把”的违法行为,是当时政策不允许的。所以他母亲在家里成天提心吊胆,生怕两个儿子出事。

经过一番波折,两兄弟于1987年来到北京发展,共同创立了国美电器。做生意之余,黄俊钦通过自学,掌握了高深的无线电技术和计算机知识。在1988年,当时只有三四家门面的国美就开始用电脑收款,这在当时北京的很多大商场都是罕见的。而电脑上使用的程序就是黄俊钦自己编写的。

1993年两兄弟分家。黄俊钦创办了新恒基集团,开始以罕见的低调在房地产业急速扩张,先后在北京和外地相继开发了新恒基国际大厦、北京静安中心、鹏润大厦(后转让给黄光裕)、沈阳新恒基中心、新恒基高科技大厦、皇家里兹饭店、沈阳新恒基大酒店、新恒基世贸饭店和朝来森林公园别墅等项目。除了房地产,黄俊钦还涉及生物医药和网路通信等领域,并于2002年收购了上市公司山东金泰。

黄俊钦属于那种干一行钻一行的“技术迷”。在盖鹏润大厦时,黄俊钦已经开始研究建筑设计,并亲自上马操刀,节省了很多空间,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养育的两个儿子,竟然都名列中国富人排行榜前列(在2005年胡润的百富榜上,黄俊钦已经以55亿的资产窜升至第13位)。当记者当面询问黄光裕“兄弟俩到底谁更有钱”时,黄光裕回答:“他比我有钱,只不过他没有上市罢了,他产业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谙熟房地产业务的黄俊钦,加上资本操作高手黄光裕,其效应将远远大于2。

P7-9

后记

这本书稿的内容,来自于我在《英才》杂志四年工作时间的积累。

《英才》杂志在创刊初始就提出了“经营人性”的理念,这与我擅长并且喜欢的财经人物报道角度是十分契合的。我一直坚定不移并乐此不疲地执行着这个理念。

四年的财经记者生涯。我见证了黄光裕的蒸蒸日上、李彦宏的“一夜暴富”、兰世立的一飞冲天,也见证了顾雏军被捕前流着眼泪的“最后告白”、刘虹在资本之旅上一步步走向深渊、万平在法庭上的悲情陈述……

这一切已经成为历史。但人性的极度张扬、扭曲和冲突,却一直令我记忆犹新。

这是一群富有极端个性的企业家。其个性,牵引着他们飙升或者下跌。但无论是大胜还是大败,对他们来说,都是值得一赌的巅峰体验。

极端性格理应被成熟的企业家们所排斥,但最终却成为他们大胜或大败的决定因素。这个问题,也许值得人们好好思索。

我也一直在思索。正好,前几天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他说,每个人在为人处世时,应该考虑付出三种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机遇成本。所谓的生产成本,指你在做一件事情时,必须付出的时问、精力和金钱;所谓销售成本,指的是你在做完某件事情时,还必须得花气力去和别人沟通,把你的成绩推销出去;所谓机遇成本,就是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你做得再好、说得再好,但机遇未来,就不一定有理想的结果。如果你在做某件事情时,提前把这三种成本都准备好了,那么即使最终失败了,就会坦然面对,不再怨天尤人。

他这一段话让我深受启发。其实,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性格也是一种成本,是比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等更隐性、更难掌控的成本。如何把性格成本降到最低?这是很多企业家需要正视的大问题。

从想法、到采访、到成文、到出书,这个过程凝结了很多人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深表感谢。尤其是《英才》杂志总编姜苏鹏,因为她对这些报道的修炼、提升,让我时常有一种惊喜的陌生感。

书评(媒体评论)

我相信这本书会让读者看到一个个更为真实的企业家。尤其是在一本书里能看到得意的、失意的企业家是非常难得的事。

——东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 兰世立

一个群体在一个时代的起落沉浮,有关成功、有关挫败、有关尊严、有关良知、有关财富、有关人生……

——《英才》杂志社总编姜苏鹏

性格不是不可琢磨的天降之物、本书展示的,不仅是性格如何影响命运,更揭示了企业家的性格是如何在与商业的互动中打磨而成。

——《东方企业家》杂志社执行主编张良

没有企业家就没有中国经济,研究企业家、善待企业家是这本书的价值!

——北京赞伯营销智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路长全

一个群体在一个时代的起落沉浮,有关成功、有关挫败、有关尊严、有关良知、有关财富、有关人生……

——姜苏鹏(《英才》杂志社总编)

性格不是不可琢磨的天降之物。本书展示的,不仅是性格如何影响命运,更揭示了企业家的性格是如何在与商业的互动中打磨而成。

——张良(《东方企业家》杂志社执行主编)

性格愈来愈被解读为企业家成败的基因,而这本书作出了最生动的回应。

——许奔流(《商界名家》杂志社主编)

把被神化的企业家还原为真正的人,在这样一个极端拜富的年代里,这样的立意无疑极为新颖一一商业社会并非“神龛”;惟此,方能昭显人性的力量,以及商业世界的丰富多彩及无限活力。读过此书,相信你也有此判断。

——张刚(《中国新时代》杂志社执行主编)

人有性格,钱也要性格。人性和钱性对路子,这样的企业家幸福些。

——陈明键(东方高圣企业顾问公司首席执行官)

没有企业家就没有中国经济,研究企业家、善待企业家是这本书的价值!

——路长全(北京赞伯营销智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此书中,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家忽高忽低的情绪波动,其本人性格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这种多变的性格,有多少是折射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格局重新划分的震荡?这值得我们去深思和记录。

——夏柳伟(上海尚道企业智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能是一个广泛的误解。虽然很艰难,但成功者往往是成功地塑造了自己的性格,从而成功地改变了自己命运的人。”

——林永青(价值中国网CEO)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性格企业家(中国企业风云人物群像素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小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3074845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9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