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麦子的盖头/小说月报新大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以集子为载体形式的小说集,里面含盖了作者文学路上的几篇经典作品,这些作品都来自在中国的小说创作领域已产生一定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书中还附有作者照片、个人小传、主要作品目录及创作随感,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作家及作品。这是对他们以往创作成就的总结,也是研究、鉴赏当代作家作品的一个最佳途径。

目录

麦子的盖头/1

飞翔的女人/39

一棵树的生长方式/100

婚姻穴位/163

秋风绝唱/216

一个谜面有几个谜底/260

旅途/319

障碍/377

后记/425

附录/428

试读章节

麦子关于风的记忆太深刻了,她就是在一个刮大风的日子遭暗算的。麦子患有严重的恐风症。难道又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吗?麦子惊恐地向四周望望。一辆马车在土路上咣当咣当地颠着。麦子的目光被马车牵住了。车是破车,马却是好马。麦子盯的不是车,也不是马,而是车上的汉子。麦子的目光涩涩的,她想起了自己的男人。男人离家已半年多了,一点信儿也没有。

车在门口停下,汉子从车上跳下来,拍打着木栅门。

麦子的心嗖地惊了一下,汉子拍的是她家的院门。麦子愣怔片刻,丢了筐往坡底疾走。她想汉子肯定是走错门了。窖口与院门也就几十米远,麦子却觉得这段路突然伸长了许多。日光青得发黑,轻轻一触,便纷纷扬扬落到脚面。麦子不敢往男人身上想,可男人还是执拗地钻进她的脑壳里,怎么扯都扯不出来。麦子暗骂自己,真没出息,都三十岁的人了。麦子想让自己轻松起来。

麦子和汉子撞了个满怀。

麦子看到一张陌生的看不出年龄的脸。汉子目光生硬,像是眼窝里戳了几根铁棍,样子很冷酷。

麦子喘了一口气,迎着铁棍问,你找谁?

汉子面无表情,这是马豆根家吗?

麦子点点头,反问,你是谁?麦子的眼里闪过警惕的神色。

汉子没有回答,却说,你是马豆根女人吧?

麦子既没摇头,也没点头。汉子笑了一下,那张脸烫了似的一缩。汉子说,我叫老于,是马豆根的朋友。麦子哦了一声,还是被不祥的预感罩住了。麦子问,他……在什么地方?麦子结巴起来,两条腿突然间就软了。老于又笑了笑,说,他在店里呢,也没大事,生了点儿小病,他想你,让你去。麦子想,男人肯定是病得不轻,不然也不会叫人来接她。男人不能倒下,他是家里的多半个天呢。麦子不再问老于什么,她的心已经乱了。

麦子匆匆收拾了一下,就要跟老于走。老于搓搓手,我一天都没吃饭了。麦子顿了一下,系起围裙,麻利地给老于做饭。这当儿,老于一边抽着烟,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打量着麦子。麦子没有抬头,她没看到老于眼里那种奇怪的神色。麦子不是那种漂亮女人,但麦子耐看,身材匀称,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容易使男人想入非非。

老于吃饭时,麦子垂着手在一旁站着。老于说路远着呢,让麦子也吃些。麦子摇摇头。老于不再理麦子,不紧不慢地吃着。麦子盯着老于,恨不得眼里长出一双手,替老于把饭扒拉进嘴里。看样子,老于确实是饿了,那些饭被他很不客气地吃了个精光。麦子长吁了一口气。老于说,家里有啥事,你再安顿一下。老于像是暗示麦子什么,但麦子没听出来,她的感觉已经变得迟钝了。麦子轻轻摇摇头,这个家没啥安顿的。

马车颠起来,秋风被甩到后面。P2-3

序言

新时期以来,《小说月报》为构筑当代文学事业的宏伟殿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历史跨入了21世纪,为进一步繁荣当代小说创作,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欣赏需求,我们特编辑出版《小说月报新大陆丛书》。

这套丛书选取了近年来在中国的小说创作领域已产生一定影响,其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实力派作家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将其汇编成册。这些作家的创作题材各异,但都彰显出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并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扎实的文学功力,悄然撑起了当代文坛的一片蓝天,引起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成为小说界新的风景。这套丛书既是对他们以往创作成就的总结,也是研究、鉴赏当代作家作品的一个最佳途径。

本丛书的每本作品集中,均附有作者照片、个人小传、主要作品目录及创作随感,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作家及作品。继本辑之后,我们将陆续推出符合入选标准的其他的作家作品,以使这套丛书更加完善。《小说月报新大陆丛书》的出版,也是对《小说月报》系列出版物,如“《小说月报》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小说月报》历届百花奖入围作品集”及“《小说月报》年度精品集”的补充和丰富,相信这是为广大读者朋友奉上的又一道精神盛宴。

在本丛书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诸位作家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小说月报》编辑部

2005年5月

后记

我喜欢路上的感觉。

追溯起来,这种感觉童年时代就嵌入了我的心里。我生活的村庄很偏僻,不过,通向外面的路有好几条,是那种车辙路,遇到下雨还泥泞不堪。我常常站在路口,看着别人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用他们的脚步写着村庄的历史。而我只能在方圆十几公里的范围内活动。我认为真正的路在村庄之外,出趟远门成了我的梦想。已经记不得是几岁时候的事情,我如愿以偿,父亲带我去串亲戚。赶着牛车,从清早走至掌灯时分,其实也就百十里地。正值数九寒天,我冻得手脚麻木,浑身发抖,却没有一丝悔意。我的目光穿越草原,飞越山峦,美好的企盼在心中生长得轰轰烈烈。在路上,感觉真好。这种感觉不可阻挡地融入我的身体。十八岁,我第一次走进县城,第一次坐长途客车。公路两边枝繁叶茂的树木,飞掠而过的村庄,草原上的羊群和牧人,使我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我的想象长了翅膀,无拘无束的飞翔。那种新奇的感觉,至今难忘。参加工作后,我被分配到坝上一所农村中学。每逢星期天,我都会骑着自行车闲逛。先是邻近的乡镇,再到邻近的旗县。也没什么目的,就是想去外面走走,就是喜欢路上的感觉。我总觉得前面有什么等着我,尽管到了目的地什么也没有,甚至遇到不开心的事。可我乐此不疲,依然喜欢上路。现在,交通发达,出门方便,更是常在外面走,数日不出门,我就心痒。

我喜欢文学,迷恋文学,也是基于这种路上的感觉。只是这条路没有终点,连自己期待的终点也没有。1996年,我在《湖南文学》发表了处女作《岩浆》,当时兴奋了好久,之后又发表了几个中篇。我大受鼓舞,意气风发,雄心勃勃,可日渐写下来,那种豪情万丈的感觉已然消失,有的只是流浪的心情。我很迷惘,不知道要去的是个什么地方,那路太深,也太远了。当然,我不会停下来,还在走。后来,我渐渐明白,也许正因为没有看到尽头,心里才憋着一股劲,如果哪天觉得自己到了终点,就会被疲惫和慵懒击倒。所以,我还是喜欢在路上。

这几年,我写长篇,也写中短篇,相比之下,中篇小说写得更多,截止到现在共发表中篇三十多部。我偏爱中篇小说这种样式,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喜欢。前几年,我写了一些有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秋风绝唱》、《极地胭脂》等,后来又写了所谓的农村小说,如《乡村战争》、《民间官司》等。2002年我调至张家口文联从事专业创作,为了拓展写作范围,也写了一些城市方面的小说,如《婚姻穴位》。有朋友对我说,你的根在农村,别涉及城市题材,也有的朋友说,现在农村小说没人看,应转向城市小说。对朋友们的意见和建议,我认真倾听,他们是关心我,但我不会为这些意见所左右,我心中有一个固执的、属于自己的声音。我对乡村有割舍不断的情结,我的主要精力还是写乡村,但城市的也涉足。变换是为了创新,我不会把自己的目光囿于一隅。文学要的是感觉,而不是题材划分。好的小说是没有地域、题材这些概念的。我做得还很不够,因为我在路上。但我会努力。

2004年春天,我参加了鲁迅文学院第三届高级作家研讨班。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名同行会聚一堂,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文学观念,相互碰撞交流。对于尚在路上的我来说,是难得的充电、加油机会。五月份,董兆林先生打电话给我,说百花文艺出版社要编一套小说集,我列入其中。这部集子所选的小说,由董兆林先生挑选,多数是《小说月报》转载过的。对他付出的辛勤劳动我深表谢意。此前,我刚参加过《小说月报》在海南举办的笔会,第一次见到了马津海先生。几年来,《小说月报》的编辑老师始终关注、鼓励着我,在此,我表示诚挚的感谢。我的成长,还得到许多朋友、老师的支持,不一一赘述,一并致谢。

2003年,我与冯巩先生商谈改编《婚姻穴位》,他说过一句话:种下一棵树,回头已是一片森林。

借用这句话祝福所有关心帮助我的朋友。  2005年春于张家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麦子的盖头/小说月报新大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学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41965
开本 32开
页数 4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8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5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0:58:47